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






  '返回'  
/* 34 */
  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第三章(12)     

  “对,”李治一拳砸到床上,“是该整整了。不过,怎么处置她,朕一时也没好办法。”

  “削减她一半规银,两个月不准出宫门一步。”

  “这”李治以商量的口吻说,“禁一个月就行了。”

  “两个月!”武则天搂住李治说,“她如此放肆,不废她名号就算她烧高香了。”

  “好好,照你说的办吧。”李治急不可待地来拉武则天。武则天摁住他的手,从寝帐里伸出头,命令外面的宫婢:“传皇上旨令,萧淑妃手持铁尺,冲击中宫,有悖礼制,今削其一半规银,两个月不准出西宫。”

  两仪殿里,武则天正帮助李治批阅奏章,她一会儿拿着热毛巾,给他擦擦脸;一会儿命内侍进参茶,亲手喂他喝。弄得高宗李治如沐春风,愉快地工作着。武则天在整理奏章之余,还伸过头去看,对一些内容重要的文件,不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皇上,李忠为何未封王?”武则天问李治。

  “因王皇后收忠为螟蛉子,欲立其为太子。萧淑妃又要立其子素节为太子,两下相持不下,所以搁了下来。”

  “皇上,”武则天正色地说,“忠乃皇上亲子,至今无名号,于礼有悖,也会招惹外界议论。请皇上下诏,先立忠为王,余事以后再说。”

  “这,这事先要和诸大臣议议。”

  “皇上,你贵为一国之君,立子为王,这点小事还不肯自己做主。长此以往,朝臣中必衍生傲气,此必不利于皇上。且立忠为王,乃皇上家事,下个诏书就行了,何必和这个商量那个商量。弄得小事变大,你论我论,纠缠不休。”

  “那立忠为什么王?”

  “可立为陈王。”

  “行,等明天再说吧。”

  “皇上,如果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当机立断,才是至尊无上的天子风度。皇上可即刻下诏,派宣使到忠府上,宣为陈王。”

  “这”李治犹犹豫豫,这事做起来有些突然,自己自登基以来,还没有单独决定过这等大事。

  “皇上,”武则天晃动着李治的肩膀,“当断不断,烦恼不断。”

  李治一想,也是,因为自己遇事常犹豫不决,留下了多少猫尾巴,徒增多少呕心烦事。他攥紧了拳头说:“你草个诏,朕盖章后即刻发出!”

  武则天飞快地写了诏书,李治盖上玺印,交内侍办这事去了。

  “皇上,晋州数次地震,不知赈灾的事下边办得怎么样了?”武则天翻弄着奏章,问李治。

  “已令地方上开义仓赈民。”

  “忻州地震,冰水泛溢,不知如今的土地耕种怎么样了?”

  “哎,”李治叹了一口气,“自朕登基以来,兵灾、地震、旱灾、涝灾不断,太白又屡次昼见,莫非朕有愧于上天?”

  “皇上,”武则天劝慰道,“地震,冰水,乃自然之变化,于皇上无干。皇上所能做的,就是勤政爱民,拯民于水火。眼下应多做些拥恩怀德的事,比如禁止各地进贡犬马鹰鹘等。”

  “是啊,朝臣们也这样劝谏朕,朕也已下诏禁进了。”

  说话间,一个内侍走进来,叉手奏道:“皇上,中宫王皇后着人传话,请皇上傍晚到中宫饮酒用膳,皇后已让御膳房提前准备下了。”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李治打发去内侍,苦笑着对武则天说,“几天没去皇后那里,她又不愿意了。”

  “皇上,连年来天灾人祸不断。皇上尚禁进犬马鹰鹘。皇后难道不知,尚如此奢侈!那天,中宫晚膳,一桌上竟上百种菜。皇家一顿饭,百姓几年粮。为上者岂能讲求口腹之末耶?故臣妾那日不忍动筷。今皇后又设御膳八珍,委实为过,臣妾恳请皇上不要去中宫。”

  “你不要说,朕不去就是了。”

  “非但皇上不去,还要旨令御膳房,停止皇后今晚安排的御膳。”

  “让她吃吧,别再招惹她了。”

  “皇上!”武则天挺着胸脯,偎了过来……

  “好,好。”李治挡不住她的温柔,只得让内侍传令:“御膳房罢御膳八珍。一顿饭二十碟以内,不得超过定例。”

  转天,李治觉得罢皇后的御膳有些不合适,自觉不大对劲。便抽空去中宫看望王皇后,顺便抚慰一下。中宫里,王皇后因身体不适,正卧在床上歇息。

  “皇后,皇后。”李治凑到床前,有些心虚地小声叫着。

  王皇后闭着眼,知道冤家来了,不动也不吱声,只是那粒粒清泪顺着眼角,“哗哗”往下流,一会儿就流满了脸颊。

  “皇后,你怎么啦?”李治抓着王皇后的手,让王皇后一甩,给甩掉了。

  “皇后,朕来看你了。”

  “皇上,你是得了新人,忘了旧人。”王皇后睁开了凤目,幽幽地说道。

  “皇后,朕这阵子确实也很忙。”

  “皇上别哄臣妾了,你不但夜夜专宠她,白天也带着她去两仪殿。”王皇后气哼哼地说。

  “她……帮朕整理一些奏章什么的。”

  “何止帮你整理奏章,还帮你拟诏,发布圣旨哩。”

  “哪里的事?”李治心里有鬼,眼睛躲闪着王皇后的眼睛。“哼!内宫干政,国家必乱。不知会大臣和臣妾,就册封李忠为陈王,是何道理?”

  '返回'  
/* 35 */
  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第三章(13)     

  王皇后挺了挺身子,责问李治。

  “皇后,册忠为陈王,朕早有此意。”

  “那臣妾问皇上,多少天来,为何不来中宫?”

  “武昭仪已怀孕了,朕也是多抽点时间,照顾照顾她。”李治也没说假话,武则天确实怀孕了,只是没声张开来。

  “什么,她怀孕了?”

  “是的,昭仪准备过来禀告皇后呢。”

  王皇后一听,“扑通”一声坐起身子,头上也出了一层冷汗,身体也觉轻松了,头脑不由地警觉起来,也开动起来。真追悔莫及啊,刚治倒了萧淑妃,没想到前门赶走了虎,后门又引进了狼。那个老大不小的武昭仪不但梅开二度、夜夜春风,独占了皇帝全部的雨露恩爱,更令王皇后吃惊的是,年届三十的武昭仪竟怀上了龙种。当初,萧淑妃依仗小王子素节受皇上宠爱,还想让素节当太子。这武昭仪要生下个龙子,还不定怎么样呢,说不定子以母贵,母以子荣。太子、皇后的宝位都让她娘俩夺了去。那时,后宫哪还有我王皇后的立足之地?不行,得赶紧想办法。眼下,和这个摇摇摆摆的窝囊废皇上没有什么好说的,得找自己的娘家人,找舅父中书令柳姡А?br />
  “皇上,臣妾身体不适,不能侍候皇上,请皇上谅解。”

  “不妨,朕在这坐一会就走。”

  “快到中午了,皇上还是去翠微宫吧。再说,臣妾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

  李治的脸讪讪的,就站起来道:“皇后,你歇着吧,改天朕再来看你。”

  等高宗李治一走,王皇后即令内侍,速去王府传其母魏国夫人柳氏前来宫内探视。饭后,柳氏夫人乘一顶小轿,在内侍的引导下,急急赶来中宫,进门就来到闺女的床前。

  “皇后,你生病了?”

  “母亲来了,恕我不能施礼了。”王皇后歪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

  “可曾令太医前来诊视?”

  魏国夫人伸出手,摸摸王皇后的额头,又试试自己的额头,“没有烧啊,皇后是哪儿不舒服?”

  “母亲,”王皇后叫了一句,又打住了话头,挥手令内侍、宫婢退出屋子,然后才小声地说,“阿娘,孩儿得的是心病。”

  “什么心病?”柳氏夫人凑过来问。

  王皇后即把后宫内的大小事,一五一十地给阿娘柳氏说了一遍。“阿娘,孩儿至今不曾生育,只有走这一步棋了,先收忠为螟蛉子,再立忠为太子,方保孩儿皇后之位无虞。且忠为人忠厚老实,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他日即大位,必不负我王家。”

  “这事得先和你舅舅商量。”魏国夫人柳氏说。

  “那当然,让舅舅在朝臣中活动活动,只有长孙太尉等老臣出面,此事方可办成,此事也必须办成。不然,等那武昭仪生了儿子,事情就棘手了。”

  “好,为娘这就去你舅舅府上。”

  魏国夫人出了宫,也没回家,即刻奔到弟弟柳姡У母希淹趸屎蟮幕按怂F涫担词雇趸屎蟛豢冢舜笕酥惺榱盍鴬'也考虑了这一层。俗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王皇后稳固的后宫地位,就没有她身后整个家族的好事。收忠为螟蛉子,册立太子一事,二年前,就有过动议,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不宜自己出面,非得动用元老重臣不可。办成这事,不仅可以巩固皇后的地位,同时也截断了武昭仪、萧淑妃日后与皇后分庭抗礼的可能。

  柳姡Ь苊苣被日伊颂境に镂藜烧飧隼吓笥眩儆沙に锎蛲罚以紫囫宜炝肌⒑ァ⒂谥灸塘客锥āU馓欤簧铣に镂藜删统霭嘧嗟溃?br />
  “皇上,这一阵子,兵灾、地震、旱涝不断,老臣以为除却自然之力外,还有内部因素。皇上登基已三年多了,至今未立太子,于礼有悖,于制不合,臣请皇上,即立陈王忠为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这”李治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见长孙无忌这么一说,不知怎么应对才好。

  “皇上,”褚遂良走上前,叉手奏道,“前者已有此动议,先着皇后收忠为螟蛉子,再立忠为太子。忠为长子,理当册立,皇后无子,忠理当承嗣,如此,可皆大欢喜,朝野安宁。”

  “这是否等等再说。”李治又想拖。拖拖拉拉,拖黄了为止,又不伤面子。

  韩瑗也上来禀奏:“皇上,如此大事,当即刻下诏,上可慰祖宗,下可安黎民,又可平诸王觊觎之心。吾皇圣明,宜早下裁决!”

  好像早已安排好了,几位宰相排班地上,于志宁奏道:“皇上,二年前改元册后的时候,皇上已亲口许下,立忠为太子,至今言犹在耳。皇上如再犹犹豫豫,拖拖再说,恐失天下人之心。”

  高宗李治被众朝臣步步紧逼,已无了退路,一时着急,找不到好的托辞,只得应道:“众爱卿别再讲了,朕就依众爱卿所奏。于爱卿代朕草诏,封陈王忠为太子,一切应制由于爱卿负责。”

  “臣遵旨!”于志宁叩头答道。

  答应了众卿,没有了元老集团的聒噪相迫,高宗李治也自觉办了一件大事,人轻松了许多,问道:“忠为太子,册典定在何日,礼制如何,众卿可有打算?”

  幕后策划人中书令柳姡д獠懦雒妫谛南苍茫宦缎紊钠桨宋鹊刈吖ィ凳鬃嗟溃骸傲⑻邮拢斯掖蟮洌商妨钬运慵铡C裼细θ眨允疚一识骱频础!?br />
  '返回'  
/* 36 */
  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第三章(14)     

  众朝臣皆随喜随喜,叉手奏道:“中书令所言极是,吾皇圣裁!”

  李治见众朝臣皆面有喜色,也随之高兴起来,坐在龙椅上,大模大样地传旨:“着太史令晋见。”

  功夫不大,太史令赶到,跪在地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太史令,立陈王忠为太子,何日为吉,可速卦来。”

  “皇上,本月丁巳,即是黄道吉日,宜册立太子。”

  “咦。”李治奇怪了,问太史令,“你没卜卦,怎么张口就说了出来。”

  “回皇上,臣已卜算过了,立太子当在‘七月丁巳日’。”

  李治笑着看了看长孙无忌等人:“敢情众卿都已安排好了。”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也就是武则天生下长子李弘的前半年,唐高宗李治正式册立陈王李忠为太子。接着高宗又任命于志宁兼太子少师,右仆射张行成兼太子少傅,侍中高季辅兼太子少保,侍中宇文节兼太子詹事。王皇后和柳姡д獠潘闪艘豢谄晃拮缘玫厝衔屎蠛吞拥牡匚淮哟宋热缗褪跏稀⒘险庑┩馄荽蠹易澹哟丝梢愿哒砦抻橇恕?br />
  事情过去以后,两仪殿里,武则天不高兴地对李治说:“皇上,怎么册立太子的事,也不提前给臣妾说一声。”

  “上朝时,众大臣一齐禀奏,搞得朕也措手不及,只得答应了他们。事先朕也没有思想准备。”李治抱歉地说。

  “皇上,您把臣妾怀孕的事给皇后讲了吧。”

  “是啊。怎么啦?”李治接着说,“朕还跟皇后讲,你还要亲自去中宫报喜呢。这也是礼法。”

  “皇上,那臣妾这就去中宫,一则贺喜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