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目人的特权。
元英宗同时有三位皇后,分别是速哥八剌、朵儿只班、牙八忽都鲁。三个女人中最为聪慧的要数长后速哥八剌,英宗的得力助手拜住也得到了她的大力推荐而为相的。但是对于元英宗急切推行新政,过于年青气盛的态度,速哥八剌却非常担忧,她每每穿戴整齐地去迎接英宗下朝,利用一切机会向英宗进谏,希望他不要操之过急,要多栽培一些亲信后再行事。
然而英宗和拜住都没能真正把皇后的话放在心里,没过多久,速哥八剌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英宗一面推行新政,一面大规模诛杀答己与铁木迭儿的余党,引起了众人的恐慌。反对新政的人和不甘坐以待毙的铁木迭儿余党因此志同道合了起来。
很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知枢密院事也先贴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泽、治书侍御史镇南、宣徽使所南等高官就联同几位蒙古宗王,密谋叛乱,拥立新帝。他们选中的继任人,是晋王也孙贴木儿,即元成宗铁穆耳长兄甘麻剌的长子。
至治三年(公元1323)夏天,元英宗时常被噩梦缠绕,便决定离开上都返回大都(北京)。叛党们便打算在还都途中下手,还在英宗启程前便派人向晋王也孙贴木儿报信。
八月五日这天,元英宗带着拜住,还有那一大帮心怀鬼胎的大臣宗亲,由上都启程了。
当天晚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南坡店(距元上都二十里,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方)驻扎。营帐密密麻麻,随从成千上万,可叹的是英宗真正可信的人却只有拜住一个,君臣俩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竟然毫无知觉。
当天夜晚,叛党便迫不及待地动手了。如此悬殊的实力,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寡不敌众的英宗和拜住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当场双双毙命。这场宫廷政变被称之为“南坡之变”。
英宗死后,参与政变的宗王安梯不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贴木儿立即带着皇帝玺印赶往晋王镇所。九月四日,晋王也孙贴木儿于龙居河(即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伦河)即元皇帝位,是为泰定帝。
然而发动“南坡之变”的叛党们太小看也孙贴木儿了,这位泰定帝不但比英宗精明,手段猛悍程度尤有过之。当初叛党起事前向他报信之时,他一面默许自己的亲信倒剌沙参与政变密谋,一面又暗暗地囚禁起叛党派来报信的使者,做出向英宗告发的姿态,做足了两面逢源的准备。如今顺利称帝,他为了洗脱自己暗中参与政变的嫌疑,更是从继位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大清洗,不到三个月,就将拥立自己的所有政变大臣者都诛杀干净,几名参与政变的宗王也一律流放边陲。
坐稳了皇位后,泰定帝的姿态越摆越高。他追赠“殉主”的拜住高官厚爵,还封拜住的儿子答兒麻失里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另一个儿子彻里哈为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又命僧众为拜住大做佛事,自己也领着大臣们亲临寺院吊祭。
同样,泰定帝对元英宗的遗孀们也给予了面子上很过得去的照料。就这样,元英宗的长后速哥八剌又度过了虽然衣食无忧,却弥漫着寂寥疑忌的四年光阴。
泰定四年(公元1327)六月,二十多岁的速哥八剌皇后终于离开了人世。泰定帝追谥这位弟媳为“庄静懿圣皇后”。
泰定帝的皇位是在政变中意外拣来的,回想往事也就格外小心,为了防止英宗帝后的命运在自己夫妻身上重演,他早早就做好预防。泰定元年三月,刚刚坐稳皇位的泰定帝便册立弘吉剌氏八不罕为皇后,同时册立八不罕所生的儿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封另一个儿子的麻亦儿间卜继承自己当初的晋王之位。
应该说,泰定帝是很早就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了充分准备的。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事情终有一日会颠倒过来。
泰定帝的皇后八不罕是一个非常强悍泼辣的女人,参与朝政之外,她还毫无顾忌地把泰定帝宠幸的婢女宫姬随意赐给与自己勾结在一起的大臣亲信,以此铲除情敌收买人心。泰定帝虽身为皇帝,却在生活上处处受制于她;虽然有心励精图治,却又只知沉湎于巫术佛法,将国家治得江河日下。说起来他虽有皇帝之命,却根本没有皇帝之材,结果是皇帝也没当好,日子更是过得不怎么样。
致和元年(公元1328)七月,三十六岁的泰定帝在上都一命归西,八不罕立即以皇后身份执掌朝政,打算靠着年幼的儿子过一把摄政女王的瘾。大约也正是因为她过于自信,因此虽知危机重重,仍然没有让儿子立即继位,而是先以皇后的名义处理政务,命亲信平章政事乌伯剌赶往元大都收掌百司印章,颁布皇后敕书安抚官员百姓。
然而八不罕皇后千算万算,却终于没算得过命运。
对于泰定帝的继位,朝臣宗王们虽然多有不满,却大多随波逐流不想出头。然而有一个人却打算将这种不满付诸于行动。
此人名叫燕铁木儿,是元武宗海山称帝之前就已经跟随其左右的亲信,此时已经当上了大都留守,手中掌握着枢密符印。
燕铁木儿心中一直感激武宗当年的知遇之恩,早在泰定帝重病期间,他就已经开始策划迎立武宗之子继位,现在,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八月四日这天,趁着满朝文武齐聚兴圣宫听使者宣读八不罕皇后敕书的时候,燕贴木儿指挥自己的亲信武士,将从前不在自己笼络中的朝臣宗支统统活捉,恶狠狠地宣布了迎立武宗之子的决定。官员们的性命都在他的手里,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惟命是从。
按照继位顺序,燕铁木儿本该首先拥立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周王和世梀,但和世梀正在边陲封地镇守,急切间难以返回大都。燕贴木儿为防时间拖得太长发生意外,便派人前往江陵,请武宗海山的次子怀王图贴睦儿先行返京登基。
九月,怀王回到大都,十三日,他登基为帝,是为元文宗。称帝的同时,元文宗颁布了一道诏书,向天下许诺,说自己乃是迫于局势方才称帝的,只待兄长周王和世梀返回,便将帝位奉还。
听说怀王称帝的消息,上都城内属于泰定帝一派的大臣宗王后妃们也不甘示弱,立即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为帝,改元天顺,史称天顺帝。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元王朝既有了两个皇都两个皇帝,内战立即爆发。
在燕贴木儿身先士卒的统领下,元文宗一派的军队屡屡获胜,终于在十月十三日攻克上都,天顺朝只存在了两个月即告终了。泰定帝的朝臣宗王多被斩杀,泰定帝的后妃们都被幽禁,年仅九岁的天顺帝从此下落不明,很可能是死于乱兵。
由于燕贴木儿在整个夺位过程中立下双重汗马功劳,满怀感激的元文宗封其为太平王、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加“答剌罕”称号(即得到了代代相袭的免死金牌、自由出入宫禁并可用皇帝礼节的特权)。
燕贴木儿从此逐步成为元后期最不可一世的权臣。而他还有一项足以令中国历史上其它权臣汗颜的成就:他先后迎娶了元文宗“赐婚”的宗室公主、朝臣孀妇四十余人。
最精彩的一幕则在政变成功一年以后发生。当时文宗按照元王朝宫廷惯例,将在权力斗争中落败的泰定帝后妃发配安东州,由于她们身份特殊关系重大,文宗让燕贴木儿亲自押送。孰不知燕贴木儿色胆大过天,竟在路上将八不罕皇后以及泰定帝最宠爱的两名妃子——兖王买住罕的一双女儿必罕与速哥答里都勾搭上了。
不久之后,燕贴木儿便在元文宗的纵容下,公然将泰定帝的后妃统统纳为妻妾。八不罕皇后从此成了太平王妃,也就此在史书上消失了踪迹。
八不罕皇后的最终结局,大约在中国皇后史上,也算得是独一份了吧。
看到这里,大概对于元王朝的皇位传承,大家多少都有些云里雾里。那么,我们现在来列一个简表,帮助理顺记忆。
元太祖 成吉思汗 铁木真
↓
元太宗 窝阔台汗 (成吉思汗第三子)长皇后孛剌合真,
摄政次后乃马真氏脱列哥那
↓
元定宗 贵由汗 (窝阔台与次后脱列哥那长子)摄政长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
元宪宗 蒙哥汗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与长妻唆鲁禾贴尼长子)长皇后忽都台
↓
元世祖 薛禅汗 忽必烈(元宪宗蒙哥同胞次弟)长皇后察必
↓
元成宗 完泽笃汗 铁穆耳(元世祖忽必烈嫡三孙,即其长子真金与长妃阔阔真嫡三子)摄政长后卜鲁罕,次后失怜答里
↓
元武宗 曲律汗 海山(元世祖忽必烈嫡次孙答剌麻八达与妃答己长子)长后真哥
↓
元仁宗 普颜笃汗 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世祖忽必烈嫡次孙答剌麻八达与妃答己次子)长后阿纳失失里
↓
元英宗 格坚汗 硕德八剌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与长后阿纳失失里之子)
长后速哥八剌
↓
泰定帝 也孙贴木儿(元世祖忽必烈嫡长子真金之长孙,其父为真金与阔阔真长子甘麻剌)摄政长后八不罕
↓
天顺帝 阿速吉八(泰定帝也孙贴木儿与长后八不罕之子)称帝二月败亡年八岁
元文宗 札牙笃汗 图贴睦儿(元武宗海山与妃唐兀氏之子)称帝四月禅位元明宗
↓
元明宗 忽都笃汗 和世梀(元武宗海山与妃亦乞烈氏之子)称帝八月暴崩
长后八不沙,妃罕禄鲁氏迈来迪
↓
元文宗 札牙笃汗 图贴睦儿(元武宗海山与妃唐兀氏之子)明宗死后再次称帝
摄政长后卜答失里
↓
元宁宗 懿辚质班(元明宗和世梀与长后八不沙之子)称帝四十三天病逝年七岁
长后答里也忒迷失
↓
元顺帝 元惠宗 乌哈噶图汗 妥欢贴睦儿(元明宗和世梀与回妃迈来迪之子)
第一任长后钦察氏答纳失里;
第二任长后弘吉剌氏伯颜忽都;
第三任长后朝鲜族奇氏完者忽都
在此表之外,元王朝还有几位死后当上大汗的追封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即蒙哥与忽必烈之父,追封元睿宗)长妃唆鲁禾贴尼称皇太后,谥显懿庄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嫡长子真金(即元成宗铁穆耳之父,追封裕宗)长妃阔阔真称皇太后,谥徽仁裕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嫡长孙甘麻剌(即泰定帝之父,追封显宗)长妃普颜怯里迷失,追谥宣懿淑圣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嫡次孙答剌麻八剌(即元武宗元仁宗之父,追封顺宗)长妃答己称皇太后、太皇太后,谥昭献元圣皇后
从这个简表可以看出,接下来就该轮到元明宗、元文宗这对兄弟了。说起他们先后就任帝王一职的工作史和家庭关系,足以令观者感慨万端。其中复杂的前因后果,我们将留待下文详细叙述。
皇帝宝座后的糊涂帐——元顺帝与他的三任皇后
现在的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桂林市中心内,所在的位置被称为“王城”。“王城”也确实算得一块风水宝地,绝非浪得虚名。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誉,而桂林人心目中的群峰之首,正是王城中的独秀峰。王城也正是围绕此峰而建的,更被认为是桂林形成城市的重要原因。
独秀峰的人文历史可以单独写一本书,唐朝时此处有宣尼庙,唐大历年间,桂管观察使李昌巎在此创建了广西历史上的第一所官学,广西的第一位进士晚唐诗人曹邺就是此中学子。南宋时的知府王正功在独秀峰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如今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桂林山水甲天下”。
独秀峰下素有府宅,但最大规模的兴建则是在明朝。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洪武五年开始在独秀峰下修造王府,洪武二十六年,正式兴建王城,独秀峰从此被围进王府,成了靖江郡王的私产,以至于慕名而来的徐霞客五度求入都告失败,不得不抱撼而归。靖江郡王们在独秀峰下前后生活了270年,共历十四王。清初,靖江王的旧府成为定南亲王孔有德的府邸。顺治九年孔有德自焚身亡后,此地于顺治十四年再次被恢复为贡院。算一算,独秀峰下前后出了585位进士,其中状元四人,包括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获得者陈继昌。民国时期,孙中山北伐督师的总统行辕也设在独秀峰下,这里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升起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