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徊幌!3苫荒甑南奶欤┥揭财灯捣⑸卣穑路鹗窃诤捅本┏抢锏牡卣鹨O嗪粲Α?br />
侦知皇帝易储企图的御史趁机奏本,说泰山地震等事,是为东宫有变而示警。
这可把宪宗给吓坏了,他不但立即打消易储的念头,而且还颁下旨意,宣布从此不允许任何人擅议储位之事。这道旨意使群臣大喜,却把万贵妃给郁闷坏了。
为了收买人心,也为了奢侈享乐,万贵妃早已将大明后宫内历年积存的七库金银挥霍一空,这也是她急于易储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这个如意算盘打不响了,她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妇人,按理来说,做为那个年代的后宫女人,这已该是平心静气颐养天年的年纪。
正月的明宫格外热闹,十几名皇子公主济济一堂,孩子们在西内太液池上“冰嬉”,宫眷们忙着请客宴饮。正月初九之后,宫中开始耍灯市,准备迎接元宵佳节的来临。
就在大家竞相比手巧、买彩灯的时候,却传来了万贵妃暴薨的消息。
原来,万贵妃多年来在宫中作恶,已经是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在一片新年的喜庆中,后妃和皇子公主们没有谁愿意去跟万氏搅在一起。坐在安喜宫里的万贵妃,看见来自己这里贺年的人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转身出去却都一个个彼此亲热得很,再看到太子已经长成十八岁的青年并已娶妻,她心里更是窝火到了极点。因此,在大家都欢喜的新年里,她却是躁怒狂暴,看什么都不顺眼。
盛怒之下,万贵妃操起一根拂子,没头没脑地就冲着身边的宫女打了下去。正当发泄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一口痰涌上她的喉咙,本就肥胖过度活动不便的万贵妃立刻头昏目眩,栽倒在床上,这口痰咽不下、吐不出,堵在她的喉管上,顷刻之间就要了她的性命。
宪宗得知这个消息,哭得死去活来,如丧考妣。他宣布为万贵妃罢朝七日,以皇后的礼仪将她下葬在天寿山西南,并给她上了一个上好的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宪宗这年刚四十岁,正是男人壮盛的年纪。谁知自六十岁的万贵妃死后,他却日复一日地萎靡不振、了无生趣。甚至哭着说:“贵妃去了,朕也要跟着她去了。”没过多久,他就患上了疾病,并且很快一病不起。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距皇贵妃万贞儿之死才八个月工夫,明宪宗朱见深去世,享年仅四十岁。相比之下,倒是万贞儿好歹还混到了花甲之年。
纵观宪宗对万贞儿的感情轨迹,他确实是将封建王朝帝王最难能可贵的真情给了这个女人。可惜的是明珠暗投,万贞儿从来不曾真正爱过这个小男孩,只是把他当做自己富贵荣华的踏板,她害死了宪宗的一位太子,还害死了数不清的未出世皇子皇女,使宪宗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无儿无女,最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图谋易储,又将严重摧残男人体魄的春药拼命往宪宗口里塞,把他当成达到自己目的的生育机器。可怜的宪宗却象所有死心眼的情人那样,虽然很清楚这个女人辜负了自己,仍然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紧紧地绑在对方的身上。于是,他不但没能做出什么政绩,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说是被万贵妃给葬送了。
经历坎坷的皇太子朱祐樘终于登上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明孝宗。
明孝宗一即位,便下令严查那些蛊惑宪宗行妖邪之术的方士妖人,从前依附万贵妃的李孜省、邓常恩、继晓等人都先后被贬谪或处斩,被贬退出京的术士法师超过一千人,万贵妃的兄弟万喜万达等人也被降职。不久,他又将怀恩召回身边,并将不顾廉耻认万贵妃为姑妈、并以房中术惑乱宪宗的首辅大臣万安贬斥回乡。
群臣为孝宗这一系列的举措所振奋,决定再进一步追究万贵妃的罪状。御史曹璘上书,请求削去万贵妃的谥号,鱼台县丞徐顼更是明确指出纪淑妃之死与万贵妃有莫大关连,要求逮捕当年为她看病的太医以及万氏家属,严加审讯,查清纪氏之死的真相。
母子连心,孝宗也非常想为母亲讨回公道。然而当他想到这毕竟是宫闱秘事,万一追查起来,宪宗的“令名”也势必要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他终于还是以“违先帝意”的理由,决定不再追究万贵妃及其家族的责任。万贞儿总算逃过了死后暴尸的一劫。
同样也是因为“先帝”的原因,孝宗不能为吴废后恢复皇后、太后的名份,但他仍然对吴废后在自己幼年时照料自己的恩德给予了报答,命令将吴废后的服饰仪仗、膳食起居待遇一律升格到“母后”的级别,还将她的侄儿提拔为锦衣百户。宪宗的第二位皇后王氏当年对纪女史的爱护,孝宗也非常感激,孝敬她如同亲生母亲一般。
然而,在寻找生母纪淑妃家人的事情上,恪守孝道的朱祐樘却始终没有如愿。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在广西贺县民间,“纪”“李”二字发音一致,而且很明显,纪氏的履历在入宫前后还经过了官员和太监们的“润色”,因此,她的那个“纪”姓恐怕也是被别人安上去的。由于年深月久,也因为纪氏本人不曾留下详细的说明,更有可能是当年平民乱之时,纪氏的家人眷属都已经死于屠戳或在之后远走它乡,总之,再也没有找到与纪氏有关系的任何人或踪迹。就连她究竟是不是姓纪,都弄不明白。
弘治三年,无奈的孝宗终于放弃了寻找母亲家族的打算。他为自己连姓名都模糊不清的母亲上谥号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又在母亲当年被送入京之前曾经居住过的广西桂林立庙,祭祀杳无音信的“纪”氏先人。“纪淑妃”连一个于事无补的身后追封都来得如此模糊,使孝宗抱憾终生,每当诵读起大学士尹直为母亲撰写的哀册之时,他都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
可怜的“纪氏”,当她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时,就因为明王朝的一次用兵而祸从天降、家破人亡、自己也被没为官婢。又因为一次身不由己的“鱼水之欢”,她为那个下令用兵的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随后她带着那个不受欢迎的儿子捱过了五年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刚刚看到一点生活的希望就不明不白地死去。她是谁?她到底姓什么?她叫什么名字?她的父母和家乡到底在哪里?——她虽然为大明王朝生下了一位皇帝,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任何讯息,甚至于倾举国之力也不能寻找到她的身世和生命轨迹。她的一生,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大明皇帝明孝宗的身上却因此流淌着那个失去踪影的瑶寨的血液,这也许是那场生灵涂炭的兵变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了吧……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悲惨遭遇;终孝宗的一生,他都只爱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张皇后。明孝宗的后宫没有妃嫔,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愿过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经过四百余年的岁月,那座“纪氏”祭庙已经消失无踪,只有一口水井,据说是当年纪女史被送入宫之前,在桂林停留时曾经洗脸梳妆过的地方。这口井至今还在,地方上一直称它为“太后井”。
殉葬迷雾——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
清王朝(早年叫后金)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始建于关外,又入主中原,从努尔哈赤的天命元年(公元1616)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三年(公元1912),共经历了296年的岁月。这个王朝离今天的人们最近,却偏偏留给人们的宫闱谜案最多。
清王朝的宫闱谜案,实际上在它远在关外称“后金”的时候,就已经层出不穷。这其中最大的几桩谜案,都围绕在同一个女人的身边。她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然而要想说明阿巴亥的人生经历,必须要先讲一大堆看似无关其实对她的人生结局至关重要的人物,时间更要从她出生前三十一年开始。那一年出生了她的丈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婚姻
努尔哈赤是一个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人物。从各种记载来看,他身边的人不分男女,无论是生还是死,是恩宠还是冷淡,都完全取决于他的利益需要。只要攸关他自己的利益,所有的兄弟儿孙部属,他都能够毫不手软地痛下杀手。话说回来,他对自己也并没有怎么厚待:为了政治利益和开疆拓土的野心,他甚至把自己的情欲也贴了进去——他一生中明确娶纳过的16名妻妾,绝大多数都是他出于政治军事需要、而不是因为美色动心才迎娶的——至于娶回来之后发现确是美女,只能属于意外惊喜。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努尔哈赤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他的母亲是都督阿古之女喜塔腊氏厄墨乞,她一共为丈夫塔克世生下了三子一女,努尔哈赤是长子(次子舒尔哈齐,少年时和大哥一起吃尽了苦头,却在帮哥哥打天下之后父子一齐被杀。三子雅尔哈齐、女儿嫁给噶哈善哈斯虎)。
努尔哈赤九岁这年,母亲去世了,父亲又从哈达部娶来了继弦妻子纳喇氏。这位纳喇氏生下了儿子巴雅喇。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克世对前妻留下的儿女渐渐“另眼相看”。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努尔哈赤十五岁时曾和弟弟舒尔哈齐一起,被明朝辽东大将李成梁(朝鲜族)所俘,三年后才返回家乡。面对死里逃生的儿子,塔克世却没有多少怜惜的表现,反倒按照纳喇氏的要求,与努尔哈赤兄弟分了家,而给予他们的财产更是少得可怜。
幸好,努尔哈赤的婚姻及时地挽救了他眼看就要陷于贫困的生活。就在这一年,他结婚了,迎娶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也就是《清史稿》里所说的“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佟佳氏的娘家比较富有,对努尔哈赤有相当的帮助。婚后第二年(公元1578)二月二十二日,元妃生下了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孩子:未来的端庄固伦公主东果格格。不久,长子禇英和次子代善也相继问世。
就在代善出生的同一年,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早已暗潮汹涌的满洲各部族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努尔哈赤的父祖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虽然不敢跟明朝为敌,却迁怒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说父祖被杀是出于他的唆使。岂料不久明边关守将却说要封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这样急转而下的局势很快就使努尔哈赤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那位继母纳喇氏的家族,在这时更是火上浇油。她的弟弟萨木占甚至还居然想要诱杀努尔哈赤的亲妹夫噶哈善,使喜塔腊氏的女儿做寡妇。
万历十一年五月,绝路求生的努尔哈赤率部众三十人,持遗甲十一副联合噶哈善、常书、杨书等外援,攻克图伦城,迫使尼堪外兰出逃。从此踏上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路途。
在战乱之中,佟佳氏恪尽妻母之职,用尽全力保护年幼的子女、照顾从战场负伤归来的努尔哈赤。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刚刚生产过的女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合适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年青的佟佳氏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假定她十六岁出嫁,那么死时还不到二十五岁。
佟佳氏死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努尔哈赤迎娶了“继妃”,莽塞杜诸祜的女儿富察氏衮代。
努尔哈赤与富察氏可算是正宗的二婚夫妻。因为衮代本是努尔哈赤守寡的堂嫂。衮代与前夫生了一个儿子昂阿拉,改嫁之后又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两子一女: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之时,正是他开始频频得胜斩获颇多的时候,他的势力增强了,各部落主动或被动来搞政治联姻的自然也就多了。(胜董鄂部,得庶妃钮祜禄氏及兆佳氏;胜苏克苏护河部,得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因此,努尔哈赤不可避免地妻妾成群(有人说,男人有钱就讨小变坏?错了,你见过几个忠厚老实的男人真能靠自己混得很有钱的?努尔哈赤敢喊打喊杀四处征伐,那就不是老实巴交的男人干得了的事)。富察氏虽然是继弦嫡妻,但是并没能她的前任佟佳氏那样照排行连续生育长女长子次子。她的女儿是第三女;她的儿子是第五子和第十子。
皇太极的母亲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的第三年,万历十六年九月,清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出现在了富察氏早已危机四伏的婚姻里。这个女人就是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她将要生下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极——也就是终结本文女主角阿巴亥生命的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