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这一次的杀手可没有留情,立即动手,将袁盎就地杀死在安陵城门外的郊野中了。
景帝闻听噩耗,又惊又怒,下令全国缉捕凶手,一时间却怎么也抓不到。
凶手竟然有这样的本事?景帝思来想去,直觉此事的幕后主使肯定是梁王。于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寻找,凶手很快就手到擒来,审讯之下果然不出所料,袁盎被刺正是梁王的主意。
亲王竟敢派人刺杀朝廷重臣!景帝气得七窍生烟,不断地派使者去梁国刨根问底,反复察验之后,使者便要逮捕直接向杀手下达命令的羊胜、公孙诡。
羊胜、公孙诡狼狈不堪,最后只得躲藏到了梁王的后宫里头。
使者不敢进亲王后宫搜捕,眼见皇命难办,便转而向梁国的官员施加压力。国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两头受气,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得轮番向梁王刘武进谏。
刘武眼见大势已去,不交出这两个家伙看来是不行的了,可是交出去又怕他们泄漏自己主谋的内情。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逼着羊胜和公孙诡自杀。这样一来,使者得到的,只是两具不会说话的丑陋尸体,刘武的秘密就此死无对证了。
羊胜和公孙诡恐怕直到刀架脖子,才明白“亲信”、特别是参与阴谋的“亲信”不是那么好当的吧!
虽然证人之死,使得刘启没办法向刘武兴师问罪,但是这一举动本身就已经坐实了刘武确有杀害大臣窥睨皇位之心。刘启登时将这个亲弟弟恨入骨髓。
刘武自己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使者前脚刚走,他后脚便派内史韩安国进京疏通。他并且还面授机宜,让韩安国一定要先去见姐姐长公主刘嫖,通过她走母亲窦太后的路子。
果然,窦太后护起犊子来势不可挡,景帝对此事也只好不了了之。
听说哥哥的怒气已逐渐平息,刘武这才敢上书朝廷,请见进京朝见。
来到函谷关,臣子茅兰劝梁王不要再用仪仗,只带着两个侍卫单独进京,并且躲藏到姐姐长公主刘嫖的别苑里,先看看风头再说。惶恐不安的刘武立刻就采纳了这个主意。
这样一来,皇家派去迎接梁王的使者就接了个空,随丛们也没有谁说得清梁王的下落。
窦太后听说梁王失踪,顿时眼泪汪汪起来:“他明明是说好了要来看望我的,怎么会失踪呢?一定是皇帝杀了我的儿子,拿失踪来搪塞我的!”——这老太太的脑子里不知道想的是啥,皇帝刘启难道就不是她的儿子了么?
躲在刘嫖别苑的梁王听说太后哭闹、皇帝忧虑的消息之后,总算是放了心,于是背着刑具进宫亮相,表示自己请罪之诚。
景帝正被老娘闹得七颠八倒,一看梁王从天而降,为自己解了围,顿时大喜过望,连他暗杀重臣的罪过都忽略了,立即当着老太太的面表演起手足情深来。
梁王刘武总算靠着窦太后又过了一关,但是表面友爱的景帝刘启却从此对这个弟弟十分忌惮。不要说从前独处对饮的情份无影无踪,就算是出游之时,也绝对不肯和刘武共乘一车,唯恐他又来玩暗杀这一手。
一着错,满盘皆输。刘武自知大势已去,从此倒也收敛了不少,尤其对母亲窦太后的能量更有了深切的认识,孝母之情越发地足尺加三起来。每次听说窦太后身体不爽,他便寝食俱废地侍奉,窦太后看见心爱的小儿子对自己这样疼惜,真觉得不枉自己生养他一场,更对他百般宠爱。——唉,谁知道他是不是怕老娘一病不起,自己落得被哥哥秋后算帐的下场,这才寝食难安呢!
四年之后(公元前144年)的冬天,梁王刘武再次入京朝见。朝见之期很快就满了,他照旧向景帝上了一道奏折,请求自己延期留住长安。按照从前的习惯,这道奏折不过是个过场而已,梁王留京已是惯例了。
可是这一次却大出意料之外,景帝没有批准梁王延居京城的要求,让他跟其它亲王一样,朝见时间一到就该干嘛就回去干嘛去。
这可真是当头一棒,刘武惶惶不安地返回封国之后,心神不宁,便到封地内的山东梁山打猎,去排遣散心。没想到,一到猎场,就有人送了一头怪牛给他,这牛的背上竟然也长得有腿。刘武对这头牛十分厌恶,觉得乃是不祥之兆。
果然就有这么巧,六月中旬的时候,刘武中暑患病,仅仅过了六天就死了。这时他不过四十岁左右。
听说小儿子死了,窦绮房太后顿时痛哭不已、断绝饮食,呼天抢地地说:“果然不出所料,皇帝最后还是把我的好儿子给杀害了!”
老娘如此偏心不讲道理,景帝刘启既悲且惧,悲的是母亲对自己竟真的没有丝毫慈爱之意,惧的是她这么一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岂不是要在史书上留下“不孝”的恶名?
手足无措的刘启只得去向最了解母亲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求助。刘嫖果然不愧是窦太后的贴身小棉袄,很快就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老娘不是偏疼小儿子吗?那皇上就好生照顾刘武的子女,给他们破格的封赏,老太太自然就会相信你不曾下毒手,更会看在小孙儿孙女们的面子上给你好脸色看的。
刘启对姐姐这个好主意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上就照样禀报到老娘面前去。窦太后听了刘启的赐封计划,这才高兴起来,立刻恢复饮食,当面吃了一餐饭给景帝看,以示对他的奖赏。
老太太总算放弃了当“史上第一位绝食身亡的太后”了,退出太后宫的刘启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马不停蹄地就把安抚的承诺一一予以实施。
首先,为梁王刘武上谥号曰“孝”,以示对他孝感动天的褒奖。因此,史书上提及刘武时,都要称他为“梁孝王”。
然后,将偌大的梁国分为五份,让刘武的五个儿子平分。其中,长子刘买继承梁王的头衔,史称梁共王;次子刘明封济川王;三子刘彭离封济东王;四子刘定封山阳王;五子刘不识封济阴王。
最后,就连梁孝王刘武的五个女儿,也都各自分得了一份汤沐邑的地盘,她们的实际收入因此赶上了公主。
窦太后这才满意了,终于又肯对景帝假以辞色。
不知道窦太后有没有明白,只因为她的过度放纵宠溺,才致使梁王刘武一错再错,险些被皇帝一刀两段;虽然逃过杀身之祸,却终于在多年惶恐中早逝。最心爱的儿子却因为母爱而不得善终,恐怕是窦太后一开始怎么都不曾料想的吧。
她更不曾料想,当她将爱刘武之心转移到刘武的儿女身上之后,同样的溺爱和同样的过程、同样的结局又再重复上演:这五位王孙中,有四位恃宠行凶,或目中无人或滥杀无辜,最终都被废去了封国、甚至还有废至庶人、沦落无踪的。唯一一个好不容易保住王位的刘武长孙刘襄,也因迕逆不孝被削减了八城封地,王后任氏当街斩首。
窦绮房对小儿子小孙子的溺爱,是世间祖辈及父母们典型的反面教材之一。
十二、落入陷阱的废太子
就在窦太后对小儿子爱得不可开交的同时,王娡也在用另一方法表示自己的爱子之情。
已被废为临江王的栗姬之子、“栗太子”刘荣,虽然已经母丧位废默默无闻,仍然没有被王娡和馆陶公主遗忘。她们很清楚,刘荣乃是景帝长子,何况他的被废根本就没有一个上得了台盘的理由,再加上他两年来修心养性,风评比乳臭小儿刘彻要高明得多,而且栗姬又死了,死人非但不会再惹人厌,反倒往往会让人想起她活着时的好来。综上所述,很难保刘荣不会有朝一日又被老爹刘启放在心上。
因此,怎样才能把刘荣斩草除根地消灭,就成了嫡母王娡和姑妈馆陶长公主的当务之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和等待,她们终于有了一个“机会”。
刘荣黜居的临江王宫比较狭小,起居不便,刘荣便想要扩建。偏偏王宫旁边就是他爷爷太宗文皇帝的祭庙。于是普普通通的一桩工程,便被强牵附会成了刘荣想要“侵占庙地”的迕逆恶行。被早已安排好的内奸一状告到了景帝面前。
景帝便下令让刘荣到长安来讯问此案。
负责问案的是郅都,他虽是酷吏,却并未对刘荣如何下手。只是刘荣虽然年少,却也已经明白自己掉进了陷阱,是绝无生路的了。与其死在臣子手里,不如自己解脱来得清净。
汉景帝中二年三月,临江王刘荣在狱中自尽。
长子自尽的消息传来,景帝刘启却也没有什么惋惜的表现,不以为然地下令收葬了事。王娡和馆陶长公主对这个消息当然更是兴奋不已,觉得栗太子一死,最后一个可能的障碍也被夷平了,简直乐不可支。
后来有人感叹说,如果刘荣能对住所的简陋忍耐一点的话,他绝对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说这话的肯定全家上溯十七八代都不曾介入政治和权势。
刘荣之死,根本早就在意料之中,因为他的死完全是一场政治阴谋,无论他怎么小心谨慎,都是躲不过这个结局的。
郅都理狱虽秉公,但也极严厉。何况刘启打一开始就把儿子交到官吏手里,而不是自己亲自询问,根本就已经是没安着什么好心。
能死在父亲掌权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算栗太子刘荣好命了,如果等多几年,到刘彻称帝的时候,只怕下场更惨——届时他应该已经有儿有女,保不准就要被馆陶长公主和王娡一锅烩,落得夫妻父子一齐掉脑袋的下场。
在这里不得不再说另一位已经淡出人们视线很久的女人:她就是一直默默无闻的小薄氏前皇后。想当初她小心恭顺地做人,最后还是没能逃出栗姬狠妒的视线,无辜被废居冷宫,家族也跟着掉入泥淖。
恐怕当初凄凉地被送入冷宫时,小薄氏不会想到,不到一年,陷害她的栗姬就死于非命,两年后就连栗姬的儿子都死在了她的前面。当这两个消息先后来到的时候,在孤凄中苦捱岁月的她该是怎样的心情?
是大仇得报的喜悦吗?还是对寡情丈夫刘启更深的恐惧战栗?
无论是怎么想的,小薄氏和栗姬,她们都是失败者,她们在争斗,最后只是为王娡铺平了道路,成全了她的顶级人生而已。
刘荣自尽后的第二年,小薄氏死于冷宫。
小薄氏死后,早已对她恩断义绝的刘启将她以宫人之礼下葬,葬地在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十三、少年武帝身边的四个女人一台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大长公主
汉景帝后三年正月,刘启与王娡为皇太子刘彻举行了冠礼。
按说,代表男子成年的冠礼,应该是年满二十岁时举行的。而刘彻此时的实际年龄还不到十六岁,即使算上虚岁,那也远远够不上二十的坎儿。最大的理由,很可能就是景帝的身体已经捱不到儿子满冠礼的实际年龄了。
后来的历史似乎证明了这个推测。
就在刘彻举行冠礼几天后,景帝后三年正月甲子日,汉朝第四任皇帝刘启崩于未央宫中。二月癸酉日,他被安葬在阳陵。
同月,刘彻即皇帝位,同时尊封祖母窦绮房为太皇太后、母亲王娡为皇太后。
尚在盛年的汉景帝就这么死了。可是他那位老当益壮的娘窦绮房,却越活越是精神。王娡刘彻母子的日子,就象当年在薄太后影子下讨生活的窦太后母子那样,实在不太好过。
所幸,王娡当年为刘彻和陈娇缔结的婚姻,此时更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在爱女心切的馆陶太长公主“窦太主”刘嫖的周旋滑润之下,祖孙婆媳间总算还能维持表面的和睦。
除此之外,就在刘彻称帝的第三个月,他就又封了母亲王娡的异父同母兄弟田汀浒埠睢⑻锸の苎艉睢U饬轿恍鹿蠛驮缭谕鯅统坪笫本鸵逊址獾耐父绺绺呛钔跣乓黄穑槌闪送鯅秃土醭鼓缸拥暮蠖埽剂颂蠹易宓奶侍蠹易逯涞娜购狻?br />
陈娇是什么时候和刘彻完婚的?史无明载。不过在刘彻称帝之前,陈娇的太子妃就已经当了好几年了。随便一算就可以看出,初婚时的刘彻完全是个无知小儿,居然就急着当新郎哥,唯一的理由,就是陈娇已经长大了,再留在娘家实在不好看相。
大媳妇、小丈夫,可以想象,成亲之初的刘彻对大表姐妻子是如何敬畏有加的。以致于称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陈娇都在后宫中为所欲为、骄纵无度,后宫中的姬妾连同她的皇帝小丈夫,都对她俯首贴耳。
从太子妃到皇后,陈娇专宠十余年,确实过了一段非常快活的日子。
可是,不知道是丈夫年纪太小,还是陈娇自己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