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僧格倒是有些踌躇,他何尝不明白此时康熙的心思?然而此刻他却不敢随声附和。上次康熙亲征,群臣哭谏不已。已然致休在京荣养的熊赐履更是连连上奏劝止,并严辞斥责佟国维等赞成皇帝亲征的台阁大员为佞臣,只知曲意逢迎,却陷君父于不测险境。熊赐履的奏折,在朝野之间,被传的沸沸扬扬。翰林院之中的清流,无不以其折为楷模,纷纷上书进言,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表忠心。佟国维等几位一二品的重臣被千夫所指,尴尬不已。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康熙下明诏,说明亲征为自己乾纲独断才算告一段落。僧格自忖没有佟国维通天的背景,哪里敢趟这一滩浑水?
唯唯诺诺之间,僧格也不知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
康熙冷笑一声:“你理藩院的差事当的好啊,出了事,你这个正管一点主意竟然都没有?看看,葛尔丹都快骑在朕的头上啦!”
僧格无言以对,只是跪地叩首。
康熙缓步走到僧格面前,也不言语,只是立在了当地。
僧格看着面前的明黄绣龙靴尖儿,心里一阵阵地发慌,终于憋出一句:“奴才愚以为,葛尔丹屡犯大清天威,是可忍孰不可忍!皇上可以大军征讨之。只是,奴才担着理藩院,与兵事不甚通。还请皇上循旧例而行,咨问内阁,兵部。”此一言,虽然乍看上去,提倡一战。细细品味,却还是将内阁和兵部推在了前面。言下之意,纵然自己赞同,若是内阁否定,也是没法子的事。
康熙鼻中冷哼了一声,道:“你跪安罢。”
僧格这才如释重负一般地退了出去。
康熙对这种算盘自然是看得通透,僧格做事一向小心有余,能迫他说出一个‘战’字,已是不易。康熙又沉思了片刻,吩咐李德全道:“去把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找来,朕分别同他们说会子话。”李德全应了一声,便匆匆奔差事而去。
待胤禛到乾清宫外时,太子等早已与康熙谈毕了。大阿哥和三阿哥府都在西直门附近,离宫中较近。胤禛的府邸却在东北角的安定门边上,原为明内宫监官房,是几个阿哥之中府邸最小的一处,又偏了些,分府之时,阿哥们拣了剩下的。胤禛与此毫无在意,反而安之若素。在他看来,不过就是进宫耗费些时辰,平时乐得清闲。
康熙见到胤禛,示意他见礼之后升炕,胤禛半个屁股刚刚坐定,康熙便推过一本奏折,开口道:“先看过折子,朕稍后想听听你的看法。”
胤禛往日读书极快,此次却逐字逐句读得甚慢。康熙也不着急,拿过炕桌上的奶子,慢慢的呷着。
半晌,胤禛才看毕,抬头望去,正好对上康熙探究的眼神。胤禛略沉吟了一下,像是在筹措回话,片刻才道:“儿臣只是有个模糊的想头,并不敢肯定。”
康熙点了点头,道:“此刻只得朕与你父子两个,但说无妨。”
“是。”胤禛躬了躬身,接着道:“儿臣浅以为,此折中疑点甚多。其一:葛尔丹部是如何得知马迪出使之事?儿臣由生还之兵士描述之中可见,葛尔丹部直袭装扮成商队的马迪所部,双方往来只几句话,便即点破马迪身份,况且事后亦未劫财物,只一味杀戮。因而,儿臣可断定,葛尔丹部必然对马迪之事了若指掌。只是,儿臣有一条想不明白:此事应是奉皇阿玛密旨而为,既未发明诏,又不曾用过廷寄。若不是今日儿臣看到这折子,儿臣也不知情。葛尔丹怎么就对此了若指掌?其二,奏报中称,阿喇布坦部于事发地十余里外闻讯而至,救出三名重伤兵士。儿臣有些不解,据理藩院档中所记,马迪遇害处位于哈密城垧,是葛尔丹子色布腾所领之地,阿喇布坦为葛尔丹死敌,怎么会出现在那里附近?总之,儿子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文章。”
康熙心中有些惊喜,因为胤禛的判断竟与自己冷静下来以后的想法不谋而合,但面上却不愿褒奖过多,只轻轻道:“这些朕都知道,朕想问你的是:结论是什么?朝廷应如何应对?”
胤禛此刻已是成竹在胸,道:“儿臣窃以为,若是出使之事,非由朝廷中人泄漏,那么此事有五成可能是阿喇布坦布的局,妄图一石二鸟。在皇阿玛处,他救人卖乖,以示他与葛尔丹不共戴天,而且可以同时激怒朝廷,使我大军直取葛尔丹而去,以求谋渔翁之利。”
康熙稍稍颔首,道:“接着说。”
胤禛于是再道:“以儿臣所想,此事可有一策应对之。儿子请皇阿玛先赦儿子妄言之罪。”
康熙面上露出些笑容,道:“朕赦你无罪便是。”
胤禛于是离座叩首,道:“儿臣斗胆,请皇阿玛二次亲征葛尔丹!求皇阿玛恩准儿子在皇阿玛麾下领一营人马!”
康熙的笑容更盛,道:“胆子不小!冒天下之大不韪劝朕亲征?不怕朝野斥你不识轻重,陷天子于险地?”
胤禛又重重叩首,道:“儿臣此议,非随口之说耳。皇阿玛二十九年会盟一举,蒙古各部归心,葛尔丹从此四面楚歌,不得不避于回疆,苟延残喘,为与朝廷抗衡,穷兵黩武,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不但连累其本族的父老,更是祸及了一众回疆百姓,税赋之重令部族暗生不满,纷纷背井离乡逃往他处谋生,大片的田地已伦为荒滩。如此,其粮草辎重不得相继矣。再说其之前强援罗刹,目下有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重兵镇守边境以为武,又有索额图与之会商,开两国互市是为利,以武镇之,以利诱之。罗刹这些年以与葛尔丹渐行渐远了。葛尔丹此时,纵是有心再为逆,其势远不如前。皇阿玛此时亲征,自然是一击必中,何险而来?”
康熙稍稍敛去些笑意,斥道:“先时听着还好,后面却赵括之音。一起战端,运筹帷幄之时,当慎之又慎。葛尔丹非等闲之辈,岂可小觑如斯?”
第一百二十五章 暗潮汹涌 (二)
更新时间2008…6…1 21:51:13 字数:2624
挺身跪地听了康熙的一番教训,胤禛不慌不忙道:“人臣并无小视葛尔丹的意思。依儿臣看来,葛尔丹占据漠北回疆久矣,加之其在藏传佛教之中的地位,追随部众势力庞大。虽在乌兰布通一役之中损失惨重,可仍号称有六万之众。其人也确为一代枭雄,进兵退守,都颇有章法。然而,儿臣以为,皇阿玛亲征益处有三:其一,皇阿玛威名远震蒙古各部。有皇阿玛居中坐镇,诸蒙古部必然纷纷报效,我天朝与葛尔丹势力因而此长彼消。其二,葛尔丹身后还跟着阿喇布坦这个心腹大患。灭了葛尔丹,自然趁了阿喇布坦的心思,可儿子担心,给予时日,阿喇布坦便可能效葛尔丹旧事。皇阿玛若能亲征,便可以借战后会盟,适时敲打阿喇布坦一番,以示警戒。其三,上次一战,儿子曾多次听皇阿玛叹息,以未能一战而歼为极大憾事。此番皇阿玛正可一了心愿。儿臣这些浅见,还请皇阿玛斟酌。”
康熙不免动容,脱口而出道:“好,讲得好,正合朕之心意!”他这一晚所见的四个儿子之中,四阿哥胤禛所言确实康熙心中所想。太子和大阿哥都抢着要做主帅,两人也都言辞凿凿,大表决心。可康熙却诸多忧虑。
虽然太子代父出征也是应有之义,可是太子从未带过兵,前营战局繁复,太子只怕难于应付。再者,太子此举只怕也有些私心,大清立朝至今,一贯以战功为荣。诸皇子之中,大阿哥,四阿哥都曾出战,太子自然不甘落后。而且,太子若是出任主帅,便可得军权,想起在自己病重之时,太子表现的种种,让康熙不免有种难以启齿的隐忧。
至于大阿哥,就更不在康熙的考虑之列。他上回与裕亲王做义气之争,脾性浮躁,平日的行止,也大有与太子做嫡长之争的心思。最令康熙不满的是,大阿哥私下时间也常常交往军中之人,不少人只以大阿哥命是从。康熙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绝。
三阿哥性子恬淡,问起之时,只会引经据典,对漠北之事,于风土人情,地方县志甚是熟稔,对于战事,却知之甚少。
只有四阿哥,所议有胆有识,且毫无私意,此刻最得康熙的心思。
康熙于是让胤禛起身,挨着自己的身边坐下,道:“你这一席话,可见你是用了心思的。朕很欣慰。”
胤禛颇受鼓舞,便道:“谢皇阿玛。儿臣即刻写个条陈,进呈皇阿玛,可好?”
康熙笑着摇摇头,道:“朕取你的想法,却不要你上条陈。做这事,得罪人太多,你年纪还轻,还不懂人情世故,以后,万一对景儿就是大罪过。还是朕让上书房拟旨的好。”
胤禛稍一转念,便明白了康熙所指,不由得也是有些后怕。确实,若是自己上了这份条陈,得罪太子,大阿哥不说,朝臣们也必然会议论纷纷,即便不是像佟国维一般被千夫所指,也会遭清流之士的白眼。太子有朝一日登了基,只需扣一顶不孝的罪名,就可以把自己永远圈禁。康熙这一番话,真真透着对自己的眷顾。
胤禛眼睛一热,道:“儿臣感念皇阿玛一片苦心。”
看着胤禛有些湿润的眼眶,康熙轻轻拍了拍胤禛的肩头,道:“明白就好。”正想再说些什么,就见李德全匆匆进来禀道:“左督御史马齐有要事递牌子请见。”
康熙看看放在案侧的自鸣钟,皱了皱眉头,道:“这么晚了,马齐怎么来了?”
李德全道:“要不奴才说主子依然歇下啦,让他回去,明儿再递牌子?”
康熙想了想,道:“还是宣他进来。马齐向来不是不晓事之人。此时请见,定是有大事了。”
胤禛本想辞出,可康熙却示意要他留下,胤禛只好正了正身子,继续坐着。
不一会,马齐进得门来。马齐时年只有三十略出头些,正是年富力盛的时节,四方脸,两条剑眉,线条分明的五官无一不勾勒出他坚毅的个性。凭着祖上的恩荫,加之才干见识颇得康熙器重,才过而立之年不久,他就破格简拔为左督御史,这种赏识,让马齐更是萌生了要赤胆忠心以报万岁的想法。可今日,他却头一回有些不知所措。
晌午之前,施世纶突然带了一群人到了都察院,将带来的案子稍一过目,马齐便觉棘手之至。打小泡在京城的各等官员贵胄之间,对这种蝇营狗苟的腌臜之事,马齐甚是敏感,再一问那名被裹成粽子一般的知州,事情便水落石出了。王冀琛,一介富家子弟,读了些书,却并未经过什么世面,以前哪里遭过这种罪?自戕不成,勉力挤出来的那一点勇气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在加上这一路上的折腾,他都恨不能痛快说了,讨个早死早超生,根本再也顾不及自己家里人了。见了高高端坐于上,带着珊瑚顶子,穿着獬豸补服的马齐,他就竹筒倒豆子,原原本本地全部都招了。马齐虽然凭着案卷,已然猜到此案背景颇深,却对案中居然涉及太子有些猝不及防。好在施世纶之前就有暗示,所以只是传在二堂审讯,在场的也只有施世纶和少数几个心腹的从人,否则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可就是泼天大祸。
马齐整整寻思了一个下午,他明白,若是如实禀告,太子便算是和自己结了怨,几十年后,只要太子登九五之尊,脑袋搬家都算轻的。可若私瞒此事,只怕四阿哥和施世纶不会帮着自己遮掩,传到皇上那里,一则有失忠心,二则有违职守,实在有违人臣之道。思来想去,马齐终究还是决定带着所有的案卷的牌子请见。
没想到居然在乾清宫里还坐着四阿哥,马齐顿时有些发愣,连行礼也有些凝滞。康熙失笑道:“你这奴才,别是得了忡怔,怎么瞧着心不在焉的?没看到这还有四阿哥?”
马齐这才稍稍醒了醒心神,又拜过了胤禛。胤禛也拱手还了礼,一面暗自猜度马齐此来的目的。
康熙道:“说吧,这么晚递牌子到底有什么要事?若是挺下来没什么打紧,朕可饶不了你。”
马齐陪着笑,斟酌着道:“奴才确有一桩事,不敢擅作主张,要奏请皇上拿主意。只是……”马齐看着胤禛,一时不知再如何说下去。
胤禛从刚才马齐看到自己时的犹豫,就有些疑心他此来是为了李崟的案子。他派去的跟着李卫的阿布凯昨天就已经快马回了府,向他禀明了事态的发展。胤禛当时就猜到施世纶十有八九会把马齐卷进来,只是没想到马齐来的如此之快。
此时,胤禛起身道:“皇阿玛,既然马大人有要事禀告,儿臣还是先行告退。”
康熙点了点头,嘱咐道:“先别急着回去。到淑芳斋看看胤祥。他最近总是睡不沉。朕有些忧心。他额娘敏妃章佳氏身子不爽,受不得寒,朕让她去温泉修养。至于胤祥,朕有意交与你额娘抚育,你也多操一些心才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