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各省的咨文可以发了罢?”康熙原是怒嵩祝这么个绵软要不得的性儿,该管礼部的正经满尚书,倒叫旁人牵了鼻子走,也不是真为了这事儿要治他的罪,况王掞提的也并非全然无理,是以骂归骂,连着的几句话倒也不甚重。
“奴才不敢。”嵩祝闻音知意,心头这方松了口气,顶着一头的冷汗叩头再谢,半晌,听康熙又约略问及四川、两江之事,两总督一解任一革职,俱是众人瞩目的事,嵩祝不敢轻心,小心恭敬地回明了具细,才避过这一茬去。君臣三人在殿中讲了约莫一个时辰,康熙似有话要留李光地独对,便打发了嵩祝先行跪安,行罢礼出来,到仪门之际,竟是堪堪碰见了久未谋面的马齐。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波又起(五)
更新时间2012…1…29 22:10:32 字数:2778
两人互相对视一发,面上竟是皆有尴尬,也不敢久耽,各自拱手一揖,便径行离去了。自马齐罹罪,已有三年余,想马齐台辅在列,正当得意之年,嵩祝也还只外任奉天将军,公事上既无多少往来,私情上亦无多少交接,只因俱感时过境迁,际遇不同,尤是嵩祝念起十月初一废太子的次日,康熙便起复马齐署理内务府总管事,月内又再行加恩,归其佐领,族人起复,直到今日才是初见,眼下却观得马齐体态虚福,颧骨高欹,虽秉持着一派肃穆的面目,却掩不住老态尽显,目中也再不复当日的神采奕奕,嵩祝不免又是一番心内唏嘘。
待到得阶下,便有太监出来传旨叫进,马齐朝内躬身一肃,整饬好朝服冠带,随了其入内。这多年的光景,生死沉浮,皆自君恩,甫一得觐驾前,怎不教他自伤?远望见皇帝圣容,一腔泪水就要涌出,碍着君前不可失仪,马齐才强撑着不肯落泪,然大礼叩拜过后,委实是情难自禁,呜咽一声伏地不起。殿中,李光地本是同康熙回说着八月间西苑大阅,他为太子叩请矜全父子之恩的旧事,未曾留心来人,待到马齐报名叩进之时,恍然听见马齐之名,怔然转首,正看见多年未见的同僚,心内已是止不住的惊异,不自觉地止了言,退后两步望向康熙。
康熙也是从李光地处收回神来,转而盯着伏地饮泣的马齐半晌,良久才叹出一声,“唉…”唇角蠕动了一发,却是什么也没说,只朝马齐招了招手。马齐勉强忍下戚切之意,直起身来,提起补服前襟,膝行几步到了御座下,康熙深望了他一眼,方沉重道了句,“朕自觉这些年下来,不服老是不行了,唉……如今看着,你也是老了。”“主子……”马齐再禁不起,单望着康熙,两行泪就打忍得通红的眼眶中直淌了下来,跟着就在能映出人面的金砖地上重重一叩首,颤声伏泣道,“奴才万死……”
马齐这剖心泣血般的一声,竟连累得一旁侍立的顾问行也不禁想,往日些亲眷交心,促膝的恩信,竟都是虚的么?旁边站着的李光地此刻颇觉尴尬,不着痕迹地瞄了康熙一眼,分明看着康熙也是有少许动情,自知此刻也不怎么便宜再说前头的事情,就要行了礼退出去,不妨却被康熙叫住,“先嵩祝走了,这会子内阁里头还有什么事儿要你去?”李光地原碍着不想耽于他君臣二人见面窘境才要辞,这下自然也不便再走,可立在当下又好似做了个不二的见证,令他极不自在,遂一时肃手躬身地默了言,实在有些请训的味道。
半晌冷了场,康熙高坐在御座上,‘呵’地随声一笑,不过和悦着同他二人随意攀谈,“打高江村殁了之后,这些年跟着就是张英、张玉书、陈廷敬……一干子老臣里头,与朕亲近的也没几人了,朝里头少不得有些爱揣测朕意生事的,朕亦不得不用,然朕实不知道,这些个贯通理义的大臣,想的做的,究竟有几分是秉着公心,几分是希图来日的晋身之道?”
这话说出来,便就是康熙一贯的禀性做派,纵然马齐有些久违的感觉,又听出些旁的弦外之音,可毕竟他得咎在先,眼下也好似戴罪效力的光景,如何敢接这茬。倒是李光地教这话惊了一跳,他素来圆滑事故,任事不愿沾身的,面上固然还带着笑,心内却震恐不已,忙着急速思量了一发,斟酌着撇清道,“圣天子洞鉴至微,臣等幸得侍于君前,惟体念圣心而已,这揣摩之事也是常有的,并不敢说不是……只圣主掌重器已期一甲子,臣等年齿亦是老迈不堪,今日难为效力,明日归土更不知何期,蒙皇上圣恩高厚,多予推恩体恤,又屡加赍赏,臣等不思感戴已是万死之罪,又岂能生出这般的妄念?”马齐此刻伏在地下,惟觉脊背之上冷汗涔涔,李光地这看似撇清自己,实则又归咎自己的话不免教人心惊肉跳,可当下辩无可辩,他也只得安于天命而已。
“你想的不过是一己之见,怎妨碍有些人恃宠而骄?”康熙唇角一哂,并不以为然,皇帝并不实指,旁人自然也猜不透,可康熙说话时,目光似不经意地在马齐身上一掠,李光地侍立一侧,却将这一幕暗暗收在眼中,觉着皇帝必是在敲打马齐,是以心内暗自舒了口气,随声迎合着笑道,“臣愚钝,不及皇上远识。”康熙颇有深意的望了李光地一眼,不过一笑,“朕不是远识,不过见得全些罢了。”
同样一番话听了,却各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康熙、李光地二人的一来一去,马齐跪在当下虽一直不说话,可静下心来听时,却颇觉有些异样,莫不是借着自己敲打李光地的意思?正思量着要不要答话,不妨康熙又是看了他,“你说呢?”“啊?”马齐毛骨悚然地蓦得一抬头,却觉康熙是满面的春风和煦,一时间也不知是不是应当请罪了,他久未在君前奏对,既失了历练,更失了敏捷,只惦记着回话的规矩,不由脱口而出,“奴才不知。”
这话不免失仪,李光地也是惊异地看向马齐,然话一出口,马齐便觉不妥,方要再做解释,康熙只是一摆手,“你们都是久跟朕的老人了,有些话便不说,各自也都知道。近来些时日,朕也总能记起昔时的事来,过去常说的,朕与你们这些大臣,就便做不了将来史书上的典范,也总不枉这一段君臣际遇。”
康熙打御座上起身,一伸手便搭了马齐的肩上,竟是个亲扶的动作,马齐受宠若惊地望了康熙,眼眶还通红着,边起身边听着康熙自伤道,“织造上的曹寅,你们见过的,比朕还小个四岁,这也才五十五也就殁了……接到李煦折子的时候,朕只觉一个天不假年,李煦奏给朕要为他再当一年盐道上的差,朕只告诫他一句‘日后若变了心只为自己,即犬马不如’的话。朕自认是个念旧的主子,固然他一个内务府旗下的人,比不得你们这些阁臣股肱,然就他伺候朕一辈子的忠心,朕也断不能忘的。”
一时间,随在康熙身后亦步亦趋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双双顿跪了当地,为着各自的身份亲疏,李光地自觉让了,由得马齐当首一句叩禀道,“奴才怎么敢承主子这样的话?奴才犬马一样的人,建树建树不及,分忧分忧不能,更蒙主子天恩,赦了滔天的罪过,‘股肱’二字实在教奴才万死难当……”边说着,马齐又是‘砰砰’三个响头磕下去,语近哽咽,“奴才如今没有颜面再奏什么,只肯说这份心肠了,主子的话,奴才受不起啊……”
马齐这惶惶凄然的样子,自然也令李光地心有戚戚,因不知康熙待马齐会是尽如何的情分,他也不便开言,只是颇多同情地望了一眼马齐。不意康熙却终是淡淡,姑且听罢了马齐这厢言语,仍只是摆了摆手,马齐目光兀然黯淡下来,既已心知不可为,一腔苦水也只得藏于肺腑,才勉强收声叩了个头,又听得康熙道,“朕如今年老了,常觉心力甚是不济,政事上固然不敢倦怠,总也不复年轻时候的那股子勤劲儿了,是以好些事朕不过睁一眼闭一眼罢。资历不在年齿上,像赵申乔、嵩祝这些新进的人,办差躁性了些,总不如你们沉稳,经的历练多,往后不要计较那些许名位,仔细帮衬着些,也算替朕尽一份心了。”
纵是和风细雨,在清溪书屋中也恍如雷霆万钧,更何况这别有深意的味道,马齐自然不敢再恃过往的身份来劝,李光地自认做个幸臣有余,却也不敢在这时分自作聪明而旁生枝节,这堪堪被康熙视作满汉两班之首的近臣,除了应是又岂有别的说辞?随后待康熙心绪好了些,便又着二人讲些文章古记来听,只是这时节东风又起,映着窗外御园中的水声潺潺,二人心中也不免是惴惴难平。
第三百二十章 一波又起(六)
更新时间2012…2…5 22:28:03 字数:2075
望着宗人府奏请给宗室近支子弟赏银的折子,康熙细细读了两遍,目光在十三阿哥胤祥的名字上停留了许久,硃笔提起,又复搁下,再提起时,一滴朱砂自笔尖滴在折上,印着墨字,分外碍眼。再三犹豫之下,康熙终还是将他名字圈没了去。轻轻叹息一声,正想再圈去八阿哥胤禩及九阿哥胤禟的名字时,便见顾问行入内禀奏胤禩请见,面上不由得浮出一丝冷色,道:“叫进罢。”
自太子复废之后,胤禩这还是头次入宫请见,前些时日他一直抱病,单九阿哥胤禟就过府探望了两遭,府中长史也屡往太医院请人,这些事自不免了有人奏给康熙知道。今日胤禩一身整肃朝服入殿,对着上座的康熙恭敬行了礼,“儿臣胤禩恭请皇父圣安。”
康熙审视地扫了他一眼。胤禩近几月以抱病故从未请安,这个光景请见,其心意颇有诡谲之处,加之又因着适才的事儿倍觉郁郁,再添上几分对胤禩的恶感,当下冷了颜容道:“这个时辰请见,有事?”
胤禩跪在下首,然只这一句,便听得皇父声气不对,思来前后也未曾犯下什么过咎,不禁心中疑惧。待偷眼望了,只见康熙面上阴晴难辨,且分明不是什么好颜色,故而他此刻虽是强行平整心绪,但想及以往动辄得咎的故事,仍不免心怀忐忑,“儿臣……居府读书自省,朝夕铭读皇阿玛训诲,不意又……不意又病了这些时日,晨昏之仪就怠慢了,如今已是见好,故特来请安。”
康熙冷哼一声,道:“你这病来得颇是时候,痊愈更挑了好辰光。又特地拣选了今日来见,也未必是为了朕躬罢。”“儿臣惶恐。”胤禩伏地静听之下,只觉心头一震,不自觉地辩解道,“儿臣不知何处有了不是,皇阿玛何出此言呐?”
想起一废期间胤禩种种作为,康熙便尤见不得他这副样子,不由勃然做色道:“竟还有脸问朕!太子之事,怕你终是遂了愿罢?今日还来做甚么,可是要在朕处打探是否立你八阿哥做储君么,要不要朕今儿便把这大位让了与你?”
这话诛心的厉害,又堵得人无从可辨,胤禩骇得更是不浅,当即“砰砰砰”三个头连着磕下去,情急之下也只有赌咒发誓道,“皇阿玛明鉴!儿臣从未有过别样心思!儿臣今日但有一丝这样的悖逆念头,便教儿臣不得好死……”胤禩话里带着惶恐,又不知哪句话抑或是想起什么来,触动了委屈的心肠,颤着声道,“儿臣本不该再来搅皇阿玛清净,可儿子才得了这样的信儿,又听闻皇阿玛身子较前日弱了,忧思惦念,便想着请见天颜,若能得睦皇阿玛,儿臣也能放下心去。原想皇阿玛若真格儿的不愿意赏见儿臣,就只望阙叩首,也是儿臣一片心意。”言罢,便只是伏地饮泣不止。
康熙面孔愈发阴沉,言语之中亦是刻薄更甚:“好一个忧思惦念,当真是心内存了朕躬的好儿子!只不过,这望阙叩首,是要显你贤阿哥的风范,还是要显朕之寡情?依着朕看,你怕是半点臣道都不晓了。”
“儿臣断无这个意思,皇阿玛如此说,儿臣决然受不起。”应着康熙问罪的意思,胤禩自去了冠带,指尖扣着砖缝,只是深深顿首下去,黯然道,“儿臣年初蒙皇阿玛恩典,又复了儿臣的爵位,儿臣惟仰体圣心,省身以赎前过而已。眼下避着风头尚且不及,哪还有什么其他的想头呵?”
康熙却只是冷冷一瞥,讥诮道:“朕不过是复了你的贝勒爵位,你要避的哪门子风头?你心里要没存那些个见不得人的念头,如今这么来套朕的话,是为得哪般!”
若说胤禩的来意,并非没有试探的心思,只是还不曾开口,就迎着康熙这么场突如其来的问责,实在非他所能预料,是以在皇父连珠地责难面前,他连想还句嘴儿,实在也都没能耐辩上一两句。孰知就这么话儿赶话儿,一递一句地逼到这个份上了,胤禩灰心丧气间,偏又不甘心,竟是生出破罐子破摔的念想儿来,半是恍恍惚惚地,也就抱起来时的一点希冀,小声探道,“儿臣是非之人,又没得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