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焦展右员薄2痪茫菊娉送鹾共槐福嫦鹾寡勒剩肆也客觥M辏艄挪恳补楦教菊妗#保玻埃茨辏菊嫦鹆四寺艉沟奈勇扯洌晌晒鸥咴畲蟮耐持握摺!   ?br />     1206年,全蒙古贵族集合于斡难河源,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汗,尊号成吉思汗。此时成吉思汗已占领了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阴山的辽阔地区。    
    东征西讨    
    成吉思汗即位以后,对外征讨的首要对象就是金朝。成吉思汗借口为被金朝杀害的祖先俺巴孩报仇,于公元1211年开始,发动了7年对金战争。金以重兵守西京?穴大同?雪和中都?穴北京?雪,其他地方无力相保。蒙古军避实击虚,转袭河北、山东、河南诸地,大行杀掠。但金国经营有年,民多兵众,也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1216年,成吉思汗认识到一时不能灭亡金国,率主力退回草原,留大将木华黎偏师经营中原。    
    除了向南进攻,成吉思汗还把目光投向西方:中亚、印度和俄罗斯。1218年,成吉思汗遣勇将哲别率精骑2万,一举击破宿敌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所控制的西域契丹国家西辽,杀死屈出律。从此,蒙古国与中亚新兴大国花剌子模开始对峙。花剌子模原为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行省,后独立称国。13世纪初,据有北界阿姆河上游,南临波斯湾,东起印度河,西抵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一时称盛。1219年,花剌子模讹答剌守将劫杀蒙古商队和使臣,致使两国关系骤然交恶。成吉思汗乘机起兵,兴师问罪。他亲率大军20万,分成4路,攻入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民风骠悍,又有雄兵40万,但在战略上犯了分兵驻地守城的错误,无法集中御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先后失去讹答剌、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重镇,蒙军赢得了战略优势。花剌子模国王穆罕默德全然失去昔日英勇,一味夺路西逃,死于里海一个小岛上。王子扎兰丁率众抵抗,虽有数次小胜,但终究不敌蒙军,最后被迫单骑涉阿姆河,亡命天涯,不知所终。花剌子模王国灭亡。    
    蒙古铁骑乘胜进击,越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的草原地带。1223年5月,蒙军一部在卡尔卡河畔与波洛伏齐人和俄罗斯人的联军会战,大胜。而后蒙军长驱直入,攻掠俄罗斯各地,入克里米亚,溯伏尔加河而上,途中为保加尔人所败,年末,东归蒙古高原。    
    首次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回想起带兵西征的时候,曾经要西夏发兵帮助,西夏不但拒绝出兵,而且和金朝结盟,于是他决心灭掉西夏。1225年秋成吉思汗起兵攻入西夏,连破州县,次年底攻至西夏国都城下,围城半年之久。其时,成吉思汗射猎坠马,身负重伤,他知道好不起来,就在病床上对部下将领说:“我们攻打金朝,要向宋朝借路。宋朝和金朝冤仇很深,一定会答应我们。”1227年7月12日,一代天骄不治而殇。3天后,夏主出城投降被杀,西夏国灭亡。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接替他做大汗。窝阔台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向南宋借路,包围金朝京城开封。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宋两军夹攻下灭亡。1235年,窝阔台收高丽为属地。1230至1231年,攻占西伊朗。    
    1235年和林会议,蒙古大汗决定再次派遣大军西征。1236年命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先锋,率大军15万出征,沿阿尔泰山麓,经吉里吉思草原,征服沿途各族。1237年侵入俄罗斯,征服了俄国地区的许多公国,莫斯科、罗所托夫、基辅都被击败;1241年,拔都与拜达兵分两路向南进侵,一路攻占马札儿(即匈牙利)渡多瑙河入奥地利、意大利;一路侵入波兰、德意志、西里西亚,击败西里西亚等各封建诸侯联军。欧洲大震。    
    拨都本想继续侵入欧洲中心地区,但是1241年,由于窝阔台逝世,蒙古贵族的兴趣又被亚洲中东草原地带的利益所吸引,因此大规模自欧洲撤军。    
    窝阔台死后,其子贵由继位。贵由颇具领袖才能,但执政只有两年就死了。随后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拖雷之子蒙哥在拔都的支持下继承大汗之位,这样大汗位转入拖雷系控制之中。蒙古帝国在蒙哥手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他加紧对南宋的进攻;另一方面,他派兄弟旭烈兀远征西亚,1253年,旭烈兀统率大军出发西征。经过6年征战,1258年,蒙古军渡过底格里斯河,围攻巴格达。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战,哈里发出城投降,阿拔斯王朝灭亡。哈里发政权积累的财富被劫掠一空,蒙古军在城中大肆抢劫屠杀7日,使名城巴格达大难临头。巴格达陷落后,旭烈兀进军叙利亚,直抵巴勒斯坦海岸。这时蒙哥死讯传至,旭烈兀留5000人由怯的不花统帅,自己引主力东归。怯的不花率领留下的少数蒙古军侵入埃及,被埃及军队击败,怯的不花阵亡。随后,叙利亚也摆脱了蒙古军的控制。但是伊朗和附属于它的美索不达米亚此后却构成了一个巩固的蒙古汗国——伊儿汗国,在旭烈兀朝的统治下,一直延续到1335年。    
    影响    
    蒙古人的侵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他们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众所周知,在技术领域里,蒙古统治下的和平导致了中国发明的大量传播,其中包括火药、丝绸、机械、印刷术和炼铁高炉等。例如波斯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受到了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影响。据了解,中国炮兵曾去过波斯,在蒙古军队中服役;另外一位名叫傅梦之的人提出了中国的天文学原理;中国医生曾在伊儿汗朝廷里工作;中国艺术家曾对波斯的微型绘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和外交领域中。在伊儿汗国首都大不里士,聚居着大批意大利商人;伊儿汗国从他们中间征募了一些使者和翻译,让他们肩负着各种使命,前往欧洲。其中当然有马可·波罗,他在护送一位蒙古公主从中国到波斯、同伊儿汗国的大汗结婚以后,继续向威尼斯航行。    
    最后,由这种相互影响提供的机会,又被正在欧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使之得到了东方先进文明的引领,终于冲破了中世纪的黑暗,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第二部分 耶稣的诞生第28节 火药的发明与改良

    如果说火药的发明是源于长生不老,你一定会以为是天方夜谭,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古时的那些幻想“得道成仙”的帝王将相们常常令术士炼制“灵丹妙药”,而这些尽职的化学家在炼丹过程中虽没有炼成仙丹,却发明了火药,而且由于火药的独特作用,它很快就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中国方士发明火药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相当发达。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能制造出造型复杂、美观大方的大型青铜器皿了。春秋中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到了春秋末年,铁制的农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药物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那种炼制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丹术在古代被称为“方术”,从事炼丹的炼丹家则被称为“方士”,后来被称为“道士”或“丹家”。    
    虽然这些炼丹家始终未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但是在一次次冶炼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这些炼丹家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不少作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把他们称为古代的化学家更为合适。在这些方士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少君、魏伯阳、刘安、葛洪等。正是这些炼丹家的工作,才发现了火药。    
    现在我们知道,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为木炭、硫磺和硝石。    
    硫磺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作石流黄、留黄、流黄等。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后,就已在湖南的郴县发现了大量的硫磺矿。此后在我国北方、南方也多次发现大型硫磺矿。我国古籍中最早提到“流黄”的是《淮南子》一书(公元前150年前后)。说明在当时古人对硫磺已有认识。西汉末年问世的我国第一本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上,把石流黄归入“中品药”的第三种,可见当时硫磺已被广泛用于入药。    
    硝石是黑色火药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受热能产生氧气,有很强的助燃作用。火药爆炸力的大小主要根据含硝量的多少来决定。最迟在公元前后,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硝,并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实践中慢慢发现硝石有消除积热和瘀血等医疗作用,便将它入药。《神农本草经》把硝石列入“上品药”的第六种。古代的炼丹家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石作为主要的氧化剂和溶剂。公元500年左右的炼丹家陶弘景就指出硝石有“强烧之,紫青烟起”的现象。    
    唐朝初年,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炼过丹药。在他所写的《丹经》一书中,有一种“伏硫磺法”,记载着类似火药的方子。    
    由于这种伏硫磺法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燃烧,烧伤炼丹者的手脸,甚至烧掉炼丹房,因此古人明白了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极易猛烈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制作时必须十分当心。    
    经过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炼丹家们从最初的恐惧中逐渐认识到,硫磺、硝石和木炭,如按一定比例配制,可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火药”。    
    火药的早期运用    
    火药虽是由炼丹家发明,但炼丹家的本意是为了制作药物,他们并不希望它有强大的爆炸力和破坏力。可是当火药的配方一旦为军事家们所知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明白,用火药制成的武器,一定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于是军事家们不断探索研制,强化它的毒性、燃烧力和爆炸力。火药发明后,引起了武器制造的重大改革,逐渐由冷兵器时代进人了火器时代。    
    唐朝末年,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目的,配制也更趋科学化。用硝石(硝酸钾)75%、硫磺15%、炭粉10%就可制成威力强大的火药。宋朝有个叫路振的人,他所著的《九国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哀帝时(公元904~906年),郑Чゴ蛟フ拢ㄏ衷诘慕髂喜畋俊胺⒒苫稹保樟肆趁拧>萁馐停苫鹗腔鹋谝焕嗟亩鳎怯没鹨┲圃斓娜忌招晕淦鳌?杉笔被鹨┮芽加糜谡秸!   ?br />     到了北宋,火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北宋初年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兵工厂),其中有专门生产火药的车间(火药窑子作)。它以火药为原料生产作战用的“烟球”、蒺藜火球和火炮等。火药配料除硝石、硫磺、炭粉外,还有油蜡、沥清、干漆、松香、黄丹、铅粉等。到了宋朝,人们发明了更多种类的火药武器,从最初的燃烧型火药武器逐渐过渡到威力更大的爆炸型火药武器。    
    1132年,南宋的军事家陈规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又发明了一种管状的射击性武器——火枪。这种火枪是用长竹竿做的,竹管里面装满火药。打仗时由两个人抬着,点着了火发射出去。火枪的发明,可以说是火器史上的又一个新起点。    
    火药除了用于战争外,还可用于生活、生产。据《武林旧事》、《梦粱录》、《事林广记》等书记载,在南宋、元朝时人们已经用火药制造焰火,以燃放焰火的形式来欢庆节日。火药性能和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古代人民利用它来开山、破土、采矿、筑路等,使其在生产劳动与和平建设中发挥威力。    
    早在唐代,我国与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通过海上的贸易,往来就十分频繁。就在这时,硝随同医药和炼丹术,由我国传出。但那时人们仅知道用硝来炼金、治病和做玻璃。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一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包括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在内的火药武器,从而掌握了火药的制造和使用。他们把火药称之为“中国雪”,用火药推动的弩箭也被称作“中国箭”。    
    西欧直到文艺复兴后,英国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得到了火药的配方,比我国要落后数百年之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