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兴伞L有朔苤啵挂裁挥型秦范G的好,便刻意地亲近起胤禛来。此举正中胤禛下怀,便也常常得“二哥长,二哥短”的,两人在佟贵妃宫中同进同出,一派兄友弟恭的场面,康熙也十分乐见其成,连带赏了哥俩不少好玩意,只惹得大阿哥恨恨不已。然而,胤禛也十分小心,对太子尽兄弟之情,半臣之谊,却也不敢走得太近,以防将来被人扣个“太子一党”的名声。
卫氏入宫以后,近况不佳,康熙仍旧恼她,只把她晾在一边,也不搭理。而在胤禛眼里,其实更多是康熙自己恼羞成怒而已,只苦了卫氏,迟迟得不到册封,一直只是个宫人,太监们最最势利,见状也不待见,还常常欺负她,以至于冬天到了,也不肯按例拨给火炭,弄得卫氏房中冰冷阴暗。胤禛知道了之后,借个因头接济一些,又常常借着佟贵妃的口,帮衬着些,这种情形之下,那些太监才算是稍微客气了些,以至于卫氏经年之下,也一直对于佟贵妃和四阿哥感激涕零。
过了两年,康熙22年,又一名阿哥降生。这次是郭络罗氏宜妃,后来此子叙齿第九,宜妃其实还为康熙诞下了皇五子胤祺,只是胤祺木讷,还有点口吃,虽然康熙也怜爱有加,可毕竟胤佑有疾在身,不可能在日后荣登大宝。
知道九阿哥诞生的消息时,胤禛还曾经暗自嘀咕过,以前受康熙私访的毒害太深,还老是以为宜妃就像电视里演得一样,泼辣如红楼之中的凤姐,而康熙也在宫内就独宠宜妃一人,实际之中,宜妃却是乖巧可人,最最会左右逢源,而康熙也确实多在她的宫中流连,要不,怎么能四年之内诞下两名皇子?
由于佟佳氏一向统领六宫之时持正公允,而且深得康熙的敬重,在宫中人缘颇佳,所以很多时候,这些嫔妃也就凑到佟贵妃处聊天打雀牌,胤禛也就有机会趁机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几乎所有康熙的妃子,大饱眼福之外,也可以分析一下怎样的母亲会有怎样的孩子。
这边厢,康熙也越来越重视胤禛的学习,不仅严令顾八代好生教导,还给胤禛增加了汤斌,张英等汉学大家做师傅,讲授礼义之篇,并易经等。加上法海的满文,胤禛还要学习蒙语,藏语。胤禛简直都快崩溃了。康熙居然还请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为太子和胤禛教授天文学,数学,拉丁语和法语。
胤禛很庆幸,因为总算还能在这上面找回点面子。胤禛实在对满语蒙语兴趣全无,虽然每次都打起精神上那些课,可是却始终无法得其门而入,为此没少挨师傅罚,但是天文学,数学,拉丁语和法语,胤禛的成绩就是阿哥中的翘楚了。
到底,以前在现代社会时,为了赶时髦拗造型,那时的自己特别学了有小资情调的法语,准备拿来哄美眉的,没想到这里碰到了用场。法语属拉丁语系,有了法语基础,拉丁语也就不在话下,只是古代法语和现代法语很多用法上有差异,所以这两个带着二品顶子的外国传教士经常被傻了眼,因为他们发现这位四阿哥常常不经意间吐出些个他们听不懂的单词,而且说法语时居然还带着些那个尺寸小国英吉利的口音,这让白晋分外胸闷。谁让法兰西和英吉利一直就是一对煎不断理还乱的冤家对头呢。
教授数学,天文学时,胤禛也是一点即通,而且常常举一反三,在他而言,这些都是小儿科的东西了,好歹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就算以前大学数学当掉,也比300多年前的人强的太多了。从两位“洋”师傅的口中,康熙常常听到胤禛是如何聪颖,如何天才云云,而且两位师傅还用半通的中文夸赞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听得康熙心中也是如饮佳酿一般。
第三十四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二)
更新时间2006…8…11 22:39:00 字数:2324
与胤禛的春风得意不同,太子最近可是愁眉紧锁,大阿哥也弄得灰头土脑。康熙在上谕之中直斥明珠,索额图同柄朝政,结党营私,专擅权势,贪奢至极。以索额图贵为国戚,然不思报恩,不修德行为由,被康熙罢官夺职,内大臣,太子太保,内大臣一撸而光,当堂斥退,要他回府读书,仅仅留了一个佐领的名份。虽然明珠躲过一劫,但也免不了被夺了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事,降三级使用,罚俸两年。
究其源头,胤禛看得清楚,无非是索额图借上书房大臣的名头,按结党羽,培植太子势力,这些深深招了康熙的忌讳。让康熙最无法忍受的事发生在去年八月间。当时彗星现于天际,尾长二尺有余,康熙以“彗星上见,正事必有阙失”为由,命诸王大臣议应行应革之事,并发明诏要求各地督抚同议。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马上分为两派,各以索额图,明珠为首,两派唇枪舌剑,互相攻讦。
明珠一派欲革除各地因对抗三藩而招募的兵丁,索额图一派则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索额图派系中带兵者不在少数,而且索额图力主将川陕甘一线所有绿营交由周培公统领。索额图算盘打得精细,不是周培公当年在赫舍里去世前所说的一席话,今日也不会有二阿哥的皇太子位,此举不吝于拥立之功。既是当初拥立,今时就必为皇太子的拥趸,手上有兵权,进可攻,退可守,况且周培公立下不世之功,当赏未赏,索额图猜测他心中必有愤懑,因此便修书一封,要周培公准备接手三省绿营军,联络各省相熟督抚保荐之余,又相约朝中本系人马上表附和,一时之间,荐章纷纷。
索额图的心思明珠又岂有不知之理,他才不会坐视太子势力扩大,便也拉拢一批人,大肆散播谣言,诟病周培公,甚至找到四川总兵隆庆,以周培公任职布政史司期间,对四川军务干涉诸多,上表弹劾。
胤禛从顾八代处听说此事之后,深为不安。他知道,以康熙的个性,断然容不下此等结党之事,更何况牵涉到兵权。康熙正当年富力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太子年少,如果发生宫变,索额图作为太子叔外公,又是上书房大臣,10多年的宰相,门生故旧数以百计,登高一呼,岂不又是一个鳌拜。
只是可惜了周培公,一代英才,居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胤禛此刻方知为何古来能臣皆无好下场了。果不其然,康熙看到隆庆奏折,大为恼怒,居然朝会之上就当堂发作,要不是诺敏为周培公说了一车的好话,使得康熙也不得不看在去世的图海面子上高举轻放,周培公必然逃不过被锁拿进京,大理寺会审的命运。饶是如此,周培公也被夺职训斥。
此后,索额图没有接受教训,依然私下活动,这些伎俩岂能瞒得过康熙,没过多久,索额图的弟弟,一等伯爵心裕几次朝会都缺席,康熙就借故发作,点名特别要索额图拿出处罚意见,索额图不明就里,只提要罚俸一年,聊以薄惩,正好给了康熙一个口实,两兄弟一起倒霉。
太子对此虽然不声不响,但是胤禛却能体察,太子心中一定愤愤不已。这年五月,康熙奉太皇太后回宫。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世这些年一直身体不好,康熙很孝顺,特别在京郊玉泉山给他的皇祖母选了一处上好的温泉泉眼,为太皇太后建了一座行宫。太皇太后在温泉中泡了一次便觉遍体通泰,因而长年累月居于行宫之中,很少再回京中。可是这一次,康熙要巡游塞外,因而将太皇太后迎奉回宫,以镇京师,同时传令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随行。而随同这道旨意的还有一道,授佟国维大学士衔,进上书房当差,兼领侍卫内大臣,授佟国维子隆科多正黄旗都统衔。这表示,康熙对索额图和明珠已彻底失望,要对上书房来一次彻底洗牌,他甚至不放心滞留京师的两人又会弄出什么花头,这才请了年近七旬的太皇太后出马坐阵。
这次迎接太皇太后时,胤禛也在其列,以往胤禛从来没有见过这位传奇人物,每次又是阴错阳差的,一次是太皇太后于行宫寿筵,几位皇阿哥都去,可是胤禛偏偏得了伤风,未免传染给太皇太后,康熙便将胤禛留在了宫中,还有一次,又偏偏胤禛刚刚挨了二十鞭子,动弹不得,也无缘见到太皇太后,这次终于有了机会,胤禛对此也颇有期待。
这日,康熙率众阿哥一起来到太皇太后的行宫,听说太皇太后正在午休,康熙就传令不得惊扰,自己恭谨站立一旁,让四个皇阿哥跪候,可是苦了这些阿哥们。五月天气,北京已是有些炎热,阿哥们又都穿着香色礼服,里外三层,小衣,蟒袍,外褂一件都不能少,还得顶个白丝竹的大围帽,太阳下晒着,不一会,汗水就像小虫子一样淌了下来,且没人敢去擦,怕被自己皇阿玛训斥,只得低着头,任由汗水滴下,落在地上。
过了好一会,听得屋内说道:“是皇帝来了吧,怎么也不进来?还有我的那些皇孙们,赶紧的,外面热,别晒着了。闹这套虚礼干什么?”
这时,康熙才正正衣冠,带着几名阿哥,走进屋内。
一进屋,康熙便恭恭敬敬地打了个千,笑着道:“孙儿玄烨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不再朕的身边,朕整天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几名皇阿哥开始不敢言语,规规矩矩地跪着,这时才一起报名请安。
太皇太后瞧瞧这个,看看那个,心中别提多高兴了,伸手招呼太子走到近前,仔细端详了一番,道:“太子又长大了些,越来越想你皇阿玛的作派了。”
太子赔笑道:“太祖母,您的身体比上回孙儿看到时又强健了些。”
大阿哥也不甘落后,说道:“太子说得是,太祖母确实越活越年轻了。”
太皇太后“哈哈”一乐,道:“你们几个就会说嘴,总拿这些个甜言蜜语哄我老太太开心,真要越活越年轻,那还不得成老妖怪了?”
胤禛听着笑声爽朗,不由得心中起了亲敬之心,仔细打量,发现太皇太后虽然年纪古稀,两鬓却才斑白,慈眉善目的,保养犹佳,只看面容,只感觉是名五十岁左右的妇人。
第三十四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
更新时间2006…8…15 12:10:00 字数:2413
康熙闻言也笑道:“皇祖母,在朕眼中,您还真是和20年前没什么分别,朕也希望您永远这样陪着朕,指点朕。”
太皇太后瞄了皇帝一眼,眼中满是慈爱,道:“皇帝这话,我知道是为了要讨我高兴,但我听了就是开心。”这时,转头看了一眼三阿哥,道:“老三这孩子,文文静静的,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以后一定是我爱新觉罗家的状元。”
康熙接口道:“皇祖母说的是,老三的窗课不错,师傅们都夸的。”
三阿哥腼腆的笑笑。
这时,太皇太后的注意力才转到胤禛这里,上下打量了好些时候,问道:“这个皇孙我倒是有些眼生了,是老四还是老五?”
胤禛跪上前一步道:“回老祖宗的话,不敢有劳皇阿玛代答,重孙儿胤禛,在几位兄弟中排行第四,胤禛给您请安了,老祖宗吉祥。”
太皇太后听到这个,先是诧异了一下,接着脸都笑开花了,道:“你这个娃娃,还真是机灵,叫我老祖宗,这是哪里的叫法啊?不过,这个称呼,老祖宗喜欢。”
康熙也是愣了一下,已开始还有些埋怨,怎么胤禛乱了称谓,看太皇太后高兴,也便不再言语。
胤禛心中倒是暗叫庆幸,以前宫中的谙达教过,见到太皇太后要叫太祖母,可是自己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好像都叫“老祖宗“,今天见到,不由得脱口而出。此时,胤禛便答道:“回老祖宗的话,胤禛以前听侍卫们这么聊过,说是民间都是这么叫,胤禛觉得这么着透着亲切,而且老祖宗对孙儿们如此关爱,就一时唐突了,求老祖宗恕罪。”
这样一说,太皇太后更是乐了,笑道:“呵,还有这么个典故,是啊,民间这么叫法是有意思,一家人显得和和乐乐的,以后,你们这群孙儿辈的,都这么叫。”
胤禛差点昏倒,没想到这个称谓居然是这样在宫廷中流行起来的,他自己就是创造的鼻祖。
太皇太后接着说道:“皇帝,胤禛这孩子聪明的紧,又知礼,以后你要多带着他过来给我看看。”
康熙笑着答道:“孙儿理会得。胤禛平时书也读的不错,骑射的功夫也还过得去,朕也颇看好他。”
胤禛朝康熙一叩头,又拱手向几位哥哥团团一辑,道:“是皇阿玛的教导和几位哥哥的榜样。”
太子这时已经基本把胤禛看成是自己的人,所以微笑着还了一辑,三阿哥也是如此,只是大阿哥心里老大不乐意,只是“嗯“了一声,勉强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康熙没有漏过这些小动作,面上虽没有表现,可是在心里,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