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佟国维点了点头,便随着管家一路快行,来到书房。一进门,便先告罪:“让澹人(高士其字)久等了,真是罪过罪过。佟某刚才送走了四阿哥,便急着赶了过来。老兄今日特地留下来,可是有什么要事要商讨?”
高士其苦笑了一声,道:“平常的事,又岂敢在这个时间打扰佟公,贵府尚在丧期,举家怕都忙得昏天黑地。只是士其确有要事,只得不识相了,还请公爷见谅。”
佟国维见高士其一脸的难色,便也凝重了神色,问道:“究竟何事?连高相您也如此为难?”高士其此人,一贯游走在索额图和明珠两派之间,聪明绝顶,又最是滑头,康熙颇为欣赏他的机智诙谐,所以一直圣眷很隆。两人虽然同朝为臣,却交往不甚深,所以,佟国维实在想不出高士其怎么会在犯难的时候找到自己。
高士其紧锁着眉头,道:“士其前些日子收到索相邀约,让士奇过府一叙,士其也是面薄,便去了。索相说了些话,令士奇百思而不得其解。今日借祭奠之际,特来向公爷讨教一二。”
第六十三章 何去何从 (四)
更新时间2006…12…8 17:23:00 字数:2160
佟国维闻言忙道:“高相言重了。佟某跟高相相比,后辈而已,何谈讨教啊?”
高士奇并没有回应佟国维的客气,而是自顾自道:“佟公可知道索相对士奇说了些什么?”
佟国维不太自然地笑了笑,道:“二位大人都是皇上股肱,国之栋梁。见面自然是有公事相商。”
高士奇有点面露愠色,道:“如果不是事情紧急,士奇也敬重佟公忠义,又岂会这会子前来自讨没趣?若是佟公只是说这些场面话,士奇告辞便了。”言罢便欲拂袖而去。
佟国维急忙起身拦道:“高相误会佟某了,现在正值孝懿贤皇后丧仪期间,又蒙皇上厚爱赏了国公的爵位。虽说于公,佟某担着上书房的差事,可佟某毕竟身份有碍,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是打算避嫌的。既然高相垂询,佟某又怎能不坦陈相待?”
高士奇这才又重新落座,苦笑道:“佟公,实在是这件事只能找您啊,索相和我谈了一个时辰,谈的都是太子。”
“太子?”佟国维这时心中一惊,他已明白为什么高士奇会来找他了。高士奇可能有两层含义,首先高士奇可能会希望他间接把今天的这次谈话告诉康熙,第二层就是探探他这位国丈的口风。
佟国维面上不露声色,道:“索相刚刚从尼布楚回来,询问一下太子的近况,也没有什么啊,人之常情嘛,太子乃国之根本,做臣子的自然应该时时挂在心上。”
高士奇却道:“索相一直在夸奖太子天资聪颖,隐然已有人君之气度,希望士奇能出面劝说皇上让太子多多历练,比如,代皇上出征葛尔丹。”
佟国维更加心惊肉跳,索额图分明是在暗示高士奇,要他上太子这条船,而高士奇现在是不是也在试探,想拉自己下水呢?此时太子不过只有十六岁,虽说已经在康熙身边参与政事,可是却从未真正独当一面。索额图如此建议,是希望历练太子,为他争取军功,抑或是为了太子去培植军中势力?更何况索额图近一两年中屡屡被康熙派往边陲操办与罗刹国的和谈事宜,明显就是康熙借机会把索额图从太子身边支开。和谈虽说是国之大事,但是朝廷一直视自己为天朝大国,把罗刹视为蛮荒之地,往往在谈判时都是降格对待,本是用不着索额图这样的重臣出马。索额图必也能明白其中利害之处,如此应对,更是有些为太子未雨绸缪的意思。
他正在为此伤神之时,就听到高士奇道:“士奇早就存了致仕归隐的念头,最近伺候皇上之时,更是常觉精神不济,来请教佟公,就是希望讨个主意,怎么卸了这差事才好。”
这一下,佟国维的心里就敞亮了。康熙想洗上书房的牌,从前两年处理明珠,索额图的党争就可见一斑。当时两人各贬了数级,虽说后来都官复了原职,却又让自己掺沙子,简拔入上书房。这两年,准了熊赐履致仕的折子,又是让张英(张廷玉之父,上书房大臣)回籍调养,还借着郭琇的嘴彻底让明珠靠了边,一下就重手清退了三名重臣。即便荣宠如高士奇,也借了上次明珠的事情,痛骂高士奇无耻,知情不举,愧为人臣。高士奇因此有了圣心难侧的念头,继而生了退意便也不足为奇了。只是如此看来,索额图可会是会错了圣意,觉得皇上斥退明珠是转向了自己一党,继而要拉拢朝臣,以图加强本派势力?
想到这里,佟国维道:“高相多虑了,皇上对高相您始终是荣宠有加。您在皇上身边久了,皇上对越是亲近之人,越是责之切矣。明珠一事,皇上固然对高相有所拂拭,但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皇上真的有心处置高相,就‘无耻’两字,皇上就能要了您的身家性命。皇上还是要保您的。”
“唉”高士奇叹了口气,道:“正是因为这个,士奇万分感念皇上仁德。佟公您知道,士奇不过有些小聪明而已,一日七迁,忝居大臣之列。但士奇亲贵不如索相,明珠,明辨不如敬修(熊赐履字),耿直不如敦复(张英字),更不能与佟公这样的公忠能臣相比。士奇知道自己的份量,不过常常在皇上身边,搏皇上一笑而已。士奇知道自己的斤两,也不是不懂进退之人。如今的局势,说句掉脑袋的话,士奇实在是不敢趟这浑水啊,更是不敢做超越雷池一步之事。”
这些话已经说的够透彻了,高士奇不打算上太子和索额图这条船。高士奇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必是从一开始就知道,以康熙这样的圣君,索额图玩的那点招数,康熙一定洞若观火,但是他又不想得罪太子他们,说到底,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上。以后太子若是登了基,秋后算起帐,高士奇也吃罪不起,所以他就打算来个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佟国维听到高士奇对他的评价,心中不由一喜。“公忠能”三个字,正是他孜孜以求的,即便论起亲贵来,索额图和明珠两人谁也比不过他。尽管他也知道,高士奇不过是因为有事相求,故而说些好听之词,但是得到高士奇这一评语,也是颇为难得了。而且,高士奇的这一想法让他有了主意,借此想出了帮助四阿哥解困的招数。
佟国维略一沉吟,道:“既然高相如此坦言相告,佟某怎敢不赤诚以待。佟某理解高相现在的难处。若是佟某转告皇上高相所虑之事,未必是解决之道。索额图一旦牵涉其中,势必涉及太子,若是有任何变故,便与高相所求南辕北辙。抽身以退,倒也不失良策。佟某有个主意,也许能帮得了高相。不知高相愿意尝试否?”
高士奇闻言脸上露出喜色,忙问道:“佟公有何建议?”
佟国维道:“自污。”
“自污?”高士奇愣了一下,旋即大笑道:“好主意。士奇原闻其详。”
第六十四章 何去何从 (五)
更新时间2006…12…15 23:55:00 字数:2365
佟国维望着高士奇,问道:“高相一定熟悉许三礼其人?”
高士奇在上书房办差多时,朝中官员的名字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更何况此人与他甚是熟稔,马上反问道:“佟公所说的是副左都御史许大人?士奇当然知道,他可是当代理学大家,而且算是朝中的清流领袖,与郭琇私交甚好。佟公,您是打算让他出马参高某一本吗?”
佟国维道:“高相不愧洞鉴卓著,与佟某之意十中八九。佟某知道高相与他也是有往来。那位副都御史大人从来就是眼睛里面容不下沙子,只要是什么达官权贵,逮着机会就参,和郭琇两人就是督察院的哼哈二将,但是,佟某的意思,不是让他参你,而是让他放出消息,由着郭琇来参。”
高士奇不置可否地笑笑,道:“佟公,这朝中的事情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啊。”高士奇与许三礼在朝臣之中都是文采出众,两人经常互相有诗作相和,只是怕有朋党嫌疑,所以两人平常在公众场合也就是点头致意而已,平常人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交情。所以,此刻,当佟国维说了出来,高士奇相当的震惊。
佟国维道:“而且,还不能光参您一位,还得参王鸿绪,陈元龙,何楷,王项龄诸人。”
这一句话,就是惊醒梦中人了。这几位,都是清流,正牌子翰林出身,算是汉臣之中的翘楚,是平时最喜与高士奇一起饮酒做诗的一群。但是又各有来头。有些人,明里暗中和太子有些往来,有些人却刚好相反,和索额图一党不对付。这一参就叫把一池水搅浑。高士奇心中暗想:这位国丈还真是看得透康熙的帝王心术。
以前,,索额图和明珠之两派间的的互相构陷愈演愈烈,这在康熙看来势必危及朝政,所以康熙急于解决的是党争问题。这才有了明珠罢官,索额图远派。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高士奇和明珠稍微走得近了一点,就被康熙骂得狗血淋头的原因,高士奇素来在汉臣之中有些威望,如果真的被明珠拉了过去,就会打破一种微妙的均势,而且康熙还是想要护着太子些的。
现如今,情况又有所不同了,如果郭琇参了这些人,康熙大半会认为这是汉臣之间的互相倾轧。康熙一直说,汉臣就是这个习性不好。结果,一定是各打五十大板。在上书房大臣已经开始被大洗牌的格局下,高士奇即便不像熊赐履,张英似的被撵回家,至少也得降级靠边。这样一来,索额图这边就得避嫌,从而就不会再对高士奇穷追不舍了。
而且,以康熙的个性,不会真的对高士奇下狠手。康熙念旧,上书房的旧臣,多少还是给点面子的。哪怕像明珠那样,被参了十几条大罪的,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灭门的结果,到了康熙手里,也不过就是夺职回家读书。明珠的几个儿子,一点也没有受影响,揆叙还升了侍郎。所以,高士奇并不担心,当下向佟国维拱了拱手道:“多些佟公指点迷津,改日士奇若能如愿,再来相谢,就此告辞了。”
佟国维一面送着高士奇,一面心中也抒了口气。四阿哥的事情也可以因为这份郭琇的参奏而必然不会被康熙追究。这个关节就在陪同高士奇被参的其他几个人身上。这几位平时和高士奇走的比较近,但是同时,如王项龄,何楷几人都是当着皇上侍讲学士的差,也都是简在帝心之人,康熙曾经向自己几次提到这些清流都是赞不绝口。如果郭琇参了他们,即便康熙明里不说什么,暗中也会觉得郭琇所参有问题。这时再看他对四阿哥的参章,也就会存着一份疑问了。更而况,自己手中还有一张王牌。
郭琇有一个手下,叫做张星法的,参了山东巡抚钱珏贪恶秽迹。可是佟国维知道,这份参奏不实。起因是:郭琇曾放过一任主考,取过一批举子,其中有几人资质确实不错,凡取中之人都以郭琇为房师,郭琇也是爱才心切,便去信嘱咐钱珏荐举他的这几名学生为知县或者教谕,却被钱珏拒绝了,因此便与钱珏交恶,命令手下的御史特别注意山东的事情,凡是有所风闻,就一定要参钱珏。刚好前一阵,钱珏遇到一件牵涉到手下一个知府的案子,这名知府便欲以一千两银票行贿钱珏,不知道张星法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由此就参了钱珏一本,上面郭琇也联了名。可是,张星法和郭琇不知道的是,钱珏早已将这份书信连同备案的折子一同呈给了上书房,正是佟国维接的折子。现在这两份折子都在佟国维的手中。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呈给康熙,郭琇必定因此得罪,这样一来,,郭琇所参的两件事情都有问题,那么他参四阿哥之事,还会有多少份量呢?
高士奇的动作很快。没有两天的功夫,郭琇的参劾就被递了上去,当然,这份折子,佟国维没有耽搁,马上就送到了康熙的手中。康熙一看,果不其然,勃然大怒。
郭琇参几人“植党营私,表里为奸,招摇纳贿。”更是称高士奇有可诛之罪四:“言陈高士奇出身微贱,皇上用其书法工整,不拘资格擢用翰林,如南书房供奉。而其不思圣恩,却只知结纳谄附大臣,揽事招摇,以图分肥,凡大小臣工,无不知有高士奇之名。看了这条,佟国维暗自摇头,郭琇真是鲁莽,这样表面是在指责高士奇,其实连带康熙一起骂了进去。君主圣明如康熙,若是高士奇真的只知道拍马屁,康熙怎么会把他留在身边中用十多年,甚至数日七迁为台阁大臣?这岂不是再说康熙无识人之明?
其他罪款,又称:高士奇羽翼既多,虽自立门户,勾结王鸿绪,陈元龙,何楷,王项龄,寄以心腹,在外招揽,内结各官,奸贪坏法,全无顾忌。欺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