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历史 作者:[美] 哈特





圆,也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160,000美圆。伯格说道:“说实话,只要不陪钱我就谢天谢地了。赔本的情况总会发生。我们不过是冒了个险。也许我们不如别人小心,但是我们乐此不疲。”转过头来再说戈德堡大笔一挥花60,000美圆买进的82克拉开普敦黄钻石,他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它切割打磨,最终推出28。61克拉的成品多面钻,卖出了78,000美圆的价钱。
  1986年7月17日,极品矿出产了一颗将近600克拉的巨钻,事实证明,它其实是20世纪钻石名册中最著名的绣花枕头之一。戴比尔斯集团迅速把它秘密封存起来,并让所有人不得走漏半点风声。几个月以后,秋风送爽的时节,安特卫普的切割师加比·托尔科沃斯基接到了戴比尔斯集团从伦敦打来的电话,对方问他能否马上过来一趟。托尔科沃斯基顿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本身就是戴比尔斯集团的顾问,每个月都会去伦敦工作一阵的,这个情况戴比尔斯集团再清楚不过了。他同意过去一趟,打来电话的人再也没说什么。
  托尔科沃斯基到了以后,戴比尔斯集团的一位高级职员在卡尔特修道院街17号的大楼门口把他领进了一间宽敞的分拣室。屋子里一个分拣工都没有,显得有些反常。陪同托尔科沃斯基的只有一个人,那人一丝不苟地锁好了房门。屋子里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分拣工用的金属盒子。托尔科沃斯基穿过屋子,走到桌边,打开了盒子,看到了里面那颗巨大的钻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托尔科沃斯基感叹道:“那钻石简直太纯净了。它清澈如水,却偏偏是钻石。看上去弱不禁风,我碰都不敢碰。当时冲着我的那一面好象是一颗大脑。它的造型丰满圆润。我把它捧在手里的时候真怕一不小心捏碎了它。” 托尔科沃斯基的担心不无道理,那颗钻石的表面密密麻麻的满是深入内部的裂痕。身为手艺人的托尔科沃斯基一眼就看出,那些裂痕将是切割师的噩梦。
  那颗钻石马上被送回了南非,直到1988年3月11日才在戴比尔斯集团成立100周年的庆典上,才在400多名来宾面前正式亮相。那天的到场嘉宾非达官即豪门,其中不乏总理和总统级别的贵宾。时任戴比尔斯集团总裁的朱利安·奥格利维耶·汤普森致欢迎词,在发言的结尾,他出人意料地公布:戴比尔斯集团发现了“一颗599克拉的钻石,该钻成色上佳,不愧为已知最大的顶级钻石之一。值此百年庆典之际,‘百年华钻’便是它的芳名。”戴比尔斯请托尔科沃斯基出马主持“百年华钻”的切割工作,后者欣然受命,就这样,有史以来,人类凭借技术在钻石上进行的最壮观的工程即将拉开帷幕。
  1988年底,托尔科沃斯基和夫人莉迪亚锁好了自家房子的大门,把两条黑色的拉布拉多狗交给孩子们照顾,从安特卫普搬到了约翰内斯堡。为了配合托尔科沃斯基的工作,戴比尔斯集团召集了一支由抛光师、工程师和电工组成的技术后援。集团所属的钻石研究所,特意腾出一间地下工作室,包括集团警卫在内的保安力量把工作室围了个滴水不漏。工作室本身经过了特殊设计,任何震动都不会干扰精细的切割过程。屋子里的恒温装置把室温保持在对钻石最有利的华氏60度,人在屋里只会觉得凉嗖嗖的。
  戴比尔斯集团对钻石的大小和质量大肆渲染了一通之后,必然要保住面子。如果在切割过程中出现了任何事故,出洋相的除了戴比尔斯集团之外还有切割师托尔科沃斯基,而且戴比尔斯集团压根就没打算保护切割师的声誉。当大批记者跑去一睹托尔科沃斯基的丰采的时候,戴比尔斯集团派人把托尔科沃斯基夫妇送到了开普敦的一处别墅躲避媒体的骚扰。等到戴比尔斯集团把他们接回来以后,保安人员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他们惟恐有歹徒绑架托尔科沃斯基的夫人,让他们拿“百年华钻”去赎人。
  托尔科沃斯基对着钻石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研究。每天他都要到地下工作室去给钻石相面。工作室的四壁刷着淡雅的绿漆,和手术室没什么两样,这个举措的目的是让托尔科沃斯基的眼睛不至于被长时间的凝视弄得过分疲劳。对于钻石的每一处裂痕和瑕疵,他首先记录在案,然后进行长时间的深思。等到后来托尔科沃斯基回想起那段日子的时候,那块钻石在他的口中似乎已经是有血有肉的人了:“钻石表面深入内部的一些异物和裂痕其实是挤压伤,它们的存在说明钻石在形成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强大的外部压力,难能可贵的是这颗钻石不屈不挠地进行了抵抗,使外力停止了进一步侵袭。”
  托尔科沃斯基来自历史悠久的切割师世家。他的曾祖父莫里斯·托尔科沃斯基在1880年离开了故乡俄罗斯,在安特卫普定居下来,开办了一家钻石加工厂。莫里斯的不少同胞兄弟也成为了钻石切割师,其中伊斯多尔的儿子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成长为杰出的数学家兼切割师。马赛尔在1914年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提出了一种让钻石的折光率达到极至的切割理论,使他成为现代多面切割法的鼻祖。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研究出来的58面切割法加上切面之间特定的角度,就是多面切割法的基石,尽管后人不断创新出让切面数量增加的切割方法,但它们不过是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经典钻石切割理论衍生出来的分支。身为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曾侄孙的加比·托尔科沃斯基,本人也发明过几种钻石切割法,其中就包括戴比尔斯集团专用的花形切割系列。
  经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加比·托尔科沃斯基终于领教了“百年华钻”切割工程的难度之大。他用显微镜观察大裂痕的时候,发现裂痕的终端向外发散着一群微小的裂痕,每条小裂痕的旁边都依偎着一个小气泡。让托尔科沃斯基不寒而栗的正是这些个头微不足道的气泡,因为一位英国学者在切开钻石上的一块微型瑕疵的时候在其中探测到了水分。托尔科沃斯基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一片不祥的阴霾笼罩上他的心头:“万一某个小气泡里含有水分就完了,切割钻石的时候产生的温度高达400摄氏度,这个地区只要93。7度就能把水烧开。那些气泡在这样的温度下会怎么样呢?搞不好大自然没能把钻石怎么着,我倒把它毁了!”

  托尔科沃斯基在戴比尔斯集团工程师的协助下,为钻石研制出一套降温系统。到时候他们会把钻石贴在一个铜质容器上固定牢靠,那个容器有个内胆,在切割过程中,恒温60。8度的水不断从内胆中流过。钻石导热性能良好,所以切割产生的热量会传到铜壁上,继而被内胆里的流水带走。系统设计好了,但是还没有经过测试,托尔科沃斯基不敢贸然用“百年华钻”成为新设备的试验品。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极品矿刚好又出产了一块巨型钻石。这块钻石重达755。5克拉,但是它天生的棕色使它远不如无色的“百年华钻”高贵。棕钻内部也布满了裂痕,情况相当棘手,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降温设备的试金石。托尔科沃斯基从1988年5月开始动手切割棕钻,一个月以后,磨掉了差不多60克拉的毛坯。名为“棕色无名氏”的钻石,在切割期间状态良好。扫清了面前所有的障碍之后,托尔科沃斯基终于把“百年华钻”固定在了造型奇特的降温装置上,正式开始打磨。
  虽然先进的科技为托尔科沃斯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在“百年华钻”身上,他仍然沿用了保守的传统工艺。他在劈凿工具的前端粘上了一小块斧子刃形的钻石,开始在钻石上缓慢而小心地锯着豁口。用其他钻石在目标钻石上磨出的豁口一般是劈凿的准备工序。但是托尔科沃斯基并不打算大刀阔斧地进行劈凿,他要挨个把所有裂痕研磨下去,在“百年华钻”面前,他只相信自己双手的触感。他一干就是154天。在除掉裂痕的过程中,他一共磨掉了80克拉的重量,把钻石塑造成鸡蛋大小的球体。现在它的重量是520克拉,抛光工序可以开始了。
  托尔科沃斯基刚听说自己将切割“百年华钻”的时候,就让戴比尔斯集团按照钻石的大小形状制作了50个塑料树脂模型。模型拿到手之后,他系上围裙,带上护目镜和口罩,开始在模型上进行抛光实验。切割轮下,一个个模型被赋予了不同的形状,空气中的塑料粉末如烟雾一般蒸腾弥漫。他设计出40多个造型,其中有传统造型,还有不少新颖的创意。众多造型之中包括一系列心形设计,托尔科沃斯基曾一度认为心形将是“百年华钻”的最终方案。但是在托尔科沃斯基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平凡的造型不足以烘托出“百年华钻”的高贵典雅气质。他决定向传统挑战。在他的设计中,成品的重量将是300克拉。到了这一步,托尔科沃斯基真的要孤军奋战了,曾叔祖马赛尔传下来的数学公式在这个时候也爱莫能助了。他脑海中的钻石形状没有任何图纸可依,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设想。
  托尔科沃斯基在打磨完模型以后,戴比尔斯集团决定让即将光临伦敦分部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先睹为快。他们单独收拾出一间私人会客室,把托尔科沃斯基打磨出来的塑料模型逐一陈列在天鹅绒底衬上。那些模型形态各异,梨形、卵圆形、椭圆形和心形应有尽有,其中还有几款造型是专门为“百年华钻”设计的,看上去好像圆鼓鼓的靠垫。说起撒切尔夫人,托尔科沃斯基记忆犹新:“她拥有一双金属一般冷峻而坚毅的灰眼睛,她把每一个模型都审视了一遍,我在旁边为她讲解设计意图,她对我说:‘如果我是你的话,就采用这个设计。’”撒切尔夫人钦点的模型与托尔科沃斯基最后的决定十分相似,后来托尔科沃斯基把这个插曲告诉了戴比尔斯集团的一位主管,后者说道:“我说加比老兄啊,看来现在咱们不论干什么都得获得铁娘子的同意才行啊。”
  1990年3月,“百年华钻”终于要接受抛光轮的洗礼了。托尔科沃斯基及其助手们一路朝着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他们的目标是前人从未达到的高峰,他们要用切面创造奇迹。工作过程中,他们的心情忐忑不安。尽管托尔科沃斯基已经去掉了主要的裂痕,但是细微的裂痕仍然存在,和它们同在的乃是那些小气泡。切割师们对于气泡里是否有“内容物”,以及如果有的话是何种“内容物”等情况一无所知,而且目前已经无后路可退了,他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磨掉了掩盖钻石光华的累赘部分。
  切割时产生的钻石粉尘经由排风扇抽到室外。钻石上的一对传感器时刻监测着钻石的温度。一旦温度达到摄氏80度,他们就停下工作,等水冷装置把温度降下来以后再继续。工作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没闲着,他们牺牲了社交生活,与家人也难得团聚。“百年华钻”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小组成员中以前爱好聚会的如今深居简出,以免被喧嚣和酒精冲昏了头脑;他们放弃了可能让身体受伤的体育运动,生怕损伤了手指和眼睛。钻石吸取着他们的精气神,抛光轮消磨的仿佛是切割师们的力量。托尔科沃斯基把抛光工程比作上刑场。他连做梦都惦记着钻石。“到了晚上,我和钻石就大眼瞪小眼地深情对望着。”
  他们在抛光上,花了一年的时间。每天,他们都重复着足以让人筋疲力尽的工作程序。早上8点钟,所有工作人员到达工作室,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检查工具。接着,他们要校正抛光角度,测量水冷装置的温度,等等。光是把钻石固定在水冷装置上这一步,就需要一个小时,有时候甚至三个小时也弄不好,具体需要多少时间全看他们要抛光哪个面。
  钻石一面接一面地逐渐成型。戴比尔斯集团的主管们时刻关注着工作的进程,到了又一个阳春三月的时候,他们有些沉不住气了。从他们对外宣布发现“百年华钻”的那一刻算起,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年,他们需要马上拿出成品向世界炫耀。一位主管找到托尔科沃斯基,对他说道:“加比,游戏就到此为止了。我们决定5月1日之前必须收工。5月1日就得把钻石送到伦敦亮相。”
  托尔科沃斯基答道:“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但是什么时候完工,还得钻石说了算。”
  那主管摇了摇头:“一晃三年都过去了,该有个结果了。5月1日之前,你给我
  托尔科沃斯基于那年4月完成的“百年华钻”,堪称不朽杰作,绝对是大师级切割师创造出的稀世精品。它不止是一个人呕心沥血造就的奇迹,更是一个杰出的犹太钻石世家祖祖辈辈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百年华钻”的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