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当国
埃醴镏螅来挝跻簟⑼跎獭⑼醺⑼趺В负跞跏下⒍希旧闲纬闪送跏贤馄莅殉殖木置妗!?br /> 从王凤上任开始,成帝就“谦让无所颛”。有一次,成帝召见大学问家刘向的儿子刘歆,见他引古论今,出口成章,通达博学,诗赋文章更是不同凡响。成帝很高兴,要封他为中常侍,便命人取来官服,想正式任命。左右都提醒他说:“此事尚未通报大将军,是否暂缓一下。”成帝说:“区区小事,不用告诉他了。”但左右深知王凤的权势,都叩头相争。成帝无奈,派人通报王凤。谁知,王凤坚决不同意,成帝也只好作罢。
对此,成帝心里很不痛快。但王凤背后有皇太后撑腰,他也无可奈何。倒是有个不怕死的京兆尹王章,刚直敢言,向成帝奏称:“今政事大小皆自王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王凤此乃专擅朝政,不是忠臣。”同时列举王凤的三大罪状,提出不应由他久典政事,应另选忠贤之士。成帝见他说得在理,便经常召他密谈。后来,成帝准备召琅玡太守冯野王替代王凤。不料,他们的谈话被王政君的堂弟、侍中王音偷听到了。王音对堂兄王凤“卑恭如子”,极力巴结,自然向王凤告密。王凤闻知,立即称病,从宫中回到家里,并上表请乞骸骨(即辞职):“臣材驽愚戆,因外戚之故得蒙恩宠,委以辅政。然臣无德无能,又久病连年,数出在外,旷职素餐,有负陛下重托,陛下因皇太后之故不忍诛废,臣已知皇恩似海。今仍愿陛下念及臣老病,请许归自养,全其骸骨,不然臣必填于沟壑,惟陛下哀怜!”表章写得哀哀感人,王政君得知,垂泪不止,不吃不喝,实际上是对皇帝施加压力。这样一来,成帝无奈,为使皇太后宽心,他连忙向王凤表示歉意,并极力挽留。于是,王凤又回到尚书省办公。王凤复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王章以大逆之罪处死,全家老小流放。
从此以后,公卿大臣见王凤,都不敢正面而视,惟恐不慎得罪。朝廷之上,王凤气焰熏天,炙手可热。阳朔三年(前22年)八月,王凤病死,成帝按他的举荐,由王音继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仍然执掌朝廷大政。
一年夏天,成都侯王商生病,为了避暑消夏,他竟向成帝借用了皇帝的明光宫。后来,王商又凿穿长安城,把沣水引入庄宅中的大陂中行船取乐。一次,成帝来到他家,发现王商竟为了引水凿穿长安城,心里愤愤不平,认为他擅穿帝城是动了王气,却也无法发作。后来,成帝微服出游,路过曲阳侯王根的宅第,见他游乐园中的土山渐台很像未央宫中的白虎殿,对这种“骄侈僭上”的越轨行为,他再也忍耐不住,发起怒来。王商、王根心中着慌,就想自行黥劓(黥,在脸上刺刻文字或记号,并涂上墨,也叫墨刑;劓,割鼻之刑),去向皇太后请罪。成帝见二人竟然去找皇太后,更是怒不可遏,对王音讲:“外家(指舅家)这是干什么?为何想自己黥劓?他们相戮辱于皇太后面前,徒伤慈母之心,更添乱国之祸。外家宗族强,朕弱日久,今日他们是自取祸败。你转告他们,好好在家待罪。”一时动了杀心。谁知,王政君听说后,让王商等人负荆请罪,反倒使成帝左右为难,最后也不了了之。
王氏子弟以“五侯”为首,在皇太后王政君的羽翼下,声色犬马,纵情自乐,并大置宅第,规模宏大,数里之间相望不断。他们广占民田,盘剥百姓,弄得朝政腐败,民怨载道。“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人至相食,在今天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西汉的盛世已成过眼云烟。
悲歌传奇: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4)
成帝处在皇太后及其家族的操纵下,从此不再关心朝政,反而更加追求荒淫腐朽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就连他的私生活,也常常会受到王政君的干涉。
成帝即位后,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是元帝时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成帝为太子时由元帝选配为妻。许皇后聪慧智达,善写文章,又工于书法,加上年轻貌美,从太子妃到立为皇后,深得成帝的宠幸,后宫其他妃子很少能得到召幸。因此,皇后之父许嘉权势日隆,使同时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阳平侯王凤等人深感不安。汉家的传统,后父重于帝舅。当时有位叫杜钦的人劝说王凤:“车骑将军(许嘉)是皇后之父,将军身为国舅,要对他尊敬,不要让他有何不快。小不忍则乱大谋,不可不慎。况且前车之鉴,有目共睹,愿将军明察。”对此态势,皇太后王政君和她的王氏兄弟们不甘坐视,借口许皇后专宠会影响皇帝继嗣不广,减省后宫椒房殿(皇后所居)的用度开支,借以裁抑皇后的势力。在此前后,灾异不断,按当时人的天命观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当归咎于后宫。这正给王政君与王凤兄弟对付许皇后找到了证据,连成帝也无话可说。许皇后无可奈何,由此宠爱日衰。许嘉也因成帝一纸诏书,借口家重身尊不宜以吏职俗务为累,赐黄金二百斤,以特进侯退出辅政大臣之位。
许皇后失宠,她的姐姐平安刚侯夫人许谒等以媚道之法诅咒后宫怀有身孕的王美人与王凤等人。事情败露后,王政君极为震怒,结果,许谒被诛杀,许皇后被废黜于上林苑中的昭台宫,时在鸿嘉三年(前18年)十一月。许氏做皇后共十四年,仍被王政君废黜,许氏宗族均被赶出京师,回到老家山阳郡(今山东金乡西北)。
九年以后的一天,成帝忽然怀念起与许后的恩爱生活,就想下诏召还许氏亲属归京。然而,事情并未像成帝想的那么简单,这一事件还只是微起涟漪,就把已经废幽多年的许皇后送上了绝路。
在此之前,许后有一位寡居的姐姐许孊,因为难耐闺中寂寞,与定陵侯淳于长私通,后来成为他的小妾。淳于长不是别人,正是王政君姐姐的儿子。有一天,淳于长心血来潮,对许孊说:“你的妹妹真够可怜的,我在宫中有办法,能通过皇太后把她再立为皇后。”被废黜的许皇后闻知,似乎看到无限希望,她也不辨真假,就以自己的前程相托,通过姐姐暗中送了许多好处给淳于长,并多次写信表示谢意。淳于长见许皇后如此,心花怒放,他实际上根本不去为许皇后疏通,反而在回复许皇后的书信中对她大加调逗,声称事成之后应如何如何地酬谢他。事不凑巧,书信被成帝看到,他见淳于长如此大胆,十分恼怒,却不好去追究他的责任,以免引起王政君的不满,就把火全发泄在了许皇后的身上,遂派了廷尉(负责刑狱的官员)孔光持节给许后送去了毒药,逼她自杀于冷宫之中。此事在绥和元年(前8年),乃是成帝死前一年。
飞燕得宠,群美斗法
早在许皇后被废之前,成帝还曾纳赵飞燕入宫。围绕着赵飞燕在后宫的地位,王政君对成帝百般刁难,使他无法随心所欲,引出了后宫一系列的波澜。
赵飞燕像赵飞燕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她体态轻盈,婀娜多姿,俗称“环肥燕瘦”的“燕”就是指她而言。赵飞燕小时长得很弱,长大后,到阳阿公主家为婢,学习歌舞,因身轻如燕,故号“飞燕”。一天,成帝微服出行,到了阳阿公主家,宴会之上见到舞姿优美、光彩照人的赵飞燕,立刻被她迷住,遂召纳入宫,极加宠幸。据托名汉代人伶玄所撰《飞燕外传》记载,成帝听说她尚有一位同样美丽绝伦的妹妹,也把她召入宫中侍寝伴驾,这就是被披香博士淖方成唾为“祸水”的赵合德——女人为祸水之说,由此不胫而走。赵氏姐妹二人都被封为婕妤,很受宠幸,贵倾后宫。许皇后的姐姐许谒以行左道被处死,就是赵飞燕向王政君告的密。许皇后被废后,成帝想立赵飞燕为皇后,王政君嫌弃她出身微贱,有碍皇室体面,出面阻止,令成帝十分难堪。谏大夫刘辅也跟着凑热闹,上疏说:“皇上要承宗庙、顺神灵,就应妙选窈窕淑女。如今陛下触情纵欲,倾心于一个卑贱女子,还想立为皇后母仪天下,真令人疑惑。俗话说:腐木不可以为柱,人婢不可以为主。若陛下仍不改弦易辙,必有祸而无福。臣冒死上谏,请陛下三思。”成帝正在气头上,见到奏章,不由分说就把刘辅打入大牢。因为王政君也不同意立赵飞燕,刘辅才算捡了一条老命。
悲歌传奇: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5)
后来,成帝托淳于长多次向皇太后说情,王政君才勉强同意,并暗示先封赵飞燕的父亲为成阳侯,改变赵飞燕的贫贱出身,瞒天过海。成帝一直折腾了个把月,方才如愿以偿。
不久,成帝又把赵合德册立为昭仪。赵飞燕姐妹恃宠骄横,不知收敛,宫中为之侧目。成帝即位之初选入后宫的班婕妤,见赵氏姐妹骄妒,恐引火烧身,就主动提出到王政君的宫中供养太后,得到成帝允许后,就离开了充满倾轧与血腥气的成帝后宫,从而得以善终。
成帝坐拥美姬,享尽风流,谁知好景不长,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46岁的成帝暴死于未央宫。据说,成帝身体一直很好,从无疾病。死前一天,因楚思王衍和梁王立来朝,要于次日辞别,成帝在未央宫白虎殿设宴饯行,并且他还打算拜左将军孔光(先任廷尉)为丞相。夜里还一切平安,到清晨起床,他拿裤子、袜子时竟失手落地,随即四肢痉挛,口不能言,不消几个时辰,竟一命呜呼。消息传出,朝野大为震惊,议论纷纷。民间传言,说成帝夜宿赵昭仪的昭阳舍,因酒后纵欲过度引起虚脱,中风而死,故归罪于赵昭仪,说是她的风情万种使皇帝做了风流鬼。王政君对赵氏姐妹在宫中的骄横早就看不顺眼,在这个关头,对儿子的死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她立即下诏给大司马王莽并丞相、大司空等人:“皇帝暴崩,众议哗然,传言甚多,掖庭令等人供职后宫,燕寝都由他们侍候,可着令与御史、丞相、廷尉合议,推问皇帝起居发病的详情,以正视听。”王政君诏书一下,赵昭仪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杀。
成帝死后不久,司隶校尉解光(司隶校尉是专门负责纠察京师百官与近畿治安状况的官员,外戚、亲王也要受其监察,权力很大)上奏王政君,称成帝与许美人、中宫史曹宫曾育有子嗣,但均因赵氏撒野使泼而死于非命,且证据确凿,事实清楚。
这份上奏一公开,立即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王政君既哀痛皇孙之死,使国统绝嗣,又恨赵氏姐妹施媚固宠,害死了儿子,有意依法严办,但她也有后顾之忧,担心深究会使成帝的私生活暴露于天下,有碍其形象。郎官耿育的上疏也表达了这一观点:“复校省内,暴露私燕,诬污先帝倾惑之过,成结宠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明见之明,逆负先帝忧国之意。……不然,空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这一番话,使王政君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位的汉哀帝只把赵飞燕的弟弟新成侯赵、侄子成阳侯赵废为庶人,将其家人贬往辽西郡(今辽宁义县西),而没有再追究赵飞燕的责任。哀帝本人也因赵飞燕有助其继位之德,不想再予深究,遂不了了之。不过,事情远没有完结。哀帝死后,王莽又通过王政君,旧话重提,诏示有关部门:“前皇太后(赵飞燕)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数十日之后,又以她有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怀狼虎之毒等名义,废为庶人,逼令自杀。迁延数年的成帝后宫一案才算告一段落。据说,当时民间有童谣传唱:“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成帝每微服出行时陪同的张放),时相见。木门仓琅根(指宫门),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正是对此事的演绎。
国统三绝,王莽居摄
哀帝刘欣是当年与成帝刘骜争立太子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也就是当年元帝宫中王政君的情敌傅昭仪的孙子。成帝在世时,定陶恭王刘康来朝,他念先帝的情分,不再计较其争储的过节,对待这位王弟甚是周到仁厚。成帝曾对定陶恭王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一旦有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就不能再像今天这样见面了,你还是待在我身边,还可以常常见面。”后因大将军王凤相逼,刘康辞别归国,两人相对而泣,依依诀别。成帝晚年,自知得子无望,不得不与母亲王政君在皇族宗室中寻找合适的人选来承继皇统。当时,最有希望的是成帝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与侄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