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闻说是太子举荐,李光地当即就是一个心惊,还不及想,眼瞅着康熙这厢就要骂起太子来,李光地更是接不得茬儿,又生怕康熙左一个太子,右一个荐举的再说到旧事上,李光地不能也不敢再沉着声儿不吭气,
忙接过话儿来,“依着臣看,太子这回荐了运青也是不差的。臣同运青同朝为官几十年,又有同年之谊,私交虽不多,却是深知他为人的,最是刚直清正不过,断不会辜恩……”
“朕倒不是说他,两江这里唱的是什么戏?一个总督,一个巡抚,呵!原还同你们几个议着蠲免康熙五十年的天下钱粮,现今倒腾出这样的事来教朝廷没脸,那朕也不得不警诫一下这起子国蠹。
噶礼朕还是知道秉性的,这奴才虽在小节上不检,忠恳是绝不虚的。”似看出李光地面上的一瞬尴尬,康熙满是慨然地一句,“你做直抚的时候,同满督处着,可也有这么难么?”
康熙这一句不打紧,倒把李光地猛骇了一下,盯着自个儿的补服下摆,小心拣着言辞回了,“这……倒是没有这样的事。呃,臣这里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觑见康熙微微颔首,李光地心下略微计较定了,便道,
“皇上可还记得一个叫方昀的?康熙四十一年臣做直抚的时候,皇上把他从德州同知任上调了到直隶来,是个干吏,照臣看,还应数当日在德州,北溟(陈鹏年字)的历练之功。”
旁敲侧击的一句话,一半是为了开脱自己,一半也是为了张鹏翮,他早是位列台阁,康熙总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他做直抚的事,加之前些时候得了方昀为陈鹏年向他请托的书信,今日在这里又听了康熙的话,两江这趟水他估摸着十成十是同太子有关。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康熙的脸色瞬时阴冷了下来,“方昀?”但也只默了一刻,便复了常色,恰顾问行捧了几幅书画进来,招手命他过来,对李光地道,“呵,没得想这些烦心,这里有幅米芾的字你拿去,过两日临得了给朕瞧瞧。
第二百七十五章 督抚之争 (一)
更新时间2011…4…4 21:16:51 字数:2206
入夜已深,初冬之际,已是很有些寒意了,月光照映下,只有风声掠过褪尽了枯叶的枝杈,在寂寂夜色中,将这临江控淮的金陵城衬得愈发静谧。两江总督府的后书房里,噶礼看着很有些个心绪不宁,提笔在纸上潦草地写了几个字,又胡乱一涂,随手揉成了团扔在一旁,拧着眉头问,“这都几更天了,人还没回来?”伺候在一旁的是个唤作齐泰的小厮,家生儿的奴才,年岁不大,却极得噶礼信用,见问忙躬了身应和着回道,“主子且再耐一发,原得了信儿说是今儿个到,现路上也还太平着,料不至出差错的,要不奴才就去打发人看看?”
“得得,算了!”噶礼一摆手,没好气的打断了他的话,在屋内大步踱了几个圈,又一把抄起案上凉透了的福建大红袍,一径灌进干涩的嗓眼儿里去,跟着吩咐道,“你去门口守着,来了再回我。”
待漏了四更,刚生出些睡意,便见着齐泰三步并做两步的将人从角门引至书房来,噶礼听见动静,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怎么回事儿,误了这些时候!”噶礼急忙接过其带回的太子书信,却是不耐烦见那赍折家人一脸苦相的就欲辩解,压着声儿狠斥道,“爷没功夫听你放屁,那位怎么说的,一字一句给爷回清楚。”
“回爷的话,奴才没见着太子爷,是宫里一位公公出来传的信儿,并没说什么,只吩咐奴才这信要紧,行事务要当心。”那家人就地磕了个头,惴惴道。
“滚吧!齐泰你盯着,明儿辰时叫从大门进来交奏折匣子,吩咐下去,照规矩接旨。”皱着眉头几句打发了那家人,又听见在院外被齐泰提溜着好一通训,待声儿走远了,噶礼用指甲迅速挑开火漆,细细通读了一遍,又拿开灯罩,卷成筒搁里头燃了,抖了抖扔在地上,看着渐渐化作灰烬的书信,噶礼的脑海里只映出四个字——“一箭双雕”。
孙楚楼是南京城内蜚声南北的第一名楼,因西晋时孙楚流寓金陵,宴饮赋诗会宾于楼而得名,堪为六朝胜迹,又兼其近揽秦淮、远携莫愁,西眺白鹭洲,在城西的一众酒肆中最为壮阔弘俊。这飞角崇楼、画栋流檐,古来便是文客士子、官宦商贾络绎不绝之处,幸赖当今治下的盛世清平,此处更是尽纳江南风雅其中。当厅门楣上,映目的是一幅极大气洒然的联,“定知公等非凡客,要是人间第一流。”,进门朝上第二层,正中一架乌漆大插屏,所镌便是李白的《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一诗了,“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
二层台楼南面,临江一僻静的雅间外,立着几个一身朴素蓝夹袄装扮,小厮模样的人,虽不见半点言语,但看格调却实与寻常人异。而此刻内里对酌的,正是本省抚藩二宪——新从福建任上调补江苏巡抚的张伯行,与署理江苏布政使任的苏州知府陈鹏年。
一俟到了南京,待交割完印务,办得关防后,张伯行便前往总督署参见制宪,一番交谈下来,虽觉噶礼总脱不得满洲大员习气,不过还风度宽泰,尽管心中各有所忌,但两相面上乍处着倒颇为和乐。第二日,张伯行便在本衙受了藩、臬、盐、粮、道等各主官的参礼,一番例行训辞,略略议些公务后也就散了班,照他自己想来,这六朝金粉,堆金砌玉的江南财赋重地,要一杆子撸清庶政绝非朝夕之功。
按说今日这一席怎么也轮不着他这个上宪做东,只他本是个慷慨豪矜之人,公务之外名份尊卑并不放在心上,又难得看见这般对脾胃之人,尤以陈鹏年这样素传清正之名于朝的,故而晌午婉辞了江苏一众下官设的接风排宴,索性也未改换地方,张伯行便在此地邀了陈鹏年小酌一番,也算做是给陈鹏年回江宁别样的程仪。当下擎了壶,自斟了一杯杜康佳酿,豫地乡酒醇厚的滋味拱得他颜色愈发的好,“北溟老弟,你真是将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箴做足了,便我听见的,可都是百姓们的赞颂不绝。别的不说,单将这‘求通民情,愿闻己过’八字刻于府治之门,就是超拔气魄,断非寻常矫饰官员所能为也!”
陈鹏年性虽刚正,却并不善言辞,骤闻这些赞语,尚不能同张伯行一般的随意大气,面上微红,固是谦辞道,“承抚台谬赞了。读书时有圣贤所教,居官时又得皇上垂训,皆是务以生民百姓为重,诚为下官本份。若是尸位素餐,便是翎顶补服下的良心,也过不去的,届乞骸骨之年,又凭何以慰得平生呢。”
“好一个慰得平生!正是此说,实教我敬服的很!”张伯行一个击节,朗声爽利笑过,又是与陈鹏年碰了一杯,颇带几分调侃颜色,“我倒几分好奇,据闻,百姓非愿官称你为‘知府大人’,便都只喊‘陈公’,可有此事?”
陈鹏年随而又稍露了些赧色出来,“呃,百姓们赞的,怕也是不通规矩的多些,乡野间妄传的虚名,本作不得准,沽名而往的事,倒叫大人见笑。”
“哈哈,你也谦的太过。我这个上官虽是新任,却不是不知下情之人,苏州府严滥差,戒奢侈,驱流娼,惩赌徒、讼师、拳勇、匪类,籍其民,朔望令至乡约所跪而听讲,民风为之一变,兼又视事未一月,决遗滞狱三百余案,革除钱粮耗羡……”张伯行正说的兴起,忽又想起了什么,住了话一时,复又笑笑,看了陈鹏年道,“为百姓固是好,可随着性子办差的,多半要生事。多闻噶礼赋性贪忌,于你怕有关碍的吧?往后你既任藩司,处置上头总不免要牵扯的广些……哦,我知你是不惧这个的,可若再是蹈了阿山旧辙,总为不美。”
一席话尽透着关怀之意,这便是他居官数十载未曾有过的知遇之恩,陈鹏年多承感佩,诚挚的目光中,一腔胸臆尽入了肺腑,“多谢,多谢大人赐教。”陈鹏年一拱手,就要起身郑重揖下,却被张伯行一把按住了,打趣道,“行了,我今日有言在先,你若再回武英殿修书去,本府可不放人。”
第二百七十六章 督抚之争 (二)
更新时间2011…4…10 21:58:32 字数:2269
“唔,说到京里,钦差再有半月也该到南京了……”张伯行目光稍有凝滞,眉棱现出些坚刚来。
陈鹏年只道张伯行是问及宜思恭的案子,当下里一定神,朗声直言了多日的疑虑,“此案搁在两江办怕并不容易,就这几日下官在任所知江苏藩库之情,依着下官浅见,江苏布政使任上本就有钱粮积欠,多少是奏销未靖,多少是亏空挪借,都尚待查明,若是空口定一个数目,再借着核查贪墨的幌子一笔勾清,下官恐其当间还有私弊。加之此事噶制台并未查明便行参劾,朝廷骤然依议派钦差下来,未免有失兼听之妥。”
言不及义,张伯行不免摇了摇头,微叹了一口气,“你所知还是甚少啊。”
“怎么?”
“我说与你听罢。”看一眼这位全不通官场世故的陈藩台,张伯行也欲同他说些情理,遂略略轻咳了一声,“邸报也见了,你是知道的,今次钦差以户部张鹏翮为首,会同噶敏图、桑额一同前来办理。漕督桑额年事已高,虽管着两江漕运,但也不会同地方压的太过,都是老封疆了,又怎会同苏省官员真起龃龉?噶敏图不过一个做得煌煌文章的满洲锦绣人,又及不上董鄂世胄,哪里真起什么作用,惟运青兄我是深知的,清介刚达一人,极恶贪恶官员,凭十数年府藩而至督抚封疆的任下来,这点子地方事故真要处置,怕也是甚属容易,断不会留半分情面。”
张伯行更又想着张鹏翮将至,心中倒有些翘首期盼的念头,双手扶着膝盖,半是述旧情一般地,对着陈鹏年感谓道,“我同雨亭老弟(蒋陈锡字,时任山东巡抚)便多承运青荐用之情。尚记得康熙四十年,皇上曾有上谕‘张鹏翮、李光地皆不轻于荐人,惟恐荐后或有不法之故,故甚郑重之。’呵呵,非是我自矜,非与运青兄脾性相投不能如此,只如今看来,他这份‘惠民以利’的心肠,处境却未必佳,先是驳了皇上蠲免天下钱粮的旨,百姓可未必领他的情,如今怎么又担待起这么个差使来……”张伯行一拍大腿,徒然生出几分怅怅情怀,“哎!窃不为其取。”俄而又看见陈鹏年在侧,不由解嘲一语道,“运青性理撰述称著,笔法苍古,手书颇为精妙,北溟老弟你亦是工书之人……唔,你们两位还真颇有缘法,不单如此,就连钱粮计较也是一般的,我是臬司出身,不通这钱粮一道,只是我想着,凡这名讳应了一个‘传扶摇而上九万里’的气势升腾,总都不免要来个‘水击三千里’的同河道纠结整饬一番,而后乃‘背负青天,今将图南’,倒也真是妙事。”
“这……”陈鹏年一噎,明知张伯行调侃的话,此刻也是听懂了的。减免地丁钱粮一事,早已是传遍了苏省,虽他也觉张鹏翮于此天下大利之事上做梗颇不合情理,但此刻听来,倒觉是他先时浅薄了,又仿佛觉得张伯行在说宜思恭一事,更加不明白,不免一拱手又问了,诚恳非常道,“孝先……大人可否教我?我实不明如今这局面,就任苏州知府仅不过半年,已是深知地方百姓重赋,朝廷但能推恩蠲免总是好的,张司农好歹也在苏省抚牧一方过,不会不知田产日少而丁银日增的通弊罢,何以又要两下里不得人心?再者,听大人适才的意思,是觉宜思恭一案繁难?可大人恐有不知之处,如今连着江苏粮道任上都有亏空,这都是明摆着的事,有什么难于措置……。”
张伯行爽飒为人,又一口一个北溟老弟的唤,待陈鹏年极为亲切,难得这么一个投心对味的上官,陈鹏年自也乐意与他亲近,只是要他喊一个‘孝先兄’很不容易,一来恐僭越职分太不恭敬,二来又怕将来熟络落了人谄谀的口实,这才两个字出口,就又换作了‘大人’,再他本不是健谈善言的敏变人,更做不出花团锦绣的嘴上文章,面上还剩着进退尴尬,抚着及襟的髯须,别别扭扭地喊出这一称谓来,把个张伯行直听得强忍了笑,虚指着他打断道,“你啊你,只喊我孝先兄便又何妨?听听,倒喊出个‘孝先老大人’的意思来,好嚒!你我不过一点子私谊,君子之交耳,凭什么旗下大员、耳目私人的底下去具折参奏,我也不惧他。”
噶礼自是陈鹏年历来看不对眼的,只这一句话,把江苏地面上两个有密折陈奏之权的人物都包揽进去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