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





嵝荚谌蚍段谙鹛旎ǎ较衷谖故澜缟弦丫坏教旎ú∪耍庖磺卸脊楣τ谥泄撕陀⒐缴谀煞⑾秩硕缓团6弧E6坏姆⒚骷蟮馗谋淞耸澜缟畹拿婷玻踔劣跋斓嚼返淖呦颉!   ?br />     无论贵贱都在劫难逃    
    天花是世界上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传染病,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在埃及木乃伊上,已见到了天花疤痕。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现天花流行。中世纪时,天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几乎有10%的居民死于天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王也难逃厄运。法皇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皇约瑟夫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达1.5亿。天花也没有放过美洲,美洲之有天花,是16世纪时由西班牙人带入的。据记载,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亡。在俄国,从1900年到1909年的十年中,死于天花者达50万人,可见天花是一种极其凶险的传染病。    
    中国古代典籍上没有见到有关天花的确切记载。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中国的天花是由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的,所以天花在中国古代也称“掳疮”。从历史上看,唐宋以后,天花在中国逐渐流行开来。到了15世纪,由于交通日益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在我国广泛流行,甚至蔓延到深宫禁讳,据载顺治皇帝即是患天花死去的,康熙幼年时为了避免感染,由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不敢进宫看望他的父皇。可见天花是多么可怕。    
    以毒攻毒    
    中国古人发现一个人如果得了某种传染病,可以长期或终身不再得这种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较轻微而不致死亡。于是人们从中得到启发,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种有毒的致病物质,使人体对这些疾病产生特殊的抵抗力,这种思想包含了近代医学的免疫萌芽。中国在治疗疾病中,首先发明了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这项发明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它在治疗传染病过程中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关于人痘接种术,在唐代就已出现。孙思邈就曾根据以毒攻毒原则,提出取天花患者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清代朱纯嘏的《痘疹定论》(1713年)一书中记载有这一则故事: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子女,都死于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素。王旦担心儿子又遭不幸的病害,于是招集了许多医师来商议,请他们提供防治痘疮的方法。当时有人提议,说四川峨嵋山有一个“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丞相王旦立即派人去请,一月后,那位医师赶到了汴京。医生对王素作了一番检查后,摸着他的头顶说,这个孩子可以种痘,次日即为他种了,第七天小孩身上发热,十二天后种的痘已经结痂。据载这次种痘效果很好,后来王素活了67岁。这是我国典籍上有关种痘的最早记载。由于缺乏旁证,尚不能确证我国11世纪就已发明种痘术了。    
    清代,人痘法得到了推广,这得益于康熙皇帝的提倡。他首倡在皇族内接种人痘,然后推广到外边四十九旗以及喀尔喀诸藩。1742年,在清政府命人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中介绍了4种种痘方法,其中,以水苗法最佳,旱苗法其次,痘浆法危险性最大。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为阻止天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种人痘)。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公元1688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及检痘法。据史籍记载:“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这是文献上记载的最早派医生来我国学习种痘的国家。1744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1763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1790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    
    18世纪,我国的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痘以预防天花,效果很好,颇为心动。由于她的兄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决定给她的儿子接种人痘。1717年在大使馆外科医生的照顾下,她的儿子种人痘成功,事后,她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了她的朋友。1718年6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后,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术在英国流传起来。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18世纪初叶,非洲北部突尼斯也开始推行此法。    
    勤纳发明牛痘    
    自从中国的种痘术传入英国后,在英国流传了40年。后来,经过一位叫做勤纳的英国医生的改革,种痘术获得了空前进步。    
    勤纳13岁起便跟随一位外科医生学医。8年以后,他又从师于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约翰·亨特。亨特的精湛医术和勇于献身的精神给勤纳极大的影响,使他立志毕生为人类健康服务。    
    26岁时,勤纳大学毕业,在家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他目睹大量的天花病人在痛苦中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一边行医,一边开始研究治疗天花病的方法。勤纳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知道,12世纪时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问题是这种方法并不安全,轻的留下大块疤痕,重的会导致死亡。为了根绝可怕的天花,勤纳决心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    
    有一次,乡村里有位检查官让勤纳统计一下几年来村里因天花而死亡或变成麻脸的人数。他挨家挨户了解,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但奇怪的是,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间,却没人死于天花或得麻脸。他问挤奶女工生过天花没有,奶牛生过天花没有。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生天花,只是在牛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也会传染而起小脓疱,但很轻微,一旦恢复正常,挤奶女工就不再得天花病了。这给了勤纳很大启发,他开始研究用牛痘来预防天花。经过数十次试验,勤纳终于想出了一种方法,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使之像挤奶女工那样也只得一些轻微的天花。    
    1796年5月的一天,勤纳从一位挤奶姑娘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胳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一个多月后,勤纳为搞清这个男孩还会不会得天花,又把天花病人的脓液移植到他肩膀上,这样做要冒很大风险的,但事实证明,这个男孩没有再得天花。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武器。这次成功,使勤纳增强了接种牛痘的决心。1798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牛痘的原因及其结果的研究》,牛痘接种法正式诞生。勤纳以前,曾有人试种过牛痘,但没能作出科学的试验。    
    勤纳发明牛痘以后,种牛痘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英国曾出现污蔑种牛痘的漫画。但是流言遮不住真理,牛痘法最终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勤纳也因此获得了英国议会的奖金4万英镑。勤纳去世后,英国伦敦为他立了塑像,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而平凡的医生。    
    1805年,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赫微特将牛痘接种法介绍到了中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医皮尔逊也向中国介绍了牛痘接种法。因为当时在中国种牛痘常常免费,而且牛痘法比人痘法更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了牛痘。牛痘替代了人痘。    
    影响    
    自从人类采用普遍种痘以后,天花发病率普遍下降,天花狂魔逐步被制服了。1977年10月26日,联合国卫生组织在索马里发现最后一例天花后,这些年在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规定地区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也门阿拉伯共和国等处的监测表明,没有发现有人传染天花。1980年,联合国曾在内罗毕庄严宣告:“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有趣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还特设立1000美元的悬赏,凡是谁先辨别出一例天花患者的人,就可得到这笔奖金。令人欣慰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捧走这笔奖金,我们但愿以后永远也没有人得到这笔奖金。人类由于中国医生和勤纳的发明,再也不会遭到天花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世界面貌也大为改观。


第四部分 工业革命第53节 滑铁卢之战

    “拿破仑”——一个皇帝或者将军的名字,也是很多精神病人的笔名。不过,拿破仑使我们深信一点:有志不在身高。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轨迹,他很少失败,但是却在滑铁卢战败,以后,滑铁卢就成为失败的代名词。    
    最后的辉煌    
    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1000余名士兵偷渡回国,沿途守军纷纷重新聚集在他的鹰徽旗下。3月20日,拿破仑凯旋巴黎,重登皇位(史称百日王朝)。在维也纳开会的同盟国一派哗然,他们立即放弃了彼此间的争吵,再次联合起来,并宣布拿破仑为“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人类公敌”,将不受法律保护。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决心彻底打垮这个科西嘉怪物。同盟国约定在6月27日至7月1日之间同时越过法境。    
    当时,拿破仑考虑到法军兵力不足,不能重蹈1814年的覆辙——被迫打一场防御战,作困兽之斗。他决定先发制人,以快制敌,首先击破最近的两个敌手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然后腾出手来对付俄奥两军。拿破仑的战略计划是:拟于6月初将北方军团集中于比利时边境正南的桑布尔河与默兹河之间的地区,然后于6月15日在沙勒罗瓦渡过桑布尔河,挥戈向右,粉碎布吕歇尔军团,将其逐回莱茵河,次日再回师向左,摧毁威灵顿所部,将威灵顿从布鲁塞尔撵回奥斯坦德,在两支联军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将其分割开来,然后于6月17日占领布鲁塞尔。为了隐蔽自己的意图,达到迷惑和麻痹敌人的目的,拿破仑指示达武在巴黎周围建筑防御要塞,他自己也尽量拖延离开巴黎的时间,以给敌人造成他准备在巴黎附近打一场防御战的错觉。    
    当法军全面集中之时,联军对敌情却毫无所知,威灵顿还以为拿破仑仍在巴黎加强防务。6月15日,拿破仑在利尼将普鲁士军队包围,迅速发动攻击。利尼一战,普军死伤约1.6万人。法军伤亡同样惨重,共损失了1.1万人。拿破仑对这一仗非常不满意,他认为如果不是内伊的行动迟缓,他一定会在利尼将普军全部消灭。现在的普军只是被击败,并没有被消灭。    
    永恒的滑铁卢    
    威灵顿在得到布吕歇尔战败的消息之后,他看到自己的左翼已完全暴露,随时都有被法军迂回包围的危险,当即决定向布鲁塞尔南面22公里的滑铁卢地域撤退,并把阵地设在滑铁卢以南约3公里处的一片丘陵地带上。威灵顿以可以俯视整个战场的圣杰安山高地为主阵地,以霍高蒙特别墅为阵地右翼,这里是威灵顿防御的重点,他在这里使用了英国近卫军。荷兰军和其他盟国的杂牌部队则被安放在中央和左翼阵地上。在左翼的最外端,配备了英国骑兵旅。同时,在中央阵地后面,即圣杰安山与前沿阵地之间,配备了强大的预备队,联军的大部分火炮都集中在这里。威灵顿曾给炮兵作出明确规定:不要理会法军的炮兵,集中火力直接射击逐步推进的敌军步兵和骑兵。威灵顿的兵力共6.8万人,火炮156门。    
    拿破仑面对联军阵地将部队在拉贝尔同盟岭的前坡上展开。雷耶的第2军居左,以1个骑兵师为后援;戴尔隆的第1军居右,以1个骑兵师为后援;内伊指挥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