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衿渌行且谎谱盘艄斐傻摹8绨啄岬挠钪嫣逑凳前烟舴旁谟钪娴闹行模⒐娑ǖ厍蛴校持衷硕喝频刂岬闹苋兆宰硕蝗铺舻闹苣暝硕挥靡越馐投炙瓴畹牡刂峄刈硕!   ?br />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教义,建立了科学的宇宙体系。它标志着自然科学与神学的分离和独立。《天体运行论》的发表被后代的历史学家称为“哥白尼革命”。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1543年起诞生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和科学研究条件的制约,哥白尼虽然提出了崭新的学说,但他在方法上却是保守的。他始终认为天体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他的体系虽然比托勒密的体系简单得多,但与后来开普勒创立的体系相比仍要复杂得多。日心说的稳固的科学基础是在以后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上才建立起来的。    
    但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没有及时公开出版。因为他知道,他的书一经刊布,便会引起各方面的攻击。批判可能从两种人那里来:一种人是顽固的哲学家,他们坚持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说法,把地球当作宇宙的固定的中心;另一种是教士,他们会说日心说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因为《圣经》上明白指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当哥白尼终于听从朋友们的劝告,将他的手稿送去出版时,他想出一个办法,在书的序中写明将他的著作大胆地献给教皇保罗三世。他认为,在这位比较开明的教皇的庇护下,《天体运行论》也许可以问世。除了这篇序之外,《天体运行论》还有另外一篇别人写的前言。哥白尼当时已重病在身,辗转委托教士奥塞安德尔去办理排印工作。这位教士为使这书能安全发行,假造了一篇无署名的前言,说书中的理论不一定代表行星在空间的真正运动,不过是为编算星表、预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来的一种人为的设计。这篇前言里说了许多称赞哥白尼的话,细心的读者很容易发现这是别人写的。然而,这个“迷眼的沙子”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骗过了许多人。1542年秋,哥白尼因中风已陷入半身不遂的状况,到1543年初已临近死亡。延至5月24日,当一本印好的《天体运行论》送到他的病榻的时候,已是他弥留的时刻了。    
    人类的一大步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留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因此,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哥白尼推翻了亚里土多德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的学说,从而在实质上粉碎了上帝创造人类、又为人类创造万物的那种荒谬的宇宙观。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处在多么神圣的地位,哥白尼还是从事实出发,证明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按照同一规律运行,为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这样评论过哥白尼的贡献:“哥白尼地动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种创见,没有任何一种发明,可以和它相比。在哥伦布证实地是球形以后不久,地球为宇宙主宰的尊号,也被剥夺了。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人类的意识倒转来过。因为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赞美诗的歌颂,宗教的故事呢?”    
    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他在信末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的无知的见解。”这是一封科学向宗教挑战的信。哥白尼直率地把问题提到当时欧洲最有权威的教皇面前。    
    《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即使是宗教的革新者马丁·路德也骂哥白尼是疯子,并且引证《圣经》上的话来批评地动学说。天主教起初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学说的革命作用,到16世纪中叶,地动学说的影响慢慢地被他们觉察了,他们才惊慌起来。当时镇压进步力量的罗马教皇的异端裁判所,更以恐怖手段威胁相信地动学说的人们。1600年,忠于真理、忠于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因为到处宣传地动学说,到处被新教和旧教的教会驱逐出境,最后在罗马被捕,被异端裁判所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伽利略也因为信仰和传播哥白尼学说,在1633年他已经70岁的时候,还被审讯,受到严刑的威胁。1616年起,教皇宣布把《天体运行论》列入禁书,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禁令。1822年,教皇被迫承认地动学说。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影响    
    可以说,哥白尼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因此使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了新生,这在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第三部分 百年战争第37节 路德的宗教改革—基督教的分裂

    500多年前,当高举艺术和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时,有一场更为深刻和意义深远的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就是宗教改革运动。说是改革,其实就是一场革命,一场心灵深处的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段历史也就是一段“心灵史”,一段曾经被天主教会禁锢并扭曲的心灵重新释放并回归真理的历史。自此以后,上帝从壁垒森严的神龛又回到人们沧桑而干渴的心灵,复又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马克斯·韦伯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就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的最初发展便得益于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新教伦理。可以说,若是没有宗教改革,欧洲的天空,或许还是阴暗的,只有一群孤独而好斗的人文主义者,在半空中嘲讽和呐喊,而岿然不动的,依然是那千年壁垒。    
    改革的提出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他1483年11月10日生于德意志萨克森州埃斯勒本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第二年,全家迁居到当时的采矿中心曼斯菲尔德。父亲汉斯·路德成了一个矿工,靠租用领主三座小熔铁炉起家。汉斯希望儿子光大他的事业,因而于1501年把路德送进埃尔富特大学学习法律。在这里路德深受唯名论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于1505年离开了父母、朋友、亲戚,并完全违反他们的意愿,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研究神学,后被修道院送往维登堡大学学习。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从1505年起经过8年的隐修,路德于1513年在隐修院的钟楼里突然领悟到上帝的公正与他的惩戒力量毫无关连。随后路德又在维登堡大学讲授使徒保罗写给各地教会与个人的书信中得出了自己的中心教条——“因信称义”。“因信称义”的主旨就是一个人的救赎全在于信仰。也就是说上帝的公正不需要无休止的善功,不需要宗教仪式。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靠自己的善功得到救赎,人类得到救赎——称义,完全是上帝赐予那些预定得救的人的。    
    1517年10月31日,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教会宣称只要购买了这个,就可以在死后升入天堂)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路德开始时只是想在同行之间进行一次学术性的讨论,因此《论纲》是用拉丁文所写,但一个好事者却将其翻译成了德文。社会各阶层马上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论纲》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是犯了错误和违背基督教的原理,指出基督徒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马丁·路德当面对这位教皇的代表说: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都会犯错误,并勇敢地为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翻案。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马丁·路德与德国    
    1520年,路德出版德文著作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矛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会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6月15日,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教皇有些慌了手脚,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为路德定罪。德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样一个离经叛道者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路德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在萨克森选侯的帮助下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1542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圣经依照的是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但是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