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康熙见兄长求情,也便不再坚持。只是略皱眉头对福全道:“二哥,保泰这样也不成事,不如朕给他一个差事,也好让他有所历练。”福全连忙称是。
康熙看着旁边架上的弓,突然来了兴致,道:“二哥,好久我们兄弟没有比试了,今天一较高下如何?以前皇考常常督促我等,考较你我兄弟的箭术。而以前兄弟之中,以二哥你的准头最好。”
福全有意推辞,可康熙却一再坚持,无奈之下,只好各自选取弓具,要侍卫把箭垛放在二百五十步的距离,兄弟俩并肩而立,“唰唰”得射出十箭去。
胤禛不等侍卫去数,便奔了过去,细细察看着两人的箭垛,康熙十箭全中靶心,福全却只射中六箭在红心,四箭中了蓝圈,但胤禛发现,六箭的离散距离很近,几乎射在一点,而四箭虽在外圈,却同样射在一个位置。这只能说明两点:第一,裕亲王有意相让,第二,他的箭术实在了得。
胤禛也不多话,把箭拔下来之后,便来到康熙面前报靶,康熙听得自己全中,眼角都是笑意,道:“必是二哥相让了。”
福全连忙摆手道:“哪里,是皇上技艺精进,福全自叹不如啊。”
正在此刻,李德全手捧一道奏折赶到,康熙见是急报,便走到一旁看折子。乘这一空隙,胤禛来到裕亲王身旁,小声道:“伯父好箭法啊。”
福全料得胤禛已经看出,却未点破,便有些尴尬地干笑了两声。
胤禛道:“皇阿玛一直教训胤禛箭法太差,侄儿想私下求教伯父箭法,不知伯父愿意赐教否?”
到这一步,福全也无他法,只能点头应允。
之后,康熙疏散完毕,便回乾清宫批阅奏折,要福全一同去商议政事。也不知道福全是如何与康熙商量的,这日过去之后不久,胤禛便被告知,以后福全授命教授自己弓箭,自己可在下了书房以后经常去裕亲王府走动。
这下可是称了胤禛的意。而且更使胤禛惊喜的是,除了弓箭之外,裕亲王府还有更诱人更稀奇的物件,火铳。胤禛使尽全身解数,诱得裕亲王连带教了自己枪法。虽然在现代,胤禛(路杰)自己便是枪法好手,可是面对这种“上古”的玩意,他也是需要慢慢琢磨的。
只是苦了裕亲王,被这个“小魔头”缠住之后,就再无一天宁日,不过,裕亲王嫡福晋倒是很喜欢胤禛,因为她自己不能生育,所以对于这个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那种女人天生的母性便倾注了出来。她甚至还要求裕亲王向康熙进言,要将四阿哥过继到裕亲王府,所幸裕亲王没有这个胆子,也不敢多了佟贵妃的心头所爱,此事才算告罢。
两人相处得久了,慢慢的,裕亲王也喜欢上了胤禛,就听之任之地由着胤禛的性子来。胤禛自然如鱼得水,裕亲王府被他翻了个遍,连裕亲王的马厩都没有放过,好好过了一把骑马的瘾。福全拿他全然没有办法,加之心中对胤禛好感颇深,尤其对于胤禛技艺精进之快大加感叹。于是乎,爷俩个经常就凑在一起,也没大没小,扎堆的胡闹起来。
9。喜讯 (一)
更新时间2006…6…25 12:32:00 字数:2486
进入十月以来,朝廷喜讯频传。先是获悉平南王尚可喜因病身故,其实依胤禛看来尚可喜应当是郁闷而亡。尚可喜自吴三桂起兵叛乱以来,先是有一个不孝的儿子尚之信弃本藩而不顾,直接投奔了平西王,接着自己又被康熙软禁,气急交迫之余,终于一命呜呼。
报丧的信使到达通州之后,康熙照定例赐了陀罗尼经被,又辍朝三日,并派一名宗室贝勒致哀并赐祭奠茶果,还拨给丧仪银八千两,也算是极尽哀荣。可是胤禛知道,康熙心中一定是心花怒放的紧。
早在年前,尚之信就与平西王吴三桂暗中勾结,而吴三桂也多次去信要求尚可喜起兵策应,虽然尚可喜将这些书信全部上呈朝廷,以表忠心,但是康熙却对之半信半疑。毕竟在朝廷看来,三藩三为一体,同枝连气,尚可喜又与吴三桂一向交好,吴三桂一反,尚可喜处堪忧。只是目前朝廷平叛吴逆,直将所有可调之兵全部投身西南,此时虽有所进展,若是广东再起战端,朝廷立刻捉襟见肘。
此外,康熙还相当忌惮尚可喜此人。尚可喜是马上将军,麾下有一批虎狼之士,而且还有藩属的十万弁兵。如果他舐犊心切,从而与吴三桂成犄角之势夹攻,那么京畿之内,将再无可调用以平叛之兵。现在尚可喜去世,尚之信在外,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是文弱之人,在军中没有威信,广东境内已成一片散沙,不足危矣。
癸未,偏沅巡抚韩世琦,总兵官和山、卢崇耀大败吴世背⒌脑艚泼饔诠胖莅送騻纾ㄎ馊鹨言诎肽昵安∷溃渥游馐拉'继位),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对吴三桂的最后包围。
康熙闻讯大喜,为此特地叫了个大起。在京所有亲王贝勒贝子,部院大臣,四品以上官员统统在列。四声净鞭之后,众人鱼贯而入,在乾清宫宫黑压压的站了一片。康熙在銮仪卫和秉礼太监的簇拥下,端坐在正中的龙椅之上。
胤禛也在下面站着班。其实除了太子和大阿哥之外,其他阿哥因为还未到随朝听政的年龄,按理说大可以不必凑这份热闹,但是,康熙此次特谕胤祉和胤禛,着其二人一同前来,康熙的意思,自然是希望他们也能够见识一下群臣廷议。
胤禛倒是不以为然,心道:这根本就是老爷子的(其实康熙此时三十不到)存心安排。此前康熙意图撤藩之时,众臣之中附和者寥寥,多亏了太皇太后鼎力支持,才得以勉力施行。此后仗打得艰苦,好不容易瞧见胜利的曙光,康熙自然想在满朝的臣子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先见之明。毕竟为帝王者,谁不希望自己的文治武功能名垂史册呢?
是日,康熙身着正式的明黄色朝服,墨色薰貂冠,上缀硃纬。三层顶,每层各贯东珠一颗,皆承以四条金龙,每条龙身缀东珠一颗,口中衔大珍珠一颗。紫貂披领,石青袖,海龙缘边,上镶金片。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六条行龙,分列十二章,端的精神。如此的喜事当前,即便像康熙一般,平时从不在臣子面前苟于言笑之人,这天兴奋之情也是溢于言表。
康熙注视着众臣,强压下心中的喜悦,道:“诸位臣工,今日叫了大起,一是前日收到红旗报捷,古州一役,斩敌数万。值此,吴逆已被朕的八旗健儿团团围住,破昆明城指日可待,此番朝会算是朕和尔等君臣同贺。二是破贼之后,百废待兴,朕要尔等共议,撤藩之后,朝廷的善后安置事宜。”
康熙言罢,笑盈盈地望向诸臣。众臣以裕亲王福全为首,众皇子以皇太子领头一起拜倒,山呼万岁,然后就是一个接一个地称颂,直到把康熙捧为古今第一圣明天子,即便尧舜也只能望其而兴叹的份。胤禛站在下面,直为百官面皮之厚慨叹不已。好在现在还不用自己也跟着奉承,否则,说不准自己就会一面说话一面就大笑失仪,继而闯下大祸。
康熙面上不禁也露出些许得色,但也是稍纵即逝。正颜道:“诸臣工,其实朕当初撤藩之时,就是乾纲独断,也是逞一时之勇,未必事事皆准备妥当,因而才有了前几年战事僵局,以致险些让吴逆做大。所幸是祖宗佑我大清。有天地襄助,又有诸位尽心,这才有今日的局面。朕此刻更想听听尔等对如何善后的看法。”
朝臣中开始有些窃窃私语,终于,一位大员站出班来,胤禛偷偷打量了一下,只见这人中等身材,年纪不大却已经有些肥头大耳,而且眉眼之间都带着笑,看顶戴,一是一位一品大员。
胤禛正在猜度,这人已经笑说:“奴才明珠以为,如今大捷,皇上再振天威,不如一股作气,尽收云南之地,设府置县,宣扬王道,天下臣民,莫不感戴我皇天恩。然府县设置,须废时日,且南地荒凉,又久在吴逆辖下,具体还得多废思量。”
胤禛暗自想道:“不愧为外号‘笑明珠’,溜须功夫甚是到家,但是究其言论,无非说些个场面话,所有实务一字不提。若是批驳,又圆溜溜什么把柄都抓不着,算起来,竟是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明珠话音刚落,另一位超品大员就站了出来,看服色顶戴,还应该有着国公的爵位。先向康熙一拱手,然后面对明珠道:“明珠大人,你久在朝堂而少问地方,少不得索某要多言几句。云南乃各民族聚居之所,瘴气丛生,且旧有匪患,吴逆积弊已久,朝中官员,闻滇而变色,宁可挂印也不愿其地赴任,试问若无官员备选,设府建县该如何施为?索某倒是认为,应该在云南普遍设置流官,并以当地土司共管之策安抚百姓。”
明珠顿时涨红了脸,悻悻道:“索大人,明某焉能不知其难处,我方才也并为向皇上隐瞒啊…。”
“原来这便是太子的叔外公,明珠的死对头索额图呵。没想到,如此沉闷的朝会居然还能看到这样一场好戏,也算值了,不枉自己站的两腿发酸。”胤禛偷笑。
看索额图还准备开口,明珠抢先一步,先是自请责罚道:“皇上,奴才也以为索额图大人所奏甚有道理,奴才之前没有思虑清楚就贸然进奏,请皇上恕罪。”
康熙一摆手,道:“今天是朝会廷议,诸臣工随心议论,何罪之有?”
明珠跪地谢恩之后,马上口风一转,冲着索额图讽道:“索大人以前以先皇曾与吴逆杀马盟誓,便对皇上撤藩颇有异议,如今为皇上在云南抚平民意,出此良谋,明珠自叹弗如啊。”
索额图脸色立沉,心里恨不能把明珠一个窝心脚踹死。这可是他永远的软肋,当时站错了立场,现在就怕康熙翻起老账,偏偏这个对头还就要提这茬。
10。喜讯 (二)
更新时间2006…6…25 21:59:00 字数:2339
虽如此,索额图此时也别无他法,只能跪地谢罪道:“皇上,奴才以前愚钝,未料到养痈遗患,以为只要朝廷肯善待吴逆,他也会信守诺言,甘心守我西南屏藩,然皇上圣明烛照,早已看出吴逆狼子野心,断然撤藩,这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局面。奴才愧为上书房大臣,却未能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奴才请求皇上重重治罪,以为后来人效尤。”
明珠冷眼瞧着,心道:“索老三,你既不仁,我也不义,这一回你可怪不得明某人。”偷眼窥测康熙的反应,本期望从康熙的脸上看到些风雨欲来的意思,好借这个机会让索额图永世翻身不得。然而,让他颇有些失望的是,康熙还是一副淡淡的笑容,仿佛未曾发生过什么似的。
朝臣们一片鸦雀无声,两个上书房大臣,一个是权倾当朝的国丈,一等公爵,太子的叔外公(索额图是三朝元老索尼之子,而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成为康熙的首位皇后孝诚仁皇后,太子的母亲。因为皇后难产而死,康熙又分外敬重这位皇后,在太后太后的推动之下,胤礽两岁之时得以被立为储君,太子幼年失恃,也要依靠索额图的势力,所以私下里尊称其为外公),另一个是当红的天子近臣,大阿哥的舅舅,哪一个他们都惹不起,可偏偏这二位是死对头,表面看上去和和气气,转过身就在算计对方。双方都在朝廷内党羽众多,徒子徒孙更是枝繁叶茂。
早就从旁的地方听说了索明两党之争,但是今日却是实实在在见识了一番。从前胤禛无法理解,为什么两派之间争斗如此激烈,而康熙却似无动于衷,只是高高作壁上观,此时胤禛却慢慢有了感悟,这也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大臣们如果都抱成团,那做皇帝的可就如坐针毡。有道是仆强主弱。所以,胤禛认为目前的局面即便不是康熙有意为之,起码也是他乐见其成的。让臣子之间有些矛盾,形成均势,皇帝就可以从中渔利,甚至可以利用这种矛盾为自己服务。必要的时候,党争更可以作为处置臣子的绝好借口。胤禛看着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心中只有一句话:“康熙之帝王心得实在卓绝。”
康熙看着下面的一片凝重,轻笑一声,道:“索额图,起来吧。上次你说三藩不该撤,因为没有叛逆实迹,朕却坚持吴三桂他种种行迹,虽无实据,却有图谋之意,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岂容枕侧他人酣睡?当时朕与你君臣两人各说各的方略,现在想来,也很有意思。”
索额图哪里还敢起来,不断地磕头道:“奴才该死。”
康熙此时竟然走下御座,伸手将索额图扶起,完全是一副春风和煦的面容,道:“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当时也是和上书房几位大臣廷议,是朕要你们说出对撤藩的看法的。不过,你为上书房重臣,应当未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