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情





  袁崇焕笑了:“你一定是建议第二种援法了。说吧。”“第二种援法是且走且停,每日只行七八十里,放皇太极离去。我们跟在清兵后面,大张旗鼓地追杀。这样,也可以向朝廷交待了。”袁崇焕微嗔道:“吴三桂,我一直认为你是一员虎将,怎么也惧战了?”吴三桂说:“秉大帅,末将绝非惧战!末将认为,此次驰援西北,我军准备不足,完全是因为清兵破了我们城关,朝廷为保住面子才不得不迎战皇太极,而且并无丝毫胜算。”袁崇焕感叹地说:“吴三桂,你有胆有识,敢言人之不敢言。好好努力吧,将来肯定是大将之才。”
  “谢大帅!那你认为末将说得对罗?”吴三桂有点不明袁崇焕说话的意思。袁崇焕说:“你说得完全对。,不过,本部堂也有两种援法,你也帮着斟酌一下。”袁崇焕对吴三桂说:“一种是直趋喜峰口,迎战皇太极;第二种是,根本不去喜峰口,而是直奔其西北面的蒙古边境。那儿有一道山隘名叫双尖口,是皇太极班师的必经之地。我们在双尖口设伏,打他个措手不及……”吴三桂惊喜大叫:“好,太好了!”袁崇焕微微一笑,说:“双尖口一带地形,本部堂十年前就了如指掌。到时候,你我各领三千骑兵,伏于东西两侧。等清兵通过三分之二,打他剩下的三分之一!这样,不但是攻其不备,而且是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以多打少。此战,才必胜无疑。”
  “大帅呵……末将敬佩得五体投地!”袁崇焕摆摆手:“还是感激皇恩吧,咱们也该让皇上高兴高兴了。再不让皇上高兴一下,那就该所有人都不高兴了!”两人快马加鞭,疾行而去。在他们后面,出现了骑马随军前进的鲁四,他满头大汗,狼狈不堪地追赶着:驾!驾!
  长城下,清军大营里聚集着大片清兵,他们围成一圈圈的,正在吃喝纵欢,大呼小叫:“来呀,干哪!……你它妈的,非干不可!……哈哈哈!……”清兵营地,到处是掠夺来的民财:牛、羊、瓜果、粮食。几乎是应有尽有。
  一辆牛车从山道上吱吱驰来,车上坐着几个哭哭啼啼的民女,被清兵押解而来。正在吃喝的清兵们一见,立刻嘻皮笑脸围上去,发出一片污言秽语:
  ――哎哟,小乖乖呀,想死爷哪!
  ――妞妞啊,你发什么抖啊,是不是冷?让哥暖着你。
  ――来来,亲一口!……

  第十二章 京城告急(五)

  有几个清兵按捺不住,拽着民女就往帐蓬里拖。民女们吓得大哭小叫。这时突听一声断喝:“干什么哪!”众清兵一看,多尔衮威风凛然地走来,他们立刻齐齐拜揖:“拜见大将军。”多尔衮斥道:“仗还没打完呢,就它妈的发情哪!”一军士奉承道:“秉王爷,这些都是战利品,王爷选两个。”多尔衮口中斥道“放肆”,却边走边打量着那些民女。忽然,他在一个俊俏的民女面前站住,直瞪瞪地看她,惊讶地:“咦!?……”这个民女虽然一身汉族服色,但容貌与庄妃极为相似,几如孪生姐妹。
  那民女被带入营帐中,胆怯地缩身而坐。多尔衮坐在一块兽皮上,端碗酒慢慢喝,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他醉醺醺地道:“过来,靠近点。……过来嘛,我喜欢你,不会伤害你的。”民女动了一下身体,却不敢靠近。多尔衮扔掉碗,上前一把搂住民女,痴痴地看着她:“知道吗?你长得可真像我们庄妃呀!瞧这大眼睛、弯眉毛、小嘴唇儿……样样都像!简直像极了!……天哪,庄妃庄妃……我把你朝思暮想,想你想得心疼啊!”突然间,多尔衮不可自制地紧紧将民女抱紧,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上下亲吻着,真的将她做为庄妃欢爱起来……
  民女求饶着、呻吟着。这时,帐蓬外传来声音:王爷!王爷!
  多尔衮恼怒地问:“什么事?”帐外声音:皇上有旨,请王爷立刻前去开会。多尔衮叹口气,起身穿衣服,恋恋不舍地看着衣衫不整的民女,说:“‘庄妃’,呆这别动,我一会就来。”
  皇太极伫立在喜峰口城关上,远眺南天。众皇弟、皇子,以及亲王、旗主们簇涌在后面。多尔衮匆匆赶来,战袍略显零乱。多尔衮揖道:“臣弟拜见皇上。”皇太极转过身,微嗔道:“朕召集议事,就等你一个。”多尔衮折腰道:“臣弟知罪。”
  “列位王爷、旗主、臣工,连日来,我军连破大明多座城关。尤其是这个喜峰口”皇太极跺跺脚下,说,“乃大明西北防线的脊梁骨,昨天,这条脊梁骨也被多尔衮打断了。此外,各旗也都斩获不少明军将士,掠夺了许多粮草。此次南征内地,可谓大获全胜。朕,十分满意。”
  多尔衮以下众臣工都喜笑颜开。皇太极却面色严肃:“按照常例,朕应当班师回国了。据报,已有内地的军队正朝这里驰援。朕召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以确定下一步行动。”多尔衮与豪格等相视片刻,均显迟疑。终于,多尔衮上前奏道:“皇上,兵勇们连续做战,都已经乏了,需要休整。”豪格道:“皇阿玛,儿臣愿意领军断后。”
  皇太极微微一笑,说:“朕还没说班师哪!”多尔衮与豪格垂首而退。皇太极说:“朕知道,大军离开盛京已有两个多月了。你们的马背上也载满了掠来的财物,大车上载着抓来女人、奴隶,听说还有戏班子。你们都想快点回去,享受享受胜利成果……“皇太极说着又眺望南天,问,“可是,你们知道千里之外的中原一带,发生了什么事吗?”众臣互视,均是一脸茫然。皇太极示意范仁宽:“范先生,还是你来告诉他们吧。”
  范仁宽上前:“臣遵旨。各位王爷、旗主。据北京城里的消息,四月十五日,陕西巡抚陈奇瑜率领多支官军,把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万流寇全部围困在车厢峡中。此刻,他们上天无路,下海无门,弹尽粮绝。只要朝廷援军一到,陈奇瑜就要发起总攻,高迎祥等流寇将全军复没。”众人一怔,接着咯咯笑起来。
  多铎道:“这是大明内战,范司马你愁什么愁?”多尔衮也说:“汉人们自相残杀,是好事嘛。”多铎更挖苦说:“范司马是汉人,当然心痛喽……”众人又吱吱咯咯地笑。
  范仁宽不在乎众人的媸笑,语气依旧平静:“王爷们说得不错,那确实是大明内战。但在下请王爷们三思,大明的内战对大清是福还是祸?如果大明从无内战,而是君臣一心,上下一致,那么列位王爷进得了长城吗?多尔衮王爷您攻得破这座喜峰口吗?!”多尔衮等人顿时哑然,只能怒视范仁宽。
  这时,皇太极沉声道:“范先生说得对。二十年来,大明朝廷最苦恼的事,就是内忧与外患。所谓外患,咱就不必说它;内忧呢,正是弥漫五省的中原流寇。这些流寇,始终牵制着朝廷数十万兵马和上千万银两,使得崇祯皇帝没法集中全国的力量对付咱们。因此,咱们才屡战屡胜,崇祯才屡战屡败。你们想想,一旦崇祯消灭了流寇,那么中原五省就会恢复生产与税收,内地的军队就可以陆续北上,崇祯就能够集中大明全国的兵马粮饷来对付咱们大清;咱们入主中原的大业,岂不更加艰难了吗?”多尔衮等人如梦初醒,瞪大了眼睛。
  范仁宽接着又说:“皇上圣见。臣以为,凡是与大明为敌的,那就是大清的盟友!盟友有难,岂能坐视不管?”
  皇太极笑道:“范司马说得透彻,朕决不能让崇祯消灭中原流寇!”多尔衮惊问:“皇上,流寇远在陕西哪,距此千里之遥,我们怎样才能解救他们呢?”皇太极得意地说:“咱们当然不必远赴陕西,但咱们可以继续挥师南下,攻打北京城!”众臣或惊、或喜。只有一位老臣面露忧色,犹豫再三,上前进言:“皇上,攻打京城不是此次入关的任务啊。各部准备不足,风险太大。”皇太极笑起来,说:“朕并不真想攻陷北京,朕只要崇祯以为朕要攻陷北京,逼迫他把内地军队全部召回来保卫京城,这就足够了。”
  多尔衮与多铎摩拳擦掌,交相呼应:好!……好!……

  第十二章 京城告急(六)

  皇太极听听激奋的士气,下令道:“各旗各部,把抓获的男女及戏班子全部释放,把掠来的财物全部抛弃。着蒙汉两军即刻班师退兵,连夜返回盛京。将全部战马集中给正黄、正红、正白三旗,朕要给每个勇士都配备三匹骏马――两匹交替骑行,一匹备用。朕要亲自率领三万个勇士、九万匹骏马,加上一百门红衣大炮,日夜兼程,直扑北京城!”众臣齐声大吼:喳!
  骑兵大队急速行进着……袁崇焕与吴三桂勒马立于路旁观看远处的山峰。吴三桂说:“大帅,战马太疲惫了。是否休息一下,恢复马力?”袁崇焕扬鞭道:“你看,前面就是双尖山。等进入伏击地之后再休息。吴三桂,你立刻派出两、三路哨探,沿喜峰口方向侦察。如遇清兵,即刻回报。”吴三桂应声离去。袁崇焕又策马前进。
  皇太极与众将飞骑驰至镇口,驻马观看。他看见:近处的一伙清兵正在埋锅造饭;远处另有一伙清兵正在砸门破户,传来百姓的惊叫声……皇太极怒喝:“豪格,这是你的部下吗?”豪格快步奔上前,欠身道:“是儿臣部下。”皇太极怒斥道:“朕早有严命,在到达北京城之前,各部不得进村休息,也不准埋锅造饭。你怎么执行军令的?”豪格惧道:“儿臣……儿臣放任了!”“兵骄将惰,怎么能取胜?”皇太极传旨:将豪格打二十皮鞭,革去前军副将,随驾效命!“儿臣领旨。”豪格主动走到一树桩前伏身,立刻上来两个执鞭大汉,掀起他的战袍,交替狠抽!……四周官兵看得目瞪口呆。
  皇太极怒喝:“再有违抗军命的,严惩不殆!”众将一片声应道:喳!皇太极狠狠一鞭,策马奔驰。将领们连忙策马跟随。
  明军阵地,一条山路宛延,两边山隘处布满伏兵,隐约可见刀枪闪烁。一尊尊红衣大炮已是装弹待发,袁崇焕在炮后踱步沉思,不时焦虑地看一眼空荡荡的隘口。吴三桂快步奔来秉报:“大帅,探马回报,周围二十里内,不见清兵踪影。”袁崇焕看看天色,说:“天快晚了,这时还不见清兵的话,今天他们就不会来了。”吴三桂说:“会不会在我们到达之前,清军已经通过隘口了?”袁崇焕忧虑道:有这个可能。如果皇太极真的抢在我们之前退军了,也是一件幸事。……不过,我担心皇太极并没有班师退军,而是掉头东去,乘虚攻打宁远,甚至山海关!”
  “这倒不怕,宁远城有祖总兵坐镇,山海关更是固若金汤,万无一失!”吴三桂松了口气说,“大帅,我们是不是回兵宁远?”“不,令哨骑再探。在弄清皇太极动向之前,全军原地待命。”袁崇焕说,“只要祖大寿坚守不战,皇太极就是去了没有办法他的。”
  这时候,两个带伤军士被带到袁崇焕面前。他们喘息跪拜:“卑职拜见袁大帅……”袁崇焕急问:“你们是喜峰口守军?”“是。三天前,清军攻破了喜峰口,兄弟们恶战不敌,我等被打散了。”
  袁崇焕急着向他们打探清军的去向。一军士说:“知道,朝北边去了。卑职估计他们班师退军了。”另一个军士却说:“秉大帅。清军没有退兵,在下亲眼看见他们朝东边去了……”“北边!”“东边!”两个军士争辩起来。袁崇焕气道:“两个糊涂蛋,连清兵去向都搞不清楚!”吴三桂从旁插话:“会不会,清军分兵两路了呢……”
  袁崇焕一惊,沉思不语。吴三桂道:“大帅,末将马快,可否让末将带几个精兵,直奔喜峰口亲自探查清军去向?”袁崇焕点点头,说:“天黑之前,务必返回。”“遵命!”吴三桂鞭马而去。袁崇焕忧虑地注视远方。鲁四抱着个小包儿,轻步走到袁崇焕面前,满面是笑地展开那包儿:“大帅,您看……”包里是一副精美的围棋。袁崇焕大喜:“鲁四啊,你可真有心。来,手谈一局。”
  三岔路口。吴三桂策马查看地上乱纷纷的马蹄印儿,他勒马顺势望去,只见马蹄印儿越来越多,直涌向天边。吴三桂不觉惊疑,清军大队怎么会向南去呢……
  一辆马车载着曾经被俘的男女戏班子驰来,车上的人仍然是惊魂未定。吴三桂策马上前,问一个男戏子:“师傅,你们见着清军了吗?”那戏子叹道:“军爷啊,甭提了!咱全给人家抓住了,差点带到关外去做家奴!”“哦,那你们怎么逃生的?”戏子又说:“忽然之间来了道命令,让把所有俘虏都放了,八旗兵要轻装南下。”“南下?知道他们去哪了吗?”戏子摇摇头。这时,那个容貌酷似庄妃的女子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