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何况二人又有私属之亲,说话间也就不须分毫的避讳,他用钎子拨了拨炭火,笑道,“你这次临机决断的好,既开了我军进藏的通路,又不遗后患,传到京里,也必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来日拉里会剿大捷,我无论如何也要向皇上给你请一个封赏下来。”
“多谢大帅!这次钟琪也是事急从权,法都统让我奉檄前驱为先锋,里塘第巴拒不受抚,险生变乱,我确是不得已才诛之。法都统不满我恣事,幸得有大帅为我张目……然目下里,大帅不让他进藏,只怕将这两桩事连了一道,惹人非议……”岳钟琪终究年轻,少不得一番报效的激切心思,听得年羹尧如此说,虽然心底暗喜,只是未得请命便擅自杀了人,这言里言外的也不免仍有忐忑。
“杀鸡儆猴,也没有什么不妥的,法喇既是让你去,打起仗来那‘相机剿抚’之权就在你,朝廷法度也没拘着前锋将军只能抚不能剿。若是迁延时日,误了军机,你且看着,还得有你的不是。”年羹尧眼里透着轻蔑,这会子既背了人,也无所顾忌,是以极亲近地对岳钟琪道。‘大帅平日里便瞧不上法喇——’岳钟琪才有这么一想,却又听着年羹尧道,“不过,我不让法喇领兵进藏不是为了你这事儿。他在成都管领满洲兵这么些年,有多大能耐你知道,我要是碍着他满洲都统的身份让他去了,回头前军失利,皇上第一个问罪的是我!至于那有没有人参我,你是不晓在朝为官的深浅,满朝上下,哪有不被人参的官儿?漫说对法喇我没有一分私心,就有,国家用人任事之际,皇上知我甚深,岂能为这些言语左右。”
岳钟琪承乃父家风,自小便被许以在军中报效以图成就,这也是头回听着这些言语,对年羹尧这以己心体圣心的一番见地,岳钟琪更是没来由生出一腔艳羡,惟独不敢贸然接口。见岳钟琪只立在一旁沉默不语,年羹尧也不管他,只是自顾自地一意说道,“我对法喇,还真没有什么恩怨,若是真要说我年某有私心,那也就是着落在你身上了。你这永宁协副将当了多少年,跟着法喇,就还得当多少年,你这次跟着噶尔弼去,要好好长点出息。至于你前面说的里塘、巴塘两处,我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
对年羹尧的擢拔之心,岳钟琪自是喜不自胜,当下里拱手谢过,但对于他的漫不经心处,却又是十分不解,“里塘、巴塘两处原属云南丽江府,此刻既然已经归附,我料余下的那些土番子,就有心怀不满的,也生不出大乱子来,那交还他们便是。我们这一路进藏,原本就恐嫌兵力不足,如今再多了驻军的麻烦,来日与策逆接战起来,岂非更是力有不逮?再为粮草输运的事,咱们还与蒋督不睦,这样与云贵地方往来都开不了口……钟琪愚鲁,实在不明白大帅为何一定要将这两处治辖之权划归我川省名下?”
年羹尧想也没想,不紧不慢道,“当日我与皇上疏言,宜三路大军进藏会剿,如今川省滇省的兵力都归我节制,进藏的又以我川兵为主,合力一处如臂使指,这一个粮秣转运要道又至关重要,那为何不隶于川省之下?”看岳钟琪还是个云里雾里的模样,年羹尧不禁一笑,眉目间颇是一份从容自得的气度,“你只管打仗,不通民事。本来云贵就贫瘠地多,府库皆是历年课额不足的,我川省府库自给川兵还可,再要接济滇兵,哪来的粮草?丽江府又是土司所辖,万一出个什么乱子怎么办,要我把转运的差使托付他们,我还不安心呢!”说着,年羹尧顺手使着铁钎子敲着薰笼边儿,回头看了岳钟琪道,“再说,为这事我已经跟蒋陈锡、甘国璧结怨了,如今在节骨眼儿上,哪还顾得了那许多。将来打完了仗,这两处还他云贵就是,我也不稀罕去管。”
第三百六十七章 风云渐起 (十三)
更新时间2012…12…31 15:41:52 字数:2127
帐内年羹尧同岳钟琪正说话间,一个亲兵在帐外禀报,说是有一西洋传教士求见大将军。岳钟琪略有诧异地看看年羹尧,年羹尧自鼻腔里轻轻一哼,“九爷的人。”岳钟琪面上登时添了几分进退不是的尴尬,随即低声请道,“要么,卑职回避一下?”年羹尧抬起头来看了看帐子口,摆摆手,随意回道,“出门在外,总是撞上各路神仙,还得咱们挨着个儿的去拜拜,今儿好不容易来一个找上门来拜咱们的,有什么好躲的?”接着,又朝帐外一扬声,“请他进来。”
待亲兵带来人进帐,年羹尧只坐着不肯起身,看了眼前人一眼,便哈哈笑道,“这回看着像了,不然你说你一个外人,掺和朝廷的事干什么。”岳钟琪却是头回见着传教士,听了年羹尧那没头没脑儿的一句话,又压根儿不知道前情往来,不禁好奇更甚,不由地将来人上下细细打量了一遭——他穿着一身深蓝夹棉缎子长衫,外罩个银鼠皮马褂,戴着六合小帽儿的脑后还束了条假辫子,连胸前常挂的圣十字架也摘了去,浑身上下无一样儿是正式的传教士打扮,只剩下那脸相和眼睛两处,还能分辨着是个地道的西洋人。
来人正是穆经远,他见年羹尧原是极密之事,此刻见帐内还站着一人,又不知是什么身份,不禁有些惊疑,“您这会儿正忙着么?”年羹尧这方悠悠站起身来,顺着他的目光,瞟了岳钟琪一眼,拊掌随意道,“哦,这是我自家子侄,不妨事的。”穆经远原也不认得岳钟琪,只知年羹尧处军纪严明,先见二人都是寻常服色说话的样子,便料定不是公事往来,这会又听年羹尧如此一说,便也放了心,将手边的红漆锦盒双手递上前,交给岳钟琪,才道,“上回答应年总督的一点小礼物,我带来了。”
岳钟琪得了年羹尧的首肯,打开锦盒来一瞧,却是不由得强忍着憋了暗笑——原来是满满一匣子的小荷包,足有三四十来个,无一重样。年羹尧打岳钟琪手里瞟了一眼,悠悠踱到穆经远近前笑道,“你这回真费心思了。我去江南做过学政,瞧着这眼熟——上好的活计,不是蜀绣织锦,唔,应当是南来的物件儿罢?”穆经远立在一侧,看年羹尧面色,只道是欢喜对了胃口,忙道,“正是,我原不知道年总督只是爱这个的,不然上回也就带了来。我以往同令兄(年希尧)相交,他最爱我们西洋的物件,像座钟、葡萄酒、算学距尺一类,我托朋友都能运来,可是这些有东方风韵的精巧的艺术品,却不是我能力所及了,这还是贵人赠我的。”
年羹尧自然知晓他所说的贵人是谁,心内暗自冷笑,嘴上却不肯接他话茬,“你上回来让我照看那个人叫什么来着?”
“何图——”
“哦对,是何图,我问过了,他目下不在我管内,你要去寻延信大将军才是。”
“这……原是我认为能托两位大将军都替他照应一二——”
“那他好大的面子!”
“年总督,是这样的——”
“那我倒不很明白,你是西洋人,该好好孝敬你们的天主才是,怎么也为我们的官员谋起福祉来了?”年羹尧不由分说,打断了穆经远问道。“哦,我同何图都受九王的恩惠,私下的交情很好,所以才相互帮助的。”穆经远汉话说的虽好,但终究也不到能由此及彼,托言隐喻的地步,好容易抓着一个话缝提到允禟,哪肯错了机会,又忙不迭地补道,“我到中国这些年,在北京也认识了不少王公,只有九王礼贤下士,我最尊敬他。我看他相貌也是大有福气之人,将来必定要做皇太子的,皇上也看他很重……”
年羹尧看他那失之操切的样儿,不禁觉得好笑,见他还要一味地絮叨下去,实在不耐,本欲教他回去,但看那滑稽模样偏又有心逗逗他,再次打断道,“怎么皇上很看重九贝子么?那我早上才接到的邸报,说是皇上近日又把九贝子很骂了一顿……”
“这,我不曾看见——”穆经远有些着慌,一时不知怎么回他。他此来两次谒见年羹尧,都是出自何图的授意,那些称赞胤禟好的话,也都是何图教给他的,就连他本人,也只屡屡听说胤禟好,时候久了连他自己都信了,可真要说起来,穆经远却是都不曾见过胤禟几面的。
“你当然看不见。”年羹尧立时接过话来,又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朝廷的邸报你怎么能看见?”
“皇上看重的意思,我是在京里知道的——”
“在哪儿都能听说。你是少上外边儿来,所以不知道,这今儿有说皇上赏了三王爷一副墨宝的,明儿有说皇上上四王爷家用膳的,后儿还有说皇上让五王爷掌旗的。不过我想,这邸报总不是传的?”
“这——”穆经远预想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我想,也许皇上骂九贝子只是皇上一时气恼,不足为凭的……”他根本没法说服年羹尧,更别提何图嘱他宣扬胤禟对年羹尧期许的事了,情急之下一耸肩,连手势也作了平摊装,极是无奈地道。
年羹尧相顾岳钟琪一眼,轻笑道,“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说着,年羹尧轻轻一掸袖缘,看着穆经远道,“皇上不是刻薄寡恩的主子,对大臣尚且宽仁教谕,对宗室王爷们更是谆诫为先了,要没有什么事儿,也犯不上这么挤兑阿哥爷们。”
“年总督——”“行了,这一匣子礼物我收下,也难为你这么左一趟右一趟的往军前跑,往后别再折腾了。何图不在我这里,往后我替你遥看着,总不教他出乱子倒霉就是了。”见穆经远不甘心地还要再说,年羹尧朝岳钟琪使了个颜色,岳钟琪会意,便摒着一脸肃穆,朝穆经远做了个送客的动作,不容他再多言,穆经远犯急地一耸肩,“这样……好吗?”“来人,送送这位先生!”一时见岳钟琪面不改色地盯着他,又高声唤了亲兵进来,穆经远望望这个,又望望那个,只得摇摇头,无奈地随出帐去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风云渐起 (十四)
更新时间2013…1…7 15:02:54 字数:2054
穆经远空跑了这一趟,也没办成事,待回到何图处,深怕何图怪他连句话也递不清楚,再不肯用他,便没好意思将来龙去脉都详细说与他知道,只说是年羹尧欣然收下了礼物,却在九王爷的事儿上什么都没应承,又把这位总督的个性是如何高傲威严,很是描摹了一通。
何图听得年羹尧收了礼物,便已安心了大半,再听得穆经远后头一篇抱怨之辞,并不以为然,直取笑他是个洋人,少见多怪地不懂疆臣做派,汉话虽说得了,却不通内里真意,三两句将他打发走了,何图转头便写了‘事有可为’四字,着人秘密寄信予胤禟去。两月后寄信到京,胤禟喜不自胜,夜里背了人急忙去寻着胤禩商议,言语间自是免不了一番得色……有关年羹尧的消息,在胤禟这头,便如此这般地一路传了回来;然换了在他本主胤禛这头,却是颇有另一番滋味。
入秋以来,康熙身子骨已见大好,尤爱与年幼阿哥们一处,和煦教导,全无早年的严厉;甚或有时候性子上来,还特召些年轻妃嫔聚在一处,教太监放些假蛇假鼠的物什逗弄她们取乐……胤祉、胤禛虽不预与康熙这些取乐的事,却也时常奉召进园子,陪伴时候多了,便深知皇父如今的性子,年齿愈增而悠游之心愈重,是以康熙不问,便绝无公事奏对,每每在君前各尽所长,不过随意拣着说些诗词文章、佛理经讲、坊间趣事等以娱皇父。
这一日康熙午歇方醒,又传了尚在圆明园的胤禛进来,天还不甚冷,父子二人沿着丁香堤边走边说,倒也惬意。散了会子步,康熙觉得有些乏了,便乘上肩舆,择了就近的观莲所小憩,胤禛随侍着一路过来,见皇父落座后兴致仍高,遂接着前半截话道:“从前年轻孟浪,蒙皇阿玛屡次训谕规诫,儿臣始得一二进益。至于这《悦心集》,原当不得皇阿玛的赞,儿臣不过是在择些偏爱的文字采录成册,置于案头闲来翻翻,取这本子的寄清净心、浣涤烦嚣之用。”
康熙微微摇了摇头:“观人读书,可知其性情,你也不必自谦。朕看这一句好——”眼角微一撇过康熙动静,魏珠就急忙躬身捧着书凑近前来,康熙稍稍欠身,扫了一眼,点着上头的文字对胤禛道,“‘喧寂在境,不喧不寂者自在心。’,有这一层造诣,朕觉着很难得,也正应着你如今的涵养澹泊,你性子较早年好上许多,只仍要记得戒急用忍,内外肃穆才是。”
“嗻,儿臣谨记。”一时屋中倒真是复了肃穆,胤禛垂手躬身聆训,也不敢随意开言。康熙这厢从魏珠手中拿过《悦心集》,做了个手势令他下去,一面又细细翻看了两篇,才将集子搁在手边,对胤禛道,“今儿不是奏对,你也不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