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皇帝
现在却一反常态,连最保守的内务府,四位太妃也订了报纸。他们每天都在报上寻索着徐世昌准备复辟的那些令人振奋的消息。紫禁城和各王公的府上,天天有如过大年一样高兴。
端康瑾太妃斜躺在软榻上,二首领穆海臣在给她梳着头,大首领刘承平则为她读着报纸。
穆海臣道:“老主子,王子安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今天让奴才梳头?”
王子安是端康的贴身太监,俗称“梳头太监”,平时起居梳头等事,多是王子安去做。
“忘了给穆老爷说了,”刘承平道,“我安排他到万岁爷宫中去站班了。”
穆海臣道:“应该这样,主子对老爷子也该管严一点,说不定哪天就复了位,天子也应有个天子的风范。奴才看万岁爷有点太随便了。”
刘承平道:“所以主子才让我把王子安调过去站班。”
“有什么好新闻吗?”端康太妃道。
“哟,只顾说话,忘了给主子念报了。”刘承平拿着报纸,搜寻了一会儿,道,“有,有,天天都有。这不是,有一段,我念给主子听听,‘如今乡下若是见到有知识的人或从城里来的人,总是问:如今是谁在龙廷哪?听说刚选上的大总统没有进衙门,留着让宣统皇上去住,这是真的吗?’主子听听,这是人心思旧啊。”
瑾太妃终于心满意足。
“老爷子呐……”,突然,一个小孩哭喊着跑进来。
端康太妃立时坐起来,一点也不显得臃肿,道:“小七儿你怎么了。”
小七儿已跑到她的跟前,端康一看,疼得她掉下泪了:“小七儿哎,我的小乖乖,是谁这样手狠呀,打得你鼻清脸肿的?”她把小七抱进怀里:“告诉我,是谁欺负你的?”
“老爷子,我忘了是谁了。”
“哪个宫的?”
“奴才也不记得了。”
“哎哟,小七儿,那些该杀了,我要查到了,定饶不了他!”
小七儿是个七八岁的太监,端康太妃视他为心头肉。
刘承平道:“主子,奴才看,准是其他主子宫里的,别的人,敢吗?”
穆海臣道:“奴才也是这样看。”
刘承平道:“主子,那几个主子对咱可没有什么好心哪,特别是瑜主子,对万岁爷用尽了心思,连对万岁爷宫中的总管和首领,也是笼络的,也不怕失了体统,丢了体面。看他们的首领和万岁爷宫中的总管、首领的那种热乎劲,真让人恶心哪。”
穆海臣道:“是啊,这后宫的主管交给了咱主子,她们不服呀。主子您也得提防着,万岁爷重登大宝是咱们来不及反应的事,若事先不准备着,万岁爷复位后,后宫的太后是没准儿的事。”
端康太妃被他两个左一句右一句说得气忿难当,怀里的小七儿还在抽泣,于是她恨恨地道:“咱娘们儿也不是好惹的,我现在是后宫的主儿,封印俱在的,她们,哼!别想!”
正说着,王久安来了,“回主子,奴才回来了。”
“皇帝还用心读书吧?”端康问。
“万岁爷今天骑了一整天车,叫什么‘自行车’、‘脚踏车’,万岁爷迷上了。”
“你下去吧。”端康对王久安道。
不一会儿,溥仪来了。
“皇额娘吉祥。”皇上道。
“我很好。皇帝,今天学的什么?”
“我今天身子有点不适,放了假。”
端康脸一寒,道:“你的头上明明冒着汗,脸色潮红,分明是说假话,什么身体不适?”
溥仪心里凉了半截,只顾看着脚尖,不敢抬头。
“到底干什么去了?”
“皇额娘,皇儿骑自行车来着。”
“你是皇帝,骑那洋车有什么用?皇帝不用心治国的学问,倒去学那洋玩艺,对得起祖宗吗?你已经不小了,居然还说谎,这是皇帝应做的吗?”
“皇额娘,我错了。”
端康道:“把张谦和、阮进寿叫来。”
不一会儿,张谦和、阮进寿来到永和宫,跪在太妃面前,端康狠狠地训了他们一顿。最后说:“若以后再发现你们怂恿皇帝不用心读书,导他学坏,打断你们的狗腿。”
溥仪被端康一顿训斥,内心愤懑不已,怏怏地回到长春宫。
第二天,溥仪刚到毓庆宫没有多久,端康大妃和王爷、世续来到书房。太后传令几位师傅都过来,于是几位师傅从别的房间来到彻书房。溥仪请太妃坐下,太妃道:“我不坐了,今天我是来看你养的那些蚯蚓和蛐蛐的。”
几位师傅和伴读的学生头嗡地一下全吃了一惊。
端康道:“都到院子里去。”
于是众人都随太妃到了院子中,世续已派人把那些盆盆缶缶花瓶罐子集中到院子的空地上。
太妃道:“虽然这都是皇帝宫中的太监导皇帝学坏,可师傅为什么也不问?”
陈宝琛道:“臣愿受罚。不过此事臣曾向太妃、王爷和内务府都说过。”
太妃道:“是说过,所以来了伴读的。但皇帝继续养,为何不阻谏?”
陈宝琛道:“臣疏于督导,请太妃治罪。”说罢跪了下去。
“起来吧,此事你们做师傅的虽有责任,但拘于君臣之礼,不好过问,引以为诫就是了。你起来吧。”
“谢太妃。”陈宝琛退过一旁。
端康太妃道:“不过,张谦和与阮进寿不可饶恕,就扣去你们二个月的俸银。”
“谢主子赐。”张阮二人跪地谢恩。
“把皇帝的两个御前太监各打二十板子,敬事房去做吧。”
“嗻。”敬事房的太监把溥仪的两个御前小太监拖了出去。
端康转向载沣道:“醇亲王看那些盆击花瓶怎么办?”
“全全凭凭主子处理。”
“砸了!”太妃大声命令道,“把那贵重的花瓶留着。”
“嗻。”
顿时,院子里砰砰啪啪,那棍子如同砸在溥仪的身上,他看那柔弱的蚯蚓有的被打烂,有的被踩断,伤心已极,涕泪横流。
溥杰和毓崇受到了载沣和溥伦的严厉训斥。
紫禁城内又少了少年天子的欢声笑语,他总是神情忧郁。在毓庆宫书房中虽然没有了平时挤眉弄眼的小动作,但那呆滞的神情,书房中凝固的表情、凝固的空气,更让人仍感到窒闷。
这样过了一些日子。有一天太极殿的刘得顺见了溥仪,道:“我师傅是伺候醇王府五爷的,据师傅说,五爷前面的几位爷因老福晋疼孩子,把他们给耽误了。其中四爷在五岁的时候,老福晋信养生之道,总不给孩子吃饱,一只虾也要分三段吃,结果四爷因营养不良而仙升了。到了五爷,饮食上好些了,但管教却更严了。五爷的口吃结巴,就是惊吓不敢说话养成了习惯。五爷平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就是笑出来,也受训斥。奴才的师傅说,老福晋好训斥五爷:‘笑什么?没个规矩。’奴才自幼在醇王府,六爷七爷也是这样长大的。奴才又侍候过溥二爷,福晋管溥二爷更是严得出名,他在毓庆宫伴读,回家后,王府的师傅和福晋对二爷的学业又是一番训导。奴才说这些话,是劝老爷子不要把许多的事放在心上,过几年长大了,也就好了。”
溥仪道:“她若是像福晋对溥杰弟那样,我也没有什么说的。只是她太专横了,我动辄得咎,对我远不如对小七儿。”
刘得顺道:“宫中和宫外,都以为复辟在望,对老爷子各有所图,奴才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他们都是在为自己呢。”
见有人过来了,刘得顺忙收住话,道:“老爷子,快活些,再寻些乐子。”便转身走了。
李长安走来,道:“老爷子,别整天苦闷闷的,有啥呀,就像刘首领说的,快活些。”
溥仪对李长安只是苦笑了一下,道:“让嬷嬷来。我和她散会步儿。”
“嗻。”
溥仪和王二嫫二人慢慢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慈宁花园。柳叶已经落尽,池水倒更清澈,柳枝便在池水中画出自己疏朗有致的影子。
“嬷嬷,你想家中的女儿吗?”
“怎么不想?”
“她若是整日在你身边,你会怎么做?”
王焦氏道:“不时地抱她,给她烙饼吃,烧绿豆稀饭喝。”
“别的呢?”
“别的还有什么,随她吧。”
“不让她念书吗?”
王二嫫笑道:“别说是女孩儿家,就是男孩子,在我们家,也很难能读书的。”
“想读书吗?”
“做梦都想。”
“读书为啥?”
王焦氏道:“读书了,不是睁眼瞎子,知道的事多。长大了有口饭吃,不受人欺侮。”
溥仪道:“我就不知道我为啥读书。虽然太妃、王爷、师傅整日地给我讲为什么读书的道理。”
“老爷子,”王焦氏道,“说句不知天高地厚,不该我们奴才说的话,他们都是为自己罢了,他们从来也不问问老爷子你怎么想。”
“我真想跑出宫去。”
“我虽是奴婢,在宫中这许多年,也学了不少,知道了不少。过去的有本事的皇上,没有一个是整日里只待在宫中的。单从书本上,能知道多少啊。外面的事情,听人家说的,和自己看到的,就是不一样。有些事情,在外肯定不是我仍在宫中听说的那样,我能感觉到的。”
神武门内的护军们站长了两排,个个威猛。背上的大刀,寒光闪闪。
“这不是万岁爷吗?”一个首领突然认出了只身来到神武门的溥仪。
溥仪并不理他,直往大门走去,就要出门了,这时护军卫队首领才明白皇上要干什么。
“快关门。”
一队兵横在皇上面前,大门关上了。
“开门!我要出去!”溥仪吼道。
“万岁爷,请回吧,这是不可能的事!”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溥仪像荒原中的一头孤狼在仰天长啸!他撕打着护军们,咬着他们,踢着他们,声嘶力竭,这时,内务府官员和万岁宫中的太监才跑来,忙把皇上“请”回养心殿。
“敬事房!”
“嗻。”
溥仪指着扶他回来的太监阮进寿和一个御前太监道:“给我打!”
敬事房的太监懵了。
“怎么?敢抗旨吗?打!打五十板子!”
敬事房太监只有遵命,阮进寿和御前太监被打得皮开肉绽。
打完了,溥仪仍然吼叫着,夺过敬事房太监手中的竹鞭,往敬事房太监身上抽去:“打!打!打!”忽而,他又往其他的太监身上打去,“打!打!打!”边吼叫边打,打个不停。
四位太妃闻讯都赶来了,端康太妃命令道:
“张谦和!”
“奴才在!”
“带人挟住皇上!”
张谦和犹豫了一下。
“耳朵聋了吗?”
张谦和双腿一跪:“嗻——”随即起身,带着太监把溥仪抱住。
“皇帝心里有火,让他去喝一喝败败火吧。”
瑨妃还要说话,瑜妃忙示意她不要开口。
“嗻!”
张谦和应声带几个太监把溥仪捉住,把他挟到毓庆宫里放马桶的一间屋子里,从外面把门锁上。
这是皇家对子弟管教的一种方式,隆裕太后在时,对溥仪也使用过一次的,所以这一次端康太妃一说让他败火,他早吓软了,但心头的火气还盛。
溥仪被禁闭在黑洞洞的屋子里,心里害怕,心里焦急,心里愤怒,狂喊:“开门!开门!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嗓子哑了,脚跺麻木了,拳头捶烂了,可是并没有一个理他。在黑洞洞的屋子里,在臭哄哄的马桶堆里,他觉得,他哪里比得上门外院子里的那小蚂蚁呀!
好久没有声息了,张谦和报告了太妃,太妃才命他打开门。
屋内,溥仪躺在地上,衣服早已撕得破烂不堪,帽子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头发散乱,他脸色惨白,呼吸微弱,身上湿漉漉的尽是凉汗。
张谦和道:“快,快背万岁爷到养心殿,叫太医和朱益藩师傅给老爷子看看有没有问题。”
溥仪生病了。
按太医和朱益藩师傅合议的药方,张长安在永和宫药房里拿了药。这个药房是原来隆裕太后的,由端康太妃继承了。她听说李长安来取药。道:“我过去看看皇帝去。”
端康来到长春宫溥仪仪的卧室。溥仪躺在床上,见太妃来了,忙要起身。
“躺着吧,皇帝。”
于是溥仪又躺下,道:“谢额娘来探望。”
“皇帝好些了吗?出汗了没有?”
“刚吃了药,还没出汗呢。”
“那我们就走了。”
一群太监一出屋,溥仪顿时感到屋子里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端康太妃刚走出不久,瑜太妃来了,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