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待众人随着康熙的步辇赶到咸福宫西侧章佳氏的处所时,院内已然隐约听着些悲音。康熙情知不妙,便使人住了辇,抬步便往内走。果然,侍候的小太监已把凉帽上的红缨除了,瞧着一脸的悲色,几名当值的太医见了康熙,满面愧疚地禀道:“主子娘娘前一刻升天了。奴才等无能,请皇上治罪。”康熙虽已料知,却还是禁不住心恸,推开跪地请罪的太医,直奔入内。胤礽、胤禛相视一眼,默默把冠带上的璎珞摘下,这才跟了进去。
康熙来到屋内,只见胤祥和十三、十五两位章佳氏所出的格格长跪当地,眼睛瞬也不瞬地只是瞧着安卧在榻上已经溘然而逝的章佳氏,口中不住地叫着额娘。康熙走到近旁,看着胤祥任由泪水在面上纵横,两个女儿更是一如泪人一般。三人见了康熙,悲声更大,支撑着勉强给康熙见了礼。
见此情此景,胤禛不由得也被勾起了往事,念及数年前送别佟皇后那一幕,眼角只觉得阵阵酸痛,强忍着和太子一道跪地免冠给章佳氏叩了三个头。再瞧向胤祥,只见胤祥的背影不断发抖,令胤禛又是一场心酸。
再看看榻上的章佳氏,康熙默然的立了一会儿,才开口吩咐道:“这么哭,仔细伤了身子。怕是你们额娘在天上心也不安。来人,先扶两个格格下去歇息罢。”宫内的嬷嬷应了,两人一个,搀了格格去到一旁的厢房之中。康熙轻拍了拍胤祥的肩头,转身对太子和胤禛道:“你们也陪胤祥先出去疏散一下,让朕和章佳氏说会儿话。”
太子和胤禛从地上扶起胤祥,胤祥却一把挣脱了胤禛,转身便出了屋子。胤禛知胤祥难过,便快步随了出去。胤祥立在院中,就这么眼望着天,看也不看旁人。太子悄声对胤禛道:“小十三看着有些不对,他打小就和你亲,你好好劝劝,这样也不成事啊。”胤禛点点头,太子便走到一旁,挥手示意众人都退下,自己也寻了个角落坐了。胤禛走到胤祥身边,却是只字不说,也胤祥一般望着天站着。过了好一会,胤祥才开口,胸中仿似剜心一般的痛,累得声音都打着些颤儿,道:“四哥你说过我额娘会好的!四哥为什么骗我?”胤禛无语,良久,一把搂过胤祥的肩,定定地看着胤祥,拽着胤祥的拳头重重打在胸前道:“总之是四哥的错。十三弟若是能好受些,拳头只管往四哥身上招呼。”胤祥有些怔住了,片刻之后,才把头抵在了胤禛肩头,压低了声音啜泣起来。胤禛也想让胤祥把痛都释放出来,也不劝,由着他哭了一发。
待胤祥终于收了声,胤禛才道:“十三弟,四哥不说那些什么宽心的场面话,你的伤,你的痛,四哥都曾经经历过。所以四哥明白,这种事,无他,是汉子的,就得硬挺过去。但是四哥撂下一句:往后只要有四哥在,不管遇到什么,四哥都陪着你。”胤祥看着胤禛清亮而坚毅的眼睛,重重点了点头。
第一百八十七章 惩戒
更新时间2009…8…9 11:30:21 字数:2122
九月半,秋风起,落叶黄,空气之中本就弥漫着一丝萧瑟,胤禛望着远去的李蟠的背影,心中不免有些感伤。原本奉旨入宫见驾的,不想走到半途,便碰到了钦命流放的李蟠。
就在一月前,康熙亲自命题,复试所有贡生,为彰显朝廷公正,还令诸多朝臣参与其事,阅卷之责也多由翰林出身的阁老充任。参与复试的大臣们先拟出等第,之后送康熙皇帝钦定。康熙皇帝阅后,于朝会之时道:“诸臣所拟等第俱当,三等以上者,皆可观。有在三等,朕拔置二等者;亦有在四等,朕拔置三等者;四等果属不堪者,著令黜革。三等以上者,仍令其殿试。”而令胤禛觉得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据他所知,贡生复试少有康熙皇帝所说“四等果属不堪者”。换句话说,李蟠、姜宸英并未取中一名庸才,所谓科举弊案完全就是一桩冤枉官司。果然,不几日,康熙皇帝便知谕大学士,文间约摸便含着些解释的意思,康熙道:“朕初谓必有不能终卷者。及阅各卷,俱能成文,尚属可矜。至于落第者在外怨谤,势所必有,焉能杜绝!”
而复试之榜公布之时,果然与之前民间物议猜测大相径庭,李蟠、姜宸英所录之贡生之中,竟无一黜落者!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康熙皇帝在原来取中的名次上作了变更,原来的头名会元是浙江宁波府士子姚观,现在却换成了宿迁士子徐用锡。这桩安排在胤禛看来,不过也是康熙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的结果。因传言中有姜宸英徇私将同乡姚观录取头名一说,康熙除了特别审阅姚观之卷外,还在乾清门召姚观当面作答。面对皇帝,姚观才思敏捷,出类拔萃,表现不俗,到了却还是因为那些说不出口的原因被御笔轻轻一勾,落在了三甲之外。
复试放榜之后,康熙与六部商讨对李蟠、姜宸英的处分。因康熙有言在先,“严加议处”,“其考官处分,俟复试后具奏”,两人虽无过错,却无奈的成了牺牲品。圣旨一道,将李蟠、姜宸英从狱神庙赦出,只可惜,姜宸英受诬气愤不过,旨到之时,业已含恨饮药自尽。死前曾自拟挽联:“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此文传入宫中,令康熙皇帝痛惜咨嗟不已。李蟠一人背了处事不力的罪过,流盛京。
是日启程之时,李蟠只带了一名从人,背了一个书箱便与刑部差人上路。正巧半道上遇着胤禛,胤禛自然不免唏嘘一番,而一袭青衣小帽,李蟠却是洒脱至极,接了胤禛送出的二百两程仪,也不推辞,只一拱手便翩然而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让胤禛着实楞了一回神。
康熙身边的传旨太监邢年在胤禛身边候了少时,忍不住在一旁提醒道:“四爷,恕奴才多句嘴,时辰不早了……。”胤禛这才转过身来,却是面沉似水,只淡淡言道:“知道了。这就随邢公公动身。”
胤禛来到西暖阁之外时,却见三阿哥胤祉也在跪候康熙传见,不由得生出一阵火气。三天前在无逸斋听师傅们讲礼记,愕然发现胤祉的头竟是新剃得,想着胤祥失神的模样,摸摸自己头上已长出的小半寸长的头发,再看着胤祉泛着青皮的额头,胤禛面色大变,向师傅们告了病,对着胤祉只一句:“倒要讨教三哥,礼记之中与孝行所述甚多,三哥博学,所得为何?”言罢,便拂袖而去。
十三阿哥胤祥的额娘过世不到三个月,诸皇子都尚在孝期之中,胤祉其间薙发,有违祖制不说,更是显得其丝毫不顾孝悌之情。那日胤禛愤愤之余,让胤祉一时下不得台,理亏之余,找不出一句为自己辩解。此时胤祉听到背后的脚步声,往后偷眼一看,正巧与胤禛四目相对,不由得露出几分尴尬。幸得此时李德全传旨让胤祉觐见,否则胤祉只觉自己脑根后被胤禛那寒冰一般的眼神盯得一阵阵发紧。胤禛看出胤祉心虚,心中冷哼了一声。
不到一刻的功夫,胤禛也奉宣而入。屋内胤祉跪伏在当地,而康熙面色阴郁,显见着是在发作胤祉。见胤禛请安,康熙略抬了抬手要胤禛起身,见胤禛有些犹豫,康熙突然开口了,声音之中带着些嘲弄的味道:“忠孝本不在这些个礼数上面,若是不真的铭记在心而后施行,即便时时把忠孝两字挂在口边,做出些事也是些见不得人的。”胤禛见胤祉的头伏的更低,便也不肯起身,道:“皇阿玛训诫至正至允,儿臣记下了。”康熙望着胤祉,眼神分别犀利,道:“胤祉,朕上回和你说,凡事要在一个‘诚’字上下功夫,看来你还是没有听进去朕的告诫。朕如今黜了你的王爵,降为贝勒。你且好生反省一二。”胤祉听到王爵被夺,就觉头脑中登时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喃喃之中说了些什么请罪的话。
胤禛一旁听得有些意外,若说单是因为胤祉薙发之过,罚俸两年也非不可,罢黜王爵似乎处罚太过。更让胤禛不解的是,适才康熙不单提到了‘孝’,似乎言下意思更多在‘忠’字之上,胤祉难道还做了其他触怒康熙的事儿?
便在此刻,康熙语气转淡,又吩咐道:“胤禛,朕今日要你来,是要你与胤祉一同去为朕办一桩差事。”胤禛挺直了身子,道:“是,儿臣领命。”连胤祉心中也稍稍心安,还派自己的差事,便是圣眷未减,恢复郡王衔不过就是时间问题。康熙看胤禛一脸郑重,轻笑一声,再转向胤祉,面上更多了一丝玩味,道:“倒不是什么大差事,传旨而已。你二人去传旨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孔尚仁,其人任事不明,不堪任用,即刻夺职返乡,交地方官看管。”胤禛听得一愣,再看向胤祉时,他已是面无一分血色。
第一百八十八章 风雨欲来 (一)
更新时间2009…8…15 21:05:44 字数:2278
康熙四十年岁暮,又是一场大雪,院中铺了厚厚的一层,一眼望去,玉树银枝的,却是另一番滋味。胤禛不让下人去扫,只命人在院中的亭子里置了红泥炉,用乌榄核炭为底,待其火焰浅蓝之时,再用青花瓷釜乘上玉泉山水,架于炉上。
一旁的文觉不禁莞尔,道:“四爷好雅兴!”胤禛只盯着炉火,道:“若不是为了大和尚这份俗好,哪需我亲自烹茶?大和尚可不是得了便宜卖乖?”文觉在一旁锦墩之上坐定,笑道:“四爷这话差矣,茶乃脱俗之物,多饮之下,便是身在红尘,心已在方外了。倒是有一事和尚要讨教,四爷是懂茶之人,白乐天曾有诗道‘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早听说四爷府里有上好的雪水,不会是四爷藏私吧?”
胤禛颇有些无奈,道:“大和尚刚才说自己心在方外,此刻看来,一副着迷之相,真真计较的紧!哪里是我藏私,和尚既然好茶,必是知道的,这茶与水,如同君臣一般,需相辅相成才是。今儿我烹的茶是戴铎从福建刚着人捎来的二两大红袍,不比贡品差半分。雪水太寒,与此茶颇不相与,才用了玉泉山的水,取其虽清洌却不失中正的性子,正衬着茶味的和而不寒,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正说着,便见水翻了小花,于是便专心提铫冲茶,一缕馨香登时传了开去。
“好茶!四哥可不仗义,要不是弟弟赶得巧,这么好的东西便只便宜了大和尚一人?”十几步之外的小院门口处,走出的正是十三阿哥胤祥。他一面搓着双手一面笑吟吟的道。
“十三弟的鼻子这么灵,用的着我专门去请?闻着香不就飘过来了?”胤禛淡淡一笑道,手上却不停动作,多烫了一只紫砂杯,又低提着茶壶,仔细地洒起茶来。
胤祥哈哈一乐,给胤禛请了安,又和文觉见过了礼。早有个下人又搬来了一只锦墩,胤祥便也围坐在旁,用手捉起一只茶杯,慢慢呷了一口,道:“四哥的茶果真是好!方才初泡之时,香气虽浓厚,却有些逼人,此刻二泡,香气稍淡,浅品之下,回味更浓,实才有了君子之风。”
胤禛虽笑却不答话,与文觉擎起了杯,互相一让,品起茶来。过了一刻,胤禛才缓缓道:“十三弟说得允当,盛极未必便是最美,平和才方显本色。”胤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笑意也敛了几分道:“四哥评茶之言,倒让小弟想到些别的。”看看一旁的文觉,语气之中似带着些调侃道:“我须得和四哥说些俗务,大和尚多担待些。反正四哥最近见天儿和你谈佛论道,我这做弟弟的也没你见他的时辰多,你也不差这半天。”文觉双手合十,微笑道:“十三爷随意就是,和尚有茶傍身,自在的紧。佛在心中即可,又何须多谈。”言罢,持了杯茶避入了书房之中。
胤祥哂笑,侧身对着胤禛道:“四哥可知道,今儿皇阿玛发落了石文桂?”不想胤禛只淡淡应了一声道:“哦。”胤祥眉头略皱,道:“四哥是怎么了?如今四哥除了当着工部的差,竟像是什么都不上心一般?四哥不想想,明儿就封印了,皇阿玛偏凑着今天降了石文桂一级,还罚俸一年!四哥叫做没看到太子爷听了皇阿玛贬黜他老泰山谕旨之后的面孔,阴沉得滴的出水来!”胤禛为自己又添了一杯茶,道:“胤祥,哥哥是什么性子你不知道?我只抱着一宗,做好眼门前的事儿,工部的差事你道是好当的?且不说河工之巨,单是工部耗费一项,就够你四哥我操心的。三个月前,工部销算杂项修理费用,皇阿玛的廷训你还记得?‘工部一月内杂项修理用银至三、四万两,殊觉浮多。前明宫中一日用万金有余,今宫内由内务府总管,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