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






  “送水的、送点心的在台阶上来下去,鞠躬似地走着,人渐渐多了起来。吃过早膳后,老太后照例出来遛弯儿。经常在乐寿堂外台阶下观赏一群鸽子。老太后对花鸟虫鱼、古玩玉器都爱,兴趣是多方面的,对鸽子也十分爱好。皇家的园林讲究有珍禽异兽,鸽子也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都门豢鸽形成一股风气,各王侯府第,都是几棚几棚的养,每棚百十只。聘有专门饲养人。他们争奇斗胜,因为鸽子打架斗殴,以致殴伤人的事时有发生。但最好的鸽子要数颐和园,颐和园养鸽子的太监也是师徒相传。他们最绝的是能给鸽子相面,选择雌雄鸽子配成对,能够把它们的后代的变化,直下看七到八世,预言到第几代能出好鸽子。明明看来是一只俊俏的好鸽子,他们用手一托,一拨头颈,一看眼神,便说这只鸽子没出息,孵不出好种来,它的祖先哪一代不好。判断非常准确。老太后就专养着这样一群人。

  “鸽子是恋巢的鸟。为了让珍奇的品种多生蛋又不孵雏,专供老太后玩乐,把它们生的蛋交给别的鸽子孵和喂。这叫给鸽子顾老妈子(保姆)。老太后最喜欢的是十几对墨环和十多对紫环。那真是无价宝,浑身都是白的,只是脖子上套一道项链,墨环套黑的,紫环套紫的。环到了胸部突然扩大起来,这叫带兜肚,兜肚上面带有亮光,紫红色,一闪一闪的,这叫带闪。短红嘴,砂眼,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活像贵妇人,真讨人喜欢。更有一种叫玉环,浑身乌黑,只是颈上带一道白圈,尤其珍贵,据说很难孵出纯的品种来。还有一种叫喜鹊白,身上像喜鹊的白肚子似的雪白色,头顶端端正正的长着荷包凤头,两支翅膀左七根右八根,油黑油黑的翎,真是黑白分明,加上红嘴、高粱眼,特别显眼。还有一种银灰色的小鸽子,俗称小灰,据说是山海关总兵进贡的,打出水声来(行话把鸽子叫的声音叫打水声),像一串银铃铛似的,非常好听。

  “它们吃高贵的饲料:精稻米、绿豆、黑豆、带壳高粱,另外还有宫廷不外传的秘方,时常喂绿茶叶、甜瓜籽。据养鸟的人说,甜瓜籽是鸟的接骨丹。老太后遛弯的时候,碰见小动物总是要跟它们玩一会儿。这是多么随心如意地享受人间清福的事呀!我们侍候老太后时间长了,也渐渐地明白这些花鸟的事。这全是老太后平日零碎地说,我们也零碎地记下来的。老太后从来不跟小牲口发脾气,这可以说是老太后的性格,和隆裕决不一样,隆裕主子专拿猫狗和底下人撒气。她养猫没有过半年的,也就可以知道她的脾气了。

  “您不嫌我口罗嗦,我还要往下深说一步。就拿老太后喜欢鸽子这一件事来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为鸽子当差。天上飞的有鸦虎子(雀鹰子),地下跑的有黄皮子(即黄鼬,东北俗称黄皮子),这都是鸽子的致命对头。最讨厌的是鸦虎子,它不在天上飞,专在树林子深处藏。当鸽子飞起来的时候,它也跟着飞起,比鸽子飞得低,在鸽子底下打旋,鸽子怕它,于是往高处飞,鸦虎子一旋一旋地往上飞,鸽子也一旋一旋地往高处旋。飞到高空的时候,鸽子没有它飞得快,力气也没它大,就被它抓获了。它眼睛非常尖,专拣肥的吃。养鸽子的人最恨它。还有颐和园四外有好多野鸽子,掺在老太后的鸽子群里骗吃骗喝。这些都在必须铲除之列。

  “好在这些事丝毫也难不倒八旗子弟。过去皇上还专养着一帮八旗子弟陪自己玩乐。这群人上树能掏鸟,下水会摸鱼,放鹰走马,玩鸟斗鹌鹑,无所不干,也无所不能。这个衙门叫上虞处(上虞是古代管理园囿的官),叫白了叫粘竿处。现在老太后当朝,粘竿处不吃香了,好多人转入了护军。在颐和园里也正是这些人显本事的地方,拿着弩弓子,在园子边围着树转悠。这也算是他们一份正经差事。




'上一页''下一页'
玉堂春富贵(3)



  “我仅仅举出一件事来说,其他像卖红虫子、卖地蚕、卖僵蚕、卖玉米虫、卖蛆、卖各种鸟(包括鸟雏和鸟卵),入夏以后卖金钟、油葫芦、蛐蛐等等,围着颐和园东门、北门,随时都有,都是赚颐和园的钱。我不说这些闲篇了,但这些都是围绕老太后一个人的生活而产生的。我还是说老太后的燕居吧。

  “入夏以后,天渐渐地长了。宫廷里晚膳又比较早,进晚膳差不多在太阳没落以前。吃过晚膳以后,就是宵夜的时间了,时常传几个老太监给老太后说书。宫廷里专养着十几个老太监,预备说书给慈宁宫里的太妃们解闷的,现在有的也跟着太后到颐和园里来了。与其说老太监说书,不如说老太后评书,一段书没说完,老太后就评论起来了。老太后听前汉时,说吕后太糊涂,大将们都是刘邦的人,封很多姓吕的当王有什么用处。听到隋唐那一段时,老太后喜欢程咬金,说他忠心耿耿,大事不糊涂。记得最清楚的是,说到刘邦被项羽打败时,被追得直跑,他嫌车跑得慢,把自己的闺女推下车去,随从的人把她抱上车,刘邦又推下去时,老太后夸刘邦是个英雄,是条硬汉子。我记不得太多了,一来我没知识,二来时间长,记忆模糊了。

  “最惹人注意的是李莲英带着小太监担着两笼子鸟来了。这鸟叫蓝靛颏,是鸟里最爱叫,也是嘴最巧的一种。把笼子罩(担鸟的时候必须把笼子用布罩罩上,免得鸟乱飞,保留鸟的精神)打开,一小会儿,蓝靛颏就开始叫了。学黎鸟叫,学蝈蝈叫,学纺织娘叫,学油葫芦叫,学蛐蛐叫。这种鸟很特别,别的鸟太阳一下山,就把眼一眯,预备睡觉了,用什么办法也打不起精神来。独有这种鸟有叫灯花的特性。过去旗下大爷最爱养这种鸟,尤其是内务府的人。内务府的人讲究高雅飘逸。从养鸟来看,也是要求雅洁玲珑,不养那种大喊大叫的鸟。晚饭已过,太古灯一点(高妆楼式景泰蓝镂铜精制的吸鸦片的灯),张胖儿钎子一拿(张胖儿是清朝的一个铁匠,以制造烟钎子出名,把烟钎子对头一弯就成圆形,一撒手烟钎子又笔直了。在灯火上烧,烟钎子不变软。用这种烟钎子烧烟泡,又柔软又有筋骨),寿州斗一托(寿州在安徽,用这里的土烧成烟斗,颜色像宜兴瓷一样,不烫手),一榻横陈,喷云吐雾。妙在这种鸟和它的主人染有同样的嗜好。主人深深地吸足了一口烟,向笼子里一喷,鸟就特别地兴奋起来,扇着翅膀给主人叫出各种花样,这是最惬意的事。所以这种鸟也最吃香。比起八旗的人,尽养些土百灵、匪画眉(养百灵的笼子里经常要放些胶拌儿土,所以叫土百灵;养画眉要用水桶式的高笼子,提着笼子遛鸟时要左右来回摆动,很有一种粗野气,所以叫匪画眉。这都是内务府人瞧不起八旗人的说法)要高贵得多。八旗人早晨起来,前胸的扣一个也不系,左大襟往怀里一抿,用搭布(布腰带)轻轻往腰间一揽,鼻子底下抹两撮黄鼻烟,右手插腰,左手把鸟笼子高高托起,往闹市口一站,饿了只会钻烧饼铺,内务府的份儿就不同了,则要高贵得多了。就说蓝靛颏这种鸟在大叫的时候要喝泡燕窝的水,只有王公大臣内务府的人物才够得上时常吃燕窝的谱儿。单拿这一项比,穷八旗人就不够份儿。北京人有句俗语:‘什么人玩什么鸟儿’,就是在这份儿高低上看出来的。李莲英提的这两笼子鸟实在高贵,让人喜欢。竹子骨头,带节对缝的一对京笼,淡黄色,透着雅气。大白刷的底布,三道架,架底下雪白透青的粪兜肚,笼子边带一枝极精致的四寸长铲粪的象牙铲子,看着就干净利落。再看鸟,粉眉亮姹(眼上边的白毛叫眉,眼下边的白毛叫姹),九道蓝(鸟的胸脯下有九道深蓝迹),带葫芦(脯上的蓝呈葫芦形),两个翅膀上又有鲜明的膀花(鸟的翅膀上有圆的黄点叫膀花。鸟的年龄就从膀花上来鉴别。有膀花是去年孵出的新鸟,过了一年膀花就没了。新鸟爱叫,老鸟不爱叫)。老太后是非常识货的,用眼一溜就知道是奇货。这是一对十全十美的新鸟!不知由几千只鸟中才选出这两只来,真是奇绝了。

  “老太后舒适地靠在矮榻的倚枕上,细听着鸟叫,两只鸟好像竞赛似的你一段我一段地唱着。整个屋子里很寂静,可这时风波正在酝酿着。一会儿,小娟子和小翠,双腿跪安对老太后说:‘启禀老祖宗,我们请李总管给看着猫。’这是借题撒娇,老太后慈祥地笑了,知道这两个丫头在给李莲英出难题。李莲英这个人非常知趣,在储秀宫也好,在乐寿堂也好,从来不使威风。他常说:‘你们都是老太后的人,受老太后的教导,都是通情知礼的。不用说是你们,就是老太后屋里、院里的一只狗、一只猫、一棵草、一棵树,也都应该受到尊重。’所以他在老太后面前对于宫女子永远把自己摆在受气的地位,俗话说甘当‘小菜碟’。这也是李莲英聪明得宠的地方。老太后屋里有两只缅甸猫,纯白,鼻子、眼、嘴都挤在一起。扁扁的脸和眼嘴,对着人时又乱动,非常滑稽可笑,常惹老太后开心。这时,它俩看到了两只鸟,再不安心睡觉了。李莲英听小娟子、小翠如此一说,赶紧请跪安:‘启禀老佛爷,奴才可没这个本事!’老太后微笑说:‘娟子、翠儿,看好大白、二白,回头我有赏。’娟子、小翠赶紧过来谢赏。太后随着又吩咐李莲英说:‘总管,你传话叫寿膳房送些甜碗子来,赏给你们吃!’李莲英赶紧跪下,替大家谢恩,紧跟着说:‘老佛爷,您老人家千万别这样叫奴才,奴才担当不起!’




'上一页''下一页'
玉堂春富贵(4)



  “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简直是精美极了。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有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等。甜瓜果藕不是把甜瓜切了配上果藕,而是把新采上来的果藕嫩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葡萄干、鲜胡桃,是把葡萄干(无核的)先用蜜浸了,把青胡桃(南方进来的)砸开,把里头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吃果藕可以顺气,吃青胡桃可以补肾。其他像酸梅汤、果子露就不在话下了。

  “我们由4个人把4副盖碗捧到老太后的御案前。那是4副精致的蓝瓷盖碗,每副都有托碟、碗、盖、小银勺。老太后指哪一个,打开哪一个,略微尝了尝。年岁高了,不多贪凉东西。等老太后吃完净了手以后,我们按次序排班给老太后请安谢赏。只有小娟子和小翠在原地请安,因为她俩看着两只猫。老太后指名把自己吃剩下的甜碗子赏给娟子和小翠,娟子和翠儿赶紧抱着猫来磕头,这是老太后最疼爱生灵的表现,也是宫女最得脸的事。

  “这就是老太后在颐和园里安祥和乐的一天。住在神仙般的洞府里,享受着极度的荣华富贵,过着四季如春的和乐生活,在说书人的嘴里可能就叫作‘玉堂春富贵’吧!

  “但老太后对‘玉堂春富贵’有双重意思的说法。

  “记不十分清楚了,只记得是在夏天的一个早晨。大家陪着老太后遛早弯儿。

  “老太后有种习性,只要清早有雾,就决不往湖边上遛,说雾里面有浊气,闻着不舒服。遛弯儿的范围就限定在游廊的北边。夏天的颐和园,湖面上水气加雾气常是迷蒙蒙的,所以我们也就时常围着乐寿堂转。一天,老太后看到一棵玉兰,说:‘这还是乾隆爷给后代留下的,乾隆爷的福泽一直绵延到现在。那时玉兰很多,这一片几乎有几十株,培育得也好,初春花一开,谐趣园都能闻到花香,当时被称为“玉香海”,后来乾隆爷晏驾了,花也跟着走了。以后我们修乐寿堂的时候,要先把玉兰保护起来,然后再盖宫殿。这也算是思念列祖列宗的一点心意了。我们听书讲历史,要听出意思来。古代有位召公,他和周公一起当丞相,保护周朝,天天勤劳国事。一天,召公实在太累了,在一棵树底下休息一会儿。老百姓就把这棵树保护起来了,说千万不要斫伐这棵树呀,我们的召公曾经在这棵树下休息过!老百姓都能有这样感情,何况我们对列祖列宗留下的珍贵树木呢!

  “‘以后我又从极乐寺移来西府海棠(极乐寺在西直门外),这种苦心是没人知道的。文宗显皇帝(咸丰)是极喜欢海棠的,和高宗纯皇帝(乾隆)一样,才思敏捷,能诗善赋,常说自己是翰林天子。每当春雨过后,常对红艳的海棠流连不舍,现把海棠移来,花繁叶茂,也是我的安慰了。’老太后像是对我们说,也像是自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