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再起 – 风云





传师团长还在,各联队军旗还在,有军旗,说明这些部队还在,并没有被敌人歼灭,日本人的脸面也就还在!  刚解围的那些日子,按照日本风俗,日军砍了不少橄榄树,将砍下的树木垒成一个个巨大的木城堡。所谓木城堡,就是在沙滩上挖好多长三米,宽三米,深半米多的大坑,然后把木柴往坑里横一层竖一层的垛,一直垛到一米多高,然后再在上面放上尸体,每一堆木柴上放上四具尸体,浇上汽油后,在随军僧人的念经声中,所有城堡同时点燃,几十条烟柱扶摇直上……连着好几天,萨洛尼卡外面第五师团焚烧尸体的火光就没熄灭过,空气里弥漫着阵阵恶臭。  第五师团幸存者中有一名军官两名士兵在焚烧尸体时,不幸“阵亡”。当时一个木头城堡正在燃烧着,突然轰地一声,燃烧着的城堡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当场将烧尸体的一名军官与两名士兵炸死。于是应该焚烧者中又增加了三名刚逃脱大难的幸运儿。  城堡爆炸自然不是同盟国特务搞什么破坏,经过调查,是大火引爆了尸体身上的手雷。第五师团在被围困时,给每一名士兵发了两颗手雷,按照师团部要求,要求在最后一刻把其中一颗手雷投向敌人,另外一颗留给自己自杀成仁。可战死的士兵实在太多,很多人根本没来得及将手雷投出去,或者取都没有取出来,就被敌人打死。夏天没几天,尸体就开始腐烂,而且最先腐烂的是肚子,当肚子腐烂后,手雷就慢慢陷了进去,这样检查的人一般很难查到,发生这种意外也就在所难免。  按照某位中国将军说法,第五师团的战死者使得“萨洛尼卡的海滩从此可以种大米”。  不管怎么说,第五师团算是被解救出来了,当被围困的第五师团和解围部队胜利会师时,大批来自广岛的补充兵力也跟随解围部队进入萨洛尼卡,于是在新闻片中,两万第五师团健儿雄赳赳气昂昂迈着鸭子步,登上轮船到中国人控制的罗得岛休整去了。按照小原传说法,只要给他半个月,他的第五师团将再次踏上巴尔干大地,和同盟国决一雌雄。  与第五师团比较起来,中国的陆战旅就显得寒碜多了,陆战旅上去两万,前后补充了有六七次,等撤下来只有一万五,就这洪上将还说部队大伤元气,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恢复不过来……  如果将洪上将对陆战旅的评价套到日军第五师团头上,恐怕这个第五师团就算一百年,那也恢复不过来了。  “在我们强大战斗力支持下,第五师团的日本人似乎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战斗力。”  作为联军副总司令,海因曼·艾伦比英国陆军上将对第五师团的战斗力给予了站在英国人立场上还算中肯的评价。  海因曼·艾伦比上将说这样的话自然是很有理由的。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信口开河,上将从战略决策、火力对比上阐述了英国人为了巴尔干战局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是战争,不是俩隔壁打架,没有英国绅士喝着鸡尾酒运筹帷幄,强大的帝国舰队将同盟国海军隔绝在战场之外,第五师团又怎么可能有机会表现出他们的战斗力?最后,荣耀总是属于大英帝国。  法国人兵微将寡,他们参加巴尔干战局,不过是为了向世界表明作为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因为参与巴尔干行动,虽然除了几块殖民地,贝当在法国本土没有立足之地,中国、俄罗斯、英国都宣布承认贝当领导的自由法国代表了法国政府,而和德国签定停战协定的现法国政权属于不被承认的傀儡政权。能在政治上取得这样的成果,贝当及他的手下已经相当满足了,至少联军总部的中国将军这样认为。  对于希腊,萨洛尼卡原本属于希腊领土,现在这块土地再次回到Hellas(希腊人)手里,正在克里特岛行使主权的希腊政府光顾着兴高采烈“打回老家去”了,至于希腊军队表现如何,他们自己心知肚明,只要登上本国土地的有希腊军队,这已经足够了。  在联军中,倒是美国志愿者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可以用翻天覆地形容——变化。  联军发动巴尔干登陆战后,在美军追击下一直东躲西藏的墨西哥光辉道路党党魁卡洛斯·黄尔,在化装打算潜逃到停泊在利蒙港的德国“埃尔平”号轻巡洋舰时,港口外突然出现了庞大的美国大西洋舰队,卡洛斯·黄尔与他的“亲密战友” 胡安·林蒂特斯上将、迪卡尼奥·邓肯还有“埃尔平”号轻巡洋舰舰长马德伦中校乖乖束手就擒,一块沦为俘虏的,除了两百名水兵,还有一百多年轻貌美的女性摩门教徒——卡洛斯·黄尔说过如果事业失败,他会毫不犹豫自杀,在美国大兵出现在面前时,卡洛斯黄尔突然福至心灵,认为采取不合作运动,到美国监狱与邪恶的美利坚进行坚强斗争,更符合光辉道路党教义。于是美洲大魔头很是沉着放下武器,大义凛然带领他那支由女人组成的亲卫队向美国监狱进军。唯一让黄尔遗憾的是:从今以后,他的生命中将不会再有什么女人了。  卡洛斯·黄尔的垮台,有如多米诺骨牌,在美洲引发了连锁反应。拥有百万大军的墨西哥不到一年就让美国打的国家沦陷,领导人成了阶下囚,美洲那些大大小小的独裁者、军阀一时人人自危,纷纷向白宫递交贺信,祝贺美军取得了对抗邪恶墨西哥的伟大胜利,表明永远站在美国左右的自己,要紧跟美国勇敢前进,消灭一切违背美国意志的卑鄙小人,至于这些卑鄙小人,当然是和他们正在交战的其他政府与势力。寄出贺信的同时,那些独裁者、军阀也开始悄悄收手——天晓得嗅到血腥气的美军会不会因为自己这里的枪声,兴奋不已的扑过来,和战争相比,还是和平好啊!  随着墨西哥光辉道路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动荡的美洲局势一天天缓和下来,焦头烂额的美国终于可以从美洲腾出手来了。  腾出手的美国,在审讯中——按照威尔逊总统所言,审讯是人道的,决无违反人权行为存在——获得了让美国人民义愤填膺的惊天秘密:墨西哥之所以向美国宣战,在背后有欧洲德意志帝国的影子!是威廉二世怂恿卡洛斯·黄尔对美国开战,并且承诺只要德国取得胜利,他将与卡洛斯·黄尔平分美洲!  威廉二世给卡洛斯·黄尔的战后世界地图刊登在美国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善良的美国人民愤怒了,对德国宣战成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要是威尔逊总统还幻想着和平,他在白宫的那张床将被愤怒的民众从窗户上丢出去。  巴尔干这边联军刚刚给第五师团解围成功没多少时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经过议会讨论,正式决定美国对德国宣战。宣战的第二天,正在巴尔干的美国志愿军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远征军先遣支队,同时刚刚结束了讨伐墨西哥大魔头的美国军队纷纷赶往码头,整装待发准备投入到铲除欧洲邪恶发源地的战争中。  身在联军总部,徐永晋能接触到大量就算野战部队将军也无法接触到的机密情报,关于美国远征军,就徐永晋所知道,光十月份就有五万美军要横渡大西洋在英国登陆,整个1917年将有二十万美军进入英国,在英国略微休整后,或者投入巴尔干,或者投入打算开辟的其他战线——俄国战线除外。  和中国准备投入到欧洲的兵力相比,美国在1917年投入的兵力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不过按照协商,到了1918年,将有过百万的美军进入欧洲,和德国作战,这可就不是一支可以忽视的军队了。就算是“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有百万大军,那也可以吞没不少德国人。  这些日子唯一让徐永晋比较苦闷的是原先和他一个学校读书,同时进入日军各大队担当顾问的那些临时校官。  由于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太多方面具有极大的差异,这些原本去帮助日军作战的顾问,并没有起到军方原本对他们寄予的作用。不错,有些日本大队是把中国顾问当成主子供奉起来,可也有那么几个大队,如十三联队第二大队,在战斗中头脑一发热,搞什么“猪突攻击”,把徐永晋这样的顾问丢在一旁不顾。第五师团的被围,乃木希典大将的剖腹自杀,造成日军对中国顾问的不信任感。  这问题很严重,要知道不是上级接受顾问就可以,作战毕竟要基层士兵去打,如果基层士兵把顾问当成了敌人,作战的时候,顾问能起多大作用不问自知。  在这种背景下,原本在日军中担当顾问的这些临时校官与徐永晋一样,离开了日本军队,回到自己人这边等待分配,按照规定,他们将进入基层部队担任基层指挥员。  在日军中担当顾问,对这些上过战场杀过敌人,进入学校念过书本的军官来说,并不是什么很愉快的工作:语言不通,条件不同,身边还跟了一个少佐或者中佐,想愉快也愉快不起来。现在能逃离苦海,回到自己人这边担当基层主官,不少人自然很高兴。只是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有些人随遇而安,有些人容易冲动,有些人对权势的渴望超乎想象。  按照军队晋升条例,黄埔军校毕业生最优秀的直接授予中尉军衔,其他全部授予少尉,这是条例规定,同时也是各届惯例,虽然有人眼红那些校官——将军距离他们太遥远,就是眼馋,暂时也无法将目光投到将军肩章上去——却也不会说什么。  问题出在分配他们去日军担任顾问上面。按照当时和日军商定,所谓顾问,实际上是要行使指挥作战权的(后面发生的那些不幸事件,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如果以少尉军衔,去指挥一个大队上千人部队,总显得中方有些儿戏。为了更好的完成顾问这个角色,当时军方有人灵机一动,想出临时校官这个点子。按照设想人想法,这些尉官在担当顾问时,佩带校官标识,他们的证明文件全部都是校官的,这样在日军中担当顾问时,将不会引起日方不满。离开日军后,因为军衔是临时的,只要恢复原来军衔就是。  当时想的很正确,只是正的实施后,却出现了纰漏。临时军衔这在中国军队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虽然说干部能上能下,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光荣的军人要服从上级任何安排。可事实上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要犯了严重错误,下来倒也没什么——你要没犯什么错误,却让你降职降衔,牢骚话自然也就少不了。  在日军中担当了一段时间临时校官,回到自己部队后,有些人就不愿意打回原形成为少尉,几个自以为在顾问岗位上作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为了解决军衔问题,煽动大家向上级请愿,要求至少保留少校军衔,担任少校主官,而不是少尉主官。  当时煽动请愿的人找过徐永晋,可徐永晋听说日本人在投诉自己,心里正发虚,也没参加请愿活动。当他成为司令员副官后,也不知是人事处巴结上将,还是更高一级将领真的以为顾问中有能力的应该将临时军衔转正,总之,外面有风传,说是要将徐永晋的临时上校转正为上校。  徐永晋自己知道人事处关于顾问军衔问题,考虑后的结论是选出最优秀的五人,将这五人军衔转正,其他按照在顾问岗位上表现好坏,分别授予少尉到上尉军衔,这样看起来至少公平些,至于他徐永晋,当然是属于“最优秀”的五人之一了。可这种议案还在讨论中,并没有进入实施程序,作为一名在领导身边的军人,徐永晋知道自己的嘴巴必须加把锁,他也没将这议案泄露出去,也不知怎么着,外面居然传说这么多顾问中,只有他徐永晋才能转正,其他人原来是什么军衔,回到部队后还是什么军衔!  那几天,告状的信件雪片一样飞到人事处,信中矛头全部对准了徐永晋,说他生活腐化、人品卑微,贪生怕死、贪财恋色、贪赃枉法、贪名爱利、贪欢逐乐、贪贿无艺、贪如虎狼、贪天之功以为己功……还有人在信里说他是“一无是处、两面三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颠八倒、九世之仇、十恶不赦!”  义愤填膺,好象受到莫大羞辱的唐鹏上尉,将这封按理说不该给徐永晋看的投诉信递给徐永晋时,徐永晋并没有遵守纪律,谢绝不看。有关自己的事情,没什么人会不动心。等徐永晋看完,在对那个连名字也没写的校友文笔表示钦佩同时——就算把成语词典摊在他面前,徐永晋也不可能写出这种东西,虽然他在读书时候,国文考试经常得五分——又对这个社会感到悲哀。  在军校时,虽然因为国父接见过他,而没接见其他人,那些同窗嘴里没说,心里却有那么三分妒忌,这徐永晋感觉的出来,可除此以外,大家都是平等的,徐永晋在班里成绩也不算最拔尖的,除了和张正阳比划过那么几下外,大家还算得上一团和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