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己真是可比六月飞雪了。
深深地注视着胤禛好一会,康熙总算稍稍露出些笑意,道:“你不必多心,朕是昨日见太子情绪不佳,便有些担心,适才只是随口一问而已。你今日不必上书房,直接往裕王府办差便可。”
胤禛恭敬地应了一声,便辞了出去,可脊背之上,早已是冷汗迭流。出了宫门,便见自家府上的太监秦顺守在外面。秦顺自小就随侍胤禛,分府另居之时,又被内务府分发到了四阿哥府邸继续当差。秦顺伺候胤禛久了,最知道这位阿哥的脾性,平生容不得一点邋遢样。昨日见胤禛一夜未归,知道必是皇上或是其他阿哥有事耽误了,因此天还未亮,就把胤禛的穿戴,杏黄暖轿一应齐全活预备妥当,率府中人等候在了宫门口,此刻见了胤禛,连忙和其他几个太监,长随张罗着帮胤禛漱口,整理发辫。胤禛坐在暖轿之中,把康熙赐下的卷轴放在一旁的边机子上,随后换上了宝蓝色哆罗麻天马箭袖长袍,套上一件驼绒巴图鲁背心,换了一顶六合一统帽,吩咐了一声:“去裕亲王府。”便慵懒地靠在轿厢之内,袖中笼着手炉,舒舒服服地打了一个迷瞪儿。
过了大半晌,秦顺轻轻叩了叩轿门,唤道:“爷,到了。”
胤禛“唔”应了一声,自怀中拿出一块怀表,时间已近晌午了。移步出轿,便见裕王府的管家庆成自府中迎了出来,请过安后,笑吟吟道:“四爷,王爷这些天从一早开始就一直在菜园子里捣饬,说是现在松土,开春了还要多种点瓜果。哪个人去劝,都吃一鼻子灰,要不,您受累移步?”
胤禛一听,啧啧赞道:“才几个月没见,皇伯父愈加潇洒了,怎么,现在要仿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
庆成赔笑道:“这个奴才就不知道了,总之,四爷面子大,帮着奴才们劝劝王爷才好,王爷年纪也大了,万一在园子里跌了撞了,奴才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吃罪不起。”
胤禛作势要踹庆成,笑道:“你个大胆的奴才,把你四爷看成给你当差的不成?”
庆成一面躲着,一面嬉笑道:“四爷甭怪奴才,我家福晋还指着四爷说项呢。还好今天四爷就来了,若是再不来,只怕福晋自己就去请四爷的大驾了。”
胤禛和裕王府上上下下本就是最熟稔不过,打打闹闹惯了,便哈哈一乐,道:“你倒是猜得准,爷今天还真的带了好东西,没准王爷一瞧这个,就再不当田舍翁了。”
这一番话,喜得庆成满脸生花,忙不迭地引着胤禛来到了裕亲王府的目耕园所在,园门口处还有一围篱芭,还有一处新起的牌楼,上面端的就是裕亲王亲书的匾额:芦香。走入其内一看,虽是寒风凛冽,福全却一身短打扮,辫子绕于颈间,正蹲在地上,拿着个小耙子松土松得正起劲,头顶上都腾起了一股热气。胤禛悄然走了过去,对着福全的背影,朗声道:“裕王好悠闲啊!”福全被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转身看来,不由笑骂道:“你这没规矩的小子,居然偷袭于我?”
胤禛连忙请下安去,笑道:“胤禛哪敢,倒是二伯寄情田园,真真羡煞我也。”
福全呵呵一乐,道:“到了这把年纪,才算是活明白了。管他世间纷扰,我且自得其乐!不过,现在才发现,原来伺弄瓜果蔬菜竟也不轻松。”
胤禛微笑着回应道:“伯父说的是。不过,只怕伯父清闲的日子不剩几天了。胤禛此来,带来了皇阿玛赐于伯父的卷轴和问候。此地虽好,说话却有些不便,伯父还请更衣净手,再览圣赐,可好?”
福全不以为意,道:“我还当你有心,有好物件孝敬我,不想还是吝啬如故,此时前来,还不得讨我一顿饭去?”
胤禛一面扯着福全往外走,一面道:“知我者,伯父也。胤禛刚建府不久,银子早就花得七七八八,此时不吃伯父的大户还吃谁去?”
叔侄二人对视发出一阵大笑。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家宴 (五)
更新时间2008…3…30 21:25:21 字数:2325
福全将胤禛引入书房,又吩咐下人准备几样精致的小菜,备下了一瓶藏了三年梅花露,自己则转向后屋去换了身便衣,再踱出来时,却见胤禛微皱着眉头在椅上发呆。福全随着胤禛的目光望去,见胤禛一直盯着墙上的条幅,心里不由也有些黯然,道:“你也不必过于伤怀,戴梓福缘太薄,此乃天定,原也不是人力所能为。”胤禛长叹一声,道:“侄儿适才见戴梓所题条幅之中,有‘旌旗尚未偃,兵戈已入藏’的字句,触动颇多。戴梓奇人也,只是生不得时。”福全警觉地逡巡四周,小声道:“老四,慎言为上!”胤禛苦笑,不再作声。
戴梓自从康熙饬令交与裕亲王管教,福全念着他与胤禛有旧,自然存心回护,福全领抚远大将军后,又设法为戴梓在内务府都虞司谋了一个营生,专职负责监督蟠肠鸟枪的制造。戴梓心怀感激之余,又费心复造出连珠铳,不想却被内务府主事达哈生一本参了上去,言陈戴梓以罪余之身,不思悔改,罔顾圣恩,未请旨意便擅造利器,其心可诛。恰好其时太子监国,闻此奏章,便将戴梓发往三法司审理。待到裕亲王和胤禛得知讯息,再想要设法营救之时,戴梓已然因愤懑而在大理寺的牢狱之内郁郁而终。噩耗传来,胤禛大恸,他暗自责怪自己,倘若当时索性让戴梓去了盛京,也许时至今日,戴梓还尚在人间。
福全见胤禛沉默,知他心结未除,便故意引开话题,道:“别愣着了,皇上交给你的差事还没办呢?”胤禛默然将画轴展开,画中康熙与福全两人,皆青衣小帽,同坐于梧桐树下,看二人面孔,皆笑意漾漾,一派其乐融融之像。画轴右首,有康熙亲题楷书三字款,曰:桐老图。寓兄弟携手同老之意。下附《咏桐老图赐裕亲王》诗一首,诗云“丹桂秋香飘碧虚,青桐迎露叶扶疏。愿将花尊楼前老,帝子王孙永结庐。”旁边则盖着康熙一方“体元主人”的私印。
福全注视着诗话,良久,才唏嘘道:“皇上待我厚恩,福全虽粉身而难报。想四年之前,因我之失,以致噶尔丹逃遁,皇上却未深究,不过罚俸三年,夺了我正白旗三佐领而已,足见皇上顾念兄弟之情。而今,我退隐田园,皇上仍不时赐赏,真叫福全汗颜。”
胤禛却是知道福全与大阿哥昔年那场意气之争的,便道:“不是小侄放肆,依胤禛愚见,乌兰布通一战,大阿哥也难辞其咎,伯父大可不必过于自责。”
福全淡淡一笑,道:“有些事,须得上了年纪,才能琢磨的透彻。不论帝王之家,纵是平常人,也是共患难易,同享乐难。如我和你五叔一般,能得皇上如此厚待,已属难得已极。”
见胤禛若有所思,福全接着道:“以我猜度,皇上此番遣了你来,除赐画于我外,必有其它深意,可对?”
胤禛颔首道:“伯父明鉴。前些天,兵部,理藩院屡有折子上奏,噶尔丹似有卷土重来之势。皇阿玛欲再次亲征漠北,因此极希望伯父和五叔再助他一臂之力。以侄儿看来,若是皇阿玛统领中军,伯父和五叔再度出山分率左右路,侄儿则愿为三军先锋,一举荡平准噶尔部!”
福全没有答话,只是低低吟道:“领花萼楼前别,已经春夏余。平明挂锦缆,日暮傍榜渔。吴越当年景,江湖各自如。留心民事重,隔月信音疏。”
见胤禛不解,福全微笑道:“适才吟诵之诗,乃是皇上在二十八年时赠与我的。现在想来,当中这句‘吴越当年景,江湖各自知’竟是别有深意。皇上与我,一则高居九重,一则寄情田园,兄弟之情不改,不也是一段千古佳话?这话虽扯得有些开去了,却是福全一片赤诚。不是我不想再随皇上鞍前马后,而是我实在不堪用了。老四,不瞒你说,你二伯现在双眼几近不能视物,看看近处还勉强凑合,带军打仗,恐怕就力不从心了。你五叔身子骨也不甚好,前两天还遣了人过来,说是老寒腿的毛病又犯了,从我这里要了一张虎皮去垫在褥下。昨日皇上赐宴,我非是推病不去,而是怕去了,皇上见了,反而心伤。你五叔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胤禛闻言感伤道:“侄儿真是惭愧,算是经常往来伯父府中的,却丝毫不知伯父眼疾……。”
福全又笑道:“你这小子,我都不在意,要你瞎担什么心?不过,你这么一出,足见你是个孝顺孩子。这么多的阿哥,也就是你和老八、老十三还算常来我这过气的王爷府。好了,甭说这些,尝尝这瓶梅花露。三年前,我见园中瑞雪满地,梅香扑鼻,就特别用玉泉山水酿的三锅烧,加上刚刚采撷的梅花瓣,又埋在梅树下这些年,闻闻,怎么样?”
福全一开瓶口的泥封,一股奇香扑鼻而来,胤禛心情也略略好了些,于是便和裕亲王一道浅斟了数杯。用过了午膳,胤禛便要出王府回宫缴旨。不料才跨出裕亲王府的门槛,就见自己府上的太监管事高无庸正一脸苦闷地站在秦顺身边,低声地说着什么。
胤禛料定必然是出了什么事,便急步来到两人身边,低声饬道:“你们俩个奴才,嘀嘀咕咕说些什么?高无庸,没事不在府里伺候着,跑出来做甚么?”
高无庸见到胤禛,更是慌张,先打了一个千,起身压低了嗓音道:“四爷,真出事了。府里来了两个人,一大一小,说是四爷的故人,还带来了一个香袋,杏黄色纹龙,称是四爷赐的。奴才们先是不信,后来验看了,袋内绣得还真是四爷的款。这两人说有奇冤一桩,求四爷替他们昭雪,还说若是四爷不理会,他们就去撞景阳钟!这不,奴才怕出事,便请示了福晋之后,把那二人稳在了府中,得亏秦顺着人送信说爷在裕亲王府上,奴才这才紧着赶了来。”
听着高无庸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胤禛总算听得明白,但是却左思右想不知这两人是谁,沉吟了片刻,道:“知道了,只是爷先得入宫一次,面见皇上缴旨。你们现在就回去,断不可放这两人离开,一切等爷回来再做主张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波澜横生 (一)
更新时间2008…4…6 18:25:11 字数:2486
胤禛一面急速地往宫中赶去,一面心中暗自揣测这两名不速之客的来头。见了康熙,便捡着能说的,把裕亲王的意思转告了皇帝。康熙多少有些失望,唏嘘了一番,道:“既然你皇伯父已经拿定了主意不出山,朕也不便再做勉强。你和你伯父素来亲近,往后更要多多走动,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朕。”胤禛应了一声,便退了出来。
才出了门口,就见太子身边的管事太监张万强守在拐角处鬼头鬼脑地张望,见到胤禛,张万强连忙一溜小碎步跑了过来,附在胤禛耳边道:“四爷,太子爷请四爷去一次。有急事。”胤禛眉角掀了一下,道:“太子可有说是什么事?”张万强陪着笑,道:“太子爷的事,奴才哪里敢问。太子正在菊香书屋里候着四爷呢。”胤禛无奈,道:“你先去回太子一声,我这就过去。”张万强闻言如释重负一般,千恩万谢了一番便三步并作两步奔太子处报讯而去。
胤禛虽是一脸苦笑,却也只得再匆匆赶往菊香书屋。苏拉小太监们打开厚实的门帘,就见太子坐在屋内正中左首的椅上,沉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看到胤禛,太子像是急于要站起来相迎,却又生生地顿住了,转而吩咐小太监道:“屋内的炭气太重,撤去些火盆,我和四爷有要紧事谈,你们退下便了。”小太监便移去了两个炭盆,退出时又将房门掩了起来。
太子一直看着小太监的动作,直到房门关起的那一刻,太子这才站起身来,向有些模不着头脑的胤禛一让,胤禛便在太子的下首坐了下来。太子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一般,道:“四弟,昨日哥子酒吃的多了,说的什么竟是都不记得了,若是说了混账话,兄弟你可别在意。”
胤禛这才明白,太子如此煞有介事地将自己相邀而来,无非是想探探口风,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便做出些不好意思的神色,扭捏道:“二哥,小弟实在一向不胜酒力。才喝了两杯,竟就睡了过去,不成体统,倒叫二哥见笑。小弟不知有无胡言乱语,可不要污了太子的耳朵?”
太子有些将信将疑,却又不想被胤禛看出来,便故意笑了两声,道:“四弟说得见外,兄弟之间的私房话,哥子就算再怎么也不会往外头去说。倒是我,早上起身之时,竟还有些昏沉,惹得师傅们今天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在我面前劝谏了几个时辰不说,少不得在皇阿玛跟前也再奏一本。四弟醒的挺早啊?”
胤禛见太子左一句右一句的还在试探,便哂笑道:“二哥宽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