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并吞喀尔喀,科尔沁蒙古诸部,觊觎漠南。幸而皇阿玛圣明烛照,早以费扬古领右卫将军事,驻防于归化,萨布素、朋春诸将也纷纷授命练兵。如若葛尔丹果真胆敢进犯,单此三勇将就能让他有去无回。”
康熙听罢,笑笑,也不评价,再转向大阿哥道:“胤眩憧捎兄髡牛俊?br />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葛尔丹败走乌兰布通之后,胤眩湍钭拧案г洞蠼钡牟钍拢约荷咸醭拢肴舜迪睿恍囊选八А弊制炷玫绞稚稀2幌耄撕罂滴跆岢龆吻渍鳎挪坏貌皇樟擦诵U饬侥辏滴醵郧渍髦绿岬迷嚼丛缴伲谷秘费|参与兵部议事,又把胤眩男乃剂貌α似鹄础4耸保滴跹剩愕溃骸岸家晕铀樯跏恰8鸲と羰歉以娇寺陈缀右徊剑荚盖朊稣鳎灰攵既虮恚亟鸲さ娜送贩钣诨拾⒙昙萸啊!?br /> 此言一出,太子心中一阵腻味。其他阿哥也听出了弦外之音:太子所议,以费扬古等三人出征迎战葛尔丹,而大阿哥却借着太子出战的话头,请命自己为帅。
康熙还是没有答话,只是笑着望向其他阿哥,道:“你们呢,也是这个意思?”
三阿哥胤祉一向文事出众,却不善兵家,正在措辞应该如何回应,就见四阿哥胤禛起身道:“儿臣也有些想头,请皇阿玛指点。”
见胤禛应答,大阿哥不免有些烦躁,他知道这几年太子一直拉拢着胤禛,就怕胤禛此时坏了自己的算盘,便抢白道:“三弟还没回皇阿玛的话,老四你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胤禛只是淡然回道:“既然三哥有禀,是儿臣唐突了。”
胤祉顿时一阵尴尬,自己分明就没想好说辞,本来还在庆幸胤禛先说,为自己留得些时间思量,不想大阿哥横插了这么一杠,只得道:“不妨的。四弟先行奏对便是。儿臣本就疏于军事。”
大阿哥很是悻悻,面上便难看了几分。
康熙脸上也没了笑容,道:“朕常说,兄友弟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你们兄弟几人,本事没多少,嘴上功夫倒好,成何体统?”
众位阿哥见康熙训斥,便纷纷离座跪地谢罪。
康熙冷冷道:“谢罪只不过在嘴上说说。言不由心生,朕听了又有何趣?朕要的是,兄弟同心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你们心里,且由言而及行。朕以前就说过,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在倒好,还没上阵,就开始窝里横。真至阵前,朕还能指望你们吗?”言罢,直视面前的六位皇子。皇子们听得羞惭满面。
稍时,康熙面色才稍霁,问胤禛道:“适才朕之所问,你既有奏,便先说说。若说的好,朕不赏。说不好,你们兄弟一起到外面跪着思过去。”
众皇子不免暗暗叫苦,东暖阁中炭火生旺,进屋之时,众人便脱去了大毞皮袄,此刻只着单棉袍而已。若是院外罚跪,只要一时三刻,便得冻出病来。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不由眼巴巴地看着胤禛,只盼着胤禛的陈奏能消了康熙的怒气。太子也指望着胤禛能帮着自己挫一挫大阿哥的威风。
胤禛前跪两步,道:“皇阿玛自二十九年与会盟之后,一直以抚慰二字待蒙古诸部。诸部感受圣恩,此三年来,常有蒙古部来朝称臣,以为我朝廷藩属。以此可见,天下合于一统,此大趋势也。葛尔丹起刀兵犯境,妄图分裂疆土,乃逆天时也。且葛尔丹自乌兰布通一战,远避西北四年,与漠北不复地利之势;再者,其人残暴寡义,与其部族渐行渐远。葛尔丹人和之势末矣。”
康熙轻哼一声,道:“你之所言,毫无新意,不过拾些他人的牙慧而已。若是接下来再如此,朕不听也罢。”
胤禛并不慌张,道:“儿臣接下来所奏,便是儿臣的一些浅薄之见。葛尔丹一再拉拢土谢图汗,意图借其兵,过其境以追击喀尔喀部。而皇阿玛从来对土谢图部也加恩甚重,皇阿玛若能使土谢图汗假意许了葛尔丹,必能诱使葛尔丹深入大漠。边寒之地,沙海遍野,粮秣补给不易。葛尔丹骑兵居多,虽占着一个快字,却极易发生补给不及之窘境。而儿臣以为,此正为我军之占优处也。三年以来,兵部户部奉旨在内地与漠北之间设立蒙古驿站,修栈道,并设军粮仓,朝廷进兵,便无粮草之虞,持久二字,就能让葛尔丹望尘莫及。再者,葛尔丹向来倚仗罗刹之势,若无罗刹火器来源,葛尔丹便断一臂。自二十八年至今,皇阿玛屡遣使罗刹,其国主承诺,再不与葛尔丹一柄火器。此番其来犯,朝廷即可正告罗刹,使葛尔丹再无火器兵员补充。同时,皇阿玛于马迪事后,一面叱责葛尔丹之狼子野心,一面调整北疆兵力部署,加强各边境重镇守备兵力,又从喀尔喀蒙古所请,将其部编为三十七旗,与其余蒙古各旗同列。若是皇阿玛亲征,还能就近督促其余蒙古各部一同进剿。喀尔喀恨葛尔丹入骨,此番正可令其部与朝廷兵马协同,其复故土心切,必然奋勇当先。观敌我之势,彼消而我涨,儿臣因而敢断言,葛尔丹必败!”
康熙这才有了些笑意,道:“虽然听着还稚嫩,但总算还有些可取之处。你便写份条陈,与太子和大阿哥商议之后,再呈来与朕看。今日之罚,你们便算暂时记下了。若是条陈不善,朕还是饶不过尔等。”
皇子们这才暗自宽下了心。此议进兵之事,最失意的自然是大阿哥,听康熙语中之意,极有可能还是御驾亲征。太子倒是松了口气,大阿哥不能领军,自然不可能得大功勋,也便不会威胁储君之位。而皇帝一旦出征,自然是自己这个太子监国,便是当朝第一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二征葛尔丹 (二)
更新时间2008…8…10 19:57:32 字数:2348
议过了方略,康熙命皇五子,皇七子先散了去,只把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仍旧留了下来。
康熙望着太子,又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大阿哥,道:“方才尔等皆为坐而论道。即便讲的花团锦簇,不过是些纸面文章。朕留你们下来,就是想再细细地考较你们。胤礽,你既有监国之责,理着户部差事,朕便问你,督办粮秣一事,你是什么章程?”
太子早与胤禛商议过,此刻胸有成竹,回道:“禀皇阿玛,自从年前理藩院折子到京,儿臣寻思,若是朝廷出兵,粮草便至关重要。儿臣奉命该管户部,自然应当早做预备。因此,儿臣三月之前便令户部稽查所属京西十三仓储粮,以确保仓仓满盈。同时,儿臣还令直隶诸州府县,乃至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等地,清查藩库,补充存粮,并谕令各地督抚,不逢圣命,不得擅开藩库。在上述各地方,户部也以行文至布政使司衙门,贮备草料,马匹,骆驼等,以备征调。”
康熙闻言,面上终于露出了笑意,道:“懂得未雨绸缪,朕心甚慰。胤礽户部管得妥当,很好!”
康熙平常很少如此夸奖太子,这一回算是破例,太子心中自然欣喜不已。
康熙于是又转向其他几位皇子,道:“上次朕征讨葛尔丹,大阿哥,四阿哥随军当差。朕以为,这些差事担得好。读万卷书,未及行万里路。历练多了,才能有见识。日后才能当得大任。譬如太子胤礽,自随朝听政,代朕批阅奏折以来,颇有长进,与朝政也很有见地。此次,朕有意让所有年长的皇子都随朕同行。朕把整个八旗旗营都交给你们这些个阿哥!”
几名皇子相视一下,便伏地叩谢皇帝圣恩,齐声道:“儿臣等必不负皇阿玛嘱托!”只是大阿哥心中颇有不甘,面上还带着些负气之色。
康熙又看了一眼大阿哥,道:“尔等志气可嘉。只是要牢牢记得,军中之事,无有儿戏。令行静止,皆有章法,若是有违,朕之天子剑便是为尔等所设!”
众皇子闻言皆是心中一凛,尤其大阿哥,不由得有些惶然。
不料此时,康熙话锋一转,道:“胤眩闶腔食ぷ樱洗握鞲鸲ぃ阌秩巫鸥彼Аk薮舜卧僬剑憧稍肝确妫俊?br /> 大阿哥愣了一下,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原本他一心想争主帅之位,却不料康熙执意再次亲征,大阿哥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其次。在他看来,先锋之位总应非自己莫属。然而,适才康熙之言,字字句句都像是在警戒训示自己,使得大阿哥心有戚戚,不免生出些颓丧之气,尤其四阿哥曾自荐为先锋,而康熙又对四阿哥分外看重,更觉先锋之职必然旁落。岂料却峰回路转,终于得偿所愿。胤眩行┘ざ笊溃骸岸剂熘夹欢鳎 ?br /> 康熙其实于此安排上曾颇有踌躇。胤眩徽鞲鸲な痹胃彼В愿鸲ふ椒ㄆ奈私猓推渚槎宰匀皇窍确嬷霞讶搜。回费|勇有余而智不足,且为人粗莽,上次为争功与裕亲王福全闹得不可开交,致使贻误战机。四阿哥胤禛倒是多谋之人,统领火器营也小有所成,只是从未独当一面,只怕难以服众。权衡之后,康熙还是点了胤眩慕?br /> 见胤眩廊涣烀滴跽偌右悦懔Γ图范G道:“皇阿玛,儿臣还有事陈奏。”
“嗯?”康熙身子向前一倾,他有些狐疑,难道胤禛还想当面争这先锋之职?康熙有些不快,但还是道:“说来听听无妨。”
胤禛目光灼灼,道:“此番皇阿玛亲率三军与葛尔丹与漠北会猎,最紧要之处,非粮草莫属。太子所言,儿臣深以为然。除西北,东北各行省外,儿臣以为,还可以海关厘金购置江南各省余粮,储之于直隶,山东。一旦与葛尔丹部战事拖得长久,即可发往前营。此议于我军如此,于葛尔丹部也为其命门。儿臣愿请命,随费扬古将军部,由归化东进,将葛尔丹西归之路切断,这便断了葛尔丹的粮道。我大军三路人马,将葛尔丹围在克鲁伦河一带,即便围而不打,两三个月后,饿也饿死葛尔丹了。”
康熙听罢,沉吟了片刻,道:“前一桩,朕准了。后一件,朕却不许,另有差事派与你。乌兰布通一役,你所领火器营居功至伟,可见操练有术。朕有意在满蒙八旗兵中也组建火器营,你只管专心练兵就是。”
胤禛不免有些失望,却也不敢再说什么。康熙这一层安排,其实也有深意在其中。大阿哥与裕亲王互相掣肘之事,使得康熙生出些许疑虑,担心再派皇子入营参赞会使得统帅之将领难以驾驭,继而导致军令不畅。尽管胤禛此前与费扬古有过交情,然而时过境迁。胤禛此时已近成年,行事又一向果决,未必会如年少之时一般,肯以费扬古令是从。而费扬古之军,是此战葛尔丹之关键所在,绝对不容有失。因此,康熙还是决定,避胤禛之短而用其长,以胤禛操练满蒙八旗火器营。经过数月的准备,康熙终于于三十五年,二度出征漠北。此次亲征,中军六万余人,以皇帝所在为一营,八旗前锋军列二营,八旗护军及骁骑列十六营,八旗汉军火器营兵及炮手列四营,部院大臣官员列一营,左翼察哈尔兵列二营,宣化、古北口绿旗兵各列一营。
随军诸王及皇子分驻八旗各营。镶黄旗由皇七子胤佑统领,正黄旗有皇五子胤祺统领,正白旗有信郡王鄂扎统领,镶白旗有恪慎郡王岳希统领,镶红旗有皇三子胤祉统领,正蓝旗有显亲王丹臻,镶蓝旗有康亲王杰书。而正红旗则由刚刚练就两支火器营的皇四子胤禛统领。同时,裕亲王福全、恭亲土常宁,经过胤禛的软泡硬磨,终于同意随军出征,在营后行。
此次征讨,依然以皇太子留京处理政务。康熙为了彰显对太子之信任,还特意颁谕各部院衙门,令其本章停止驰奏,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有重大紧要事,则可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后施行。又命马齐、大学士阿兰泰,佛伦等留京大臣分三班宿禁城内。并以马齐署理藩院尚书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征葛尔丹 (三)
更新时间2008…8…15 15:56:50 字数:2765
这份明发于康熙三十五年元月的旨意,即刻使得举朝哗然。似乎为了表明亲征的决心,次日,康熙又发了一道旨意:以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孙思克为镇武将军领西路诸军共三万四千人。都统伊勒慎、将军舒恕、护军统领费扬古、瓦迩达、副都统顶硕岱等为参赞。以萨布素统东路军九千人,引盛京、宁古塔、科尔沁兵沿克鲁伦河进发。经礼部、钦天监上奏,二月二十三日已酉为上吉之日,并以此日为中路军进发之时。
旨意下达,翰林院,都察院等清流聚集之地便像是油锅之中泼进了一瓢冷水一般。康熙三十年二甲进士,翰林院编修潘从律忿忿道:“此等小寇,怎当得起皇上亲伐?朝廷不是自贬了身份?”翰林院侍读学士吴世焘道:“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