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瞻岩恍√尘扑峙醺素范G。伺候在胤禛身旁的秦顺本想接过来,但胤禛看到管家的郑重,心意一动,自己亲手接过。
为胤禛压轿之时,秦顺还嘟囔了一句:“桃花还未开呢,光秃秃的,哪里来的什么桃花酒?怕不是顾师傅拿了去年的陈酒送给爷吧?那味道中的花香可就淡得多了。”胤禛虽说也有些生疑,却还是责了秦顺多嘴。待坐在暖轿之中,胤禛才发觉,酒坛的红泥封纸之上,还有两行蝇头小字,便是‘勿笑此时少颜色,斗艳枝头又一春’两句。读了两遍,竟发现有藏头之意:勿争,勿争!这便是顾师傅留给自己的忠告吗?细细咀嚼着十四个字,胤禛仿佛又有了新的认识,蛰伏一时算得了什么。譬如桃花一般,即便此时看着枝杈空虚,待到春风拂过,那盛放的光景,岂是旁的花能比拟的吗?
“四哥,皇阿玛到底应你了吗?”胤禛的思路被十三阿哥胤祥这突如其来的一句打乱了去。看着身后凑上来有些猴急的胤祥,胤禛有些无奈地一笑,道:“皇阿玛猜透了你们几个心思,但还是应了。”胤祥现出雀跃之色,刚想说话,便被胤禛一头冷水浇了上去:“只是,办差就得有办差的样子,可不准摆出皇阿哥的排场压着底下做事的臣子们。否则,你们就得给我乖乖的回船上来继续憋着。”胤祥见胤禛说的严肃,倒也不敢再嬉皮笑脸,郑重道:“小弟记下了,必不让皇阿玛、四哥失望就是。”胤禛点了点头,问道:“八弟、十四弟何在?”胤祥究竟还是绷不住,露出些坏笑,道:“八哥和十四早就候着呢,他们两多少有点怕着四哥。您总是一副不苟颜色的样,他们哪敢像小弟我一样没脸没皮地催着四哥?”这句话把胤禛引得忍俊不禁,道:“你们怕我,天可怜见,我怕了你们这群总在背后算计我的弟弟才是。”
听说河道诸臣齐聚淮安府议事,胤禛四人带着十几名侍卫乘小船便直趋淮安府所在,继而又弃船就马,匆匆奔了府衙。落鞍下马之时,前后两任河督,于成龙、董安国,漕运总督桑额、工部侍郎徐廷玺已接先行侍卫的传报,候在了府衙门口,后面还跟着一个淮应道和一个淮安知府。此刻,于成龙领先打下了马蹄袖,众官员齐齐打下千道:“臣(奴才)等请皇上圣安,请雍贝勒、廉贝勒、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安。”胤禛居首,面南而立道:“圣躬安。”之后便宣了康熙旨意。
旨意宣毕,胤禛虚扶了一下,道:“诸位大人请起。我和三位阿哥除了宣旨,便只是奉着皇上的口谕来瞧瞧河工的进展。大人们不必误会,咱们不算是正牌子钦差,除了和你们说说皇上拿下的章程,便就是看看,听听,不替你们拿主意。”于成龙和胤禛打过交道,知道这位阿哥的脾性,凡事只在乎实在,便将手一让,道:“四阿哥、三位阿哥请进三堂上叙话。下官等正在议论挑浚引河之事。”胤禛向前走了两步,这才看清楚跟在几个一品大员身后的淮应道竟也是个熟人,“十不全”施世纶,胤禛微微朝他点头一笑,施世纶却好似没看见一般,只半躬着身立着。胤禛想起他的书生傲骨,倒也心中生出些敬意。
进了三堂,阿哥们分长幼之序居中坐了,于成龙及以下打偏陪着。于成龙一拱手,道:“四阿哥,黄河之水高涨,似有夺淮之势。臣等早几日时急召了上千民夫筑堤于黄河南岸之处,已初见了些成效,正也合着皇上的旨意。皇上所命之加深河底、弯道改直数策,臣以为,乃至善至明之策。想皇上距水情百里之远,却能圣断如此,倒教于河工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臣下们惭愧。”胤禛听罢一面点头,一面心中暗想,于成龙这两年在京畿任事,言辞怎么也开始带了谄媚之意。
这边董安国满面愧色地接着道:“于大人所言甚是。罪臣一介腐儒,得皇上深恩,奉河督之职,却至河工蔽坏。黄河春汛亦未能及时应对,举措失当,以致水情如斯,不但连累皇上为水情忧心,更陷七府县子民于险境,罪臣已上了请罪的折子,只待皇上发落。”
胤禛注意到董安国的顶子已被他自行卸了去,正欲开口,胤禩已然插道:“董大人也不必过于自责。大人任事以来,便是功劳不计,还是有几分苦劳的。而今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董大人只要能奋勇任事,赎过亦非不可为。若能为河务立下几分功劳,皇阿玛处自有四哥和我为董大人去说。”
胤禛稍稍皱了皱眉,原本按康熙的意思,是要好生申斥董安国,着其带罪奉差,如今胤禩那一番话,却是有意为他开拖,甚至将自己也装了进去。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巡(四)
更新时间2009…5…3 16:45:43 字数:2496
胤禛瞟了一眼胤禩,见他正满面春风地安抚着董安国;倒叫胤禛难以再继续板着面孔,否则便像是扫了胤禩的颜面一般。
胤祥觉察出胤禛眉间有些不耐,稍一想,已知缘由,便出言打了个圆场道:“我说老董,若是想挣回你的顶子,依着我看,咱们几个阿哥再说都没用,还得看你实打实的功劳。我若是你,此刻倒不该在这里单凭着一张嘴请罪,上大堤去,堤在你在,才是真章!”
胤禩眼睛一跳,忙向胤禛望去,神色中带着些歉然,道:“四哥是坐纛的,还是四哥拿个章程。”
胤禛淡然一笑,环顾了一番道:“皇上在我等兄弟前来之时已有圣命,只看不说,切勿掣肘。说到底,就是观风而已。几位大人久历河务,皇上自然是信得过的,而今水情告急,皇上的旨意我宣了,诸位准备怎么做,自行拿主意便是。”
于成龙听了,心下不免有些激荡,康熙体恤臣子之意,这几句话间便竟显无遗,当下抱拳南向道:“臣等敢不尽心用命以报皇上厚恩?”缓缓回顾他人,又道:“董大人,成龙立时便与你同去堤上,水患一日不除,成龙这身老骨头就一日钉在上面!”
胤禛颇有些震动,于成龙时年已至花甲,本来背有些佝偻,发辫稀疏而银丝过半,但此言说出,腰也挺直了,满面的坚毅,竟是一分老态不见。胤禛立起身来,温言道:“于大人言重了。您如今是河督,职在河督衙门,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去堤上却是不必,自有人尽心效力。况且……。”
胤禛转向董安国,神情中带了些肃然,道:“董大人,你可曾想过,为何今日水患至此?”董安国面色更红,却支吾说不出一二。胤禛冷冷道:“若不是董大人刚愎自用,逆水性而行,滥筑拦水坝,致使黄水倒灌,清口淤塞,而下流不通,上流溃决,何至今日之局面?如今虽再筑水坝,说到根上,却是事态紧急从权罢了。若要真的治水,你倒该好生斟酌着法子。”
董安国诺诺称是,躬着身子不敢再发一言。于成龙鄙夷地瞧了董安国一眼,原本自己那一番话就是要激他一起上堤督促河工,好歹也能赎罪报效,可这人就是不发一辞,明显是见了黄水肆虐,生怕上堤被大水冲丢了性命,顶子掉了,日后总还能有机会再安上。于成龙一拱手,对胤禛道:“四阿哥所言极是。目下里修的这堤,实是迫不得已,甚至可谓饮鸩止渴之举。黄水较淮水高数尺,倾泻而下,岂是长久堵得住的?只待水患稍解,便当拆了拦水坝,浚清河道,引黄水入原入海口是正题。”
这话映在胤禩耳中却是十分不受用,筑堤也是自己的主张,怎么就成了饮鸩止渴?只是胤禩向来深沉,此刻便只浅浅一笑,道:“于大人见识卓逸,不愧朝野之间都道于大人是当世河神。”
于成龙闻言肃然道:“八阿哥说笑了。论治河臣逊于靳辅,更而况,如今治水之得,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皇上的圣断?臣焉敢居功?”
胤禩本就存有两层心思,一是借机向于成龙示好;其二若是于成龙不识相,而又真的坦然受了河神的名号,只要他放出风来,御史那儿便有了弹劾的由头。不想于成龙竟是硬邦邦地堵了回来,倒教胤禩心中堵得紧,脸色也沉了下来。
胤禛见状便岔开了话题,看向漕运总督桑额道:“桑大人怎么还未去迎驾?”桑额似乎正一脑门的官司,对胤禛突然的发问有些措手不及,掩饰地轻咳了一声,才道:“奴才原本早打算去迎驾的,只是到了淮阴,却是走不得了。个中详情,咳,施大人,你来说说如何?”
施世纶坐在左首末座,此时对着几位阿哥一拱手,道:“卑职淮应道施世纶。”听到这名字,胤祥、胤祯两人嘴角都露出一丝笑意,施世纶“十不全”的名声早就誉满京华,瞧着眼前这位的模样,果然没辜负这称号。胤禛微微一笑,道:“淮应道,桑额未曾迎驾与你有关?”施世纶不慌不忙,道:“回四阿哥的话,制台点了职道的名,是因为职道扣了漕运的粮船。”此言一出,语惊四座,饶是胤禛也皱紧了眉头,怨不得桑额停在了此处,只怕若不是念着施家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就算是请下王命旗牌斩了施世纶也未尝不可。
胤禛倒吸了一口凉气,口气变得极为慎重,道:“淮应道,你可知擅截漕粮是什么罪过?”
施世纶颜色不改,只是从袖笼之中掏出一个小布包,起身送到胤禛面前,道:“职道请四阿哥看看这个。”
胤禛接过,展开一看,布包之内有些米糠,甚至还有一些草根、树皮之类,胤禛心头一沉,问道:“这是?”施世纶语气分外沉重,道:“这是职道辖内数县百姓日日所食之物。”
“什么?”胤禛陡然立起身来,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也是满脸异色。如今的康熙盛世,朝野早就认知,普天之下,居然还有子民食用这些在皇子们看来连猪都不吃的东西?
施世纶一撩袍褂,跪倒,声音之中已带了些哽咽,道:“诸位阿哥,诸位大人,府道仓中已是无粮可放,若是不截下漕粮舍粥,怕是就要饿死人了。”桑额也叹了口气,道:“本来快马赶去迎驾,却被中途拦了下来,生生被这事弄得脑仁子疼。诸位,不怕笑,桑额昨儿看了那些灾民,再瞅了这布包,眼泪都落了下来,别看咱是侍卫里放出来的,流血流汗从来不怵,可看了这些,眼窝子却浅了。”
胤禛这才知道为什么桑额放过了施世纶,敢情这位老侍卫也是动了恻隐之心。他沉吟了片刻,才道:“淮应道,具体情形如何?”
施世纶垂头答道:“因七府县被淹,致使地方米价高昂,及至平日数百倍,百姓除豪富之族外,皆生计困难,道府县施粥月余,已无余粮,不得不截流漕粮已解困境。”
“可曾报于江苏巡抚宋荦、两江总督张鹏翮?”胤禛复又问道。
“职道已报了上去,只是抚台、制台赶着迎驾,早早都去了苏州。”施世纶犹豫了一下,回道。
胤禛颔首道:“这就是了。虽说你临机而断也算妥当,却并不合规矩,这么大的事理应请旨才是。”
回头看了一眼胤禩,停顿了一刻,胤禛又对着胤祥、胤祯道:“十三弟、十四弟,约摸要辛苦你们一次,去皇阿玛那里求下旨意来。”顺手把施世纶带来的布包也塞给了胤祥,道:“把这个也带上。记得呈给皇阿玛御览。”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巡(五)
更新时间2009…5…10 16:37:29 字数:2230
胤祥、胤祯带了四名扈从,打马往高邮而去,康熙御舟再有一日即将驻跸高邮州,算来淮阴与高邮不过两百余里,一日疾行必然赶得及。两人便稍稍放慢了些,胤祯叹了口气,道:“十三哥可瞧见刚才出城时的情形了?”胤祥一脸凝色,道:“城中饥民越来越多,米铺却都下了板,不知那些商贾是想囤积居奇还是已然无米可卖,总之局势不善。施世纶这人倒算有些胆识。”胤祯点了点头,道:“十三哥说的是。比起那个董安国来,施世纶果然没有跌了施琅的份儿。”顿了一下,终还是忍不住,又道:“八哥看着心也忒急了些,怎么说也该以四哥马首是瞻。”胤祥却不想过多接这个茬儿,只淡淡道:“四哥把八哥留在身边,八哥该晓得怎么做。倒是咱俩要把事办得漂漂亮亮的,既然四哥这么信咱们,怎么也不能枉了皇阿玛和四哥的嘱托。”胤祯这时才露出几分笑模样,哥俩同时在马屁股上加了一鞭,急急向前驰去。
第二天,在城中微服巡查了一番之后,胤禛特意请来了施世纶。淮应府内堂之中,他示意施世纶坐在近旁,施世纶犹豫了一下,才挨着胤禛的左首坐了。胤禛苦笑道:“文贤,怎么说我们认识也有些时日了,你又何必疏远如此?”施世纶依旧板着脸道:“雍贝勒此次领着圣命,职道倒不必再避讳。只是,上回雍贝勒想起职道这个故人可不是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