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虼讨诠牛蛏敝诔迪拢姆轿胖中κ看蠓蛑奕艘玻 闭账鞫钔嫉钠朗觯夥萁姨栽诰├锎梅蟹醒镅铮鸵蛭渲心谌菀嗾嬉嗉佟@纾闹兴嶂滓郏肺酚⑼纭R源酥冈鸾酚⑨咚剑挥傻弥谌松鲂┮尚摹?br /> 胤禛迟疑了片刻,道:“此事可已报于圣上?”索额图摇头,道:“现下里留守京里的大学士们都噤了声,上书房也还没收到官员们的折子。”胤禛听罢只是苦笑,涉及此事的大学士自然沉默是金,毕竟要避嫌,可旁人如御史一样的言官竟也同时闭口不谈?此事闹得如此之大,康熙知晓不过是时间问题。越发的藏着掖着,康熙便越会起疑心,认为官官相护。胤禛继而又问道:“太子与大阿哥是什么章程?”刚问完,胤禛就意识到自己这一问近乎多余。索额图方才那一番话,明里暗里都是在为李蟠等抱屈,看来太子是要保李蟠?索额图却是避而不谈,只一笑,道:“大阿哥又告病撂了挑子,太子这些日子忙着国政,只怕还无闲处理这桩琐事。还好四爷回了京,太子总算有了倚助。”胤禛听到这话却是头疼不已,这回子去毓庆宫请安定是没什么好事儿。
索额图中途转进了工部衙门,胤禛则硬着头皮去宫中见太子胤礽。胤礽怕热,趁着康熙南巡,平日便在勤政亲贤殿东的芳碧丛看折子。胤禛到时,胤礽半倚在一张紫藤躺椅上,懒洋洋地一面纳凉,一面读着折子,躺椅四周放了四只冰盆,面前奇石林立,翠竹掩吹,凉爽宜人,间或廊前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胤禛甫一进入,都觉神清气爽。
给胤礽见了礼,胤礽这才坐起身来,拉着胤禛寒暄了两句,又吩咐上了一碗冰镇桂花酸梅汤给胤禛,笑道:“四弟随皇阿玛南巡,我原以为你能趁机好好品味江南,不料还是被派了河工的差事,到了却是八弟得了便宜。”胤禛呵呵一笑,撇过了胤禩一篇,只道:“臣弟倒像是劳碌命,时时不得清闲。”胤礽颔首,道:“能者多劳嘛,皇阿玛看重的就是四弟这点,凡事从不避辛劳。”随口给了胤禛一颗甜枣之后,胤礽凑近胤禛道:“不瞒四弟说,哥子近日来还真是身心俱疲。政务实在繁杂,光折子每日至少便有六七十份,逢着紧要的,还得写节略进呈皇阿玛御览。虽说皇阿玛当日离京之时,命大阿哥辅佐于我,他却哪里像是辅佐的样子,初时总与我对着干,这几天索性就告了病!如此看来,四弟返京倒正是时候。”
胤禛欠身道:“太子是知道的,小弟才疏……。”还未说完,胤礽便打断道:“甭与我说劳什子谦让的话,你的才具,旁人不知,我难道心中还没数?不过一桩小事而已,四弟就不必推辞了,莫不是连我的面儿都不给?”胤禛原本想说的话都被太子生生堵了回去,无奈地笑笑,道:“太子言重了,小弟原本是想偷个闲,早与文觉和尚约了,返京与他坐而论禅。太子既如此说,小弟也只好负了那和尚一回。”胤礽抚掌笑道:“待四弟圆了这桩公务,哥子做东,陪文觉一席京中最好的素斋。”
于此同时,远在苏州的三阿哥胤祉收到了一份从自己府中送出的文稿,细看之下,不由得拍案称奇道:“聘之果然妙人也!”
第一百八十一章 科举弊案(三)
更新时间2009…6…28 18:03:05 字数:2312
三阿哥端详着面前这份文稿,兴之所致,从案上拿过一张薛涛笺,提笔疾书起来:聘之,蒙见先生之巨作,颇有几分振聋发聩之意。惜之此剧只得几人有幸读之……。足写满整整一张,胤祉仔细读了一遍,这才将信封了,交于自己的亲随葛顺,吩咐道:“你速速将此信送往京城户部主事孔尚任处。”顿了一下,仍觉得不放心,又吩咐道:“此信只可交给尚任本人,万不可交于他人之手,切记切记。”葛顺应了,将信仔细收在了怀中,这才转身离去。看着葛顺的背影,胤祉嘴角露出一缕笑容,低声道:“京里许是太闷了些,弟弟我送一场大戏给两位哥哥添些乐子。”言罢,起身吩咐下人道:“伺候爷穿衣,爷即可便要去行宫见驾!”
京城毓庆宫内,此刻的胤禛一脑门的官司,胤礽果然把科场案丢给了自己,胤礽言下之意很明白,他身为太子,若是能得朝中重臣做为臂助,凡事才能做得顺当,照胤礽的原话便是“方能不负皇阿玛托付”。可若是就放任科场之事不理,便会得罪了天下士子,犯了众人的悠悠之口,也是不美。总之,这两难的局面就丢给了胤禛去为难。
胤禛心中清明,这次取贡,涉及众多大学士,部院、地方官员,他们平素在朝廷之中便有清流之名,影响力甚大,且大多原本并不在太子的阵营之中,加之他们那些被取中以后便将步入官场的子侄,若太子借由此事示好拉拢,将这群官员收归羽翼之下,太子便可安坐储君之位,再不用担心大阿哥一党。然而如今参与贡士的士子群情激愤,不加以妥善安抚,便会在士林之中坏了名声。太子以后是要登基称帝的,这些得罪官员、士子们的事儿,太子是绝不能沾手的。如今胤禛送上门来,岂不是做这桩事儿的最佳人选?案子处理的妥贴,那是太子善于用人。处理不当,禀了康熙给个处分,甚至夺了胤禛的爵位,便也可以向众人交代过去。太子真真打得好算盘。
送胤禛离开时,太子笑道:“四弟,这桩案子便拜托于你了。二哥在一众兄弟之中,除了你,还能指望哪个?待这事儿了解,二哥即刻上折子,一个郡王衔你是早就该当的!”
胤禛苦笑着和太子一揖而别。太子的这个差使岂是好当的?莫说自己没有拿到一纸太子谕,连一句便宜行事的话儿都没有,左右太子都是存了不担丝毫责任的念想。再者,接着个烫手的山芋就能顶个郡王?太子还不是皇帝,他胤禛也不是三岁孩童!
胤禛骑在马上,将有关这桩案子的事儿细细想了一番,吩咐随从道:“先不回府,去兵马司!”
苏州,御舟之中,康熙颇有些好笑地看着李煦道:“好你个奴才,和你主子说说,你收了那被革的举子多少银子?巴巴地到朕面前给他撞木钟?他要献诗给朕?朕稀罕他那几个字不成?”李煦陪着笑,道:“奴才再不济,也是主子打小调教出来的,奴才就是穷,也得有几分志气,断不会丢主子的人。奴才岂会贪图一个举子的银两?那吴廷桢虽说乡试冒籍,确是个有才之人。上回家母寿诞,吴廷桢写了一幅贺联,家母看着甚喜,联曰:‘蟠桃已结瑶池路,玉树交联阆苑香’。若不是奴才惜其才具,今日也断不敢贸然荐于御前。”康熙听得文夫人之名,便颔首道:“既是曾为文嬷嬷献联,朕便见他一见。”李煦暗中舒了口气,吴廷桢有才不假,可他确也送了自己五千两银子,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现下里为了迎驾,李煦处可是亏空了不少,五千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真要把这到手的银子还给吴廷桢,李煦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康熙正要传谕吴廷桢觐见,转念一想,对李煦道:“此次朕南巡,虽说有旨,沿途所用俱有内库支出,然朕看你与曹寅两个都没少花销,你的苏州织造府约是有了大亏空罢?”李煦正支吾着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道:“朕思量过了,亏空终是不妥,早晚与人以口实,朕拨给你与曹寅各十万两,你等可以之营运生利,慢慢将亏空补上。”李煦听得早已是热泪盈眶,忙跪倒道:“奴才何德何能,得主子如此眷顾,奴才敢不尽心竭力为主子效命!”康熙挥手让李煦起身,才道:“文嬷嬷和孙嬷嬷皆为吾家之老人,曹寅与你,也是朕一手使出来的,朕怎么忍心让你们受贫?只要你等好好当差,便是报答了你们的母亲,也是报答了朕。罢了,不说这些,你去将吴廷桢带来见朕。”李煦应了一声,用袖子拭去眼角的泪花,将吴廷桢带了进来。
吴廷桢是长州才子,却因祖父辈在长州未满二十年,不可参与当地乡试,无奈只得冒籍应考,取中之后被人发觉报于官府,被革除功名。吴廷桢本人虽是不好功名,可家人朋友却甚为不忿,有同窗好友便思量着走了李煦的门路,又撺掇着吴廷桢借着康熙南巡之际翻身。吴廷桢不想驳了友人的美意,这才勉强随着李煦来到御前。
康熙打量着面前的吴廷桢,只见他穿着简朴,但打理得清清爽爽,应对也颇为得当,不由起了些爱才之意,道:“既是献诗,朕便考考你。就以巡幸为题,以江为韵,试做一首给朕看。限时一刻,可否?”
吴廷桢此刻已是一付豁出去的架势,只略做思量便落落大方地道:“草民不需一刻,此时便有几句呈于圣上。”说罢,提笔在旁边的案上疾书:‘绿波潋滟照船潋,天子归来自越邦。’康熙在一旁看了暗自点头,心道此子不愧是有些迅捷之才。待到要写后两句,吴廷桢却有些犹豫,康熙知他心急,便微微一笑,道:“莫急,离一刻还早,朕等着你。”吴廷桢这才安下心来。
此时,船舱之中分外宁静,只有自鸣钟的嘀嗒走动之音,吴廷桢突然灵机一动,侧目一看窗外,随即添了两句:‘忽听钟声传刻漏,计程今已到吴江。’
康熙阅后甚为欣喜,当即道:“你果为有才之士,朕复将举人功名还你。你便随朕还京,入直武英殿!”一脚踏入青云之中的吴廷桢都有些痴了,李煦忙拉着他谢恩,这才没有失仪。
此刻,李德全进得舱中,对康熙道:“主子,有本加急的折子到了,请主子过目。另有三阿哥候在岸边请见。”李煦十分识相,见康熙看过折子标题面色开始变得凝重,便扯着吴廷桢告退了。
康熙看着这份题为‘臣江南道御史鹿佑参会试副考官李蟠、姜宸英纵恣舞弊事’不由眉头紧皱。
第一百八十二章 科举弊案(四)
更新时间2009…7…5 18:09:45 字数:2137
康熙读罢弹折,已是面色铁青。李蟠、姜宸英都是他原本看着好准备大用的,不过放了一回主考便现了形。康熙不由恨恨自言自语道:“其行当可诛之!”望着案几之上的白玉龙纹镇纸,突然将手一挥,镇纸应声落在地上,摔成三节,骇得正巧走进来回事儿的李德全心中一跳,连忙蹲在地上拾掇起来,待把残物收敛在一起,方低声道:“主子消消气,千万别伤了身子。主子要是龙体违和,皇太后那边还不得急出病来?”李德全机敏,知道康熙是个纯孝之人,劝别的定不济事,但凡借着皇太后的名头,康熙一定会听得进去。果然,康熙慢慢敛了怒气,道:“你说的是,有律法在,朕犯不着与这些国蠧置气。”李德全这才算吁了口气,道:“禀主子,三阿哥请见,正在岸边候着呢。”“胤祉?”康熙眼中露出几分探究,略做停顿,才道:“宣!”
片刻之后,胤祉入内请安,起身之后,胤祉便注意到康熙面上少许的异样,踌躇了一番,道:“皇阿玛看着似有些疲色,儿臣原不该在这时扰了皇阿玛歇息,儿臣只是带了一份……。”见胤祉欲言又止的模样,康熙知他必有事要说,淡淡道:“朕无碍,约是阅折子有些乏了。你带了什么宝儿来?巴巴地赶来见朕,不会只是问朕的安?”胤祉略有些面红,道:“儿臣思量着,皇阿玛走水路,怕是有些烦闷,因而特意带了一份偶得的抄本,献于皇阿玛驾前,为皇阿玛聊解一二。”言罢,从怀中抽出一本册子。
康熙随手接过,册子封面上《通天榜传奇》五个刚劲的隶书字便映入眼帘。康熙略一沉吟,打开册子粗粗地看了几页,便把册子掷在案上,冷冷道:“你算是出息了,朕是昏君吗?你什么话不能同朕明说,指望着用这个曲谏于朕吗?”胤祉早已在路上筹划过了,此刻做出一头雾水的模样,跪地道:“皇阿玛有责,按说儿臣应坦然受之。可儿臣确实不知皇阿玛所责为何?儿臣何曾有过欺瞒皇阿玛之举?”康熙并不答话,直接将鹿佑的廷参折子丢给了胤祉。
胤祉阅后,将折子双手捧了,重又放回案上,才道:“儿臣初看那抄本,以为不过是假托了弊案做的一出杂剧,约莫隐射着些前朝科举试的腌臜行径,不想在当下竟真有其事!儿臣甚觉惊诧,继而愤愤。李蟠、姜宸英皆上科三鼎甲,蒙皇阿玛隆恩,于寻常翰林一跃点为本科副主考,不想两人竟毫不感念皇阿玛重托之意,枉废国法至此!儿臣寻思着,儿臣处都得了抄本,士林之中该是何其沸沸扬扬。”
康熙虽还是有些起疑,可见胤祉全无一丝已然知晓此事的模样,便道:“你先起来回话。朕原本看李蟠、姜宸英,算是行事刚正之辈,文章又都不错,这才点了他们俩的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