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簦换实壅傩矣性械氖虑楸灰髁讼吕矗钡皆兄衅谝院蠖歉挂丫谴蟮梦薹ㄕ谘冢疟煌蚬箦亩空熘?br />
万贵妃对于纪女史在自己眼皮底下竟能把孕怀到如此明显的地步,气得大喊大叫,立马就命宫婢拿烈性堕胎药去给纪氏吃。
宫婢来到内库,看见纪氏已怀孕日久,肚腹已经隆起,若是此时强行堕胎,纪氏一定性命不保。想到那个已经成形的胎儿,看着惊恐万分的纪氏,宫婢实在不忍心做这样的恶事。她只给纪氏服了少量堕胎药——这自然不足以打下胎儿。于是这名宫婢便回报万贵妃,说纪氏其实是“病痞”。痞,是中医的形容病症的常用字眼,但是并不固定在哪种病上,猜想在此处很有可能是说她肚里长了瘤子之类异物。总之一句话,纪女史“没有”怀孕。
万贵妃这时正为了皇次子的事情心烦意乱,听了回报也懒得详加追究,就此罢手,只是下令纪氏立即移居安乐堂而已。
安乐堂是收容老病宫女的地方,就在这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纪氏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的七月生下了一个瘦弱的男婴。这位皇三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竟有超过一寸的地方没能长出胎发。这也许是因为营养不良,更有人说是因为被强行灌下的少量堕胎药所致。
对于后宫女人来说,能为皇帝生下儿子、而且是排行最靠前的儿子,无疑是一件金碧辉煌的喜事。然而纪女史在知道自己生下了儿子之后,却是惊恐万状。她害怕这件事一旦被万贵妃得知,自己和安乐堂中所有的人都要性命不保,而婴儿也一样没有活路。想来想去,她只能流着眼泪把孩子交给太监张敏,求他替自己把婴儿弄死。张敏对皇帝忠心耿耿,纪女史的决定使他大惊失色:“皇上到现在还没有儿子,怎么能把这个孩子放弃了呢!”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婴儿藏到一处密室,每天拿一些面食蜜糖来喂养。
万贵妃虽然相信了宫婢的回报,但是多少还有些放心不下,时常派人去安乐堂察看纪女史的情况。由于婴儿刚一出生就被张敏抱走,所以察看的人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时间长了,万贵妃也就相信了纪氏“病痞”之事,对她不再过问。
废后吴氏所居的“西内”住所,靠近安乐堂的位置,她很快就知道了纪女史生皇三子消息。吴氏确实不愧于当年英宗对她“足以母仪天下”的评价,虽然皇帝对她负心薄悻,但她却始终为皇帝无子一事而忧虑。不久,吴氏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往返于西内和安乐堂之间,精心地照料朱祐樘。等到风头过去之后,吴氏又将纪女史母子都接到自己的住处一起生活。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朱祐樘终于艰难地长大了。由于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存在,直到五六岁都不曾为他剪过胎发。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五月十四日这天,宪宗让太监张敏为自己梳理头发。他一边打量镜中的自己,一边叹息道:“我已年满三十,老之将至,却至今也没有一个儿子。”张敏见皇帝如此忧伤,终于按捺不住,立即伏地叩头,说:“老奴死罪,万岁您已经有儿子了。”
宪宗愕然,问张敏是怎么回事?张敏一面磕头一面流着眼泪说:“老奴如今说出这件事来,就已是死到临头了。只求皇上为皇子做主。”见张敏这般模样,一边的司礼大太监怀恩于心不忍,决计要为张敏分担些责任,也跪下来磕着头说:“张敏所说千真万确。皇子现藏在西内抚养,如今已经六岁了,因为怕招来祸患,所以一直不敢奏报。”
宪宗听怀恩和张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顿时惊喜万分,立即迫不及待地亲自来到西内,让人去把孩子召到面前来。
使者来到密室,将皇帝认子的消息转告给纪女史。纪女史却抱着孩子大哭起来:“孩儿这一去,虽然身份明白,我却再无偷生之望。”她为六岁的儿子换上一件红袍,叮嘱道:“孩子,你记住,那个穿黄袍长胡须的男人,就是你的父亲。”
很快,皇子所乘的小轿就被太监宫女簇拥到了宪宗面前。由于一直未曾剪发,皇子的头发已经长得快披到地上,他披散着头发一直扑进宪宗的怀里。宪宗将皇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抚视良久,终于悲喜交集流下泪来:“是我的儿子,长得象我!”
宪宗从早晨梳洗听说此事之后,就将上朝忘了个干净,直到此时他才想起辅臣们还在内阁候命。于是立即派怀恩去到内阁,向群臣通报皇子之事。群臣等了皇帝一早上,又看见怀恩心急火燎地赶来,心早已悬在半空之中,谁知从他口里说出来的,竟是这样一件天大的好事。顿时大喜过望。
第二天,宪宗正式接受群臣的道贺,颁诏天下,宣示皇位后继有人的消息。一时间,朝廷内外,上至皇帝太后,下至群臣百官、太监宫女,一个个就如同天上掉下了活宝贝一样,整天笑逐颜开,将皇子移宫、起名等等事宜办得热火朝天。礼部为皇子拟了好几个名字,宪宗都觉得不够满意,最后亲自为儿子起名为“祐樘”。
大学士商辂见皇帝已经高兴得忘情,又见纪女史仍然居住在西内,没有和皇子生活在一起,感到心里非常忧虑,既担心纪氏的安全,更担心皇子的安全。于是他向宪宗上了一道奏章,请宪宗让纪女史和皇子仍然居住在一起,生活起居让母亲照料为好。
宪宗虽然与纪女史仅有一次男女之情,但相隔七年之后,知道她为自己生下了儿子、又遭了那么多罪,性情优柔寡断的宪宗也不禁有恻然之意。看了商辂的奏章,随即让纪女史移居永寿宫,封她为淑妃,并且频频召见。
这一系列的事情,使万贵妃应接不暇、如五雷轰顶。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许多年,居然还有人敢在自己的老虎眼皮底下耍戏法,而且眨眼间就变出了一个六岁大的皇子出来。想到大众竟然如此齐心协力地蒙骗自己、想到纪淑妃母子以后可能会对自己的报复,她怨气冲天之余,不禁又惊悸万般。当所有的人都喜形于色的时候,万贵妃却躲在自己所住的昭德宫里哭天抹泪地咒骂:“我被一群小人给骗了!”
然而万贵妃毕竟不是一个软弱角色,哭完了鼻子,她立即开始疯狂的反扑。
当年六月二十七日,宪宗又一次召纪淑妃宴饮。宴席中,纪氏忽然觉得腹痛,不得不中途返回永寿宫。万贵妃得知消息,立刻派太医院院使方贤、治中吴衡用去为纪氏诊治。谁知道不诊还好,两名太医诊治后没多久,纪淑妃就暴薨了。
对于纪淑妃的暴死,皇宫内外议论纷纷,有说是万贵妃下毒害死的,也有说是下毒未果后纪淑妃自知不免而自缢身亡的。总之,不管怎么说,万贵妃都是路人皆知的主谋。
这时,离宪宗父子相认之时,仅仅才过了四十二天。大臣们都对皇子之母如此不明不白地死去而感到震惊,纷纷请求调查纪淑妃的死因。其实宪宗自己也疑心是万贵妃所为,为了避免使万贵妃受追究,他放弃了为纪氏申冤的想法,只是追封她为“恭恪庄僖淑妃”,隆重举殡而已。
张敏眼看宪宗皇帝对万贵妃的偏心包庇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禁对自己的结局也忧惧万分。为了不至于在万贵妃手里受活罪,他决定自尽。纪淑妃的丧礼刚过,张敏便吞金自尽了。
这年十一月,在纪淑妃去世四个月之后,朱祐樘被立为太子。
宪宗实在是一个没啥主见的男人。他即位之初,倒还在大学士商辂等人的参与下,做了几件头脑清醒的好事,但是没多久,他就整个儿被万贞儿捏在了手心里。到后来,宪宗与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马屁精万安之后,一切就再也不成模样了。商辂遇到这样的上司,也只能因为“力谏罢西厂”而被迫“致仕还乡”了。
从此后,宪宗身边几乎再无一个正直之臣,他名义上是整个大明帝国的主宰,是全天下的依赖,然而事实上他本人却一直没有独立的心理和个性,还整个儿地依赖着万贞儿,万贞儿就是他的主心骨。他每次外出,万贞儿都要“戎服前驱”,为他保驾护航,他才觉得心里安稳。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能保护得了谁,就可真是天知道了。
宪宗的母亲周太后将朝廷内外的变故都看在眼里,她深知儿子的无能,害怕自己好不容易才盼来的孙子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便对宪宗说:“把孩子交给我来照顾。”万贞儿对周太后横插的这一杠子实在找不到理由拒绝,只能干瞪眼看着小太子从自己的手心里走出去。
从此,朱祐樘就生活在奶奶的仁寿宫里,由祖母紧密保护起来。这时的朱祐樘虽然才只有六岁,却已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过早地成熟了,相依为命的母亲惨死,使他无比伤痛,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宫廷中的险恶、万贵妃的狠毒。来到仁寿宫后,在祖母的照顾下,对于如何保护自己,他懂得更多了。
然而万贵妃并不以太子归养太后,就打消对他下手的念头。有一天,她邀太子到自己宫里,和自己一起进膳。周太后百般推脱不掉,只能答应下来。朱祐樘临去贵妃宫之前,周太后对他千叮万嘱,吩咐他只要去尽了礼仪即可,千万不要吃任何食物。
朱祐樘来到昭德宫,万贵妃自喜得计,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食物摆在太子面前。面对万贵妃的甜言蜜语和诱人的食物,朱祐樘非常冷淡地回答:“我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吃。”万贵妃还不死心,又让人端来饭后的羹汤给他。谁知这一次朱祐樘干脆连看都懒得看,回答道:“我怀疑汤中有毒,不想喝。”说完,他就召来随从,掉头离开了昭德宫。万贵妃被小太子的态度给噎住了,等他走后便大发雷霆,说:“这孩子才几岁年纪就敢对我这样,待到他长大当了皇帝,岂不是要把我当砧板上的鱼肉了吗!”又气又急又怒的万贵妃竟因此而大病了一场。
由于宫外朝臣和宫内的周太后、小太子都对万贵妃严加提防,万氏渐渐觉得自己已不太可能除掉这个孩子了。她想来想去,想出了另一个法子:易储。既然要易储,就得有皇子可易。她终于接受了自己再不能生育的事实,决定另辟徯径,大力鼓励后宫妃嫔多生儿子。
从此以后,万贵妃表现出异常的“贤德”和热情,拼命地把宪宗往年轻宫妃的身边推,若是宪宗有力不从心的表现,她还将自己收藏的春药秘技统统地塞到宪宗手里,一点也不在乎宪宗的身体吃不吃得消。
于是,在万贵妃的监督和春药的鼓励下,才七八年的功夫,后宫中就冒出了十一位皇子、五位公主。
既然有了这么多的选择余地,万贵妃便开始了易储的行动,不遗余力地挑拨宪宗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她要求宪宗改立皇四子朱祜杭为太子。
宪宗对太子与万氏之间的死仇当然是心里有数,心中也确实时时忧虑日后万贵妃及其家族的结局。因此,他终于抵抗不了宠妃的哭闹,决心废太子了。
万贵妃推荐给宪宗的新太子人选,是邵宸妃所生的皇四子朱祜杭。
邵宸妃是浙江昌化人,出身贫寒,父亲邵林以淘金为生。由于生计艰难,便将邵氏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太监见邵氏生得美貌非凡,遂将她送进了皇宫。和纪女史一样,邵氏在入宫后学有所成,知书达礼,为宪宗所看中。与薄命的纪女史不同的是,她赶上了好时候,她得宠之时,万贵妃不但不为难宫妃,反而大力支持她们为皇帝生儿育女。因此,纪氏一连为宪宗生下了三个儿子之多。其中最大的,就是她于成化十二年七月生下的皇四子朱祜杭。这位皇子受母亲的影响,喜好读书,为人端正豁达,很得宪宗的喜爱。
宪宗想要易储的消息,首先就被司礼太监怀恩所知。怀恩在当年太子还宫之时立了功劳,怎么会愿意换人呢!他对宪宗百计劝说,请宪宗收回成命,这可惹恼了宪宗。他一怒之下,竟将陪伴自己多年的怀恩彻职查办,贬到凤阳去看守祖陵了。
正当宪宗打算挑个好日子颁布易储诏书之时,突然频频出现“天象示警”的大事。
成化二十(公元1484)年的正月和成化二十一年的五月及十一月,北京连续发生地震;成化二十一年的正月,又发生了异样的星象。这些异兆使宪宗惊惧万分,不停地下诏“减贡献、饬备边、罢营造、理冤狱、宽银课、工役、马价、恤阵亡士卒”,又“大祀天地”,“诏群臣极言时政”、“赦天下”……然而尽管如此之忙,老天仍然不消停。成化二十一年的夏天,泰山也频频发生地震,仿佛是在和北京城里的地震遥相呼应。
侦知皇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