新中国近代史
王元瞿几个人就忙活开了,西伯利亚国防军这一块,不用说了,老大出马,早有准备。白军提供了军用地图,以及战地情报和可能地点的几个分析。白军的情报网,早在去年初就被全俄肃反委员会所破获,提供不了情报了。提供的几个潜伏的支持者,被王元瞿直接扔到了一边。
全俄肃反委员会就是著名的契卡,有权不用法庭审判惩治(镇压)敌人,列宁遇刺后,掀起了红色恐怖。特别是从白军解放过来的地区,为了进行制裁“与白军合作者”,只要邻居检举告发就行了。而白军也是如此,他们同红军一样,采用按政治倾向的政策,抛弃公认的法律准则。
这种情况下,去找所谓的“白军支持者”,就是笑话了。
国防军提供了有关地况地貌、动植物、居民情况及适应经验等一系列资料。但帮助也不是很大。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有关红军的直接情报。
7月30日,国防军出动飞机,对红军控制地区,进行了侦察。这不是个明智的举动,苏俄红军很可能调动飞机前来支援,从而带来新的威胁。但是,生还不生还的,完成任务是排在首位的。如果不能够完成任务,就算百分之百生还,又有什么意义呢?
考虑到这些,我们就能够理解王元瞿,要求国防军出动飞机时的心情了。老实说,出动飞机的效果,也不是很显著。现在的照相机,粗大笨重,分辨率低,还不能够承担战地侦察的任务。根据可靠消息,针对此类任务的照相器材,还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距离拿出能够使用的成果,还是遥遥无期。
所以,两人侦查机,使用望远镜进行侦察。然后,手工进行标注。如此危险而又效率低下的方式,获得的情报,多为表面的部署。但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更有利于情报的确认。
当然,王元瞿采取的手段,不仅仅如此。在国防军的支持,白卫军的配合下,王元瞿对俘虏的苏俄红军进行了严刑拷打,疲劳审讯,甚至使用了某种卑鄙的药物。老虎凳、辣椒水、炮烙(把人帮在锅炉上烤)、九尾猫等等,看着王元瞿的眼睛里,闪烁着令人胆战心惊的寒光,脸色也是黄里透着红,红里透着黑,随行战士们决定,以后不能惹大队长生气。
不顾怎么说,龙牙终于获得了部分可以信赖的情报,对红军的情况、分布、军火库和指挥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制订行动计划了。
8月6日,在简单仓促的准备过后,龙牙开始行动。
没有办法,俄罗斯人坚持不下去了。按说,俄罗斯白军战斗力不占上风,应该撤退叶尼塞河以东,依托地利防守。然,情况不允许。叶尼塞河以东,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实在没有防守的意义。所以,莫尔恰诺夫将军到达前线以后,整顿防务,打算收缩防线——主动撤离了巴尔瑙尔,在托木斯克、克麦罗沃,新库兹涅斯克一线,依托鄂毕河,重新建立了新防线。
但是,在大军的进攻下,想要撤离,却不是个容易的事。通常的办法,是安排一支部队断后。在俄罗斯白军如今的情况下,莫尔恰诺夫将军还真不敢安排哪支部队断后。士气过于低落,实在让人不放心。万一安排不当,守军投降,撤离极有可能变成溃败的。形势就僵持下来,白军的状况每况愈下。高尔察克每天的来电,国防军军事观察员的报告,都表明了同样的情况。现在,俄临白军迫不及待的需要一个时机,重整旗鼓,建立新的防线。
王元瞿是万分的不情愿,官司一直打到我这里。我知道,王元瞿说的“情报不明,准备仓促”等等情况,不是借口,都是实际情况。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十分不利于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说的就是,战争要服从政治的需要。
就算明知是军事大忌,我也不可能支持王元瞿。我把实际情况跟王元瞿一说,就下了死命令。
于是,王元瞿拖到6日,龙牙就不得不出动了。
因为目标和情势的变化,现在主要是,破坏红军的进攻节奏,配合俄罗斯白军的撤退。龙牙放弃了,同时在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潜入破坏的计划。鄂木斯克是红军的物资中转基地,新西伯利亚是红军的前线指挥中心和物资基地。龙牙的原计划,是针对这两个地方的军火物资进行破坏,并对红军的指挥系统进行打击。这样一来,可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造成红军的指挥混乱,无力进攻。
现在的目标,则修正为对新西伯利亚红军的破坏和打击,制造混乱,掩护白军的撤退。
深夜的夜空里,两艘飞艇慢慢地在空气里滑行。飞艇的样子,很奇怪。飞艇上所有的金属反光物,都已经作了磨砂处理,以避免反光。同时,飞艇表面也涂了白兰灰三色的混合色掩护——反复试验后,这种颜色,掩护效果最好。用棉被和木板钉成的三个大箱子,把发动机罩起来,所有这些箱子上,都密布着直径为1。5cm的圆孔。发动机经过如此处理后,已经声音减小了许多,田野命令,关闭飞艇的发动机,倚靠惯性和空中的风力。临近新西伯利亚,还是小心为上。
飞艇停留在一片黑影的上空,那是一片西伯利亚常见的白桦林。田野命令,降低高度。随着高度表上数字减小,500米,400米……100米,50米。田野命令,放下绳索。
索降开始了。孙子方控制着自己的速度,不要过快,也不能太慢,注意节奏。这不很难,攀爬训练中谁都做过,现在不过是绳索长了一点儿。他第一个降落到地面,就地一滚,这个姿势很难看,却很实用。一方面消除应力,防止受伤;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自己的目标,遇到敌人,会增加自己的生存机率。
孙子方落地后,没有动,伏在地上,用耳朵和余光搜索有无异样。在漆黑的夜里,利用虫鸣鸟叫等自然界的力量,远比人工搜索有效率。过了约有七八分钟,孙子方用手电,向飞艇发出了安全信号。两分钟后,索降已经结束。四十二名战士全部到齐,除一人的脚部戳伤外,其他几人只是磕磕碰碰的小伤。二名统计局提供的俄国翻译,用绳索从飞艇上慢慢放下来,下面又有人保护,却是毫发无伤。
万富心里懊恼,却没有隐瞒,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刘叔同检查了一下,戳伤很严重,就命令他返回飞艇。出师不利,刘叔同努力把这种想法排除脑海——在黑暗中,碰到个土坑,谁也得认倒霉。
刘叔同看了看表,9:55。这块表还是新换的,他暗自笑了笑,身上什么不是新换的,全身上下都是顺手的家伙。但标志、汉字等一切可能表明身份的东西,全部都被掉换,秘密行动,就是如此。他把万富背的几颗炸药,分配了下去。挖了个坑,把备用电台埋好,并做了下伪装。
集合,报数,重复任务,行动开始。
白桦林在新西伯利亚城外的西南角,处于防线后方,防备稍为松懈些儿。
他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新西伯利亚火车站,那里的物资军火库,储藏了绝大部分的军火,及物资。这是第一目标。
车站的情况,与所有火车站差不多。在铁道的旁边,有几个仓库,作为临时上下货物使用。防守松懈,只有三四个哨兵站在那里。顺着铁道边高台阴影的掩护,接近起来也不难。只是那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很难彻底解决所有目标,容易发生意外。在计划中,那里需要在晚些儿时候解决。
稍远一点儿,则有专门的仓库区,大量的物资都堆在那里。根据俄罗斯临时政府提供的车站地图,那里的防守要严密许多。当然,火车站不是堡垒。它的修建是为了方便运输,而不是军事基地,防守上存在着几个漏洞。麻烦的是,红军想必不会放过这些明显的漏洞,不知道那里的防守怎么样。
固定哨几个,巡逻队怎样巡逻,明哨之外还应该还有暗哨,多长时间换一次岗,口令是什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至于如何得到这些情报,全世界有一个通用的手段,我军形象的称其为“抓舌头”。
单身,或者二三个人,在偏僻、阴暗、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活动,就是天然的目标。
阿廖沙和波波夫都是新西伯利亚火车站的装卸工,6号这一天,他们被分配到后半夜的班。没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军事化的管理中,要求你是颗罗丝钉,你就只能做一颗罗丝钉。区别是自愿,还是强制而已。
于是,两人与其他几个倒霉鬼,边喝着劣酒,边诅咒分配工作的富兰克林。晚饭的时候,因为在甜菜头汤里意外的看见了几片圆葱,阿廖沙就多喝了一碗。所以,现在他感到阵阵的尿意,便拉着波波夫一起出去撒泡尿。
阿廖沙并不在意谁来管理他们,反正,新老爷旧老爷都是老爷。但那几片圆葱,还是带给他一丝好感。他有多久没看到过圆葱了,十天,二十天,还是一个月,阿廖沙也记不得了。他与波波夫勾肩搭背,一起走出了屋子。
人的命运是多么的无常,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决定一个人的祸福、成败,乃至生死。如柳絮般随风飞舞,像尘埃样空中飘荡。如此无力的世人,如何能不信神佛。
几分钟以后,瑟瑟发抖的阿廖沙,并没有心思想什么哲学问题,他害怕死了。在漆黑的夜里,被几个蒙面的怪人,如拎小孩一样的抓到了黑暗中,阿廖沙第一个想到的,绝对不是白军,而是魔鬼。如果不是有人低声用俄语说了句什么,他都要尿裤子了。当然,相比之下,阿廖沙要勇敢多了,波波夫已经尿裤子了。不过,阿廖沙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被抓住后,他们就被迅速分开,单独审问了。
有人用手粗卤的拍了拍阿廖沙的脸,又用俄语严厉地问了一句。阿廖沙回过神来,感觉到脖子上温热的大手,他忽然大怒,是谁?开什么玩笑?几根手指骤然发力,捏紧了他的咽喉,别说大喊,阿廖沙疼的叫都叫不出来,只能扭动着身体,活像刚离了水的鱼。
这时候,阿廖沙才彻底清醒,这不是开玩笑。
接下来,就是提问时间了。
……
经过了反复地交叉盘问,阿廖沙把知道的那点儿东西,都交代了个清清楚楚。但是,来人显然并不相信他,一针新研究发明的自白剂,被注射进了阿廖沙的体内。阿廖沙不明白那是什么东西,来人也没有心思给他解释。但阿廖沙明显感觉到,那不是好东西。
在注射的过程中,阿廖沙剧烈挣扎,为自己挣到了一节断在他体内的针头,以及好几脚。
……
又过了七分钟,应该是七分半,孙子方一手迅速地按在阿廖沙的肩膀上,一手飞快地抬起,抓住阿廖沙前额的头发,快速的向后一推。整个动作干净利落,轻快自然,仿佛没用两分力气。
“咔嚓”,阿廖沙的脖子发出了清脆的骨头折断声。
孙子方松开手,小声地骂了句,“实验室就没有好东西!”
王星轻轻踢了孙子方一脚,伸手扶了扶向下跌落的阿廖沙,小心的把他放倒。
嘴里轻声喝道:“少啰唆!可能是剂量大了。”
阿廖沙在重新注射了一针后,不一会儿,就开始说胡话,失去意识,开始回答问题。七分十五秒的时候,阿廖沙剧烈扭曲起来,无法加以抑制。
……
阿廖沙的尸体被扔到一个土坑里,稍后,波波夫也来了。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70章
刘叔同把两个人的口供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发现自己浪费了十分钟。给两个俄罗斯人注射自白剂,明显效果不好,浪费时间。停,他把思绪转向更有积极意义的方面。
阿廖沙和波波夫都是在新西伯利亚长大的,对城市和火车站非常熟悉。当然,对装卸工而言,火车站要更熟悉些儿。成天生活在火车站的两人,对火车站了如指掌,哪里有卫兵,巡逻队的路线,哨兵的换岗时间,都说了个清楚明白。不过,若问暗哨、口令什么的,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此外,他们还提供了指挥部的位置。许多他们记忆中的细枝末节,都被翻了出来,这些都将给龙牙的行动提供帮助。
简单地商量一下,龙牙被分成两半,王星率领一队,留在火车站;刘叔同率领其一队,潜入新西伯利亚,伺机对指挥部发动袭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刘叔同率人离开后,王星把队员们集合到一起,简单扼要的把情况一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拿出一套成熟的方案来。毕竟龙牙训练最多的,就是这种攻击任务了。
火车站内驻有一个连的红军,约有一百二三十人。仓库区是重中之重,不仅是防守、巡逻的重点,而且营房就与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