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样模。他还曾经设计制造过精美的龙船,上面装饰的龙,眼口爪尾都能随船行活动。元顺帝还制造过非常精确的宫漏,宫漏旁列着钟钲,还对应着两名金甲小人,入夜后这两个小人便会按更敲击钟钲,时间丝毫不差。元顺帝出类拔萃的木匠手艺使他荣获了“鲁班天子”的美名,与后世的明朝天启皇帝遥遥一对。
奇氏眼见元顺帝沉湎于享乐游嬉,对自己日渐疏远,心中十分担忧,同时她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光是正位中宫已经不是她的目标,她想要提前当上皇太后,真正掌控王朝军政。当然,她还没有谋杀元顺帝的胆量,她的主意是勾通朝臣,胁迫元顺帝提前“禅位”。
奇氏先是派出自己的贴心贴意的亲信朴不花找丞相太平游说,太平却不愿趟这浑水。奇氏闻讯便亲自出马,设宴款待太平。太平仍然不愿参与其中。奇氏过于急切明显的举动很快传入元顺帝耳中,元顺帝得知次后居然要逼自己禅位,气愤之极,很久都不愿搭理她。奇氏不思己过,反倒又将太平恨之入骨。
此后,奇氏用各种方法杀害罢免了好几个由太平任命的官员,并在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和皇太子一起设计陷害诬告太平。太平落入陷阱无法抽身,最终被流配吐蕃,在半路上被矫诏逼令自裁。
这已经是被奇氏干掉的第二名丞相了。
但是干掉两名丞相在奇氏的“成就”中,还算不得是第一流的本事。太平丞相死后,围绕着逼禅而发生的一系列内战,才是她本领的全面展示。
奇氏不但自己为所欲为,还包庇朴不花和搠思监这两个宠臣。这两人终于惹恼了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弹劾。结果所有上书的人都被奇氏母子贬放,就连元顺帝的亲信老的沙都被流放东胜州。
可怜顺帝多年怠政,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老婆儿子已经成为与自己抗衡的又一股势力,只得暗中安排老的沙逃往大同镇帅孛罗贴木儿处藏身。
奇氏母子仍然不肯罢手,先是让搠思监与朴不花诬告孛罗贴木儿谋反,竟要削去这名顺帝亲信的兵权。孛罗贴木儿自然知道剥夺自己兵权的旨意绝不可能出自顺帝手笔,拒不听命。奇氏母子便派太原镇帅扩廓贴木儿出兵大同与孛罗贴木儿打内战。闻讯大怒的孛罗贴木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不管大同了,径自派兵直闯大都,将皇太子打得东逃古北口。
元顺帝为了平息孛罗贴木儿的怒气,便将朴不花和搠思监交给孛罗贴木儿的军队带回去处治。朴搠二人的快活日子就此到头,一起被杀掉。出逃的皇太子终于得以回京,朴不花也算是为奇氏尽了最后一份力了,这一段只有宫廷才制造得出来的畸形恋情就此宣告终结。
对于朴搠二人的死,奇氏捶胸顿足,皇太子也不肯罢休,又派扩廓贴木儿攻打孛罗贴木儿的老巢大同。谁知孛罗故技重施,再次杀入京城,皇太子听说老对头又来了,逃也逃得格外熟练,迳奔太原去了。而孛罗则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留在京城不走,给自己弄了个左丞相当上,又把部属安插在各个要害部门,把持起了朝政。
皇太子哪里甘心就这样认输,他在太原征召各路诸王驸马及行省所属兵马,连同扩廓贴木儿原有的太原驻军,打算讨伐孛罗。
孛罗贴木儿听说消息,怒火中烧,迁怒于奇氏,立马闯入皇宫将她抓了起来,囚禁在宫外诸色总管府。
奇氏身陷险境,立即着手自救,传令亲信到宫里去挑选多名美女赠与孛罗贴木儿。美人计果然其效如神,被囚才刚百日,奇氏便返回了皇宫。
与此同时,孛罗贴木儿的骄横也让顺帝开始受不了了。夫妻俩人总算同心协力,于是奇氏设计将孛罗贴木儿左丞相骗入宫中杀掉,元顺帝便召皇太子还宫。
然而奇氏才出生天,就立即忘乎所以。她派人给护送皇太子进京途中的扩廓贴木儿发去密信,要他拥重兵入城,逼元顺帝禅位。扩廓贴木儿不愿搅进这一团糊涂里面,离京三十里就将自己的军队遣返,只带少量侍卫护送皇太子进城。
奇氏眼见自己的图谋再次失败,又恶狠狠地恨上了扩廓贴木儿。前头扩廓贴木儿对她母子的好处,她从此统统都不理会了。
扩廓贴木儿当然知道奇氏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尽管元顺帝封他为太尉、左丞相等等重职,他还是不愿在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多呆,仅过了两个月就自请出京了。
由于许多资历厚的老将对后生小子竟当上丞相心怀不满,出京后的扩廓贴木儿很快就卷进了内战。
这时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元顺帝眼看扩廓贴木儿陷身内战指望不上,便命皇太子领兵征讨起义军。
然而元顺帝没有料到,自己的宝贝儿子挟天下总兵马的权势,竟在他老娘奇氏的教育下,将扩廓贴木儿当成了头号大敌,根本不管起义军,而是专心致志地直奔扩廓贴木儿而去。
如此一来,元王朝的各路兵马同心同德地将内战越打越大,毫不在意朱元璋的实力在他们的眼皮子底子如雪球般迅速滚起的事实。事实上,如果元王朝的军队不是一直都陶醉于内斗的话,朱元璋能否最后成功,也很难说。
就在朝政军事都乱成一锅粥的同时,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八月,弘吉剌氏伯颜忽都皇后去世了。同年十二月,奇氏终于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正后宝座,她同时还改姓为索隆噶氏,真正脱离了高丽籍,成为飞上枝头的凤凰。只是她不会想到,她这后半生里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会将自己变成一只落架的鸡。
一个数度逼宫,威胁皇帝禅位的次后,居然正位中宫。元顺帝与奇氏之间的夫妻关系,也因此成了中国宫廷史中的一件咄咄怪事。
八、元王朝的彻底终结
元王朝除了政权更迭杂乱无章内斗频仍这个大毛病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初期的统治者只知马上得天下,不知下马治天下,到后期的那些帝王更是马上马下都摸不着边,还人为地划分了等级制度,民族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元王朝的统治从一开始就已经问题不断、起义不断。但是最大最全面的起义,则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爆发的。
然而元顺帝和他的后妃太子亲信大臣们,似乎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当成一回事,为了各自的小团体利益,他们一次又一次有意无意地给予了起义军休整合并的机会,到后来更是军心涣散,不战自败了。
终于,在各路义军中,朱元璋成为最后的赢家。在消灭整合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兵马之后,朱元璋,这个奇异的不世出天才正式建立了明王朝,并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下令麾下大将徐达发动北伐。
同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军在徐达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就一直打到了通州。而这时元王朝最后一支真正还有些战斗力的军队却随着扩廓贴木儿远在太原,根本无法解救大都城里的元顺帝。
元顺帝得到战报,立即在端明殿召集群臣,在一片哭叫劝谏的纷扰中,他做出了“绝不能重蹈北宋徽钦二帝覆辙”的决定,打算不战先逃。
当天晚上,元顺帝留下准王贴木尔不花“监国”,自己则带着奇氏等后妃、皇太子以及多数朝臣奔出建德门,趁着夜色过居庸关直奔北方茫茫草原上的上都开平。
元顺帝逃得很是时候。八月二十日,徐达的军队便开进了大都,监国王爷贴木尔不花被处死,元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终结。
元顺帝与奇氏在上都也没能过几天安生日子。此后的日子里他们始终在游移中过活。
流亡宫廷在上都只呆了不到一年,常遇春、李文忠就带着明军追到,元顺帝只得又奔往应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5月,李文忠与赵庸率军攻打应昌,快到目的地的时候,他们抓到了几个北元骑兵,得知元王朝的末代皇帝妥欢贴睦尔已于四月二十八日去世了,死因是疟疾。
同月,明军攻克应昌。除皇太子爱猷识腊达里和几十名左右随从骑马突围之外,包括皇太孙买的里八剌在内的所有后妃、宗王、官员、将士都成了明军的俘虏。同时流亡宫廷的玺印财物牛羊驼马也都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爱猷识腊达里突围之后一直向北,直达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1371年,他在这里登上了皇帝之位,继续使用元王朝的年号纪元,这个王朝被称为“北元”,爱猷识腊达里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是为北元昭宗。在这样的局面下,爱猷识腊达里总算明白当初与扩廓贴木儿的内讧有多么得不偿失。此后他一直以扩廓贴木儿为臂膀,维持着北元的局面。
当年六月,被北元昭宗甩下的元廷后妃皇孙都被解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没有举行献俘之礼,对被俘的元廷诸人采取怀柔政策。
朱元璋认为元末帝妥欢贴睦尔弃城出逃故里,是“知顺天命”的举动,给他加了一个“元顺帝”的称号。又封元皇太孙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让元顺帝后妃穿本民族服装晋见马皇后,又在龙山给他们安排宅院居住。
定居龙山的元朝后妃中是否有奇氏?那就不得而知了。
四年后的九月,朱元璋派人送买的里八剌北归。——在北归的队伍里,又有没有奇氏呢?仍然是未知。这位曾经横行一时的大皇后、夫家元王朝与娘家高丽王国的双料搅家精,就这样在在茫茫史海中消失了身影。
买的里八剌北返后,买的里八剌易名为“脱古思贴木儿”。
洪武八年八月,北元王朝的擎天柱、扩廓贴木儿(即汉人王保保)病卒于合剌那海衙庭。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五月,北元昭宗爱猷识腊达里去世,脱古思贴木儿继皇帝位,称乌萨哈尔汗,以天元纪年,亦称天元帝。他没把明王朝的怀柔政策当回事,仍然与明王朝为敌。
明王朝的怀柔政策宣告全面终结。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明王朝派大将军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北上,一直深入腹地,在捕鱼儿海(贝尔湖)寻获北元王廷。
在大漠风沙相伴中进行一场战斗之后,明军取得了胜利。除了脱古思贴木儿及其太子天保奴、丞相失列门等数十骑之外,其余宗王嫔妃公主大臣军户近八万人都当了俘虏。
向西逃逸的脱古思贴木儿没有父亲那么好的运气。在土剌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以西)地方,他遭遇了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一百多年前,阿里不哥因为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失败,不明不白地丢掉了性命,他的后人和支持者一直在不断地寻仇,脱古思贴木儿此时遇上他当然没有什么好结果。被俘后,天元帝脱古思贴木儿被也速迭儿以弓弦绞死,太子天保奴等人同时被害。
也速迭儿终于完成了祖宗的心愿,得到了忽必烈后人的皇帝玺印,遂在和林自立为汗。他没有使用元王朝的汉文国号纪年,北元的汉字国号纪年终结。
此后的北元皇朝仍然在与元王朝传承同出一辙的不断争位内讧、与明王朝互相的对峙中延续了下去。从北元昭宗1371年称帝算起,后来的北元先后传了二十二任汗,计二百六十五年,直到最终归服清王朝。
大脚皇后——明太祖朱元璋妻马秀英
一、皇后丈夫的人生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忽必烈定国号为“元”,都燕京(称大都,今北京)。同年,在杭州城南宋皇宫内,度宗皇后全氏生下了嫡子赵显。这个婴儿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而悲剧的直接策划者,就是远方大都城的主人元世祖忽必烈。1276年,元兵攻陷临安城,五岁的赵显做为南宗小皇帝被俘,他的弟弟卫王赵昺及其生母杨淑妃则在混乱中逃脱,和同样脱难的大臣们组成了南宋流亡皇朝,1279年,小朝廷与元朝追兵在广东新会县进行了最后一场崖山大战。兵败之后,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弟弟死后第十年,1288年,忽必烈将赵显送往遥远的西藏出家。1323年,53岁的赵显去世。据说他是被赐死的,原因就是他居然成了高僧,号合尊大师,不但徒儿众多,还在藏区娶妻并生子完普(赵完普亦为僧)。
元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赵显死了不过三十来年,元王朝就结束了它统治中原的历史。就这么短暂的时间,却更换了十一个皇帝,而其中皇权正常交替的还不到一半。
朝政的混乱和统治的残暴,促成横征暴敛,与人祸如影随形的,还有天灾。百姓在这样兵荒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