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涛海未了情
豢庑┥璞浮!薄?br /> “我可以转行嘛!”
“为了我们的感情,你可以这么做。”经过一个月的思想斗争,林平山此刻思路已经很有条理,他冷静地接着分析说:“但是时间长了,你肯定会产生事业上的失落感,我也会受到良心上的折磨,我们过不好的。”
“在动荡时期,有的家庭不也有过类似情况吗,为什么人家都能过呢?为了我们的爱,我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静宜,”她的深情使林平山又涌出了泪水,他哽咽着对她说,“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思维,你的理论功底。你现在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只要你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将来肯定会有辉煌的造就。而且,规划中北京还要建造大型高能粒子加速器。如果以我的爱来毁了你的前途,我将终生不安。”说到这里他已经声泪俱下了。
得到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私爱把她掩藏起来,不能发出光芒,太卑劣了。爱她,就要让她放出异彩!可要抛舍这颗让他迷恋的明珠,就是在剜他的心啦!
刘静宜知道他爱她远远超过爱他自己。她失声痛哭,不知该如何反驳他了。
过了一会儿,她稍微平静一些,说:“我找你们领导说去!”
“没有我本人意见,我们领导是不会管的。我们以往活动总爱躲开我们的同事,领导并不知道我们感情的深度,他们不会轻易出面。”
第一章 芳草寸心(11)
“他把路都堵死了。”她绝望地想,泪水往下滚流。
以后几次见面,都是在没有结果的争论、沉默、相对流泪中度过的。而且,林平山越来越少过来找她了。她感到支持不住了,只好请病假待在宿舍里。
她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像一条蛇一样在蜕皮。林平山再也不出现了,他细腻的感情,对她的依恋,他的才华,他的品格,四年多的风风雨雨,他们那么心灵相通,那些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现在所有这一切都要离她而去。她多么盼望他能再出现。他不要我了,为什么生活会这么残酷呢!
天黑了,又一天要过去了。她无望地抬起头,希望能见到他从东区宿舍走来的身影。马路上除了玩耍的孩子,没有一个大人。她叹了口气,正准备重新躺下,突然奇迹出现了。她以为是幻觉,瞪大眼睛仔细看,是他,没错!
她看见他就站在自己楼前龙爪树下的黑影中,她是多么熟悉这个身影呀,一眼就认出了。她从他们早已心灵相通的思维中马上醒悟到,他实际上每晚都在下边。她惊喜地立即爬了起来,跑到桌边梳理一下头发,冲出门外。
走到楼道尽头,从窗户往外望,他还在那里一动不动注视着她的窗户。
她很快就停下了脚步。望着窗外的身影,她在思索,为什么他不像往常那样,径直上楼来找她呢?肯定他有自己的想法。她犹豫了,在窗后的黑影中站了下来,从这个窗里望着他。
刘静宜的判断没有错。实际上,这些天林平山白天到同事家帮他们装箱打包,天一黑就跑到这龙爪树下注视着刘静宜窗户上的灯光,他知道她就在那灯光底下。这些天,他强抑心中的痛苦向刘静宜说了那么多的话。他想,她跟他一样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思索过程,希望她有一个冷静的结论,他不想去打扰她。但是,他太思念她了,只好在夜幕下站在这树阴里,期望窗内的灯光能替他看到她的身影,转递他深深的爱恋。
起风了。刘静宜望见飞扬尘土中一动不动的他。她满脸泪花默默地想道,他的爱是多么深沉。她明白,此刻她看得见他,他却见不着她。他却每天那么虔诚地注视着那个窗户,一动也不动。
她忽然想到,他对她那么爱,何不劝他留下来,凭着他对她的爱,是有可能的。对,马上下去跟他说去。想到这里,她立即从三楼往下跑去。
刚跑到二楼,她立即清醒过来。她想起,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关系国家安危的时刻,不应当让他出于对她的爱而改变自己的选择。
她停住脚,伤心地折回三楼,藏在楼道窗内的暗影中流着泪望着他,为了不让他发现,她只能躲在这里看他。
已经半夜了,他依然没有离开。她泪水扑簌簌落在水泥地上,想到他明天还要上班,刘静宜迈着沉重的双脚,摸回房中,咬牙把灯关了。
望着他恋恋不舍地离去,她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就这样,每天晚上他们单向守望到半夜。
这样望了一个星期,刘静宜突然发现林平山再也不来了。
第二天,没来。
第三天,还没来。
第四天仍没有来,她在窗后呆呆地一直站到天亮。
第二章 荒漠忠魂(1)
一
茫茫的沙漠深处,一片绿阴环抱的绿洲。为了执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建立我国的有效核自卫力量,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正在严酷的环境中默默工作着。
除了一望无际的黄沙乱石,伸展至天际的还是沙石,荒漠连天,黄尘滚滚。在严酷的环境中战斗着的有我军的高级将领,有资深的科学家,有年轻的科学技术人员和部队的指战员。
这鸟儿也不飞的无人区,夏日骄阳似火,沙石滩上热浪滚滚,人走在发烫的沙石上,熔化了的军用胶鞋把一层层的沙子都粘了起来。冬天,冷风似刀割人的脸。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施工作业双手一碰钢钎立即就被粘住了。
刚到这里,人们就住在帐篷中,一夜狂风吹扫,帐篷四处灌风。第二天早起,人人都被埋在一层沙子里。
人们在这里喝的是沙漠盐碱湖边的苦碱水,用孔雀河的水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吃的是夹沙的馒头,咀嚼时上下牙不能碰着,咬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寸草不生的地方,只能靠汽车从数千里外运来的蔬菜粮食生活。都四月份了,还在吃去年十月入窖的白菜,冷库里存的冻肉都变黄了,也得下咽。
夏天,一到傍晚,蚊子追着人咬。个个头上套着网罩,不开口说话,不知道是谁。夜里不时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那是饿急了的老鼠在啃电缆的外皮。
这儿的孩子,来到人世间,映入眼帘的只有四野的荒沙,除去营房和四野的戈壁滩,什么也见不到。他们除了营地的商店,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样儿,更不知道什么火车、轮船。只是从电影和画报上,才知道什么是高山大河,什么是稻田麦地。
冯学顺到核试验基地不久,我国第一枚氢弹试验开始了,他有幸亲历了这一次核试验。
在离氢弹爆炸试验的靶心十多公里的地方,修筑了半人多高的观察战壕。
早晨七时,聂帅和各部门领导人在核试验基地司令员的陪同下,提前来到了核试验场战壕。
这时,冯学顺与战友们都蹲在掩体内,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准备执行各自的任务,大家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冯学顺看着蹲在掩体内的战友们,忽然想起每次奔赴核试验场前年轻战友们与年幼的子女依依惜别的情景,想到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奉献的青春年华。一切都为了“国家和民族脊梁骨”的国防科技事业,一个振奋民族精神,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事业!
他身边的老董是比他高四届的校友,曾参加过多次核试验。每次试验之前,老董总是心情激动不已。望着整装待发的战友,他向冯学顺谈起自己参加第一枚原子弹核试验的情景:
为了参加试验,他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在烈日曝晒的沙漠中进行“天天练”。每次这样高温行军下来,从防护服中倒出的汗水有几斤重。尽管这样,大家想到这一切都是为了执行一项崇高而壮烈的历史性任务,激情中充满豪迈。
他们知道,在核反应堆的控制大厅内,物理实验室里,核燃料厂的车间中,矿山深井下,战友们都在激动地注视着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这个时刻,大家都有同样的兴奋激动,为所从事的工作,感觉那份崇高,那份光荣,那份壮怀激烈。大家受着同样的教育,为着同样的目标,从事着一个共同的事业,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牙闯过去。
首次核试验的场面,老董终生难忘。
戈壁深处矗立着一座一百多米的高塔,那是即将放置我国第一个原子弹的铁塔。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上,以铁塔为中心,在四周的不同距离上放置着各种试验物。牛、羊、马、驴、猪、狗、鸡、鸭和猴子,在铁笼中静静地吃食。它们绝不会想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悄向它们靠近。地上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里,安装了各种探测仪器、摄影设施,准备采集各种科学数据。旷野上还停放着飞机、大炮、坦克、小型军舰,坚固的工事,民用楼房……
试验场外围,步兵、防化兵、防空兵、工程兵、坦克部队、火箭部队、科研队伍、……集结待命。
为了保证核弹吊运的绝对安全,核武器设计研究院院长卢坚和其他领导及专家们,坐着吊运核弹用的吊篮上上下下,一次次进行检查。技术人员在紧张地安装测试探头、电源、雷管……
总指挥詹将军和刘副部长在同志们的陪同下,坐上吊篮,登上塔顶视察。
次日凌晨,指挥部下达“投篮”命令。
由于核临界安全的要求,这时只允许五个技术员和工人在现场进行作业。为了稳定进行危险作业人员的情绪,卢坚院长一直与他们待在一起。
这位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南北转战屡立战功的将领,挺进大西南是开路先锋。当组织上通知他,要他从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的岗位调去领导试制我国第一枚原子弹,他心头一震。二十多年里,不管是枪林弹雨的冲锋陷阵,还是临战决策运筹帷幄,他面对过成千上万的子弹、手榴弹和炮弹,可从未想到过原子弹!从此,他自豪、坚定地从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转向了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带领先遣人员在西部荒原日夜奔波,风餐露宿,筹建核武器的研究基地。
坐在颠簸西行的吉普车上,透过滚滚尘埃看着车窗外苍凉的高原雪山,卢坚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他参加过许许多多战役,指挥过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没有这次进军那么激动,他的心里默想着一次历史性的会议。
第二章 荒漠忠魂(2)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四日下午,中南海如往常一样寂静庄严。庭院四周常青古柏凛然肃立,湖中冰面朔风吹过阵阵寒意,西花厅的总理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周恩来总理正在向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询问我国的铀资源勘察和核科学技术研究的情况,核反应堆和原子弹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原子能事业所必备的条件。
第二天下午三时,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会议,作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核事业的战略决策。这在当时是一次绝密会议,不准作记录,也不准拍照,至今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周恩来、彭真、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参加了这次会议。
李四光、刘杰和钱三强分别报告了我国的铀资源情况,国际上原子能发展概况和我国近几年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情况。
会议上,展示了我国的铀矿石标本。听到用盖革计数器测量铀矿石的放射性时发出的“嘎嘎”声响,与会领导非常兴奋。
毛主席让与会领导们发表意见,大家一致赞同发展我国的核事业。
会议开到晚上七时,毛主席总结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
这就是创建我国核事业的决策会议,它开始了核武器研制的秘密历程。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帷幕,由这个绝密会议正式拉开了。
现在,卢坚站在西部的荒漠高原上,胸中激荡着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一个前线指挥员特有的坚定,果敢,豪迈。中南海的大脑中枢通过一条主神经紧密联系着这里,肩负神圣使命的庄严责任感,让他的精神境界向上升腾。他的目光似乎透过万里长城,越过滔滔黄河,跨过莽莽长江,看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战场。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这个世上无以伦比广大战场上,正在展开一个新的战役。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将为共和国的历史谱写新的篇章,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地质勘察、气象水文、矿山冶炼、核燃料生产、机械制造、仪器设备、土木建筑、海陆空运输、研究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