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皇帝
恪⑽跚ⅰ⒓恕⒄盼闹⑿鲜苛⑷钫耦臁⒂诰苍叮坪脱执Φ热说酵ɑ罄踝庸怠鞍炖碚瘛倍诰堤巍⒔鹈馈⒒聘豢 ⒐却魏嗟热肆羰爻ご喊炖碚瘛!?br />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次所谓的“防务会议”,实质是一次散摊的会议,但令人可笑的是,就是这次会议,最后还又通过一次冠冕堂皇的《满洲防卫法》!
这边“防务会议”一散,那边伪大臣们便飞快地各自跑回家收拾行囊。此时,他们真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皇族里的溥杰、涧麒和万嘉熙等人也都在自己家里收拾细软、行李、打点装箱。这其中当数皇帝的内弟润麒高人一筹,他收拾停当便捷足先登,把伪宫内府的汽车找来,把箱只送往车站,而把家眷全部送到离车站最近的二格格韫和家中去了,利利索索地等待溃逃,真可谓未雨绸缪了。
皇宫中的缉熙楼的同德殿也忙得不亦乐乎,由溥仪皇帝亲自部署,毓嶦直接负责,李国雄等人亲自动手,紧接着昨天继续进行清点重要文物,分别包装。
吩咐完毕以后,溥仪又重新躺倒在安乐椅上。此时已是夕阳西下,天近黄昏,一缕缕暗红色的光线斜射在绢熙楼那青灰色的墙壁上,呈现出一种不伦不类的色调,更搅得溥仪烦燥不安,给予他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刺激更无以覆加,他漫无目的地拧开了他心爱的美国出产的双波段新式收音机,将声音放低到最小的程度。短波电台里传来了来自海外的消息:
“美联社消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在各个战场上捷报频传,美英盟军和苏联军队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给予垂死挣扎的日本以极其沉重的打击,特别是英勇无比的美军已在日本本土登陆,美国飞机已可以对日本的各个地方、各种设施实行任意的、无限制的打击。日本关东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失利,苏联红军和蒙古骑兵部队,已占领了满洲国的广大地区,并向伪满国都‘新京’推进,蒋介石先生领导的国军也开始调动,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部队从敌人后方不断地骚扰敌人。”
听到这里,溥仪恼恨地拧上了开关,恨不能一下于把收音机摔个粉碎。什么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屁话!鬼话!!大日本皇军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啊!伪满洲国也要走到穷途末路了啊!溥仪下意识地抖动着身躯,伸手抓住了放在袋中的手枪。他的情绪更加烦燥,思绪更加紊乱,几天来深深疑虑和困惑的问题又出现在脑际: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已被事实打得粉碎;大日本帝国防线固若金汤,也成欺人之谈;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军”要人,也流露出异常的恐惧,风光不再。跟随日本人“迁都”通化,我及皇族的命运将会如何?若是“迁都”不成,落入苏联军队手中,我的性命和下场又将如何?会不会象吉冈安直诉说的那样“后果难以设想”?难道我多年来苦苦追求的恢复祖业就这样完结了吗?我今后将怎样面对列祖列宗呢?难道我这大清帝国的末代皇帝就当定了吗?
这一系列的问题困绕着他,使他疑虑重重,百思不得其解。忽然,他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为何不求助于“神灵”呢?我每一次逢凶化吉、有惊无险不都是神灵的启迪吗?我每一次的柳暗花明,不都是佛祖的保佑吗?他浑身似乎突然间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站起身来走出“寝宫”,推开了“佛堂”的房门。
这是一间约有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墨绿色的拧花装饰着四壁,天棚上悬挂着罩有乳白色玻璃的圆型大吊灯,地上铺着浅绿色的纯羊毛地毯,房间的正面空荡荡的,房间的西北角放置着一幕黑色烤漆屏风。屏风后的供桌上,放着“佛龛”,供着几尊用明黄色丝绸遮盖着的金佛像(当然,这里供奉的佛像,不经溥仪特许,任何人不准随意揭开)。整个“佛堂”在暗淡的灯光下,给人一种阴森和神秘之感,甚至是一种恐惧感。然而,这里却是溥仪的希望之所在,给他带来的是一种安慰。溥仪进入“佛堂”,来到供桌前,整了整衣服,用那苍白的手理了理头发,虔诚地双膝跪在黄色的铺垫上,合掌入静,口中不停地念诵着佛号,乞求神灵保佑。
“大慈大悲的佛祖啊,法力无边的佛祖啊,赐朕以吉祥,赐朕以力量,保佑朕平安迁都,朕将使面前香火旺盛。佛祖啊,朕一生多灾多难,多亏佛祖保佑,每次总能逢凶化吉,遇坎成坦,但愿朕的这次迁都也能一帆风顺,免遭磨难……佛祖啊……阿弥陀佛……”
正在溥仪渐入佳境之时,忽然,外号“严胖子”的司房随侍严桐江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冒着“大不敬罪”,手拎着德国造的锃亮的二十响驳壳枪闯进“佛堂”:
“老爷子,老爷子,大事不好了,从‘同德门’那边来了四、五名手端‘三八式’长枪的日本兵,凶神恶煞地向这边走来,恐怕……”
正在合掌入静的佛徒溥仪,听了严桐江的报告,吓得面如土色,慌忙从那明黄色的铺垫上蹦了起来,不知是突然之间佛祖给增添了无穷的胆量,还是虚张声势。
“什么,什么,日本兵竟敢闯入我帝宫?反了的、反了的,走,严胖子,去看个究竟!”情急之中的溥仪撕下了皇帝的尊严,和常人一样地喊起了严桐江的外号。
溥仪边说边跟在严桐江后面朝楼梯口奔去。他们来到楼梯的转弯处,溥仪停了下来,将手插进了枪袋。
“严胖子,打开窗户。”
“嗻。”
严桐江奉命打开窗户。溥仪站在打开了的窗口前向“中和门”方向望去。真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果然见有四、五名日本兵端着“三八”式长枪朝“内廷”走来。溥仪见状,大惊失色,脑海中立刻映出吉冈那狰狞的面目。
“莫非,莫非,莫非这几名日本人是要来杀害朕,杀人灭口……莫非日本人也要让我做汪精卫第二。”
尽管汪精卫因为制造“银淀桥事件”和溥仪有杀父之仇,但在投靠日本人上,他们走到了一条贼船上。对于不久前在日本治病死去的汪精卫,尽管社会上流传着汪精卫之死的三种说法,但此时的溥仪还是相信汪精卫是被日本人害死的,目的是杀人灭口。
溥仪心中这样想着,不甘束手待毙,不加思索地从袋里抽出手枪,企图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谁知那几个行至“中和门”的日本兵,其中一个好像突然发现了楼前的人,先是怔了一下,随后与几名日本兵咕噜几句,就按原路退去。
望着渐渐远去的日本兵,溥仪倒吸了一口凉气,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将手枪插进袋子,一股无名火从心底升起:
“在这个时候,日本兵来干什么?难道是要来结束我?若是要结束我,那为什么看见了我又要走开呢?莫非是要把我扔下?果真如此,我又该怎么办呢?我和谁商量呢?谁能为我拿个主意呢?”
他越想越觉得孤单,从前身边还有两位师傅,虽然因为年老而谨小慎微、絮絮叨叨,让人心烦,但毕竟可以商量个事呀!如今,他们死的死、病的病、走的走、辞官的辞官,卸甲的卸甲,都抛下我不管了,我该怎么办呢?溥仪不禁自言自语出了声。
“嗯。”严桐江也不自觉地应了声。
“严胖子。”
“嗻。”
“你到勤民楼下的日本宪兵室去问个究竟,那几个日本兵是什么的干活!”
溥仪吩咐完毕,见严胖子离去,自己拾级而上来到缉熙楼的寝宫,抄起电话直要吉冈的官邸。
“吉冈吗?”
“是,是我,皇帝陛下有何吩咐?”
“那几个日本兵是怎么回事?”溥仪不无恼怒地问道。
“噢,噢,”吉冈并不直接回答溥仪,“皇帝陛下,‘迁都’计划仍然按照‘御前会议’的决定行事,陛下在十一日晚必须离开‘新京’。”吉冈加重了语气。
“至于那几个日本兵吗?”吉冈有点轻描淡写他说。“那几个日本兵是奉‘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的命令,前去保护建国神庙。他们走错了路,误入了皇宫,遗憾!”吉冈没有更多的解释,就挂上了电话。
当然,吉冈的解释没有完全,那几个日本兵不仅负有保护建国神庙的使命,他们还要待满洲国皇帝及要员撤走后,将庙纵火焚毁,借以销毁日本侵华的罪证。
听了吉冈的解释,方知是一场虚惊。这时,溥仪想起自己整整一天没有进膳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他用脚踩响了“寝宫”地毯下安置的警铃。
此时,溥仪最为信赖的随侍李国雄正在“中和门”左边的侍房里,听到溥仪的传呼的电铃声,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溥仪的“寝宫”。
“老爷子,您有何事吩咐奴才?”
“李国雄,传膳。”
“传膳?”
“怎么?迁都就不吃饭了吗?我已整整一天没吃饭了!”
“不,不。”
“那怎么了?”
“是,是这样的,老爷子,宫廷中的杂役和勤务班的人,该走的走了,该跑的跑了,该遣的遣了,中、西膳房的厨子们都溜光了。”
“什么?都溜光了?”溥仪不禁惊愕,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阵难以名状的痛楚,他不由自主地唠叨:“败象,败象啊!去为朕随便弄点吃的吧。”
李国雄自从十三岁进入紫禁城当上了随侍,由于他的聪明、伶俐、机警、忠诚、善于察言观色、拍马逢迎。深得溥仪的信任和重用。李国雄不仅对溥仪的脾气禀性了如指掌,喜乐爱好胸中有教,而且连溥仪的每一个举动也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近日来,李国雄见溥仪的性情烦燥,食不甘味,席不暇暖,就从“同德殿”的点心库中不动声色地弄回仅剩下的几匣子饼干,除了从中拿出几封留给自己和老婆孩子食用外,其余的总是带在身边,免得溥仪需要进膳时措手不及。当听到溥仪的随意弄点吃的吩咐后,李国雄随即从身边的口袋里掏出一封饼干,双手捧着送到了溥仪的面前。
“老爷子,奴才在点心库见找到了几匣子饼干,请老爷子将就点,垫垫饥吧,如若不中,奴才再另想办法。”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中不中”的,溥仪接过饼干,狼吞虎咽地嚼了起来,真比当年“老佛爷”西逃途中吃的那豆面窝窝头还要香上十倍啊!
真乃是人到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想当初,这位堂堂的“康德皇帝”,他最讲究‘进膳’的排场,用的是绘着龙纹的外涂明黄色的瓷银器,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玉液琼浆,其排场比起昔日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丝毫也不逊色,而在今天这种境况下,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但他嘴里嚼着又干又涩的饼干,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他胡乱的吃了一气,勉强填饱了肚子,便将剩下的半封饼干扔给了李国雄,便习惯性地将手伸向面前的长条茶几上,但却摸了个空。
就在这时,眼明手快的李国雄变魔术般地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精制“555”牌香烟。
“老爷子,给。”李国雄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溥仪,并帮助溥仪点燃了香烟。
点燃了香烟,溥仪似乎不经意地望了望李国雄,脸上露出了让人难以觉察的一点笑意,但随即转了过去,踱步走向穿衣镜。穿衣镜中映出了他那清瘦憔悴的面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向镜子中的“自己”吐去,随之长叹了一声:“嗨!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如今已三十有九,而立之年已过,不惑之年将临。而如今又要颠沛流离,辗转他乡,不知日后将归巢何处,此乃终生之大不幸矣!”
溥仪在寝宫中焦燥地来回踱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书房——“无逸斋”,推开房门一看,斋中一片黑暗,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满斋的翰墨气息,眼睛逐渐适应以后,他借着寝宫投来的一缕微弱灯光,只见屋内地板上放置着好几个已经捆好的书,箱旁扔着一本线装的黄皮书箱。他走进书房,伸手打开了那精制的双泡落地灯,抬起书来,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顿时,他的拿书的手像触了电一般,开始颤抖了,他那颗心像针扎一般,隐痛又一次萌发出来。“难道……难道……”他强抑着溢满限眶的泪水,而这流进心底的泪水又在激荡着,强烈地冲击着他那颗被“仟悔”所撕裂的心。他突然双膝跪在地上,将书高高地举过头顶,“忏悔”的泪水终于从他那清瘦的面颊上滚了下来。
又是一夜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和衣而卧的溥仪迎来了他在“新京”做满洲国皇帝的最后一大,这也是山田给予的“宽限三大”的最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