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家为尼。
元朝时候完全不禁止僧人成家,合尊因此在藏地娶妻并生子赵普完,嗣后,赵普完也随父一起出家为僧。十几年后,已经成为高僧的恭帝再次奉诏离开吐蕃,带着家人徒众迁居甘州十字寺(即今张掖大佛寺)。和萨迦寺一样,十字寺在元王朝时期也有非同凡响的地位。因为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诞生之地,据说元睿宗拖雷长后唆鲁禾贴尼正是在这座寺庙里生下忽必烈的。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四月,五十二岁的宋恭帝合尊死于河西。多数情况下,认为是合尊的声望越来越大,元朝皇帝为了斩草除根就把他给毒死了,但与这种观点相冲撞的是:宋恭帝合尊的儿子赵普完仍然活得好好地,还继续平平安安地做他的喇嘛,继续娶妻生子。
元顺帝年间,元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农民起义宗教起义此伏彼起,多数都打着复兴宋室的旗号。这种情形再三发生之后,终于引起了元朝统治者的担忧。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五月,监察御史彻彻特穆尔上奏元顺帝,说:“河南诸处群盗,辄引亡宋故号以为口实。宜以瀛国公子和尚赵完普及亲属徒沙州安置,禁勿与人交通。”元顺帝采纳了彻彻特穆尔的主张,将赵完普及其亲属仆从由张掖迁往沙州(今敦煌)。
对比北宋亡国之君徽宗钦宗父子的遭遇,赵显与赵普完父子的运气实在好了不止一点点。只是各种史料的散失,如今我们却不知道,赵普完的后人又在何处?
宋恭帝的生命,终止于元顺帝三岁这年,这也使得野史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盘点一下,野史基本上都认为宋恭帝就是元顺帝的生父,元明宗只不过是养父。但是这个过程,说法却有好几种。
第一种,说忽必烈为永久收服宋室,在宋恭帝成年后将其招为驸马,许配给他的公主正是迈来迪。(在这里要解释一下,元王朝的公主并不只限于皇帝的女儿,亲王郡王的女儿孙女都一律被称为“公主”。在这种公主泛滥成灾的情形下,迈来迪作为阿儿斯兰郡王裔孙,当然也就是公主。)迈来迪很快就为宋恭帝生下长子普完,又跟随已经成为高僧的宋恭帝迁居甘州(张掖),在此地又生下一个孩子。就在孩子出生的这天晚上,后来的元明宗当时的周王和世梀正因出镇朔漠途经此地,宿于宋恭帝驻赐寺庙附近,看见产房上空红光冲天,知道出生的孩儿定然非同凡响,于是在征得宋恭帝夫妇同意之后,将之收为己子,带往漠北。
这个传说推敲起来几乎就是完全靠不住。由于元仁宗不愿履行传位给侄儿的诺言,因此武宗长子和世梀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三月被封周王并调离京城,出镇云南。同年十月,武宗诸旧臣对小主人的遭遇非常不满,谋划着要抗旨外逃,说:“天下者,我武皇之天下也。出镇之事,本非上意,由左右构斗致然。请以其故白行省,俾闻之朝廷,庶可杜塞离间;不然,事变叵测。” 和世梀当时只有十六岁,拗不过众人的意志,身不由己地被拥上马,“数骑驰去”,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北金山(即阿尔泰山)。就在此地,和世梀得到了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系王爷们的归附拥戴,成为朔漠之主,一直在当地生活了十几年,冬居扎颜,夏驻斡罗斡察山,足迹不履朔漠以外,直到元文宗“禅位”南归为止。
——也就是说,和世梀由云南远去西北朔漠,起因是保命加抗旨,想来不会挑远路走,又是由云南奔往金山(阿尔泰山),在这种情形下,怎么可能路过甘肃张掖?何况他奔往朔漠是1316年的事情,元顺帝则生于1320年,足足差了四年。时间上也不对头得很。更别说什么天降红光的事情有多靠不住了。
第二种,见于明朝人的笔记。说是宋恭帝被招为驸马后,忽必烈忌惮于他,他便自请为僧。后来宋恭帝带同家人一起去朔北扎颜拜谒朔漠之主周王和世梀。周王少年风流,看中了这位瀛国公的王妃罕禄鲁氏并纳之为妾。没过多久,迈来迪便生下了元顺帝,算起日子来,正是宋恭帝的儿子。
关于这种传说,只要拿时间年龄来套一下,就知道离奇得过了头。宋恭帝若是先娶妻再出家,那么他的妻子就算是罕禄鲁氏,也不可能是迈来迪,更不可能被周王看上。因为照此算来,当元顺帝出生之时,宋恭帝的那位罕禄鲁氏至少也得有四十开外的年纪了。而当时的周王和世梀年方二十岁,竟会恋上母亲辈的女人,并且不惜得罪高僧郡王强抢,如此“忘年恋”实在靠不住之至。基本上当闲话看看就好,当不得真。
第三种,倒是把罕禄鲁氏的年龄给说圆了。照这种说法,宋恭帝未婚便出家,在成为萨迦寺高僧之后,宗室赵王前去听经说法,见其虽有仆役却是孤身,就给他牵了条红线,送了一名回回女子做他的妻子。没过多久,宋恭帝便奉诏带着家小去了甘州。周王和世梀恰巧也出巡经过甘州,见回女颇有姿色,便据为己有,随后生下元顺帝。
这个传说也蹊跷得很。遁居阿尔泰山,唯恐进入腹地便被追究违旨之过的周王怎么可能大摇大摆地去甘肃“出巡”?宋恭帝到老才得娶少妻,则那个早已成年的长子赵普完是怎么回事?何况在元皇族中,“赵王”是仅次于皇帝的位份,假若宋恭帝的妻妾真是赵王所赠,周王又怎么会冒如此风险去抢亲?
第四种,说是罕禄鲁氏迈来迪少女时曾经进藏,跟随合尊大师(即宋恭帝)修习佛法,后来才被家族许配给周王为妃。她所生的孩儿名为周王之子,实际上是与合尊“师生恋”的产物。
这说法听起来好象还头头是道。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一个世代穆斯林女子,大老远地孤身一人去萨迦寺干什么?!合尊大师是个喇嘛,又不是清真寺的阿匍!
第五种说法,也是蔡东藩《元史演义》所采纳的说法。说迈来迪是个妓女,宋恭帝做了元朝的瀛国公,好歹也是号人物,时常寻花问柳,迈来迪便成了宋恭帝的外室,生下了元顺帝。宋恭帝死后,迈来迪一介娼妇无处归依,就勾引上了周王,带着儿子做了王爷的姬妾,宋恭帝的儿子也就成了周王的庶长子。
这个这个……算了,连推翻它的理由都省了,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和世梀自十六岁以后,都遁居于金山即阿尔泰山一带。而突厥后人罕禄鲁氏部族居于阿尔泰山至伊犁一带。因此,和世梀在1316年奔赴阿尔泰山察合台汗国时途经罕禄鲁部族势力范围,遂与该部族结成姻亲,纳阿儿斯兰汗裔孙、穆斯林公主罕禄鲁氏迈来迪为妃。对于和世梀,此举不但可得到对察合台汗国有相当影响力的罕禄鲁部族支持,还可抱得美人归。而对于罕禄鲁部族,则与皇族嫡系结了亲家,正是一项双赢的政治联姻。1320年迈来迪在“北方”朔漠产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自己却因产育而亡。应该才是最合乎情理的真实情况。即使宋恭帝所娶之妻确是回女,也应该是另一位“罕禄鲁氏”,而不是迈来迪。
至于元文宗夫妇声称妥欢贴睦尔并非明宗亲子,其实也很好解释。
文宗夫妇声明妥欢贴睦尔“非明宗子”时,凭的只是一个奶公的一面之辞。而且这声明早不发晚不发,偏偏要等到迈来迪、明宗、明宗嫡妻八不沙都已经成了死人以后再来发,本身就很有问题。最有发言权、最清楚实际情况的人都不在了,那还不是由得文宗夫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嘛。
妥欢贴睦尔“非明宗子”的声明,是文宗夫妇宣布的。但更有意思的是,改口坚称妥欢贴睦尔乃“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的人,正是文宗嫡后卜答失里——这个亲手炮制了妥欢贴睦尔为养子之说的关键人物。或者正是因为她自己也知道养子之说站不住脚,才会不惜推翻自己当年的说辞接回妥欢贴睦尔。假若养子之说确有其事,过得了宗王旧臣们的关,卜答失里就没有必要迎立元顺帝了。
由此可见,妥欢贴睦尔“非明宗子”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只不过是文宗夫妇当初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大加炒作的无稽之谈。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是明宗和世梀亲生之子,应无疑义。野史演义,灿然生花,作为一种消遣和参考,倒也未为不可。
四、燕贴木儿家族的末日与答纳失里皇后
不管野史怎么说,妥欢贴睦尔在他十三岁这年,以“明宗长子”的身份登上了元王朝皇帝的宝座。而终其一生,他和他的家族都以元室正嫡自居,从来也没有把宋室当一回事。元顺帝的生父之谜,就象后来的野史非要说乾隆是陈阁老之子那样,既然元顺帝只认元明宗这一个爹,只维护元王朝的利益、乾隆只认雍正一个爹,只维护清王朝的利益,那么野史硬要去YY,恬着去贴这个冷脸,也就只能说是纯属自讨没趣。
妥欢贴睦尔虽然登基称帝,但是国家大权却并不在他的手里,仍然是由皇太后卜答失里和权臣做主的。而且卜答失里在元顺帝登基的同时,就已经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燕贴古思立为皇太子了。
除了国家大事,元顺帝自己的事情也由不得自己决定。就在他称帝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听从卜答失里的安排,册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皇后钦察氏答纳失里。
钦察氏答纳失里出身显赫:她是是文宗的首功权臣燕贴木儿之女。
答纳失里出身虽显赫,却并非蒙古人,因为她的父亲、太平王燕贴木儿太师就不是蒙古人,而是“色目人”。
——色目人,这个名词唐朝就已经开始使用,有“诸色名目”之意。元王朝统治者把治下百姓分为四类:一等为蒙古人,二等为色目人,三等为汉人(包括北方的汉人女真契丹),四等为南人(南方的汉人)。由此可知,元朝的“色目人”,是指蒙古和汉人南人以外的其它人,主要是指西域各民族。“色目”中,以回回人数最多,西夏人、畏兀儿人(维吾尔先民)、罕禄鲁人、康巴人(中亚咸海一带)、钦察人(中亚黑海一带)、阿速惕人(居西亚高加索,奥塞梯人先祖)、阿尔浑人(中亚七河至楚河一带)、郎人(欧洲人)等等等等。
算起来元顺帝自己的母亲就是色目人,他的相貌也因此与从前的元王朝诸帝都大有不同。想来答纳失里就算不是个完全的色目人,也该是个混血女子,与元顺帝倒也不失为年貌相当的一对小夫妻。
然而答纳失里毕竟是燕贴木儿的女儿,这个出身和“皇后”这个位份,注定她的人生不可能善始善终。
答纳失里是在父亲燕贴木儿去世两个月的时候当上皇后的。尽管燕贴木儿已经去世,这个家族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觑。就在答纳失里受封皇后的同时,她的叔父撒敦进为荣王、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不但录军国重事,还食邑庐州。答纳失里的哥哥唐其势则子承父业,做了太平王,同时进金紫光禄大夫,并成为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
在这样的势头下,答纳失里皇后的作派也非同一般。元顺帝拿这位皇后也没有办法。如此再三,答纳失里皇后也越来越不成话。
元统二年(公元1334),答纳失里皇后正式得到了册宝。册文曰:“天之元统二气,配莫厚于坤仪;月之道循右行,明周贞于乾曜。若昔帝王之宅后,居多辅相之世勋。盖选德于亢宗,亦畴庸于先正。造周资任、姒之化,兴汉表马、邓之功。咨尔皇后钦察氏,雍肃惠慈,谦裕静淑。乃祖乃父,夙坚翼亮之心;于国于家,实获修齐之助。朕缵丕图之初载,亲承太后之睿谟。眷我元臣,简兹硕媛。相严禘而率典,奉慈极以愉颜。用彰祎翟之华,式著旗常之旧。令摄太尉某官授以玉册宝章,命尔为皇后。备成嘉礼,宏贲太猷。於戏!嵩高生贤,予笃怀于良佐;《关雎》正始,尔勉嗣于徽音。永锡寿康,昭示悠久。”
这道天花乱坠的册文并不能掩饰答纳失里事实上横蛮的脾性。
就在得到册宝的当年五月,她就迳自派太监博啰特穆尔传下懿旨,把由国家专卖的盐十万引(一引为400…600斤)据为自己的私房,元顺帝也只能隐忍。
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钦察氏的好日子并没有多久好过。
原来当年元武宗海山手下共有三位重臣,其中色目人有两个:康里脱脱与燕贴木儿,另一个就是蒙古旁支伯颜。到元顺帝即位时,康里脱脱和燕贴木儿都已经死了,论资历论功劳,便轮到伯颜了。燕贴木儿的弟弟撒敦虽然得封左丞相,但权力最重的右丞相之位却归了伯颜。除了丞相之位,伯颜还当上了秦王,由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