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入藁毓螅愦徒鹑盟迪纾闼的兀俊?br /> 胤禛欠了欠身,道:“全凭皇阿玛吩咐。儿臣斗胆,想求皇阿玛一个恩典。”
康熙欣然道:“什么恩典?但说无妨。”
胤禛离榻起身,躬身道:“皇阿玛赏还了儿子贝子的爵位,儿子实在已经深感皇阿玛圣恩浩荡,如刚才儿子所说,儿子不过做了为人子,为人臣应做之事,实在当不得皇阿玛如此厚赏。儿子还求皇阿玛免了儿子贝勒上行走的赏赐。”胤禛深深的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太子对此事的反应已经让胤禛警惕了,还有这么多的皇兄弟爵位不及自己,尤其大阿哥,心胸狭隘的紧,知道这事以后,不定怎么给自己使绊子,胤禛可不想再给自己找来更多的麻烦。
康熙好一会儿不答,只注视着胤禛,胤禛便俯身跪在康熙面前,道:“儿臣还请皇阿玛成全。”
康熙其实当日封赏甚厚,一方面是因为有感于胤禛之举,另一方面却也是由于太子的行为深深地伤了心而一时气愤所至。其实,事后想想,确觉略有不妥,皇长子和皇三子毕竟年长于胤禛,若是胤禛获封于前,对胤禛也未必见得是好事。
又沉吟了片刻,康熙终于开了口,道:“朕明白你的心思。便随了你的愿吧。不过,朕另外有一个恩典给你,这一次可不准再违了朕的意思。”
胤禛叩谢道:“儿臣谢过皇阿玛,皇阿玛圣意,儿臣无有不遵。”
康熙脸上这时露出几分戏谑的笑容,道:“如若,朕给你的恩典是给你指婚呢?”
胤禛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声音几不可闻,道:“儿臣这个,这个,还小。”在后世,样貌和财富均不出众的他,连女朋友都还没有一个,怎么想到穿越之后的自己,居然才十三岁就要成婚,而且还连对方是谁,长的如何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太出乎意料了。
康熙笑道:“小?朕在你这个年纪也已经成婚了。朕已经看好了一户人家。你也认识,就是和你一道统领火气营的费扬古家的格格。她比你小两岁,八字朕也让人合过了,与你甚是相配。据说也是知书达礼的,人很是贤淑。等朕回京之后,和你额娘说说,待你为孝懿仁皇后守孝期满,朕就给你成亲。只是,朕还是希望你大婚后仍然留在宫中,留在朕的身边。”
被如此就安排了终身大事,胤禛虽然心中老大不情愿,此刻却还得照着规矩谢恩。
康熙受了礼,满面笑容,又道:“明天朕就起驾回銮,你腿不利落,就和朕同乘一辇。”这一待遇,也让胤禛喜出望外。
跟着,两人有说了一会话儿,康熙才放胤禛回去。
次日,所有的车驾都已准备妥当,三阿哥和佟国维前路引领,陈廷敬和内大臣费扬古断后,而胤禛则与康熙盘膝坐于御辇之中。之后的两三日,每日除了晚间歇息时胤禛便回自己的车驾之中,剩下的时间都是和康熙在一处。康熙和胤禛闲谈之外,还时常考较和提点胤禛。康熙本来就是杂家,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政治军事,几乎无一不精,使胤禛从康熙身上学到不少知识,当康熙批阅奏折之时,胤禛于一旁伺候笔墨,从康熙的批复之处,获益非浅,这几日的相处,康熙与胤禛之间的‘父子情’也愈发深厚了。
走到第四日,康熙奏折批的乏了,便要李德全把御辇的窗帘掀开,说要醒醒精神,胤禛举目向外一望,正见前方的古长城,除了关隘之处尚属完整,城墙早已残败不堪。胤禛心中似有所悟,眼睛便只不动窝般盯着前方。
康熙见了,有些奇道:“怎么?前面有什么不妥吗?”
胤禛目光还是没有从古长城上移开,道:“儿臣只是想起皇阿玛在二十五年时写过的一首诗,此刻回味,儿子感慨不已。”
“哦?”康熙饶有兴趣道:“是那一首诗?”
胤禛于是朗声背诵道:“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顿了一下,又道:“儿子尤其觉得这最后一句,意味竟是无穷。”
康熙略略颔首,微笑道:“说与朕听听,你都有些什么想头。”
胤禛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答道:“儿子窃以为,昔年始皇帝耗百万民力以筑长城,图御匈奴于外。可是,横征暴敛,苛政峻法之下,秦不过二世而亡,长城虽固,却无用武之地,儿子想来,这最坚固的长城,不在地上,却在民心!”
康熙听罢怦然心动,不免称善,道:“你细细说来。”
胤禛应了一声,接着道:“譬如我朝,皇阿玛于内平三番,收台湾,一统大清版图,又多次减免赋税,于民生息,且开鸿词博学科取前朝遗民于江湖之间,使海内人心归依,这便是在民心中构筑了一道真正的长城。”
康熙惊讶地看着这个儿子,心中欣喜非常,“此子长成矣!”康熙在心中慨叹。胤禛方才所言,正是他几年前做这首诗时所想。
此刻转目再看向来时之路,康熙突然心中一懔,对胤禛道:“朕待开春之后,就要召集蒙古诸部于此地会盟,改各部为旗,使民生惠利也遍及他们,朕要在蒙古部族心中也建一座长城!让葛尔丹再不敢南下而牧马,在朕的土地上再无立锥之地!”
胤禛也望着康熙,‘父子’俩同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笑声之中,胤禛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将来,在那被远山阻隔的京城之中,自己要面对的,究竟会是什么呢?
第二卷终
重生之雍正王朝第二卷近二十五万伍千字,历时一年半,终于于今天凌晨二时完成了。接下来小四会开始着手接着写第三卷。第三卷将从康熙三十五年初直至康熙六十一年春,主要描写四阿哥的青年时代以及夺嫡之争,估计字数当在三十五万至四十万字左右,如果按照现在的更新速度,可能需要耗时两年至两年半。小四在此万分感谢诸位书友陪伴着小四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忍受着小四超慢的更新速度,尤其在小四家里陆续出了这么多事情而小四无力分心写作的时候,大家对小四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希望接下来的两至三年,小四还能有大家的陪伴,把这本书写下去,也算完成了小四自己的一份心愿。小四保证,只要小四不出什么状况,一周一更是完全保证的。小四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平时很忙,小四又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而且父母亲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他们也没有什么医疗保障,家里也确实需要小四这份不薄的薪水袋养家糊口。对不住诸位,小四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写作这个业余爱好上面,小四必须努力工作,更多的赚钱,来为家里人创作揖个安枕无忧的明天。相信诸位可以理解小四的心情,小四也在此承诺,小四的这本书,不进VIP,直至全书完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历史轨迹
更新时间2008…2…24 17:48:00 字数:2667
京城之中已经下过数场雪了。融雪之时,空气之中有着一股湿湿的味道,带着的那股冰冷,几乎渗到了人骨子里去。就在这样的寒风凛凛之中,紫禁城迎来了康熙三十三年冬至。
这一天,所有已经进学的皇阿哥都接到康熙的旨意,宫中设下了家宴,要阿哥们酉时入宫。
冬至,是一年之中难得的几天阿哥们不必上书房的日子,所以申时开始,胤禛的嫡福晋乌拉纳喇氏就开始帮着胤禛张罗起入宫的穿戴来。乌拉纳喇氏,正白旗副都统费扬古之女,乳名叫做芸娘,自康熙三十一年被指婚给胤禛,如今已经快要第三个年头了。
看着忙前忙后为自己打理的芸娘,胤禛不禁想起了两年多之前的那个晚上。那时,大婚在即,胤禛还从未与这名即将成为自己结发之妻的女孩谋过面,但在掀起红盖头的那一刻,胤禛还是深深地被她吸引了。
这个比胤禛还小了两岁的小姑娘,当时就静静地坐在炕沿上,头上已经按照婚嫁的规矩盘成了歪把子的发髻,白皙的脸庞印在红烛的微晕之中,长长的睫毛之下,月牙似地眼睛低垂着,脸上带着少许羞涩,时不时还偷偷看胤禛一眼。不期然,两人的眼神四下相对,芸娘这份少女的羞怯让胤禛忍俊不禁,“噗嗤”一声就笑了起来,这一乐,引得芸娘也展开了笑颜,继而从微颦到大笑,完全带出了满洲格格的豪爽性格,到底还是小孩脾气,芸娘至此一下子放松了下来。两个人于是越坐越近,胤禛又搜尽肚肠斗着趣儿,就在这样的旖ni之中,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夫妻。
几年下来,芸娘已经成为最了解胤禛心思之人。她知道,胤禛极重仪表,不管什么时候,总是要外表一丝不苟,不论内外,身上衣物有一丝褶皱都不成。譬如,夏日炎炎之时,别人都是短褂小衣的,可是胤禛却是内衬,长衫一件不落,顶多折扇动的勤快些。有一次,五阿哥,七阿哥来寻胤禛着棋消暑,难捱酷热,两人在万福堂之中直脱到赤膊为止,还一面大声嚷嚷着要喝冰镇酸梅汤。胤禛却还是依旧,端直坐着,只手上多了一块汗巾,时不时的拭去颈上的微汗,引得五阿哥,七阿哥赞佩不已。
然而,胤禛又深恶奢华,总以简朴为上。若是寻看胤禛的衣帽,之中少有奢靡之物,除了内务府织造处每年循例拨给的,就是康熙的御赐品件,对这些,旁的阿哥并不在意,而胤禛却很爱惜,穿的旧了,便着人仔细浆洗,偶有损破之处,也寻了人密密织补。有时,连随身伺候的太监头高顺都看不过眼,几次三番在胤禛面前呱噪,却被胤禛冷冷一句打发了去:“爷根上就是这个性子。钱都用在刀刃之上,懂吗?”以至于后来被几个皇兄弟笑称为守财阿哥。
今日胤禛是去见康熙,芸娘自然更不能马虎,就帮着挑捡最适宜的服色,既不能让胤禛在君前失仪,又不能太奢华让胤禛不快。最后,还是用了青狐朱纬冠,没有配东珠,上面只用了红绒结顶,端罩虽然依着皇子的定例,用的是紫貂,但凑近了看,不过是数块紫貂皮拼接而成,石青龙褂,也是穿的旧了,但却也仔细浆洗过,边上纹了几条青狐皮,显得庄重简朴。
待芸娘伺候着胤禛把衣裳一件一件的全部穿在了身上,胤禛满意地打量着镜中的自己。时年十七岁的胤禛身量已经颇高了,按照现代的标准,将近一米八的样子,瘦长的面庞,下颚略尖,一对剑眉之下,双眼熠熠,唇上也开始泛起了微微的绒毛,说实话,胤禛应该算得上是个俊哥儿了。
正了正头上的冠带,胤禛转向乌拉纳喇氏道:“忙了一天了,快些歇着去吧。今天估摸着必要晚些时候才能回来,就不来你这里了,你晚上总是睡得不沉,再让我给扰了,明儿个指定脑仁子疼。”
芸娘含着笑看着胤禛,却不言语,只把胤禛看得有些不自然,于是便佯怒道:“你这人,好生奇怪,怎么,我心疼你,你还倒不领情?”
芸娘笑得更加暧mei,好一会儿,才道:“我的爷,你倒是心疼妾,还是寻个借口又去宠幸了别家?”
知道芸娘吃醋,胤禛不由一乐,道:“平时只道你是最大方不过的,原来只是装出个样子让人看?也罢,既是你不怕吵,我还来你这里便是。事先可说好,明天不准叫头疼。”
芸娘捂着嘴吃吃地笑了一阵,忽又脸上起了戚容,想了一想,道:“爷今晚还是去格格处吧,妾看着她怪可怜的。”
胤禛闻言心中也是一恸。芸娘口中的格格指得是宋氏。宋氏的父亲是汉军旗人,任着工部的主事,依着规矩,宋氏十二岁时进宫选秀,继而和另一名齐姓秀女一道被发来胤禛的府上。当时嫡福晋芸娘因一年多都没有身孕,怕人说自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硬是软磨硬泡地要胤禛和宋氏行了房。说来也凑巧,才不过两月,宋氏居然就怀上了胤禛的骨肉,这才好歹封了个格格。
今年三月末,宋氏诞下了胤禛的头生女儿。第一次做父亲的胤禛自然高兴之极,当看到自己女儿红扑扑的小脸蛋时,胤禛甚至兴奋得在院中大笑不已,可是把府中的下人吓了一跳。他们何曾看过平时几乎不苟言笑的四阿哥如此状若癫狂?胤禛不仅请了一众皇兄弟来吃酒庆贺,还依例上了折子请康熙赐名。只是,胤禛万万没有想到,康熙赐名的旨意还没有盼到,自己的女儿就因为无名高热而被夺去了性命。宋氏自然伤心不已,胤禛也是伤心欲绝。阖府上下整整半年,都不敢当着胤禛再说及此事。康熙闻听之后,也几次把胤禛召入宫中温言抚慰,纵是如此,胤禛还是郁郁了好几个月才心情稍平。
这早夭的女儿终究是胤禛心头的一块痛,因此,有着数月,胤禛一直不愿再去宋氏那屋,就是怕再触景伤情。此刻听到芸娘如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