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民国时期,孙中山北伐督师的总统行辕也设在独秀峰下,这里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升起青天白日旗的地方。
不过,独秀峰下的王城还有另一个名字:“皇城”。
既然是皇城,就得有皇帝。独秀峰下曾经住过三位皇帝。不过可惜都是末代皇帝。一位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另一位则是早于朱由榔三百年的元顺帝孛儿只斤氏妥欢贴睦尔。
妥欢贴木儿是元宗的庶长子,但他的早年经历却十分坎坷。在父亲去世后,这位皇子先是被流放高丽,随后又远谪静江(即广西桂林),在独秀峰下的“潜邸”中住了相当一段日子后,忽然又时来运转,平地升为元王朝皇帝。
桂林独秀峰离元大都元上都遥遥万里,元顺帝儿时乃是皇子,怎么会被流放到独秀峰下来?既已流放,怎么又忽然继承了皇位?说起来真可谓是又一笔围绕皇位宝座发生的糊涂帐,要知道其中奥妙,就不能不细说从前。
一、兄弟情妯娌谊——元顺帝的父母与叔婶
元泰定帝死后,元武宗海山的亲信燕贴木儿不忘旧主,不惜冒着性命危险拥立海山次子即位,与泰定帝之子天顺帝一系展开一场内战。这场战事以燕贴木儿的大胜结束。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天下太平后,皇位应该由谁来坐。
武宗海山没有嫡子,两个儿子都出自庶妃之腹。按照习惯,应该由长子和世梀继位,但燕贴木儿在发动政变时拥立的却是武宗的次子文宗图贴睦儿。
拥立图贴睦儿是形势所迫下的决定。因为政变发生时,武宗庶长子和世梀还在漠北镇地,离京城太远,无法迅速赶回即位主持大局。因此,早在文宗即位之初便发下了一道公诸天下的即位诏书,声明一但铲除天顺帝,定将皇位归还兄长。
致和元年(公元1328)十月,上都的天顺帝势力终于在一场内战之后被消灭干净。天下既已太平,元文宗便开始履行自己在即位诏书中的诺言。十一月,他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迎接异母兄周王和世梀继位返都。次年正月,使者与南下途中的周王相遇了。
周王和世梀看见使者带着金帛来到,又听说文宗逊位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当下便在路途中(和宁之北)即皇帝位,是为元明宗。于是周王的行辕就此变成了元皇帝的行幄,摆开阵仗缓缓而大都进发。
三月,元文宗派功臣燕贴木儿带着皇帝印玺再次去迎接明宗。两支队伍在四月相遇,明宗得到皇帝印玺更加欢喜,立即封燕贴木儿为太师,留下随扈同返大都。
对于弟弟如此谦让,使自己坐享帝位,明宗非常感激。于是他决定仿效父亲武宗当年的榜样,也来一个“兄终弟及,叔位相继”。想到兴奋处,也不待返回大都,在半路上便迫不及待地传下旨意,将主动逊位的文宗封为“皇太子”,确定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武宁王彻彻秃作为明宗的使者,迅速将这个“好消息”送达大都。文宗图贴睦尔得知兄长将自己封为太子,也非常欢喜,第二天就决定要以太子身份北上,亲自迎接明宗返京。
八月初一,图贴睦尔北上的队伍与明宗南下的队伍在五忽察都(今河北张北县北)相遇。自从少年封王分赴镇地以来,兄弟两人已经有十余年没有见过面了,明宗对于久别的异母弟弟仍然对自己如此尊奉,又激动又高兴,当下就从初二日开始就地大摆宴席款待弟弟与诸王大臣,以示庆贺。
明宗没有想到,就在谈笑风生、杯盘交错中,一场阴谋已经将他完全包围。
据说,燕贴木儿原本是诚意拥戴武宗子嗣为帝的,然而当他北迎明宗并一路随行之后,却惊慌地发现,明宗身边的宗王重臣们都对自己深为妒恨,明宗本人也因未亲历政变之故,虽然对自己大加褒扬,日常态度却比文宗要平淡太多。燕贴木儿思前想后,便对明宗起了杀机。
另一种说法则称,文宗的禅位不过是看在兄长手中仍有军队,自己又曾颁下诏书而不得不为之事。早在派燕贴木儿北迎兄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商量好了计谋,待得明宗在燕贴木儿的劝说下确定文宗的“皇太子”身份,就将明宗除去。
盛大的宴席配上心中只有手足之情的明宗,对于燕贴木儿和文宗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然而,心思朴厚的和世梀对一切都毫无知觉,宴会仍在继续,他仍在一杯杯地喝着美酒。
宴会进行到第四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明宗的寝帐里传出:年仅二十九岁的明宗和世梀暴崩了。
一片混乱中,身为太师的燕贴木儿将皇帝玺印抢在手里,带着精骑卫士,护着文宗一路疾驰奔向上都,将明宗的尸身和丧事都丢给手足无措的明宗群臣。
八月八日,文宗在燕贴木儿的保护下回到了上都。
八月十五日,文宗重登皇位。大局就此确定。
元明宗和世梀究竟是怎么死的?这是元史中的一个极大谜团。
除了世人公认的燕贴木儿与文宗在酒中下毒谋杀之说,还有另一种比较厚道的观点,认为元明宗是自然死亡的。理由当然也很说得过去——
元朝的皇帝除太祖成吉思汗,世祖忽必烈以外,多数都是短命之人,尤其是明宗的几代直系先人:曾祖真金四十二岁去世,祖父答剌麻八剌二十九岁去世,父亲三十一岁去世……遗传基因本已有些不妥,更何况明宗死前的经历更是深藏危机:他是在奔波路途中即位的,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了八个月的路,最后与弟弟相逢大宴。想来一个人自少年起就一直郁郁不得志,父亲早逝后被叔父贬放荒凉大漠,时时生活在宫廷倾轧的恐慌之中,忽然空中掉馅饼竟当上了皇帝,旅途劳顿之外又加上几个月的情绪激动,兄弟相逢后狂喜亢奋之情达到顶点,再不分昼夜地狂饮纵欢数日,恐怕便是遗传基因没有问题的人,也难保不会猝然弃世。
无论怎样猜测缘由,总之,元明宗和世梀没能返回都城就死了,元文宗坐回了他睽别八月的皇帝宝座。
元明宗和世梀大半辈子都在荒野边陲度过,虽说当了八个月皇帝,非但没能享受一下都城的繁华、皇宫的辉煌,还一直都在不停辛苦地赶路,最后还死了个不明不白。与其说他当的是个皇帝,还不如说他实在是个冤大头。
重登帝位的文宗册立自己的长妻卜答失里为皇后,又将明宗的遗孀八不沙皇后母子接入宫中赡养。
八不沙皇后的母亲是元成宗铁穆耳甥女寿宁公主,算起来与丈夫小叔弟媳妇都是亲上加亲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文宗夫妇与寡嫂幼侄之间相处得还算不错。当年十月,明宗八不沙皇后想要为明宗身后积福,文宗不但当即答允,还下令由国师亲自出马在大天源延圣寺主持佛事,又格外派道士去玉虚、天宝、太乙、万寿四宫及武当、龙虎二山打醮,搞得分外隆重。
然而表面的隆重并不能遮去阴霾。就在八不沙为明宗做法事的同时,卜答失里大撒金钱助建大承天护圣寺,花的银子比八不沙要多得多:足足五万两。虽说只是个弟媳妇,摆出来的阵仗却一点都不输给嫂嫂给大哥祈福的仪轨。
做嫂子的明宗皇后八不沙与弟媳妇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之间的妯娌关系,似乎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不祥之兆,在后来的相处中,这层阴霾越来越重。
妯娌相处,就算是寻常人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皇宫,更何况卜答失里是当令皇后,八不沙是失势皇后。一个的老公正在皇帝龙椅上吆五喝六,一个的老公却早成了一缕冤魂。就算两个女人还有心保持表面的和睦,宫闱中跟红顶白的宫女太监们也要想法子无事生点非出来,看着龙种凤孙们倒霉透顶互相倾轧,是他们最大的爱好。不但可借此打发空虚无聊的生活,还能给自己找个心理平衡点。
话说回来,八不沙一直对丈夫的真实死因满怀疑窦,又痛恨弟媳妇对自己态度不恭,何况文宗复位后不但没有遵照当初的许诺册立明宗之子为太子,反倒在上赶着册封了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燕王并设宫相府,交由宰相燕贴木儿全权负责。由此可见,虽然明宗与八不沙嫡子懿辚质班的“鄜王”还封在头里,但真实待遇怎么也比不过阿剌忒纳答剌的。
所有这一切看在朝臣眼里,正是文宗打算传位己子的兆头;看在八不沙眼里,则无疑是进一步确定丈夫死于非命,小叔子谋夺皇位确有其事。
八不沙只是个寻常的年轻贵妇,并不是久经沙场的政治人材,她心头的怒火既已难捺,与弟媳妇相处时,话里话外怨恨的语气也就少不了。性格决定命运,八不沙的麻烦也就这么来了。
据说,在文宗卜答失里皇后身边有一个得宠的大太监叫拜住,他仗着卜答失里的宠爱,一向就没把八不沙看在眼里。有一天他又在八不沙的面前摆出大模大样的架势,八不沙终于没能按捺得住,将拜住给狠狠地斥骂了一顿,话赶话的还把心里对文宗暗害明宗的想法也给漏了出来。八不沙这通大骂确实畅快,但是祸从口出却成了定局。
拜住一向作威作福,哪里受得这个气,更何况他这次确实抓住了可以利用的东西。他立刻就跑到卜答失里皇后面前,将八不沙的话加油添醋地向自己的主子汇报了一通。
卜答失里听了拜住的转述,对八不沙又恨又怕,彻底定性为眼中钉肉中刺。还和拜住一起定下了除掉这个嫂子的计划。
卜答失里先是向文宗控诉八不沙“妄构诬言,疏离骨肉”,想要让文宗下旨处死嫂子。文宗却不情愿亲自动手落人话柄,只是叹息说:“这事我自己哪里忍心处置呢!”
文宗这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其实已经是一个暗示。卜答失里和拜住当然立即抓住了机会,很快就矫诏处死了八不沙皇后。
乃马真氏八不沙皇后死在天历三年(公元1330)四月十八日,算起来,她仅仅在小叔子和弟媳妇当家作主的皇宫中生活了半年时间。而且刚好死在自己的亲生儿子与文宗的儿子先后被封王的时候。——明宗与八不沙嫡子懿辚质班于二月封王,文宗与卜答失里之子阿剌忒纳答剌于三月封王。——由此可见卜答失里谋杀八不沙的另一个潜理由:为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铲除障碍。
八不沙死了,明宗的一双儿子连最后一点可怜的保护都失去了。卜答失里开始进行自己的下一个目标:除掉明宗的儿子,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二、一个曾被流放的皇帝——元顺帝即位始末
八不沙死后,卜答失里的矛头立即指向了明宗的庶长子妥欢贴睦尔。详细的原因虽不好确认,但这孩子生于延祐七年,虽然由于庶出身份使他还未得到封王,但已经满十岁了,是皇位继承人选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光凭这一点也足够让他被叔父婶婶猜忌的了。只不过要开销一位先帝皇子毕竟还得找个理由,于是一个令人大惊失色的宫闱秘闻就此出笼并且诏告天下。
八不沙死后的第二个月,一个消息传将出来:明宗的庶长子妥欢贴睦儿根本就不是明宗的亲生儿子,证人就是这位皇子奶妈的丈夫,证据就是这位奶公的口供,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当年曾经亲耳听明宗说过妥欢贴睦儿不是龙种。
好话不多说,有这一句就足够用了。文宗和卜答失里立即采纳,迅速将妥欢贴睦儿给流放到了遥远的属国高丽,安置在外海的一座大青岛上。
(一年以后,由于有人想借明宗太子的名义搞政变,妥欢贴睦儿又再次被文宗夫妇惦记上了。这一回文宗干脆正式发下诏书,公开宣称妥欢贴睦儿乃是野种一名,将其再次流放静江——静江,就是如今的广西桂林,从此以后独秀峰下的府邸就成了妥欢贴睦儿的新“家”。而这道由翰林学士和奎章阁学士们执笔并向中外广而告之的诏书,也就成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由皇族公开给死鬼皇帝吹喇叭大上绿帽尊号的杰作,堪称天下头号绿帽。)
本来照卜答失里的意思,接下来很该再找个理由,把明宗的嫡子懿辚质班也流放了事,但文宗此时似乎已经有些手软,眼见小侄儿才不过五岁年纪,怎么看也兴不起什么浪来,就这么流放荒野实在有点过意不去,终于还是把他给留在了宫中养育。
障碍统统扫除,接下来的事就是册封亲生孩儿为皇太子了。从养育幼侄一事来看,可能文宗此时已经有些懊悔之意,当然也有可能是有心搞一番必要的谦虚推让礼节给大家观赏,总之,册太子一事直拖到十二月才正式拍板:燕王阿剌忒纳答剌登上了储君之位,成为元王朝的又一位皇太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