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木儿的弟弟撒敦虽然得封左丞相,但权力最重的右丞相之位却归了伯颜。除了丞相之位,伯颜还当上了秦王,由于顺帝年少无知,也因为他此时对伯颜有倚赖之意,因此伯颜迅速取代燕贴木儿,成为毋庸置疑的首席权臣。
对于钦察贵族来说更糟糕的事情在元统三年初发生:皇后叔父撒敦病逝了。虽然撒敦的左丞相之位由唐其势继承,但是影响威信都远远不如撒敦在世时的局面,右丞相伯颜成为事实上控制朝政的人。
如果此时唐其势能够甘居人下,也许后来的一切就不会发生。而且照常理来说,伯颜与其父燕贴木儿是同僚旧友,好歹也是个长辈吧。但是唐其势自出生以来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早习惯于为所欲为的生活,哪里肯有丝毫的忍让。每次看到伯颜裁夺国家大事的时候,他就要气恨恨地诅咒曰:“这天下原本是我家所控,伯颜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得到比我高的权位?!”——“天下本我家天下,伯颜何人而位吾上!”
说得出这样话,唐其势的脑子里究竟有多少有效成份,是个人都知道了。接下来,这位大少爷用他那不多的脑子将问题考虑了一番,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父亲因拥立文宗皇帝而独步天下,也没花多少功夫,自己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能成为父亲称职的接班人。
计较停当,唐其势决定也发动一次政变。他联合身在上都的叔父句容郡王答里以及宗王晃火贴木儿等人,准备废掉元顺帝,立晃火木贴儿为帝,然后自己也尝尝老爹当年指挥皇帝的滋味。
然而事实证明,自燕贴木儿死后,钦察贵族中再无人材了。唐其势和他的同党们都没有搞政变的本事,老天也不打算帮他们。政变的计划竟事先泄漏了风声。于是,唐其势于至元元年(公元1335)六月三十日发动的政变就成了一出血腥的闹剧。
那一天,唐其势带着兵马由大都城外一路冲到禁城宫殿,不偏不倚地撞进了伯颜和完者贴木儿等人早就编好的罗网之中,整支队伍即刻溃不成军。唐其势见势不妙,立即和弟弟塔剌海一起往后宫里冲,指望靠着皇后答纳失里保住性命前途。
伯颜哪里会给对手留下喘息之机?立即就领着武士追了上去。唐其势被武士捕拿后不甘心就此送命,死死地攀着殿前槛杆,大呼道:“早先皇帝曾说过,会赦免我一家九辈死罪,如今怎么可以食言!”然而时移事易,不管他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武士们拖着他就往外拉,他死死攀住的槛杆最终也在武士们的拖曳下生生拉断。
答剌海则一直逃进了皇后宫中,仓皇中找不到藏身之所,一头钻进了姐姐的座位下面。答纳失里皇后看见弟弟的模样,听到侍卫的奏报,已知大事不妙,但她毕竟无法忍心将弟弟交出去处死,就坐在椅上,用自己的衣裙将整个椅座都遮蔽起来。这个只有小孩子才想得出来的骗局立刻就被伯颜识破了,他立即毫不顾忌地下令武士掀开皇后拖出答剌海,并且当场杀死。
答剌海的鲜血溅在答纳失里的衣裙上面,年仅十五岁的小皇后虽然骄横,毕竟也不过就是一个孩子,被弟弟的惨状吓得面无人色。但她没有想到,刚才那个孩子气的举动竟已经落人口实,接下来悲惨的命运就要降临在她的头上。
杀死答剌海后,伯颜亲自动手将皇后摔在地上,骂道:“不知大义灭亲,竟庇护谋反之徒,肯定也参与此事,哪有做皇后的资格!”答纳失里知道自己将蹈兄弟的覆辙,立刻哭喊着向小丈夫求救:“陛下救我!”
如此气势汹汹的伯颜,元顺帝就算有心护庇也不敢开口,何况答纳失里又一向欺凌于他。因此面对皇后的求救,妥欢贴睦尔只回了一句绝情的话:“汝兄弟为逆,岂能相救!”
答纳失里就这样被武士们拖出了皇宫,关押在开平府民舍里。她在这间民舍里又捱了一段时间。等到她身在上都的叔父答里也被捕杀、所有的余党都清除干净之后,她的末日也就真正来临了。
七月,答纳失里被伯颜矫诏毒杀。时年十五岁,封后三年。
燕贴木儿家族就此烟消云散。
五、寂寞的伯颜忽都皇后
答纳失里皇后就这么死了,少年皇帝需要再立一位新皇后。对于谁坐这张宝座,元顺帝的心里早有人选。但是他刚提出这层意思,就被权臣伯颜毫无还价余地地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小皇帝心爱的女子,是一名女奴。
元王朝的势力范围极大,高丽就是它的一个属国。做为属国,高国每年都要向元王朝进贡,而在“贡品”中占相当比重的不是财物,而是人。女人。被选为贡品的女子一般被称为“贡女”。高丽贡女并不一定美艳动人,但是份属“贡品”,官贵们都以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与数量相比较,女奴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如此一来,元王朝索要的贡女数量就越来越多。上至皇族宗王,下至蒙古色目高官,都不停地向高丽索取贡女。高丽国为了满足宗主国的需求,不得不多次禁止国中婚嫁,以便选取贡女。
据说,高丽人不甘于辛苦养大女儿去异国为奴,家人骨血分离,女儿一生痛苦,往往不惜将刚出生的女婴溺死。这说法当然很悲情,但是从另一层事实来看,溺女婴的深层原因肯定不是因为贡女的缘故。——因为高丽交趾等国还有向元王朝进贡阉童为宦官的义务,元宫廷的高丽宦官数量极大,直到明成祖朱棣时期还常派高丽老宦官出使高丽兼探亲的。却从来没听说过哪个高丽百姓为此溺死刚出生的儿子。
元顺帝刚即位的时候,高丽籍宦官、徽政院使突满迭儿向少年皇帝进献了一批礼物,其中便包括一名高丽贡女奇氏。
奇氏虽然出身贫贱人家,却生性聪颖慧黠。刚到元顺帝身边的时候,她只不过是一名侍奉递送茶饮的宫婢,顺帝与她最初的关系也只不过是少年皇帝偶尔的寻欢而已,这样的例子在宫廷中放眼遍是,算不得什么。然而奇氏却与其它同类的宫婢不同,竟让皇帝渐渐地觉得离不开她了。
奇氏的年龄很可能比元顺帝要大几岁,因为她在被选为贡女前,在高丽故乡就已有恋人。那个不走运的少年名叫朴不花,对奇氏情深爱笃。谁知奇氏却被选为贡女,从此棒打鸳鸯。朴不花始终不能忘却奇氏。为了能与情人相依相伴,他竟自愿做了宦官,随奇氏一起被贡入宫廷。这一件事或者可算一个异样的证明,证明奇氏确实与其它宫婢不同,她不但早知情爱滋味,而且对异性也有相当的魅力。元顺帝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她情有独钟,也就不足为奇了。
少年元顺帝虽然专宠奇氏,却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在皇太后卜答里失的安排下,元顺帝不得不在正式即位三个月的时候册立钦察氏答纳失里为皇后。答纳失里皇后很快就知道了小丈夫迷恋奇氏的事情,她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奇氏加以捶楚羞辱乃至于施用酷刑,以发泄心中恼恨。
答纳失里小皇后的雷霆手段,似乎没有起到任何预期的作用,反倒使元顺帝对奇氏的宠爱之情越发深厚,持续时间也越发长久。当答纳失里因兄弟叛乱被废杀之后,元顺帝立刻就不失时机地提出要立奇氏为皇后的要求。
不过,错失了第一次立后时机的元顺帝和奇氏,这第二次立后的运气也不好。因为他们遇上了伯颜。
用现在的话来说,新任权臣伯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狭隘民族主义者”。
对钦察氏家族斩尽杀绝的做法,并不仅仅因为唐其势兄弟与之争权,也有伯颜本人蒙古贵族独尊思想从中作崇。自他做了首席权臣之后,这种极端的思想表露在施政方面更是肆无忌惮。
元王朝建立伊始,国人被分为四等,汉人(女真契丹)与南人天生比蒙古及色目人低贱,蒙古色目人即便对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南人殴打杀害,也不必承担相应的罪责。到元仁宗以后,在各种努力下,这些法规渐渐倒也有些松动。然而伯颜一上台来,就立即对此大发雷霆,坚决要将老规矩执行到底,几次三番地下令蒙古人色目人若殴打汉人南人,挨打者连反抗自护的权力都不允许有。
就在诛灭钦察氏的同年十一月,刚刚擅权的伯颜就迫不及待地下令,终止科举考试,将官学全部停止,从前各处用于供应儒生学校费用的庄田赋税收入统统改为禁卫军军费。又规定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宣慰司、廉访司及各路、府的官长幕僚统统只许让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为了一劳永逸地达到这个目的,伯颜又下令不准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及色目文字——元王朝规定,地方及中央各级主要官员必须通晓蒙古文字,如今剥夺了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南人学习蒙古及色目文字的权利,也就完全剥夺了他们进入仕途的机会。至元三年(公元1337),河南与广东都发生了反抗暴政的起义,伯颜又趁机提出,不允许蒙古色目人外以外的任何人持有兵器。
据说伯颜还曾经异想天开,认为天下汉人南人太多,因此要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姓才得清静。这个极具屠城时代“光荣传统”的主意如此残酷,不但遭到元顺帝的否决,就连蒙古色目贵族都一律坚决反对,伯颜才不得不作罢。
——话说回来,伯颜的脑子实在有问题,他虽是蒙古人,却贵姓蔑儿乞惕氏,正是当年曾经抢掠过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妻的那个部落,他自己的先祖还是蒙哥的奴隶。若是真要恢复成吉思汗时期的作派,他自己搞不好就得血流五步。当然,此时的伯颜太师似乎已经选择性失明,不管那些了。
这样一个偏执的伯颜太师,怎么可能允许让一个高丽女子成为皇后呢!就连当年钦察氏当上原配皇后,在伯颜看来都是不合规矩的。因此元顺帝册立奇氏的要求一经提出,就立即被伯颜坚决挡了回去。按照伯颜的思路,元顺帝必须按照成吉思汗定下“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的规矩,册立一名出身显赫的弘吉剌氏为皇后,才是正理。
于是,在钦察氏答纳失里皇后死去的第三年,即至元三年(公元1337)三月,元顺帝依照伯颜的意志册立了他的第二任皇后。她的名字叫伯颜忽都,出身显赫的氏族,是元武宗皇后真哥的侄孙女,父亲是毓德王孛罗贴木儿。她也是元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弘吉剌氏皇后。
按照官样套路,弘吉剌氏伯颜忽都也得到了一道写得天花乱坠的册后诏书:“帝王之道,齐其家而天下平;风教所基,正乎位而人伦厚。爰择配以承宗事,若稽古以率典常。咨尔弘吉剌氏,淑哲温恭,齐庄贞一。属选贤于中壸,躬受命于慈闱。勖帅来嫔,蹈榘仪之有度;动容中礼,谨夙夜以无违。兹表式于宫庭,宜推崇其位号。乃蠲吉旦,庸举彝章,遣摄太尉某持节授以玉册宝章,命尔为皇后。於戏!乾施坤承,克顺成于四序;日明月俪,久照临于万方。朕欲跻世于乂安,尔其助予之德化,共御亨嘉之运,益延昌炽之期。勉尔徽音,聿修内治。”
然而华丽的词藻并不能掩盖伯颜忽都皇后生涯的寂寞苦涩。而这份苦涩,似乎从她封后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有了预兆:册后大典进行之际竟天降大雨,新皇后还未来得及接受朝贺,典礼便草草收场了。
此后伯颜忽都的皇后生涯就象那场典礼一样,虽然她是皇后,虽然元顺帝偶尔也会光临她的居所,但她却没有真正得到皇后应有的待遇。面对这样的处境,伯颜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以及深谙后宫生存之道的智慧(尽管这种智慧是那么无奈和可怜)。
伯颜忽都刚做皇后的时候,元顺帝倒也对她新鲜过一阵,她还生下了一个儿子真金。不幸的是这个能够成为母亲护身符的嫡子只活了两个年头就夭折了。伯颜忽都皇后非常清楚自己并不得宠的事实。尤其是当奇氏也生下皇子、当初坚持要册立伯颜忽都的权臣伯颜又被贬而死之后,无论奇氏有多招摇,表现出多少得宠的模样,做多少本来应该由长皇后去做的出头露脸的事,伯颜忽都也从不表现出丝毫的的怨恨妒忌。有时候就连她身边的宫女都看不过去发牢骚,她也一言不发。她皇后生涯中的绝大多数日子,都只是日复一日地端坐在自己居住的坤德殿里,既不议论国家大事,也不管后宫的是非。她连自己生活的那个宫院都很少走出去,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是非能找上她。
总之,任何可能引起麻烦、违反宫规的事情,伯颜忽都皇后都丝毫不沾。在任何时候,她都严格地以“皇后”这个身份和妇德妇礼要求自己。
按照元王朝的惯例,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