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褥笠蚕胍枰搴屯胖植芟惺碌耐夤星俊5蹦晗奶欤褥笙蚋鞴⒊隽诵绞椤?br />
然而义和团运动失败了,面对洋枪洋炮,义和团虽然围攻了各国使馆达56天,仍然没有什么战果,八国联军反而步步进逼,八月终于推进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不愿将光绪帝留给支持他的洋人,于七月二十一日(8月4日),挟持光绪帝、带着溥(亻隽),逃出北京城。史称“庚子之变”。
慈禧太后西逃之际,后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珍妃被处死了。
珍妃是溺死在井中。她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直以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她自己跳井的,但更多的说法,都认为是慈禧太后命大太监崔玉贵丢入井中的。至于她死之时的场面就更是众说纷纭,有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都在现场的,有说都不在场的,有说仅慈禧太后在场的;还有说珍妃入井前依然故我地顶撞慈禧太后并喊着光绪帝名字的,还有说珍妃听到慈禧太后处死自己的命令时苦苦哀求并喊着李莲英的尊称求他帮忙说情的……
总之,珍妃死了,无论是哪种说法,她的死都与慈禧太后有着直接的关系。珍妃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第二年10月,八国联军之事终于平息,慈禧一行返回北京,命人打捞起了珍妃的尸体。为了掩饰自己逼死珍妃的事实,慈禧太后宣布珍妃是节烈自尽,追封“贞贵妃”。
返京后大阿哥溥(亻隽)不久被废。光绪帝则成了慈禧太后向列强示好的平安符保住了性命。然而他过得生不如死,不但被囚禁,而且过得非常痛苦,无论是衣食还是寝居,慈禧太后都对他异常虐待。冬天他的寝宫中不糊窗纸,平常饭菜还常有馊臭之物。光绪帝就在这样身心全重的煎熬中度过了他余下的人生。
在未来的日子里,光绪帝都对珍妃念念不忘,据说他从此再不曾亲近过任何女人,当他在七年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离开人世时,他和他的堂兄同治帝一样,没有留下任何儿女。
光绪帝为何没有儿女?据清宫医案考察,光绪帝本人有严重的男性疾病,加上对婚姻的挫败感,性生活的成功率极低。不幸的是他专宠的珍妃也有月经不调的妇科疾病,也是一个受孕能力极低的女人。
民间还有一种野话,说同治帝即位之时,为避帝讳,天下都将他“载淳”之名的淳字下面那个“子”部去掉。于是成了征兆:不但同治帝本人无子,就连光绪帝,都因为其长子将过继同治之故而不得不无子……过继给同治的清逊帝溥仪也在此怪圈中……
五、身与名俱灭
光绪帝死的时间,仅比慈禧太后早一天。
对于这个蹊跷的去世日期,世人一直诸多猜测。更惹人猜测的是,光绪帝辞世的前一天深夜,患病的慈禧太后先已选定了光绪帝的继承人:光绪帝异母弟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所生的儿子溥仪。溥仪入宫的次日,他的伯父、年方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就死了。所以一般都认为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
不过也有另外的说法。
一种说,光绪帝死于李莲英之手,因为这位大太监怕光绪帝复起后报复。但据更多的记载,李莲英很圆滑会做人,早给自己留下了退路,虽然迎合慈禧,却也时时向光绪帝示好。慈禧太后因此在后来渐渐宠信另一个大太监崔玉贵。珍妃投井时向李莲英呼救的传说也表现了李莲英的这一特点。慈禧西逃时甚至没有人给光绪帝准备一副被褥,李莲英发现后立即向光绪帝下跪请罪,立即将自己的铺盖给光绪帝用上。光绪帝曾经向人叹息说:“如果没有李谙达(即李莲英),我恐怕早就死了。”
还有一种说,光绪帝死于袁世凯之手,因为袁大头怕光绪帝追究出卖维新之罪。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光绪帝是自然死亡,时间纯属巧合。
慈禧皇太后终于死了,时年七十四岁。与光绪帝冷冷清清的身后事相比,这位执掌政权近五十载的皇太后的丧事办得异常奢华隆重,给她上的谥号也美伦美奂:“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然而再奢华的丧礼、再动听的谥号,也不能掩盖慈禧太后一生祸国殃民罪大于功的事实;陪她一起葬入陵墓中的珠宝虽然发着璀璨的光芒,却挡不住她尸体的丑恶与腐烂。
除了两度违反规制策立小皇帝之外,慈禧太后的一生可谓卖国求荣之极。章太炎先生的一副对联说尽了她对国家所犯的大罪:“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庆疆无!”
《中法条约》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光绪帝亲政前,慈禧太后一手操作的。
早在同治初年,法国军队就曾经大举入侵越南,十一年后法军又入侵河内。越南国王被迫请求隐居于越南保胜(老街)的中国广西天地会分支黑旗军帮助。1873年12月,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在河内击败法军,击毙法军首领安邺,法军退出河内。光绪八年(公元1882)夏天,法军再次入侵越南,清军应邀驻扎越南北圻,刘永福也再次于河内击败法军,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此后法军拿着与越南政府签订的《顺化条约》,逼清政府放弃宗主国地位,承认越南为法国殖民地。清政府拒绝后,法军于十二月向中国驻军开战,中国应战。1884年3月23日,中国军队在老将冯子材的带领下,取得了对法作战的一场大胜“镇南关大捷”,将法军逐出郎甲,击伤法军统帅尼格里。并因此使得法国茹费里内阁垮台。
然而陆上大捷的同时,海军却遭创。1885年,法军进攻台北并骚扰浙江福建沿海。三月,法国占领了澎湖岛。虽然在其后的战事中中国军队击毙了法国海军将领孤拔,海军的不足却已经非常明显。
尽管中国对法国取得了胜利,慈禧太后却一心掂着自己的五十大寿,更担心对外作战会使国内发生变故动摇王朝的统治,非但没有乘胜追击,反倒主动求和。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条约》,这项不平等条约不但承认法国为越南的宗主国,还将中国的边境放开给法国,使中国南方门户洞开。于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再次失去大量领土。
这年(公元1894)二月,清王朝的属国朝鲜内部发生了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王朝以宗主国身份派兵协助平叛。清军入驻朝鲜牙山的同时,早就垂涎中国大地、企图以朝鲜为侵略跳板的日本,也以朝鲜内乱危及日本侨民为借口,派大军入朝。见到这个场面,无论是朝鲜政府还是起义的农民,都意识到内乱已经危及到国家的存亡,双方悬崖勒马,达成了和解。然而尽管朝鲜国内已和,日本却拒绝与清政府同时撤军。终于,7月25日这天,日本撕下了面具,一面派军舰在黄海丰岛海域悍然向中国兵船高升号发动进攻,将毫无防备的中国兵船击沉,一面派陆军向牙山的清军进攻。八月一日,被迫应战的中国和偷袭得手的日本同时宣战。光绪帝颁布的宣战旨:“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并著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倭人轮船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
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了。
9月16日,驻平壤的中国守将左宝贵阵亡,牙山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不顾朝鲜做为属国的战略地位和李鸿章死守平壤的命令,居然带着军队逃离平壤,逃回中国境内。平壤失陷,中国东北的门户洞开。
9月17日中午,日本舰队在鸭绿江口以南的黄海上偷袭中国北洋舰队。在五个多小时的海战中,北洋海军将士牺牲众多,致远舰等五艘舰只损失。虽然损失严重,但仍然重创日本海军旗舰,另四艘日舰也受损。本来,以北洋海军的实力,中国仍然有与日本海军一搏的余地,胜败仍未可定。但李鸿章却承慈禧一党主和的衷旨,一心寄望于让外国列强从中调节,下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白白地将黄海制海权拱手让与日本,使中国丧失大好战机,从海陆两方面都受到牵制。
11月18日,日军顺海路运兵到中国进行陆战,旅顺危在旦夕。海军提督丁汝昌苦求率舰队救援,李鸿章仍然拒绝,旅顺主将龚照玙不战而逃,将领徐邦道虽竭力迎敌,却因兵力太弱终于在三天后失败。旅顺失陷后,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旅顺惨案”,开其屠杀中国平民恶行之先。事后仅收葬的中国人骸骨就达一万八千余,其中包括大量妇女与孩童。
1895年2月,日本军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旗舰定远号中鱼雷后弹尽,管带刘步蟾炸船殉国;丁汝昌决意死战,却被偷生怕死的部下挟持,自杀拒降而终。丁汝昌死后的2月12日,美籍船员浩威以丁汝昌名义向日军乞降,将北洋舰队剩余的舰只军火统统交给日军,北洋舰队终结。日军随后入侵辽东,烧杀掳掠无所不为。
家国存亡之际,慈禧太后仍然一门心思地钻营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不但拒绝将庆寿费用暂做军需,反而挪用军费挥霍,同时专注于朝廷内部的党派权力之争。终于使战事不可收拾。
最终,在慈禧太后如愿以偿地为自己庆贺了一个极度奢华的六十大寿之后,《马关条约》也尘埃落定。中国不但将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割给日本,还赔偿其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其后,日本又开价3000万两白银让清政府将辽东半岛“赎回”,清王朝竟也一口应允。更可恨的是,正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靠着从中国掠夺的亿万金银,以及大于日本本土的台湾岛的资源,发展了其以军工为首的各项基础,使其在若干年后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庚子之变”后,西逃途中的慈禧太后为逃脱列强追究自己,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并派庆亲王等人回京与李鸿章协同办理求降之事。庆亲王终于“不负重托”,以丧权辱国的代价,得到了列强不追究慈禧太后的允诺。慈禧太后大松一口气,竟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与八国联军一起剿灭义和团。通观前后,“义和团之事可哀,义和团之精神可嘉,义和团之志可悯”。更可悯的是中国从此又多了一项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此条约共与十一国签订——向众国赔偿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以海关和盐税作抵;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入住,各国则可随意派兵驻守;拆除北京至海沿途所有泡台,允许外国在山海关至北京之间十二地驻军;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或成为任何反对列强的组织,违者处死;凡发生反列强之事的地方,文武各科考试停止五年;各地官员如不能保证当地外国人的安全,革职永不复用;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惩处同情附和过义和团运动的官员(共计各级官员百余人);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专司与列强事宜。
国事如此惨败的代价,只换回了慈禧太后一人的平安,她没有被列强追究“责任”,而且还得以继续掌权,继续她黑暗的统治。
慈禧太后死后,清王朝交给了年仅三岁的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续姑母之后也当上了皇太后,称隆裕太后。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嫔妃们则成为“太妃”。宣统纪年开始。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终结。
慈禧太后死后,于1909年11月15日葬入清东陵普陀峪定东陵。她的陪葬品以奢华闻名于世。公元1928年七月,国民党杂牌军孙殿英“慕名而来”,率部炸开了慈禧的陵墓,盗走了其中的大量珍宝。慈禧的尸骨也被弄了个乌七八糟。
盗挖东陵之事被掀出来之后,整个民国上下都群情激奋。然而如你我所知,世人激奋的是属于国家的珍宝落入盗墓贼之手,对于慈禧太后那具丑陋尸体的结局,又有几人放在心上?
董小宛与董鄂妃
招福
(先申明,只谈美女,不谈政治)
很多人以为董小宛和顺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人,而且野史更言之凿凿地这样描绘道:董小宛是秦淮名妓,她的色艺双绝,最后连顺治皇帝都听说了,于是把她抢入皇宫,称为董鄂妃。但这时的董小宛已是才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