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可忒没良心。十四弟爱这一口,我送了他些,你吃得哪门子味儿。你上回顺了我不少桂花糖糕走,你怎么不说?”十四阿哥瞧着胤祥一面大笑,一面躲着胤禛,手里抓着茶包,不由得,也笑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河务(一)
更新时间2009…1…17 21:08:34 字数:2665
望着一路嬉笑着离去的兄弟,胤禛有些恍惚,直到身旁的侍候太监秦顺低声提醒,才意识到太子还在书房之中醉卧不起。撩开书房的竹帘,在有些摇曳的灯火中,胤禛迎上的竟是太子一双清亮的眼睛,哪里有一丝的醉意?看到胤禛探究的神色,太子淡淡道:“不过借酒遁躲了一场虚与委蛇而已,四弟不会怪我罢?”胤禛忙道:“臣弟岂敢。只是今日……”胤禛稍稍踌躇了一下,还是接着道:“请恕臣弟直言,八弟九弟他们年纪还小,说话难免有时失了分寸,太子心中可容天下,莫与他们计较才是。”太子嘴角露出一些苦涩,道:“四弟心太软了。你想想,老八老九才多大点的年纪,就已公然和我叫板了,仗的是谁的势?计较,是啊,真真可笑,一个堂堂的储君居然会在席间和弟弟置气。可四弟别忘了,太祖高皇帝一样心怀天下,不也容不下一个舒尔哈齐?”这句话让胤禛心里一凉。当年舒尔哈齐窥视努尔哈赤的皇权,最后惨死于幽禁之中,难道太子?胤禛的惶惑落在太子眼里,太子摇了摇手,道:“四弟莫要想差了,我并非无情之人。说到底,兄弟们无论是哪个额娘的儿子,一概都是皇阿玛的骨血。希望他们聪明些,若是他们懂得收敛,能恪守臣道,我岂会做出屠戮兄弟的事儿?”胤禛的心思飞快地动着,太子这番暗藏杀机的话偏生说给自己听,可是太子想要借着自己做个传声筒警告八、九两个阿哥?还有,适才太子话中的‘仗势’究竟是何意?太子是否还在暗指大阿哥?
兄弟俩一时无语,太子看了一眼灯盏之中的‘哔啵’作声的火苗,映着胤禛的面庞也似乎阴晴不定,太子突然笑了,道:“莫再谈这些个伤神的事了。说说你的差使吧。再过几个月皇阿玛就圣驾返京了,这治河可耽搁不得。”“是。”胤禛定了定心神,道:“臣弟这两天从皇史宬和工部调了些历年京郊混河及保定以南赵王河、漕河、潴龙河等河工的旧档,已细细地读了。准备明日一早就去这几处走走,亲眼瞧瞧情形。待于成龙来了,便可于他商量出个方略。臣弟以往没办过河务,只能以勤补拙。”太子点了点头,道:“我此刻便给你写个手谕,你出城办差也便利些。”稍停了一下,太子又道:“你既是我的人,少不得多点拨你些。皇阿玛常说,你办事不辞劳苦,勤力用心。这些都是好的,只是成大事者,不一定要亲力亲为。善用力不及善用人。于成龙是个能臣,再朝野清流之中声誉颇佳,但性子过于耿介,以往他和靳辅那些争端你应该也听过一些。这回治混河你掌总,可得用好了他。”语毕,太子展开案上的薛涛笺,提笔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用了印,递给胤禛。胤禛一面接了,一面暗想:“以往看着太子,总觉得他才不过中人,可今夜这些话,倒也有些见地。用人为上,这道理自己不是不懂,可若是太会用人,还不犯了太子的忌讳?因而,还是先踏实做事才是上策。”
次日,胤禛换了一身湖蓝色布褂,上套月白丝质巴图鲁背心,带着一顶流苏便帽,只让年羹尧、宝柱两人随行便出了京城。因主子穿得朴素,年羹尧和宝柱便知胤禛是微服,也只青衣小帽的跟着。看着三人,倒像是家中殷实的落榜举子和两个伴当一般,丝毫不引人注目。
胤禛根据河档,知保定以南诸水与浑河汇流于京郊,诸水奔流而下,且泥沙堆积,因河床高于地表而常有汛情。金、元、明各代虽多有修治,却大多治标而不治本。诸河上游建有石堤,河水又夹于众山之间,不易溃决;然自卢沟桥以下,地势陡而土性疏松,河水便因此纵横荡漾,迁徙无常,为害颇巨。顺治二年,八年、十一年、康熙七年、三十一年,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五次决口改道,严重威胁京师安全。此次太子命治河虽然带着些政绩工程的意味,但若是真能功成,也算是为直隶及京城的百姓做了一桩大善事。
出京沿着混河往保定府走,只见蜿蜒河水流势舒缓,两岸虽显葱绿,河水却是混若泥浆。胤禛命宝柱纵马下河,河水至深处也不过刚到马腹而已。看得胤禛不住地摇头,见年羹尧也在出神地看着河水,便道:“亮工,你也随我看了几天,你怎么想?”年羹尧这几日没少做河务的功课,此刻想也不想便道:“靳文襄公治河时倡以束堤冲沙。此河以其泥沙众多,自元代以来素有‘小黄河’的名声,奴才以为,靳公之策似乎可用于此。”
“嗯。”胤禛沉吟了一下,道:“你的法子听着有些道理。但水无常势,断不能以偏概全。疏浚二法是独用还是并用,还须再做斟酌。看往年的晴雨表,黄淮一地常于此季多雨,入直隶之后便易引发水患。也不知今年诸县有没有提早修补堤坝。咱们多看看再说。”
这时,宝柱已打河岸回转了来,道:“四爷,您瞧,这日头也晚了,咱们是不是赶几步,到前面的束鹿县城里过夜?”胤禛点头允了。宝柱咧了咧嘴,道:“四爷,今晚还宿客栈里?爷金枝玉叶的,奴才怕……。”胤禛不等他说完,便笑骂道:“爷刚在漠北吃了半年多风沙,还怕住不了客栈?可是你小子嫌了客栈寒酸?”宝柱不好意思地喃喃道:“爷都不在意,奴才算哪根葱,敢嫌这嫌那?”年羹尧在一旁插道:“爷不住驿站,不寻官府,自有爷的道理。否则,迎来送往的应酬不断,怕是这回还出不了怀柔呢,爷还哪有时间看河务?”胤禛赞许地一笑,在马后屁股加了一鞭,朝着束鹿疾驰而去。
到了县城,已是黄昏时分,飘出的袅袅炊烟让三人瞬时觉得饥肠辘辘。寻了一家看上去门脸最大的客栈走了进去。店伙计忙迎了出来,见这三位虽然穿着普通,却器宇之间带着贵气,当下堆出满面的笑容,道:“三位爷,是住店还是打尖?”
年羹尧上前两步,不动声色地挡在胤禛身前,道:“寻三间挨着的上房。再给咱们寻个雅间,席面清淡些倒不碍,只干净便好。”随手丢了一锭约摸五两的元宝给店伙计。小二此时更坚定了这几位必是贵胄子弟。五两银子在县城里可是够一家人大半年的嚼用。这可不是寻常举子、商贾能有的做派。于是更加弯了身子,笑道:“几位爷,小的看着您几位就不像寻常人。虽然小店的上房比不了几位爷府里的,却也是县里顶尖的。小的这就去给几位爷备下上房三间。三位爷就请上二楼临街的雅间稍坐,小的马上吩咐厨子背席。鸡抓海参、煎丸子、上汤酿白菜,指定清清淡淡、干干净净。”看着小二还在啰里啰唆,宝柱冷哼了一声,立刻把小二剩下的话堵了回去。
到底银子开道,功力无穷。三人甫一坐定,三块热腾腾的手巾就立刻送了进来。胤禛美美地揩了一把,疲累顿消。就在此时,忽听得窗外传来一阵隐隐约约地女人哭声,胤禛的眉头刚皱了起来,又听得一个男人高声道:“怎么着,大爷就拆了你家房又如何?”
第一百五十九章 河务(二)
更新时间2009…1…25 15:50:54 字数:2361
推开一扇窗,听着远远传来越来越高昂的叱骂,宝柱偷眼看了看胤禛,见胤禛眼中露出些不耐,便道:“奴才去瞧瞧是哪些不开眼的家伙吵了四爷的兴致。”言罢,贼头贼脑地看了年羹尧一眼,快步溜下楼去。
年羹尧笑着摇摇头,对胤禛道:“宝柱前些日子在京里迷上了广和班的戏,每回只要是唱‘陈州放粮’,宝柱必去捧场,准是这私访的戏码看多了,现在瞅着机会便也想来一出。”
胤禛不禁莞尔,道:“我道宝柱怎么转了心性突然热心起来了。”
年羹尧稍犹豫了片刻,看了一发窗外远处潺潺的河水,道:“四爷,恕奴才多嘴。宝柱去了不会给爷惹出事吧。”
胤禛收了笑容,道:“我像是怕事的人吗?再者,宝柱也不是莽撞人。听着方才声响,无非是民间纠纷。若是真的有不法情事,你等两个便去此地的县衙走上一遭,县里的父母官当是正管。”
此时,宝柱已经循着声响来到了河畔的一处小院。此院距客栈无非二三十丈,周围有半人多高的石垒墙围着,只有两间瓦房,瞧着倒也齐整,显示这户人家是中人之户。宝柱原以为必是地痞恶霸闹事,可透过围墙看过去,发现那高声呼喝的男子却是一身衙门差役打扮。宝柱收住脚步,见院内四人没发现自己,便蹲矮了身形,悄然向内张望着。
院内四人,两个是差役,一个像是民夫,院门外停了辆牛车,还有一个,便是尚在苦苦哀求的妇人。
妇人一面嘤嘤地哭着,一面道:“两位官爷,求您放过了我家罢。这修堤坝就修,拆我家房是为了哪般?我一个女人家的,当家的又被衙门里征了去,您几位让我可怎么办?”
那名声称要拆房的差役早就不耐烦了,叱道:“高家的,你怎么还和爷们纠缠不休?早就告诉你了,衙门里征石块修堤,你家的院墙今明两天必须扒了送过去,甭再跟咱们这儿啰嗦。再者说,这一溜堤坝,就你家突在外面,就算爷们不让你搬,回头大水来了,一样给你淹了。”
另一名差役看着和蔼些,此刻劝道:“我说高家媳妇,这也是没办法的辙儿。你也知道,这堤不休不成啊。听我说一句,赶紧找房搬了,反正你家男人做小生意也算有些个积蓄,待他从京城回来,顶多再置个院子。
见那个民夫上下打量着院墙,那妇人一下子涨红了面孔,道:“官爷,我是个见识短的女人,可我不是傻子。这修堤,到底修的是官家的堤,还是那李家的堤?为的不是他李家的客栈,李家的院子?”
急脾气的差役闻言甚怒,抄起民夫身旁的大锤朝着院墙就是狠狠一锤,登时落下几片石头的碎屑。妇人见状,一头朝那差役撞将过去,唬得另一个差役连忙出手,死死地拽住了她,嘴中急切地道:“你这样还怕不给你男人惹出祸来?李家是你们惹的起的吗?别说咱们县尊、府尊,听说就是巡抚大人也买李家几分面子。你就别闹了,若是把李家得罪了,你家还能有好儿吗?”
宝柱听到此处,约摸明白了事由,想了一想,虽然甚是同情那名妇人,终究还是不声不响地回了客栈。宝柱打定主意,方才推开二楼包间的门,见胤禛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道:“怎么,微服查案的戏唱完了?”宝柱面皮一红,道:“奴才至多就是马汉,也就只能给四爷站站班。”胤禛轻笑一声,道:“照你的说辞,爷得做青天才能配得起你这个马汉了?你这算不算是给爷下了个套?”宝柱知道胤禛不会真的生了自己的气,嘿嘿一笑,回道:“奴才哪敢?四爷睿智,奴才就算下套,最后必然套了自己去。不过,四爷,据奴才的探查,好像还真有些事儿。”于是,便把刚才看到的一幕一五一十地禀告给了胤禛。
胤禛听了,沉思了片刻,转向年羹尧道:“亮工,你可知道,本地是否有李姓的名门大族?”年羹尧稍作思量,道:“奴才不知。原以为是李抚军的族人,可晋卿大人原籍泉州,没听说还有族人居于此地啊。”胤禛点点头,似是对着年羹尧,也似自言自语一般道:“李光地自从起复之后,行事如履薄冰,不致纵容亲眷如此。但如宝柱所言,李光地怕是认识这李家人。到底是谁家能让一个从二品的大员也买他三分面子?”
转念一想,胤禛对宝柱道:“按你听得的状况,这家客栈便是李家的产业。你先用些吃食,等会儿再拿二十两银子去打赏那小二,从他嘴里打听一下,这家人到底是甚么背景。”
宝柱应了一声,在下首坐了,胡乱吃了一些,匆匆塞了八成饱,便又出门而去。看着年羹尧面上的忧色,胤禛取笑道:“亮工不复当年之勇矣。昔年你对着那个伊特尔根可是热血之极,现而今是怎么了?”年羹尧却站了起来,深深一揖之后正色道:“那时只得奴才一人,即便有甚么事,无非奴才一人受了。四爷是天潢贵胄,可容不得有半点差池。”年羹尧这半年来跟在胤禛身边,没少见识纷纷扰扰。此刻听着李家势大,生怕这位皇阿哥真的卷入麻烦之中。胤禛无奈,道:“你不过弱冠之龄,说起话怎么老气横秋的。你也知道我的性子,什么时候是个莽夫?了不得,找了于成龙于青天来,总成了吧?”
过了半柱香功夫,宝柱回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