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尴胱潘退ゾ┙嫉拇竺滦扌幸欢问奔洌蠓鹱婧煤帽佑诱夂⒆樱闼的兀俊?br /> 佟贵妃虽然闻后心中略安,但还是吃了一惊。皇家之中有崇尚佛教的传统,自太祖、太祖到太皇太后,皆多礼佛。但世祖章皇帝,也就是康熙的父亲福临,坊间有传言,是因弃世出家而放弃皇位。这总是听上去不太吉利。而且太皇太后的确对先皇欲剃度皈依一事始终耿耿于怀,由此,更加不利于胤禛以后的前途。
瞬间胸中闪过这些念头,她不由得眉头微皱。康熙注意到她表情的变化,便耐住性子,问道:“佟妃,你对此可是有些疑义?”佟贵妃猛然晃过神来,急道:“臣妾只是心疼四阿哥,他还小,离不开额娘,让他一个人去庙里,臣妾实在是不放心啊。”康熙微微一笑,道:“不妨的,朕理解你的心意,朕也是想护着些这孩子,再说,走出这宫苑,也能让他多点历练。朕很看好他的。”
佟贵妃陪着笑,小心道:“皇上说的是,四阿哥经过历练必能成大器,臣妾只是想,四阿哥长大以后,也要立于朝堂之上,辅佐皇上和太子,顶着个和尚的名头须不好看不是?”康熙不由得哑然失笑,摇摇头说:“佟妃啊,朕倒是觉得,你这是给四阿哥撞木钟。不过,舐犊情深,朕明白,他们几兄弟,太子名分早定,剩下只有大阿哥已经封了贝子。这样吧,朕也不能偏私,老三胤祉和四阿哥也一同进固山贝子吧。照说,他们两个非长非嫡,十五岁前朕本不打算分封的,这也算破了例了。”
佟贵妃登时大喜过望,盈盈下拜谢恩,康熙含着笑,握住了她的葱葱纤手,顺势将她揽入怀中,两人亲昵之后,翻云覆雨了一番,康熙才折返乾清宫去。
4。修行
更新时间2006…6…20 21:27:00 字数:2062
胤禛这些天喜忧参半。前些日子,六宫太监副都总管李德全过来宣旨,康熙封了胤禛一个固山贝子爵。胤禛猜想,历史可能由于自己的穿越,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清代初期诸皇对分封皇子大多很慎重,甚至有皇子至死也未得封的情况。
而事实上的胤禛,也是二十弱冠之时才得到了贝勒的爵位。而且就那是而言,也算是阿哥中得封爵位较高的。虽然现在只是封了贝子,但是却有了大幅的突破,毕竟时间上将近提前了十五年。然而,紧接着就是烦心事了。康熙在上谕中称:皇四子胤禛虽年在髫龄,然深肖世祖章皇帝,秉事持正,一心向佛,特谕着皇四子带发修行大名寺,修五根正思惟云云。胤禛其他听得是云里雾里,但是有一条他可是听得清楚明白:他就要被发去做和尚了。
回到自己的房中,胤禛就一个人坐在炕沿上生闷气,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阿玛是怎么想的。他费尽苦心好歹就是为了给康熙留下一个好印象,想照着原本历史的轨迹,让康熙以后能在立储之时,能在二阿哥以外有个选择。但是,会不会是自己太心急以至于弄巧成拙,以至于被一脚踢出宫门?抑或是表明自己已经被排除在立储的名单之外?但是,仔细想来,带发修行应该还有转圜的余地,或者只是说明康熙想多磨练一下自己?
上谕之中还提到胤禛深肖其皇祖父,这句话,含义颇深。虽然康熙对顺治这位父亲没有多大的认知,但是就总体而言,他除了对其因董鄂妃而无心朝政以至最后郁郁而终稍有微词以外,对于这位清世祖还是颇为崇敬的。所以以胤禛类比顺治到底是福是祸,一时而言,却也未可知。胤禛思绪纷飞,脑袋都想得疼了。
胤禛一个人正呆呆想得出神,门外突然传来太监的通禀:“佟贵妃到。”胤禛苦笑一声,站起身来,然后就看到门帘一挑,副都总管太监高群一脸媚笑地引着佟妃走进屋来。
高群满脸生花,忙不迭地请了个安:“奴才给四阿哥请安。”
胤禛手一抬,虚扶了一下:“高安达,这儿就皇额娘和我两个,闹什么虚礼啊。”
然后规规矩矩地打了一个千:“儿臣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儿臣过去就是了,让皇额娘来儿臣这里,儿臣惭愧。”佟妃照顾了胤禛几年,早就习惯了此子早熟的“大人”腔调,此刻也不以为意,走了过来,伸手将胤禛扶起。然后盈盈地走到炕桌旁,坐了下来,示意胤禛坐到近旁,先是笑笑地看着胤禛,却又一言不发,胤禛一肚子的疑问,却也不肯明说,只是静静地等候,面上也不动声色。
过了一会,佟妃终于开口了:“四阿哥可接到皇上上谕了?”
胤禛站起身来答道:“儿臣今早恭迎了皇阿玛的旨意。”
佟妃终于忍不住道:“四阿哥现在封了固山贝子,这是一件大喜事啊。”
佟妃等着胤禛撒欢耍娇,她其实并不指望胤禛能有什么反应,小孩子,未必懂得固山贝子意味着什么。
不想胤禛只是笑了一笑,道:“这是皇阿玛和皇额娘给儿臣的恩典,儿臣现在年纪尚小,也寸功未立,受如此的重爵封赏,儿臣愧疚。”这句话倒是透出了胤禛现在的懊恼,佟妃听后好一阵没有言语,高群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悄悄地退了出去。
半晌,佟贵妃才缓缓道:“四阿哥现在读书了,连讲出来的话都和从前不一样了。而且四岁封了贝子,也算是了不得了。我倒是想问问四阿哥,四阿哥这些话都是和师傅学的?”
胤禛闻言大惊。他怎么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失望之下的他居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难怪佟妃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他太把自己心目之中的历史当回事了。前面闻听上谕之后震惊,让他一时没有能够调整过来心态。他马上提醒自己,凡事欲速则不达,他可不想再引起什么“误会”。
胤禛连忙过去拽着佟妃,笑吟吟地说:“皇额娘,您一猜就猜着了,师傅说,如果皇阿玛叫儿臣,儿臣就要这么回皇阿玛。”然后偷偷瞧了一眼佟妃的脸色,发现佟妃脸色稍霁,暗暗心中舒了一口气,接着道:“皇额娘,皇阿玛封了儿臣一个固山贝子,贝子以前谙达们告诉过儿臣,但是固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儿臣上山去?”
佟妃至此再无疑虑,忍俊不禁道:“固山贝子就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咱们满洲的爵位,固山就是旗的意思。傻孩子,那些太监们都是小半瓶醋,居然还在你面前晃荡,以后再听到他们胡说八道,就把他们都叉出去。”
然后又仔细叮嘱道:“以后师傅教你的,也得看怎么说,你要是真得这么在你皇阿玛前面说了,你皇阿玛一准知道这是你师傅教的。这可是讨大没趣了。”胤禛点点头,躬身道:“儿臣记下了。”
这时,佟妃却又伤感起来,道:“你皇阿玛要你去大名寺修行,你小小年纪,就要离开额娘。”说着,不由得泫然涕下。胤禛此刻就算是满脑门不爽,也只能装天真了:“额娘,儿臣还从来没有出过宫呢,儿臣想出去看看,只是儿臣舍不得额娘,额娘陪着儿臣出去好不好?”
佟妃苦笑着说道:“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皇额娘这辈子怕是要终老与此了。”胤禛心中暗暗叹息,嘴上却道:“那儿臣就去求皇阿玛,让额娘陪儿臣一起去。”佟妃一把搂住胤禛,道:“你有这份心,也不枉额娘疼你一场。”
5。诤臣
更新时间2006…6…21 21:33:00 字数:2099
几乎是与此同时,上书房中,康熙和顾八代也发生着一场争论。康熙看着这位脸色已经惨白却还是踞地跪诤的臣子,心中既好气又好笑:“文起,朕问你,朕只是把四阿哥送去大名寺修身养性,怎么就成了朕效法梁武帝了呢?”
听到康熙近似责问的语气,顾八代十指用力地的叩着地上的金砖缝,正色道:“皇上御伋以来,循世祖之道,尊儒以安天下世子之心,循礼教,使天下万民不再视我满洲如狄夷。皇上圣明如斯,应知得天下之心,才能得天下。梁武帝,立佛而废政,君王所不取,皇上切不能不以此为鉴啊。”
听顾八代把自己与昏庸之君梁武帝相提并论,就算康熙有再好的修养,也不免怒火顿生,康熙眉头紧锁,冷冷地问道:“你是在指责朕立佛而废政?”
顾八代闻言心中一凛,却还是头皮一硬,说道:“奴才不敢。但是皇上送四阿哥去大名寺修行,奴才以为不妥。”
康熙眼中寒光一闪,道:“朕倒是弄糊涂了,什么时候有规矩说臣子可以管君父的家事了?”
顾八代这时抬起头,声音低沉,却十分坚定:“天子无家事。”
康熙闻言又一阵冷笑:“好一个天子无家事。朕问你,是不是朕委了你侍讲,让你做四阿哥的启蒙师傅,你就觉得晋身有道,准备着为四阿哥的将来打算了?”
顾八代垂头听着这诛心之言,半晌没有言语,再抬起头来,已然是黯然泪下。
康熙见状心下也是一阵凄然。
顾八代哽咽几乎不能言语:“皇上,奴才受祖上恩荫,自小就在世祖驾前听用,后蒙皇上厚恩,简拔奴才立于朝堂之上,而后又委以启蒙皇子的重任,奴才即便万死不能报一分。奴才除了尽心教导,岂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看到这里,康熙不由也动了感情,道:“文起不必多心,朕没有疑你的意思。只是,朕不明白,何以送四阿哥修行之事会引起你这诸多联想?”
顾八代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道:“皇上以为这是小事,其实不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虽然只是送四阿哥去修行,众朝臣,甚至全天下人却会说,皇上重佛法而轻礼教,子侄不学儒学这一立身根本,却整日青灯古佛。还有,”顾八代说到这里却又欲言又止。
康熙摆摆手,道:“不要有什么顾忌,今天就你我君臣两个,朕不会因此而罪你。”
顾八代叩首以谢,道:“皇上的上谕中,言陈四阿哥深肖世祖章皇帝,然而朝野一直议论,以为世祖遁世而殉佛非我大清之福。”说到这里,顾八代只是深深叩头,却不再言语。
上书房中一片寂静,康熙注视着眼前这位臣子,良久,说道:“文起,你还是只肯对朕讲一半啊。这份上谕一出,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朕无非循先帝旧例,从而对朕的举动不以为然。可还有一部分朝臣难免会擅度圣意,以为朕属意四阿哥,如此,必定引起储君变更议论。这便是你不敢对朕说出来的。是不是?”
顾八代顿首道:“皇上圣明。奴才不是不敢说,而是作为臣子,奴才不该、也不便对立储之事妄作评论,此事,当是主子乾纲独断才是。”
康熙不禁微笑,反问道:“那为什么对四阿哥修行一事朕就不能乾纲独断了呢?”
顾八代坦然道:“皇上既然下旨奴才教导四阿哥,奴才就要尽本分,奴才希望四阿哥能好好习读圣贤之书。”
康熙笑道:“你啊,算是今天让你主子领教了什么叫诤臣了。但是朕一言九鼎,不能朝令夕改,也罢,朕就为四阿哥在大名寺找一名替身和尚,也算是替四阿哥在寺内修行。你还是做你的试讲学士,好好的督导胤禛,他天资聪颖,但观其文章,确有些个奇思怪想,有偏正道。朕要他带发修行,本就是要磋磨他的心性,如此一来,只能由你这个师傅负责了。”
顾八代大喜,道:“奴才领旨,奴才一定不负皇上重托。”康熙摆摆手,叫进一名当值的太监,要他们把四阿哥带来上书房。
不多一会,胤禛随着太监进来,脚步簌簌有声,见了康熙,打下马蹄袖行礼问安:“儿臣恭请皇阿玛圣安。”
康熙叫了声“伊立。”(满语:起来),正准备吩咐胤禛给顾八代行礼,胤禛已经抢先一步,单膝跪地道:“胤禛给师傅请安。”
顾八代有点慌了手脚,以前在无逸斋之时,每次他都迎出门外,就是怕四阿哥给他行礼,怕坏了规矩,不像这次,胤禛动作太快,自己没有拦着,连忙道:“四爷快起,奴才当不得的。”
康熙心中暗暗称赞胤禛知礼,口中却说:“文起,就受着吧。以后这就是规矩,凡是皇子进学,一律向师傅行请安礼,太子也不例外。”
顾八代只好侧身受了一礼。
康熙待礼毕之后,对胤禛说道:“朕本来要你出宫去大名寺修行,意在历练,我爱新觉罗子孙,不能象前明诸王一般,只知酒肉财宝。你志向颇高,但阿玛不想让你做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你要懂得阿玛的心思。”
胤禛垂头答道:“儿臣知道了。”
康熙展颜一笑,道:“你知道什么?不过,朕的话说得深了。明天,你去南书房,顾师傅会给你解释给你听。”
胤禛闻言,心中大乐:“看情形,这代表康熙多半改主意了,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出家做和尚。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