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二的用意。皇上后又论及各省前后督抚才具品性、出身经历等,更一再谕臣要用心顾念四爷——”说话间,年羹尧已是看了胤禛,心诚意切地道,“皇上原话,‘该有的礼数心意都要有,忠顺仁敬,慎身修永,方是为臣之道’,臣初以为是皇上诫臣不可恃功倨傲,便回说臣自知浅薄,四爷是臣的主子,也有寄信时常告诫,皇上却又一时慨然,然后便说了这话,臣离宫之后,思量再三,只觉得皇上并不是随意说说的。”
年羹尧这此论,并非无的放矢,个中含义,他与胤禛是最清楚不过。也正如年羹尧所言,他向日所得圣眷最优,密折往来中,康熙更将年羹尧视若子侄一般,这份宠遇直羡煞旁人,无论是他此前在成都时顶着朝廷处置两江督抚互劾的风声,与前总督殷泰互生龃龉,还是后头与孟光祖私相授受,顶多也不过一个革职留任的处分,并没有更多的责难。年羹尧自己也明白,往日因他那自傲的脾性,君前也不肯轻易以奴才自居,康熙固然知道此事,也由得他去,甚或胤禛有时说他的不是处,康熙言语中直透着宠溺着为他回寰,然而此番陛见,康熙却并不似往日一般赞他的好处,反是明诫于他,个中深意自是不言而喻的。
胤禛思量一发,自也明白此间首尾,暗自欣喜之余,方见年羹尧格外诚挚,也是不由赞赏道,“此事若由别人来说,我绝然不信。你见识端正,断不至轻言一事,我信得及你。”这话说来,胤禛面色已是愈见和煦,只是那深拧的眉峰上透着内里深思,胤禛一时停了口,看着年羹尧问道,“你倒说说,如今这情势,真就到了‘今日’、‘异日’的地步了么?”闻言,年羹尧立时拱手接道,“臣不是不知好歹之人,宫府之恩,臣无一日敢或忘。”及此,二人方才将适才屋中剩余的那一点不睦扫了个干净,年羹尧端坐在炕沿上,也自松了松颜色,便又冲着胤禛一欠身道,“如今这情势,臣也有些想头,说来与四爷分辨看看。”
见胤禛颔首应了,年羹尧略整了整思绪,如是想着便道,“皇上龙体虽显健硕,但终究也是古稀老人了,这一旦之事总是未测……圣虑深远,由此一节观之,皇上当为四爷做了预备也未定。不过话虽如此说,十四爷如今声势颇大,又与八爷九爷交情不浅,外任督抚之中也多有看好十四爷之人,四爷还当多加留心,臣在外,至于京中情形便不甚明了了。只是皇上既有明旨令十四爷年底回京,四爷届时可再看看。”
“嗯,此事再看。”胤禛默默点了点头,稍一思索,倒又想起一事来,不由问道,“你前回寄信来说,他们既然能明着往军前找你,那别处督抚衙门也少不得他们活动了,虽说人心未必真向着他们,你也仍须为我留意着。”
“嗻,羹尧省得。”
胤禛吁了一口气,方想起案上的酽茶来,顺手端过凑到唇边,却发觉早已是冷的透透的了,只得得就手将那茶盏子撴了案上,“说说那个蔡铤吧,你亲去见他,他可怎么说?”
“我明是为着四爷去说他的,他自不肯得罪了这头,只同我一味打太极,一径里说不合时宜,须待来日。他虽不明说,我也看得出来,如今为着升礼部的事,他是断不愿轻易惹人口舌错了前程的。”
“这倒难得了,他一个再四请不来的,肯同你说这个。”胤禛一直为着前事着恼,当下听见如此说,可知这就是个不能全始全终、真有气节的人,鼻腔里‘哼’地一声就道,“就没跟你说什么‘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结交外臣’的话?”
“这——”年羹尧初教他一噎,想起胤禛前有回寄信与他说起,去内务府交托差事,竟为一小小员外郎所拒之事,继而不禁笑道,“四爷大量,怎会与鄂尔泰一般计较?同年之中,也尝闻他赋性刚直之名。只是我观蔡珽,断不是这样耿介之人,在这变通一道上,足可以为鄂尔泰之师了。蔡若璞这样玲珑又有心的人,但听见什么风声,定会来登宝殿、拜真佛的。”
第三百七十七章 问鼎 (一)
更新时间2013…3…11 13:30:48 字数:2222
年羹尧这一日在狮子园所猜的皆不差,五日后的陛辞,康熙在他身上的一番帝术用心,便就印证了这一点。年羹尧入烟波致爽殿请训,自辰时至午时的三个时辰内,皆是尽着他君臣两个说些推心置腹之语,初而康熙多少疑他与几处王邸皆有往来,年羹尧便极坦诚地回说了穆景远奉命往军前私见之事,虽也算措置的严密妥当,然所涉干系甚大,然于雍王处,他却并不敢以此事擅告,他只怕此事因此而旁生枝节。继而年羹尧又以孟光祖一事得了处分为前鉴,再谢皇帝优容恩眷,知遇期许之恩,深言一心惟以报效君父国家,何敢干犯国法,妄期非份之荣?
魏珠在大宫门前得了胤祯的奏折匣子,匆匆赶到西暖阁外,听得里头言笑晏晏,一来一去间语调都说地极快,隐隐绰绰地又透出‘阿哥’、‘军务不与庶务同’几个字句来,魏珠便不敢再进了,只是望一眼头顶那檐角上半透出来的日光,默默候在了廊下。不一时,只听得里头一阵泣涕恳切,叩首不止的动静之后,忽地默然一刻,就又接着皇帝一声极是畅快地笑言,“成,朕再无疑你之处,你亦不必怀疑,今日抵定西陲,来日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亦算是朕对你的期许,纵有艰难,也须戮力为之,可莫要辜负了。”
随后年羹尧再三谢恩了出来,魏珠眼尖,一下儿便瞧见他手上捧着的细长匣子实乃御用弓矢,正犯琢磨间,见有小太监出来引着他去了,当下也不及细想,赶忙趋步至门前,报名进去递了胤祯的折子。康熙看过两眼,想及适才与年羹尧所谈的些许军前情形,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头,然而思量再三,便也提笔准了胤祯回京面奏之请。魏珠立在一旁瞧得真切,晚间便使人将年羹尧陛见三个时辰与皇上命大将军王进京的两件事,传了信儿出去与胤禟知道。
一转眼已是立冬之日,圣驾抵京。因皇帝年老体虚,路上一时染些了风寒,便牵着周身疼痛,右手原好了的旧疾,这一下又因疼痛提不住笔了。又兼年节大典将近,皇帝身子禁不得多次路途颠簸,仪驾便径直往宫中驻跸,省去了往年再在畅春园歇驾一月的旧例。胤祯原也得了圣驾返京的邸报,算着日子,一路上紧赶慢赶的,也还是错后了七八日才到。抵京当日,胤祯刚刚到府门口,就有家人来回说秦道然在府中候见,胤祯急着见驾,当下便使人打发了他回去,一时也没顾上往府内去见家人,在厅上匆匆更了衣,便即刻往东华门递牌子候驾去了。
魏珠得了旨意,在景运门外候着胤祯,远远看见戴着青狐东珠冠,外罩一身紫貂端罩,蜜蜡朝珠的胤祯过来,忙堆上笑容,领着两个小太监疾步迎了上去,“给大将军王请安了。”魏珠一面说着,规矩行下个千礼,就又起身笑让了他前行,“皇上这会子在西暖阁,知道大将军王到了,也是欢喜。”胤祯一笑颔首,原本就抻在袖中欲行打赏问教的银封,虚扶之间就势塞了过去,嘴上只说着,“怎么好劳总管亲迎?”“十四爷这话可就是骂奴才了,哪有容做奴才的在主子跟前儿托大的?”这话说得极近密讨巧,胤祯听得心中也颇为舒坦,面上不经心地也带出两分得色来,魏珠暗暗瞧在眼里,就这到乾清宫的几步路过来,言行也显着愈发谦恭。
胤祯得了旨意进殿,先是对着正殿的御座正经行了个大礼,继而便往暖阁里去,不妨见着胤禛也坐在屋内一侧,胤祯一瞬间稍愣了愣,忙又醒过神来,先对着康熙打袖行了跪安礼。康熙坐在暖榻上,腰后及手边都各垫了个软枕,皇帝久没看见胤祯,如今见着儿子回来,自然只有欢喜的,更听着他声音也显得中气十足,面上自是喜色不掩,赐了他坐,先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眼,跟着便笑道,“你在外两年,看着倒壮硕结实了不少,眉宇间也透着些刚健脾性出来,不错。”稍有一停,轻声叹息了又道:“看着你,朕倒越发觉得自个儿真是老了,就前些时候,还有一日梦见你。”胤祯斜佥着身子坐在小杌子上,垂首凝神地,乍听了皇父这样的话,只觉着鼻子一酸,这一刻竟是又跪了下去,伏地泣道,“儿子在外,无一日不想念阿玛——”胤祯一长声地呜咽,竟是噎住了喉咙,只将那后头的话也说得囫囵不清,“皇阿玛春秋鼎盛,一身系社稷安危之重,还须保重龙体才是。”
如此孺慕之思,情真所至,三人心中各有所思,却也皆是酸楚感怀,康熙看着他大是动容,然嘴唇蠕动了半晌,却终究什么也没说。过了好一阵,见他哭得愈发动情,忙指了他向胤禛示意,胤禛应了声,便就起身去扶他,胤祯这厢却仍是伏在地上,直拗着劲儿不肯起身。康熙还好,胤禛只觉他作态地有些过了,一面搀着他的手提了劲,一面蹙眉劝道,“皇阿玛近来身子本就不豫,这会子太医嘱咐仍须静摄调养,你定要这样儿招得他伤心么?”胤祯这方稍止了泣涕声,叩了个头方才起身,抬首觑了皇父一眼,小声道,“儿臣失仪——”
康熙眼眶有些湿润,略略阖目掩饰过了,这会子只摆了摆手,仍命他二人坐了,依旧和蔼道,“朕父子三人难得坐了一处说说话,不是正经奏对,这些规矩就都免了罢,也不必拘着礼数了。你来之前,朕同胤禛两个还说,人说老了就易动情,朕从前常说老臣们年齿愈增,眷恋之情怎么益发深重了,如今看来,朕可看淡生死天命,反却不能免这个俗。今儿原是朕招得你陪了朕一道难过。你在军前不容易,要学的东西也多,这份心思朕能体会得。”
康熙说着,略略抬了抬手,胤禛离得近,忙起身过来扶着他缓缓坐正了,皇父言中不自觉地透着些许颓意,胤禛如今侍奉君前的时候日多,深知一言谨慎的道理,劝又不能劝,只得轻声道了句,“皇阿玛……皇阿玛万寿无疆。”胤祯望着康熙,只觉堪堪方两年,皇父如今身子、言语,老态益发地明显,也不知从哪儿生出一腔豪气,胤禛话音刚落,胤祯当即站起身来,拱手郑重道,“儿臣无能,然两年内务必全靖策逆余孽,肃清北地边患,期为皇阿玛七十圣寿贺。”
第三百七十八章 问鼎(二)
更新时间2013…3…18 19:10:24 字数:2272
康熙先是一愣,侧过脸来看着他,目中也是精芒大盛,然而只一瞬,随之却摇了摇头,“不必发这样的宏愿了,听着是喜庆的话,未必真能成行,你倚托富宁安、延信他们,尽力而为便是了。”“儿臣——”胤祯心中虽有些许不忿,却并不敢挂在脸上,还要再说,康熙似是看出了些,只是打断了他,转了口气朝二人道,“治大国,若烹小鲜,非是朝夕之间可以成就的事,操切不得,像是朝廷要变革一项章程,少则十年,多则百年,历几代人主之功。何况是这边患,历朝历代何曾真有肃清过的时候?”
康熙目光扫过胤禛,只见他垂首凝神听着,若有所思,便就望了胤祯道,“再者,要说起这边患,什么是边患?从前的噶尔丹、罗刹是,现在的策妄阿喇布坦亦是,然你如今亲厚待之蒙古诸部王公就不是了么?咱们爱新觉罗氏既然是立国之主,守土卫国之责,便不可稍有轻慢懈怠,为天下苍生计,也须由不得他们一再侵扰。然内患外敌,策略还须好生斟酌,否则我大清何以要行这亲厚蒙古的国策?真要打要赶,就必得打到外敌爬不起来、赶到他们回不来而止。然逞着朝廷武威,可以肃一时,却不能靖万世,焉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究兴邦之根本,仍在于民治二字,真若如你所想,又哪有元灭而明兴的故事?朕知你是一片孝忱,不与你计较,然日后说话做事,你也须给自己留着些地步,实心用事,谦敬为上,嗯?”康熙是薄责之意,胤祯却听得心内热切不已,只觉皇父如此将这样的国事下教还是头一遭,可不是对自己寄予厚望么?是以他强自按捺下兴头,垂首道,“儿臣知错,是儿臣信口孟浪了。”胤祯固然做此想,胤禛也是做此想,他细琢磨了一时,只是与他这位十四弟想的不同,皇父先时那番话,半是说与胤祯,半是说与自己的,一来是深诫他处事操切之性,二来实是教与他安身立命之道,和那一番身为人父的保全之心……
康熙微一颔首,一时释然,方又笑道,“你有这样的心是好的,朕自期已得天命眷顾,却不期能占尽百般好处。你们两个是一母同胞,有些毛病上也像的紧,要记着,务必戒了这一身的躁性。”说着,又看了胤禛道,“今日也不早了,既是刚回来,你兄弟两个就一道去见见你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