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魅影





都是千古不变的话题。  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呢?他说:“有一次,苏菲·玛索问我能否给她介绍一本书,让她改编成电影,我说这里有一本很棒的小说,一本很美丽的旧书,准确地、真实地反映了女性内心的世界,而且,它是由一位女作家写成的,既然作者是女性,我相信她更明白个中感受。为什么不试试看?苏菲·玛索看过这本书后,就爱上了它。”  那个徘徊在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女主角,深深地打动了苏菲·玛索,她向安德烈提出,她不当导演了,她要来演这个角色,全身心地诠释她。这就促成了祖劳斯基和苏菲的第四次合作。  在这部影片里,苏菲化身为一位女摄影师克莱丽。她年轻貌美,多才多艺,总是身着一件风衣,带着心爱的相机,行走在巴黎美丽的大街上,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她带着狂野的激情和优雅的气质,在镜头前摇曳。我们看到的苏菲,早已不复当年的清纯,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风韵。影片从头到尾散发着她独有的迷人气息,更具诱惑力。这部电影对于观念的表达语焉不详,却将苏菲所有的女人味展现在摄影机前,供我们细细观赏。  克莱丽一直找不到一个能够让她全心全意去爱的人。有一天,她经过一家花店,兴致勃勃地要拍美丽的花束,店员阻止了她,说那花已经有人买下。凑巧的是,买花人出现了,他叫克利夫,是一个很有涵养的报纸编辑。他不仅非常乐意让克莱丽拍花,还与她一见钟情。  就在他们结婚前夕,克莱丽遇到了一个“狗仔队”摄影师内莫,这个人像一团烈焰把她的心吞噬了。他们俩分享着对摄影的狂热,发展出一段如火如荼的恋情。不过为了忠贞,克莱丽还是跟克利夫在一起,内心忍受着巨大的冲击……  从情欲到忠贞,没有终结的纠葛,树欲静而风不止,郁闷过了,困惑过了,最终不由得要用心去思索一番。《情欲写真》揭示了生存的体验,剖析了狂野的心理情结。几个主要演员的表现均可圈可点,当然尤以苏菲·玛索为甚。一切看来水到渠成。电影里穿插了不少箴言式的段落或细节。到了结尾,导演还不放过展露“聪明”的机会,那由远而近的摩托声带来求爱者的信号。


第5章 声色无边,倾倒众生写真情欲(2)(图)

  在《情欲写真》里,苏菲·玛索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性,其美丽和出色的演技展露无遗,不仅精彩地诠释了现代女子的冲动、欲望和矛盾,也体现了她特有的妩媚气质。在法国卡布尔影展上,她被评为“最罗曼蒂克的女星”,《情欲写真》也成为“最罗曼蒂克的影片”。对于片中出现的死亡和幽灵,苏菲·玛索说:“这些都是曾经存在的人们,借由它们的行为,生者能够更加体会生命。我们可以从每个生命的消失得到更多的启示。这些男人或女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下这样的决定?一切都环环相扣——过去,现在,未来。我们曾经深爱过的人死后,灵魂依旧留在那儿,人不会就那么消失了。生者的世界是可以去摸触、去感觉的。另一个世界,则是死者的世界,片中的幽灵就属于死者的世界,它就在那儿陪伴着你。我们应该去观察看不见的事物……”  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苏菲·玛索表示很喜欢,但让人奇怪的是,克莱丽在摄影方面那么大胆、奔放、前卫,遇到令自己真正动心的男人时却又那么畏缩。这是一个矛盾的角色。苏菲·玛索解释说:“在我眼中她是一个自由的人……那是她的抉择……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会谈恋爱,也需要工作,她不是一个拘谨或对宗教特别虔诚的人,但当她对一个人许下婚姻的诺言时,会遵守,就算她知道信守这个承诺相当困难。生命无常,不定哪一天会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另一个男人,引诱她,但她就是不肯改变宿命,因为她追求自由的方式就是抵御诱惑。”  苏菲·玛索的表演,常常是不经意中一个眼神就倾倒众生。这和摄影也有关系。《情欲写真》的摄影是美的,浪漫之中含着凄美,性感之中带着暴力。男主角身上缠绕着一个荆棘文身,他带克莱丽去看黑市搏击比赛,场面充满血腥;克利夫怀疑克莱丽不忠,盛怒之下离开了她,不但找人跟踪她,还嫖起男妓来。这些场面和镜头,或扬或抑地表现出暴力和粗鄙,好像每件事、每个人都有缺陷,就像片中所说: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就是它将要凋谢的时候。  苏菲·玛索格外珍爱这部影片,她说:“这部片子主要探讨欲望,爱一个人所遭遇的困难和痛苦……在爱的国度里,没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的思绪并不呈静止状态,相反地,我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片名虽然叫《忠贞》,却没有任何说教意味。它所要探讨的是,每个人都有正反两面,都有冲动、欲望和矛盾。而每个人之所以不同,是在许多事情接踵而至时所下的抉择不同。做了决定之后,我们可以谈尊严或荣誉,但每个人在内心最深处,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道德标尺。”  当有记者问她剧本的哪一部分最吸引她时,苏菲·玛索说:“人们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梦想所作的各种努力。克莱丽就是如此,她拒绝接受太容易得来的事物,也不屈服于一般人认为的不吉利、困难的挑战。在诠释这个角色时,她那种不同流合污的、特立独行的个性深深吸引了我。片中所探讨的主题是恒久不变的。此外,它也探讨了许多已被我们这个太过自由的社会所忽略的价值。在这个自由的社会,我们有权做各种选择,但是过多的自由让人们迷失了自己。在这无人约束的社会中,除非自己有深厚的信念,否则走自己要走的路并不容易。”苏菲·玛索对这个角色十分投入,“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有自己个人的选择,那就是忠于自己的良心,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忠诚”。


第5章 声色无边,倾倒众生“这个鬼美极了”

  美女是最容易被谅解的,所以当《卢浮魅影》中的苏菲·玛索披着那件好像是紫菜做的黑色大衣在卢浮宫为非作歹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反应只是“酷呆了”,而不是希望铲除这个“蛇蝎心肠”的魔女。  《卢浮魅影》是2001年度台前幕后最星光熠熠的法国电影,充满悬念,阴森诡异,也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于卢浮宫实景拍摄的电影。卢浮宫第一次对剧组开放,便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视觉震撼。除了实地摄影,这部电影还使用了最新的特技,做成虚拟鬼魂,而且,这是三度空间的虚拟鬼魂。“一个美女加一点悬念”的《卢浮魅影》是法国电影迈向商业化的又一次尝试。苏菲·玛索清冷性感的眼神,卢浮宫里幽暗古老的气息,以及让人冒冷汗的悬念,让观众过足了瘾。《卢浮魅影》上映后在法国引起轰动,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  苏菲·玛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卢浮魅影》是她从影20周年的标志,她对这部影片非常满意。有人问,25年的演艺生涯给她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什么,她笑着打了个比方:“每一出电影,每一次首映式,我都将它看做是一条悬挂在剧院里的勋带,每当我回首从前,总能看到它们在随风飘动——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  《卢浮魅影》原是法国作家亚瑟·贝内的一部畅销小说,早在1965年,就有人把它拍成电视剧,并在法国引起一股电视狂潮,为了追随那修长的、时常于夜色中神秘出现的幽灵,几乎法国所有的酒吧都安装了电视机来吸引顾客。现在拍成电影,纯属老片新拍。年轻的导演尚保罗·沙洛梅在剧本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他说:“别忘了,现在已经到了2000年。我们在小说之外,又编了一个情境。你想想看,卢浮宫、夜晚、一个女人、一个鬼魅,这其中便交织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节,如何救出这个女人。这不是一部完全虚幻的故事,而是虚幻和真实交织的。”  《卢浮魅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卢浮宫的有关木乃伊幽灵的故事。美丽的姑娘丽莎和祖母一同居住在卢浮宫对面的大楼里,卢浮宫修缮工程无意中把她们所住的楼梯间打通了,于是丽莎进入卢浮宫变得易如反掌。  为了追一只猫,丽莎进入卢浮宫,碰巧来到了科学家研究古埃及木乃伊的实验室。她哪里知道,此时此刻,卢浮宫里的一具木乃伊鬼魂——贝菲葛——正注视着她。当她发现贝菲葛时——在对视的一瞬间——贝菲葛便进入了她的身体。  每当深夜,丽莎被这个鬼魂驱使着,在卢浮宫游荡,搜索着古埃及的宝物。一个电工深爱着丽莎,当他发现丽莎的反常举动时,便跟踪保护她。卢浮宫的科学家又用古埃及的语言劝说贝菲葛离开了丽莎的躯体。经过这番折磨,她又回到了爱人的怀抱。  外表贤淑的苏菲·玛索,一直有一种隐藏的妖冶气质,在她主演的电影中,完全体现这一面的并不多。《卢浮魅影》填补了这个空白。在以卢浮宫为背景的浓郁色调下,她富于东方气质的眼睛和黑发,将惊悚的气息散布在整部影片中。开始的惊惶与后来的坚毅,正是她最擅长演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她那惊恐的双眸和血红的嘴唇,那是绝对经典的心理恐怖片造型。影片中的“贝菲葛”面具,据说是依照苏菲·玛索的脸,分毫不差地制作的。他们先扫描苏菲·玛索的脸,再按照她的眼神来调整面具,让她能以“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贝菲葛。这可把苏菲·玛索累坏了。她说演魔鬼是一种体能的考验。导演对她扮演的贝菲葛非常满意,说:“这个鬼美极了,仪态优雅,姿势棒,苏菲·玛索连装鬼都那么迷人!”《卢浮魅影》的译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魅”字有很多解释,可以是一种惊人的美丽,也可以是一种莫名的恐惧,不仅让人窥到苏菲·玛索的香风艳骨,还仿佛让人瞥见卢浮宫的鬼影——两者正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  也许,我们只能这么解释影片的醉翁之意:与其说是为了营造鬼怪的恐怖气氛,不如说是为了突出人生的美丽事物。苏菲·玛索的气质与卢浮宫的珍藏,是造物主与人类文明的美好结合;而人与幽灵最后的平等对话,是生命相安无事的安宁和美丽……当然,聪明的编导也不甘让故事就这样平平收场。当所有的恐怖结束,悬念揭开后,画面的焦点定格在苏菲那美丽的瞳孔里,我们在这一汪美艳得有些惆怅的秋水里,欣赏到最后一丝莫名的恐惧。  苏菲·玛索这次“作恶”,可比两年前《末日危机》中的蛇蝎女人成熟多了,观众再也不会怀疑她有扮演反面人物的能力,她的加盟,无疑为该片增添了光彩。


第5章 声色无边,倾倒众生裸露与实践

  在许多影片中,苏菲·玛索都是一个微妙的性爱女人,与许多男人肉欲纠缠。无论有没有男人的存在,她总是可以过得很好,男人就是她的武器,拾起男人就是拾起武器,男人是被她利用的。这种性爱,可能是上帝赋予的一种通向宏博之爱的暗示,或者说,一次启发,一种象征,就像给戏剧一个道具,给灵魂一具肉身,给爱一种语言……无论是她多愁善感的呻吟,还是春光乍泄的细腻触摸,都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悲悯情怀渗透其中。年轻而早熟的苏菲·玛索,似乎早已领悟与性爱有关的这一切,在《初吻》中就有的那种关于爱情的朦胧倾向,到后来的影片中发展成裸露与实践。与电影有关的爱与性,将她从一个清纯的女孩变成了魅力四射的女人。  苏菲·玛索很容易进入角色,无论是说些平淡的台词,还是演激情戏,她都能坦然地面对镜头。她说过:“当你拍一部电影时,你必须拿出最真实的一面,最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在苏菲·玛索的电影中,性有时根本无法遵循道德的标尺,她会在性中自困和煎熬,也会在性中爱与恨。性对于她来说,有时是一种魔鬼般的快意,有时又是爱情之花绽放之后的自然体验。那些浮光掠影的爱情,在性的融化中变得虚无飘渺,从《狂野的爱》到《勇敢的心》、《豪情玫瑰》、《芳芳》,再到《安娜·卡列尼娜》、《情欲写真》,最后到007系列的《末日危机》,性,都以一种挥之不去的激情碰撞着苏菲·玛索的心扉,不管是歇斯底里的性,还是令人潸然泪下的性,苏菲·玛索都用她的身心去完成那种湿透了的演绎。  有时候,她也会在性中迷失方向。难怪有人说,当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去掉一切束缚之后,这世上只会多一个纵情声色的女人,而不会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其实这用在苏菲·玛索的一些电影中是再适合不过了。她自己也明白,不能仅仅是为了性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