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6






     过了几天,刘备得知诸葛亮已经回到家里,又带着关羽、张飞前去 

求教。那天天气很冷,刚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雪。张飞有些忍不住, 

想要返回。此时刘备心想冒着大风雪去请先生,正表明我刘备的一片诚 

心呀,可不能知难而返呀。他们三人好不容易才到了卧龙岗,谁知一打 

听先生已在前一天和几位朋友出门了,又扑了一个空。 

     又过了数日,刘备选了一个好日子,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羽、 

张飞这次也有些不想去了。刘备亲切的说:“你们知道周文王访贤遇姜 

尚的故事吧?文王是那样的敬重姜尚,使得姜尚一心辅佐文王和武王, 

君臣合济,上下一心,才完成了灭殷的大计。咱们应该效法古人才是呀。” 

说完带着关羽、张飞又出发了。 

     刘备三人来到卧龙岗,小童告知先生还在草堂上睡觉不可打搅。刘 

备叫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却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前的台阶下等 

候。过了好大一会儿,诸葛亮才醒来。小童禀报说:“刘备已经来了一 

会儿了。”诸葛亮这才将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迎进屋里,开始谈论天 

下大事来。 

     刘备说:“当今汉室衰微,奸臣得势。我刘备不自量力,想出来安 

邦定国。无奈我智谋短浅,能力绵薄,时至今日尚无所成。请先生多予 

指教,我应当如何去做才能取得成功呢?” 

     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就对当时的形势作了一番分析,并为刘备 

策划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他说:“当今国家群雄并立,势力 

大者跨州连郡的多得不可胜数。曹操与袁绍比,名望低,兵力弱,可他 

却打败了袁绍,说明其足智多谋。如今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而令诸侯, 

眼下不能和他争高下。至于孙权,他据有长江天险,老百姓归附他,有 

才能的人又肯为他效力,因此对他只能联合。荆州地势险要,是个用兵 

的地方,可是荆州的主将刘表守不住这个地方,这是老天愿将这个地方 

送给将军,将军应取而代之。益州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那里土地 

肥沃,物产丰富,向有 ‘天府之国’的称号。将军如能先占荆州,再取 

益州,励精图治,充实国力,联合孙权,结好西南各民族,然后等待时 

机,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定能获得成功。” 


… Page 13…

     刘备连连点头称是,他对诸葛亮说:“先生的一番话,说得十分透 

彻。我希望先生能够出来,帮我进一步策划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诸 

葛亮见刘备十分诚恳便说道:“既然将军如此看得起我,我愿竭尽微薄 

之力为将军效劳。”刘备见诸葛亮答应请求,十分高兴,他请诸葛亮尽 

快出山,共图大业。第二天,诸葛亮便告别亲友,与刘备等人一起到了 

新野。从此以后,诸葛亮用其全部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刘备的 

势力越来越大了。 

     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直取荆州,此时,盘 

踞荆州的刘表刚刚死去,次子刘琮继承了他的位置。曹军进攻声势浩大, 

刘琮听到消息早已吓破了胆,暗地里向曹操投降。受刘表派遣驻守新野、 

樊城一带的刘备见曹操大军迫近,想要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向江陵 

 (今湖北江陵县)退却。曹操深知江陵是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 

重要补给地,生怕刘备占领江陵,就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日夜兼程追 

赶刘备。没几天工夫,曹操在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把刘备打得大败,夺取了江陵。刘备抄小路逃到了夏口(今湖北省武汉 

市),在那里与刘表的长子刘琦相遇,二人兵力合在一起约两万人。 

     曹操的南下,使得江东的孙权也感到很紧张,鲁肃受孙权的指派到 

刘备那里去察看动静。鲁肃劝说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 

刘备欣然同意鲁肃的主张,带领军队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 (今湖北省鄂 

城县北)。曹操收降了刘琮的军队八万多人,队伍壮大到20多万,他率 

领兵马沿江东下,直逼夏口。诸葛亮见到形势危险就对刘备说:“形势 

已经很危急,让我去孙权那里求救吧!”刘备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会见孙权。 

     到了柴桑见到孙权,诸葛亮觉得孙权对抗击曹操还有些犹豫不决, 

他对孙权说:“曹操占领荆州,威震四海,现又顺江而下,直逼江东。 

孙将军要想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跟他断决关系;如果没有这份胆量, 

何不按兵束甲,趁早投降,向曹操称臣呢?”孙权一听这话,便反问说: 

 “刘豫州(刘备当过豫州刺吏,古人不称名而称官衔表示尊敬)为什么 

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马上回答说:“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读 

书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归大海一样,眼前遇到一点困难,岂能屈居人 

下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一说,激动不已,猛地站起来说:“我怎么 

能让江东大地和10万人马受人家的控制呢?我孙权主意已定。可是,刘 

豫州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抗得了曹操呢?”诸葛亮接着说:“刘豫 

州尚有精兵二万人马。虽然曹操人马不少,但是经过长途跋涉,早已人 

困马乏。再加上曹军多半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又不惯于打水 

仗。如此说来,只要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并肩作战,一定能够将曹操打 

败。”孙权觉得诸葛亮的分析很有道理,更坚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就 

在这个时候,曹操写信威胁孙权,说他的80万大军正欲计伐江东,誓与 

孙权一见高低。孙权见状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讨抗击曹操的方法。 

     会上,孙权拿出曹操的信给大家看,许多人大惊失色。长史张昭说: 

 “我们可以凭借着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了荆州,收了刘 

表的水军和几千条战舰,沿江水陆俱下。如今他已经占有长江北岸的险 

要地方,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抗击他呢?照我看,我们不如与他讲和,表 

示欢迎好了!”孙权听到这类投降的言论,心里很不高兴,站起来走出 


… Page 14…

了会场。鲁肃赶紧跟在后面也来到了屋檐下,他对孙权说:“您可千万 

不能听张昭的那些泄气话。我看您还是应该把周瑜召回来。请他一起来 

决定大计。”孙权采纳了鲁肃的意见,宣布暂时休会,待周瑜回来再行 

商议。 

     此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接到孙权召见他的消息后,立即动 

身回到柴桑。听了文臣武将的意见后,周瑜对孙权说:“如今将军割据 

江东,地域宽广,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应当横行天下,怎能向曹操称 

臣呢?”然后周瑜又分析说:“其实曹军最多不过20万人马,现在正值 

地冻天寒之时,他们的军马缺少草料。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 

必然生病。这些都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依我看这正是我们打败曹操的最 

好时机。请将军派给我几万精兵,开赴夏口,击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 

的话,精神大振,拔出佩刀,一刀就砍下案桌的一角,对在场的人说道: 

 “谁要是再说投降曹操,就像这张桌子一样。”接着他任命周瑜为大都 

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命他们带三万兵马与刘备的水军 

协同作战。孙刘联军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与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一 

场大战即将来临。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士兵水土不服,接二连三地得起病来,多数 

士兵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很多人晕船,恶心呕吐,失去了战斗能力。 

看到此种情景曹操很是着急。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用铁链把战船连在 

一起,铺上木板,造成“连环船”,就会四平八稳。曹操听后,急忙命 

令工匠连夜赶造。连环船造成了,人在船上走,就像走在陆地上一样, 

感觉稳当多了。 

     统率孙刘联军的周瑜,得到曹操使用连环船的消息,就与大家商量 

对策。部将黄盖说:“连环船倒是四平八稳了,但是它有弱点,最怕火 

攻。”周瑜说:“对!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是很危险的事。这 

需要有人去诈降,接近他们,相机放火才能成功。”黄盖接着说:“就 

让我去吧!就是粉身碎骨,我也要设法火烧曹营。” 

     几天后,曹操收到黄盖想要投降的密信,这一下,曹操认为自己处 

于绝对优势,同时心想孙权的处境已十分困难,江东覆亡的命运已是迟 

早之事,孙氏政权内部的分化是极有可能的。经过分析他对黄盖的诈降 

信以为真,随即约定了黄盖来投降的日期和暗号。 

     约定的日子到了。天就要黑的时候,有士兵前来报告:“有十条插 

着青龙的小船向北岸驶来。”曹操高兴地说:“这是黄盖前来投降。黄 

盖一来,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他哪里知道,黄盖的船上装满干草,里 

面浸上油液,外面用布幕裹好,每艘大船的后面拴上机动灵活,便于攻 

战的小艇——走舸。大船在前,小艇在后,向北岸急驶而去。快到曹军 

水寨时,黄盖命士兵举火,并齐声高喊:“黄盖来投降了!”曹军以为 

黄盖真的来投降了,纷纷走出船舱探望,没有任何防备。很快,黄盖的 

船只靠近了水寨。起初曹操也很得意,后来看快船急速开来,觉得事情 

不妙,但已经太晚了。黄盖命令十艘大船的士兵同时发火,冲向曹军水 

寨,然后跳上小艇退走。这时正刮着猛烈的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 

威,顷刻之间,曹军战船燃烧起来。曹操下令解开铁索。无奈火势太猛, 

水寨很快淹没在熊熊的大火之中。接着,烈火又烧到岸上曹军营寨,曹 

营大乱,孙刘联军乘机发动猛攻。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 


… Page 15…

追击,曹操带领残兵败将,由陆路狼狈逃走,最后回到许昌,从此再也 

没有力量向南进军了。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曹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我国战争 

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个著名战例。 

     后来,曹操在北方建立魏国,孙权在江东建立吴国,刘备则在四川 

建立蜀国,三分了天下。三国各自图强,发展经济,开发边疆,与少数 

民族的关系大大加强,为中国的历史谱写了绚丽的篇章。 


… Page 16…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同住一个地球,同享一片蓝天的地球上的人类,从很早的时候起, 

就对异域的文明充满了憧憬和向往。高山拦不住,戈壁困不死,顽强不 

屈的探险家们跋山涉水,冒着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终于开拓 

出一条横贯东西,连结欧亚大陆的商业大道。因为这条商道以贩运丝绸 

享有盛誉,19世纪的欧洲学者称之为“丝绸之路”。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隔不断世界上最大的欧、亚两洲大陆人民的 

交往,即使是在交通极不便利的古代,也是如此。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欧、亚广大草原地带就有了联系。公元 

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于锡尔河上游筑亚历山大里亚·厄什 

哈特城(今列宁纳巴德),深入到邻近中国的地区。中国与西方欧洲各 

国的贸易联系虽早就存在,但史书中有记载的大规模交往却始于西汉汉 

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时期的西域,有狭义、广义两种涵义。狭义上是指玉门关与阳 

关以西,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新疆的广大地区。 

广义上的西域除上述地区外还包括葱岭以西中亚和西亚、南亚及东欧、 

北非的一些地区。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即位后,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一方面采取 

利于发展生产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从而国力大增。汉武帝于是决定解决 

长期以来困扰汉室的心腹之患——匈奴人的骚扰,同时开辟与西方交往 

的通道。 

     匈奴人对汉的侵扰由来已久。这些生活于大漠南北的匈奴奴隶主贵 

族,经常侵扰汉边郡地区,掠夺奴隶和物质财富,是中原汉族的一个严 

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