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逼到这个份儿上,原就是同赶鸭子上架一般,作何等样的措置之法,于这两人而言,都是被架在这个位分上,行的实在是极无奈的事。是以现在巡抚衙门后厅里,张伯行将这一节说与陈鹏年听罢,也是后补了一句,“我能体会得恩师的难处”。张伯行立在大案前眉头深锁,就这一刻提笔悬腕,运着气,挥洒出最后一句,望着满纸素白上铺陈的墨迹,只是摇头,“哎……究竟是各存立场,原不相同。”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陈鹏年近前一看,张伯行所书的,乃是昔日韩昌黎退贬潮州时所做,就文字而言,张伯行笔意虽健魄雄浑,却失之渊懿,燥烈的紧,又兼那原诗本是漫卷的孤寂悲愤,他一时心有所感,便也情不自禁地低声吟了出来。
这厢张伯行倒是爽利,见陈鹏年面泛难色,只一哂笑望了他,“看着似犯忌讳的话?端看圣心如何了,不然,你那两首虎丘诗不也能教人参了去?哼,搁有心人眼里,我这个苏抚凭任的什么事,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总都是不合的。我也顾不得了,这一件参本上去,我与噶礼,各安天命即是!”
陈鹏年踌躇了片刻,再四看了眼那道参疏,终还是开口劝道,“抚军向以圣眷优渥,当不至于此,是不是三思。。。再者,皇上圣明,那噶礼的恶事。。。终不能瞒了皇上一世去。”
“呵呵,在揣度圣心这一桩事上,你向来猜的不准。”张伯行摆摆手,指了座与张伯行,自己也深坐了一叹,“早年初与噶礼争竞之时,我便有退避的心,就为着于准、宜思恭一案,恩师深陷泥淖,又兼你我与他的干系匪浅,只恐受人疑忌,各自招祸,这才以病乞休,倒真没有以退为进的心,无奈皇上并不准……事后虽降旨申斥,但那时才是信我,于今么,我虽屡屡遭噶礼参劾并未罢黜,却未必是信我。”
“嗯?”陈鹏年心内一震,忙问:“愿闻其详。”
陈鹏年于此等摆弄人心手腕的事儿上向来木讷,张伯行教连日来的事儿压抑地狠了,心内也是极不畅快,这会子索性便也想同他细说一番,少许木然地后靠上那高挑的官帽椅背,道,“爱之深,责之切,古今内外同理。这一年多来,朝廷除却依我二人的折子,照单将两江的官员或革或升,可见着还有什么旨意没有?我固然是与噶礼针尖对麦芒的两不相让,然却实在是两府之间结怨已久,同是身处浪尖子上的人,进退维谷,半点没有退避的余地。皇上若真心爱重我二人,向以保全之心推度,当严责调停才是,何以引而不发,坐视督抚积怨日深?闹到如今的局面,招的内外喧谤,过失日闻,恩师此来不就是一柄软刀子么!”
陈鹏年内里亦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眉头蹙了,“我也多少听说了一些。上一回张相来,言里言外的都是息事宁人的意思,这回按着抚军之说,怕会是压着抚军多些。再者,张相的公子眼下正在噶礼治下。。。”
陈鹏年这一提,正把个张伯行内里的郁结之处招惹了出来,起先在行辕里,张鹏翮说来说去不也就是此意,纵有再多的考量,也只这“弹压”二字,这会子倒被陈鹏年就这么直愣愣地一针刺出血来。张伯行眉头锁得更紧,深深的三道沟壑立时现了额间,“你说张茂成(张鹏翮子,时任安徽怀宁知县)?他不过一知县,上头安庆府要参他贪贿,随意派拨个情节便可了,还有什么说的。这事儿我一早就同恩师讲过,那张志美(时任安庆知府)必是受了噶礼的指使,才敢这么着放胆乱来!”
说着,张伯行侧过身子,眼中一味的精光大盛,方阔的脸上,平日威严神采却并不见几分,多少也是为这事替张鹏翮悬心,只提着声气道,“你想,前时审案的时候,才问到程、吴二人向噶礼行贿,噶礼若没有这等事,那还说什么‘贵公子年少有为’的言语?摆明就是一个胁逼!张志美你是知道的,原叶九思治下最昏聩不堪一人,偏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跑去参钦差的公子?张茂成的案子发在噶礼手里,我料他也无法。我听说,恩师后来又去寻李辰昌、杨宗义说项,找噶礼完案,想噶礼这等小人,只愿此事他不要进了圈套,被噶礼拿去大做文章才好。”
“张相与我也是存了高恩厚义,只是如今身在险地的,不独是他啊……”陈鹏年饱含热泪地望着张伯行,犹记得两年前在孙楚楼初得张伯行赏识,一席倾谈,再到后来相知相信,初时相处虽也不乏龃龉,乃是因当初他私见张鹏翮险些肇出嫌隙,而今张伯行将他引为知己臂膀,是以听了这良久,陈鹏年这个铁面直肠的汉子,万分恳切地说出这一句来时竟是满面潸然,他再是讷于察探时局,揣摩人心,听到这里也不禁深深地为张伯行担忧起来。
待到张伯行动容地望向他时,陈鹏年离座起身一拱,哽咽着道,“我的意思是,抚军替张相想的这样周详,可眼下身处忧患,又有累卵之危,就不为自己打量一二么……旁的事我不知道,江宁之事总是有所耳闻的,知府刘瀚是噶礼亲信,如今大肆收罗方苞与抚军的往来,只怕是要借这事下手?想噶礼惯会在文字上寻人掐陷的,如今方苞又受戴氏牵连坐了谋逆案,抚军延方苞入府编书,原是惜他才具,不过文场上的交情,可观朝廷对《南》案的处置,只怕断无转寰的啊,若是问下罪来……我,实在为抚军忧心啊。”
张伯行也遽然起身,紧紧地扶住了陈鹏年的臂膀,满腔的感激之情无可言喻,自他就任苏抚以来,噶礼的争伐令他举步维艰,这份人情冷暖就分外显得弥足珍贵。私下相处之间,与张鹏翮那份为师者尊,为师者重的恩敬不同,他同陈鹏年这里更有一份袍泽进退的信义,他从未见陈鹏这副模样,此刻也是胸中沸血难抑,兀自按捺了强作一笑,却只唤得一句出口,“北溟啊……”
第三百零七章 南山遗恨(六)
更新时间2011…11…20 22:39:11 字数:2263
畅春园清溪书屋,尽管门外还是早春的苦寒,然而暖阁殿门上的一道貂绒隔帘,就将这份融融的暖意稳稳的留在了其中。午后的清溪书屋是分外安静的,并没有或引见或奏事的官员候宣,只是能看见罗德万般无奈的望着康熙,耸肩摊着手,还是诚恳地劝道,“陛下,可是您的胡须把患处都遮住了,臣恐怕没有办法替您敷药。”
康熙狐疑地看了眼罗德,又转望向镜子,细细打量着自己下颌上一处红肿的疮疖,想了想,还是皱着眉头道,“怎么就敷不了?朕记得去年行围路上,朕派骨科大夫去给马国贤(意大利传教士)瞧伤,也没见说摔着脑袋,就非要把头发剃了才给医的。”
罗德尽管精通汉话,但是像这样有点无赖的话语,以他对中国文化的知解程度,不论是辩驳还是劝说,他都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况且对他而言,眼前这位尊贵无比,操纵着这广袤帝国疆土上亿兆生灵的伟大皇帝,这么说或许是因为他们古怪的习俗?遵循着大多数传教士供奉皇家的习惯,像这样他们所不知道的东方文化细节,他不愿意去冒犯,顿了一顿,只是仍然坚持道,“这件事臣听说了,可是臣并不知道那位大夫的治疗方法,或许我们的方式不同。但是臣仍然相信,如果能够全面的敷药,药膏是有利于消除陛下的疮患的,所以请求陛下允准臣,剪掉您的几根胡须。”末了,生怕康熙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比划着手势,“只是几根而已,过段时间还能长出来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话就说给你们,也是不懂。斧钺加身,是为不敬不孝,想昔日曹操割须弃袍,诚为败兵之耻。朕不是责你大不敬,只你等虽是西洋人,也当省得这须发于人的要紧之处。”康熙目不转睛的盯着镜子,也没理会听得一头雾水的罗德,跟着又后靠上垫了羊绒毡毯的长椅,摩挲着长须,目光一偏,问向伺候在一旁的顾问行,“肿得是有些疼痛,你说,朕让不让他剪?”
顾问行何等伶俐人,康熙既肯当着罗德这么问了,就有七分的允准之意,又瞅着康熙一整日心境尚佳,比起前几日来和煦的紧,当下便陪着笑,躬身回道,“回万岁爷,奴才刚数着了,只三四根龙须占着位置,剪了也不显的。”说着,小心抬了头,正望见罗德报以感激的一颔首,便又添了句赞,“罗德还是主子先头钦点的外科大夫,主子宽心便是。”
“唔,你来剪罢。”坎坷了半个时辰,康熙终于勉强点了头,指了指垂手立在顾问行身后一个的小太监,瞧着十五六岁的年纪,平日里单伺候着康熙梳头辫发,挺灵透一人。在罗德的注视下,那小太监跪在康熙身侧,左手一方黄缎帕子,右手一柄小银剪子,摒息凝神,轻巧地避开疮疖处,直至剪完,剪子分毫未碰着肌肤,几根花白的胡须落在了帕子上。
剪完之后,康熙打椅上坐直了身子,拿过镜子细细瞧着,不知是看着镜中那花白的须发,还是为着适才那剪落的几根,眼中满是深深的伤感,唇角也抿成了一线,一脸的痛惜之情。然而康熙只看了一眼,眉头又习惯性地蹙起,顾问行才想出声宽慰,就听见一厉声斥责:“瞧你平时还伶俐一奴才,怎么这么毛手毛脚的!你剪了几根?”
这猝然不及防的着实骇了顾问行一跳,那小太监原本跪直的身子,更是教吓得立时伏了地上,被顾问行提着气连催了两声,这才战战兢兢回了道:“回,回主子,四根……”
“三根便足够了!当的这叫什么差事。”康熙这也不大的一声训斥,暖阁里头原没几个人伺候,衣衫袖子同靴子一阵扑簌,通通再都不见声儿,一眼望去,门口殿角儿的竟都矮了一片。顾问行原本捧着帕子,轮到这会子早也当即跪了,小声求了句,“嗻,嗻。奴才该死,主子息怒……”边说边提着精神,眼风瞥见康熙一挥手,便也知意,忙起身催着怔愣不已的罗德近前敷药,又回头低声斥了小太监一句,“万岁爷开恩,还不下去!”
看了罗德高大的体格,高耸的鼻梁,以及沉浸在刚才的惶悚情绪中,康熙显然已经习惯这些传教士做为内廷供奉的种种反应,而适才的小插曲也并不算什么,这会他倒是有些安慰的意思,是以笑着对罗德道,“你们来大清的时候也不短,服我风土人情,又伺候朕躬,也就同中国人是一样。朕待你等视如一体,记得朕先前曾对徐日昇(葡萄牙传教士)说过,若是来日你们的教化王召你们回去,朕也是不允的。”
替康熙完全敷好了药,罗德这才松一口气,恰听见康熙这样说,退后两步,情不自禁地在胸前划起了识字,深深一躬,“感谢陛下的恩德,能以宽大的胸怀支持我们在这样伟大的帝国传达主的福音。今天听到陛下这样说,是令臣万分喜悦,我想,现在和我一样已经成为大清帝国臣民的欧洲教士们,都是万分感戴陛下的。”
“这话朕是信的,马国贤也对朕讲过,说是他感朕的恩德。朕待你们,单讲一个海纳之心,你们的教化王就远逊朕多矣,朕不禁你等在中国传教,原是出自一份对天地万物的兼取包容之心。”康熙一推手边的小矮桌,由顾问行扶着,打长椅上站起身来,指指其余折本,示给顾问行抱过来,这厢自拿起最上头一份折子,走到炕边盘膝坐上去,话锋跟着即是一转:“但却不是纵着你们胡来:传教士散居各处,为害地方之事,自康熙四十二年起,各省督抚就屡有奏闻,你等西洋人中有真行道的,也有假行道的,朕允你们在中国居住,但不允你们肆处摇惑人心。是以朕若要打发你们回去,也是极容易的事,至于先说的这份恩典有没有,也必要你等安分守法才好。”
“陛下……”
康熙本无意听罗德说什么,也只抬手打断了他,继续说道:“前时随朕秋狝北巡,传教士沿途仆从、车马,并吃喝用度等费,马国贤奏朕说是八阿哥使的海关上岁入来支应,也是他感恩的一样,这就是昏聩!你等传教士,毕竟不可独用一个君臣父子的纲常来约束,朕施恩,更不须你等鹦鹉学舌,说什么尽心报效的话,只一件事,你等很该用心弄弄明白,这份恩典出自何人,你等如今局面依仗的又是什么!跪安罢。”
第三百零八章 南山遗恨(七)
更新时间2011…11…27 22:50:31 字数:2611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时值暮春,莺飞草长,正是畅春园中景致最佳的时候,澹宁居的挑杆支起,薰风合着草木清香寻窗而入,内中奏事的,正是大病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