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终于范蠡也在若耶溪畔看到了西施和郑旦,果然令人目眩神迷,虽然
生在穷乡僻壤,但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范蠡不但在越国从未见过如此艳
丽的女子,就算在吴国宫中所看到的莺莺燕燕,也没有一个可以与她们两人
妣美。不自禁想道:“如果再加以琢磨,必然成为稀世的珍宝,一定可以赢
得吴王夫差的欢心,说不定越国的前途就寄托在她们两人身上!”
范蠡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西施与郑旦跪拜在地,想不到自己一
个乡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愿意为国家奉献
出她们的一切。
于是一项有计划的训练,在范蠡的策划与主持下迅速地展开,地点虽
就在会稽附近,却十分秘密,除了西施与郑旦外,还有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
的美女十多人,训练的内容首重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次及一般知识的传授,
尤其着重在歌舞、仪态、礼节和蛊惑人心技巧上的磨炼,就连探听情报的知
识和技术也成了必修的课程,务必在短期的密集训练中,快速变化她们的气
质,培养出思想忠贞、气质高贵的一批特种工作人员。从现代意义讲,西施
可算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女间谍。
西施与郑旦在众多名师的调教下,很快便展露了过人的才情,三年下
来已是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妩媚动人的风韵,经
过越王勾践的测试,认为成效圆满,于是范蠡择期动身,带着西施、郑旦等
一干美丽的“贡品”前往吴国。
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岁月中,范蠡和西施已双双坠入爱河.难舍
难分,而且西施已怀孕数月,如何把一个大腹便便的美人儿献给吴王呢?
一路上却走走停停,到嘉兴地方,范蠡以西施水土不服为由,盘桓达
半年之久。在这里西施为范蠡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可怜这个初抵人世
的小生命,在父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又很快地在人间消失了。
范蠡与西施由于国难而聚首,又要为了国难而分开,贵为一国大夫,
竟不能保住自己心爱的人,更无情地舍弃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心碎了,泪也
流干了,还是得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何日能重续旧好,只有无尽的期待。
人是奇怪的动物,常常受客观环境的约束,作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
事来,像是硬把自己心爱的往别人怀里送,而且是敌人的怀里送,还得装出
心甘情愿的样子,那份儿蹩扭,窝囊,凄苦与无奈的心情,几乎使范蠡快要
崩溃了。
必须压住自己怒涛汹涌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能露出丝毫的不悦之情。
当范蠡带着西施等一千美女在姑苏台上朝见夫差时,太宰伯否笑嘻嘻地乐观
其成,而相国伍子胥却以妹喜、褒姒、妲己的故事加以劝阻,夫差说道:“我
又不是桀,纣和周幽王,相国不必多虑。”于是把越国进献的美女照单全收
下来。
西施原本就如出水芙蓉般的美丽,经过一段时间的爱情滋润,更如牡
丹盛开似的鲜妍媚人;郑旦仍然保持着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优
雅绝伦的感受。夫差正在趾高气扬的时候,便特别喜欢如山花烂漫般的西施。
范蠡这次前来,与过去的狼狈情景有天壤之别,他以国宾的身份,受
到隆重的款待,离开吴国前夕,夫差还特地设宴钱行,西施与郑旦眨眼就以
女主人的身份在范蠡席前酬酢,西施那脉脉含情的眼睛,使得范蠡几乎无法
自持,但国仇家恨,总使他收拾起儿女私情。
吴王对西施的美艳眷恋不已。而西施曾生育过的往事,在巧妙的掩饰
下,夫差居然毫无觉察。夫差大兴本土,在灵岩山上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
娃宫,并挖空心思构筑响履廊,在上面走动,发出铮琮的响声。又修一人工
湖,沿湖遍植奇花异卉,湖上布置锦帆以供游乐。后人曾有诗描写当时的情
景;
吴王在日百花开,画船载乐舟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词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随行尘。
年年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声欲断;
借问后来看花人,锦帆何处空凭吊。
清代的吴梅村更在《圆圆曲》中写道: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装照汗青。
……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上鸟自啼,履廊人去苔空绿。
撸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
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西施的一颦一笑,一捧心一皱眉,都紧紧地扣住吴王的心弦;郑旦的
若即若离、矜持秀雅,也使得吴王神魂颠倒而穷追不舍。这两人一搭一挡。
轻易地便掌握了吴王夫差的整个“人”和“心”,并把他有计划地推向历代
亡国之君的老路。
越王勾践迫不及待要报仇雪恨,大夫逢同却建议不可轻举妄动,应先
“结齐、亲楚、附晋”,并鼓励吴国对外用兵,等到吴国精疲力尽就可克吴
致胜。当西施把吴国准备攻打齐国的消息传到越国时,勾践就火上添油式的
更派三千兵助战,并派文种秘密朝吴,把越国镇国之室——屈庐之矛,步光
之剑以及二十套祖传的铠甲,一齐献给吴王,一心一意鼓励吴国作军事冒险,
以便坐收渔人之利。
然而吴国讨伐齐国,竟大获全胜,吴国相国伍于胥更念念不忘灭掉越
国这个心腹大患。越国君臣一致认为,一定要在短期内消灭这个对吴国忠心
耿耿的老家伙,扫除反攻雪耻的绊脚石。
这个艰巨的任务也由西施来完成,她运用各种机会,柔其声气,媚其
姿态,一遍又一遍地在吴王耳边数说伍子胥的不是,谎话说了一千遍便能使
人信以为真,吴王的信心终于动摇,开始怀疑伍子胥的忠贞,在一次关于越
国问题的讨论中,争执又起,吴王夫差竟命令伍子胥自杀,悲愤的伍子胥用
双手先挖下自己的双眼,命手下挂在城门,说他死后也要看到越兵入城。于
是,盛怒的夫差残忍地下令将他切成碎块,用皮囊装上,抛入海中。至今汹
涌澎湃的钱塘潮就是伍子胥那不散的千古忠魂所化。那千层、万层的波浪,
排山倒海,诉说他的悲愤,他的千古冤情。
伍子胥死后,伯否当政,注定了吴国败亡的命运。
然而北宋名家王安石却另有一说: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胎?
但愿君王诛伯否,不愁宫里有西施!
确实,吴国的灭亡,伯否难辞其咎,只是本文限于篇幅,不能备述。
周敬王三十八年秋间,吴王夫差耀武扬威的大会诸侯于黄池,精锐尽
出,都城空虚,勾践乘机攻入吴国都城,将吴国太子在姑苏台活活烧死。夫
差前后不能兼顾。四年后,吴国大旱,士民饥疲,勾践再度进攻吴国,吴军
固守孤城,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周元王二年,越军以水师第三次进攻吴国,围困吴都达两年之久,恰
逢江南春雨,大雨如注,吴都城墙坍塌,越军乘隙长驱直入,夫差突围来到
姑苏山,乞降不成,用三层罗帕裹面,拔剑自刎,以示羞见先王和伍子胥于
地下,吴越长久的争端,终以吴王夫差的死而结束,勾践在经过二十二年的
辛酸岁月,才彻底地雪了当年会稽战败的耻辱。
吴国既平,勾践挥军北上。在徐州大会诸侯,周元王派人赐胙,封勾
践为霸主。越人横行长江流域,不再记得弱女子郑旦与西施的功劳。
宋代郑獬说:
千重越甲夜围城,战罢君王醉不知;
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且合酬西施。
关于西施的下落,有一种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
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
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
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但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如此;在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他说勾践这个人只
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如果不走的话,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
良弓藏。”可借文种没有听他的劝告,果然被勾践所杀。
第二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
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范蠡为了心爱的人
儿,不惜抛却荣华富贵,隐姓埋名,邀游五湖,过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遥生活,专致唱随之乐,不再萦心
于人世间的恩怨是非。
很久以后,在山东出现了一位巨富,叫陶朱公,万贯家财,他的妻子
也美艳如花,夫妇感情真挚,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时
间能冲淡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没人再去追根究底了。
历史上对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赞誉备至,而对西施的伟
大牺牲则语焉不详,毁誉不定。甚至总把她作为反面材料来提供教训。
唐代罗隐说得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
还有人说美丽的西湖是西施的化身。
卓文君当垆沽酒只为情
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
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
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
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这一副对联赞美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女人往往把爱情摆在首位,
其次才轮到生命、财富、亲情,其他的一切更是十分遥远无暇多作计较,卓
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当垆沽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为人放诞风流;十七岁
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寡居生活。自然是面对春花秋月,感物
伤人,倍感凄凉。
卓家祖居赵国,赵国的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
富,等到秦始皇灭赵国进行统一之际。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定
居,仍以冶铁为业。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
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
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
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便
是其中的一位。
他因慕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的为人行事,以“相如”作为自己的名字,
也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
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
等都追随左右。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赋弹琴,生
活过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
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
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
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然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时候,司马相如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
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由于梁王的短命去世,宾客星散,司马相如回到
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
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联系到
当年司马相如的志向,当年的生活,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地潦倒了。
卓文君就是在司马相如这样的时候,凭着司马相如在她家弹奏的一曲
“凤求凰”,在封建时代礼法深严的社会里,不顾嫌隙的夤夜私奔住在客舍
的司马相如。便郎贪女爱,如鱼得水;便露滴牡丹开,刘阮上天台,彻夜绸
缪。更在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可说是情有独钟,或者说
情之为物,不可理喻。对这件事情,卓王孙当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
有辱衣冠,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
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然而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
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
计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
装素抹,当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