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前几任皇帝都不过二、三十岁就丧了命,正是由于三十一岁便崩逝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儿子,坐天下的美差才落到了嘉靖的头上。嘉靖继位后,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妻子夏皇后的家族都被嘉靖打击殆尽,以至张太后和夏皇后幽死于冷宫,正德皇帝本人及其父亲孝宗的祭典礼仪也大打折扣。
因此,深知“后继无人”厉害的嘉靖皇帝盼子极其热切:他固然希望自己比前任皇帝长命,但也害怕万一再发生类似情况,落得身后凄凉、惨淡收场。(可是天不遂人愿啊:婚后十余年嘉靖都没能看见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在他三十岁时,阎贵妃为他生了个儿子,刚满月就又夭折了。后来他倒是屡得儿子,却又频频夭折。到嘉靖四十六年,他六十岁去世的时候,也仅有两个儿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祖上曾经密谋纂位的靖江王朱邦苧,竟然要求嘉靖恢复其祖宗“比肩太子”的待遇,怎不惹得尚无继承人的皇帝怒火中烧?
才华出众的朱邦苧虽然只是个“坐食俸禄”的郡王,但他年青气盛,并不甘心坐享祖宗留下的产业,他希望有所作为,是有一定政治野心的。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他写给滕王妃的祭文中,他仍无意间流露出了这一点:“……先是,予极慕汉文后宫衣不弋地之贤……”汉文即汉文帝,是古人们推崇备至的“明君”之一。朱邦苧以他做为模仿学习的榜样,那是绝对不合适的。可见,他是并不以做一个“贤王”为满足的,他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但是他参与政治的空间已被礼制和皇帝堵死,他就转而在靖江王国内施展,严治宗室并干预地方事务。又惹得宗室及地方官员群起而攻之,并广布他的谣言蜚语。
关于朱邦苧触怒了皇帝和众官员这件事,从滕妃入宫三年方得册封,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等到朱邦苧自己去世的时候,更是足足等了四年,才由嘉靖的孙子万历马马虎虎地给他上了一个“恭惠”的谥号。当然这是后话,朱邦苧并不可能预知。但是现在,他就要先为自己这些少年轻狂的行为吞下一枚大大的苦果:他心爱的滕王妃被刘氏谋害了,他却无法为滕妃申冤,甚至连暗地里处置刘氏都难以办到。因为,远在京城的皇帝和近在身边的宗室都正在盼着找他的岔。如果将事情始末披露,则不光是家丑外扬那么简单了,皇帝或族长都完全有权给他扣上一顶“治家无方”、“嫡庶不分”的大帽子。而朱邦苧此时唯一的儿子偏偏是“悍妾”刘氏所生,那么两父子都将同时受到惩罚,皇帝可以趁机把靖江王这一封号改封其它宗支,甚至于干脆把整个封国都免除了事。类似的事情,在明代皇族中早已有过先例。这样的后果和罪名,是朱邦苧可以预料、却不能够承担的。
太妃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捶胸顿足地哀求朱邦苧,再三陈述利害,让他千万不要把滕妃被害的真相昭告天下。
朱邦苧思前想后,只得忍气吞声,为自己、也为列祖列宗及儿女们着想,放弃让刘氏为滕王妃偿命的机会了。但是做为丈夫,朱邦苧为自己这个决定愧疚万分;而做为一个男人,他也觉得窝囊透顶。
当然,四百多年前的靖江王朱邦苧不会想到,谋害滕妃的虽然是刘氏,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他这个左拥右抱的丈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妻制度。一个男人拥有众多的女人,尚且会产生妒意,何况注定要和别人分享一个丈夫的女人? 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何况又牵涉到了政治利益。滕氏能够对刘氏如此的宽容,只能解释成先天的性格以及后天的“女德”培养,再加上超人的忍耐。如果是前者,她简直是个圣贤; 如果是后者,则是一个无奈的悲剧。因为对待政敌加情敌,绝大多数人的手段都会变得异常残忍。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氏也是这个悲剧中另一个受害者。
相似的事情,五年后发生在了与朱邦苧不和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头上。
嘉靖二十一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凌晨,紫禁城中发生了“壬寅宫变”。不堪虐待的一群宫女在失宠的宁嫔王氏挑唆下,想将正在曹端妃宫中留宿的嘉靖皇帝勒死。
由于叛徒告密,嘉靖帝没有死成,所有的宫女都被抓了起来。
不能杀死变心的丈夫,就杀死夺走丈夫的女人。王宁嫔自知死路难逃,临死前硬把赃栽在了曹端妃身上,说她是和曹端妃合谋弑君杀夫的。
而早已对曹端妃妒火中烧的方皇后呢? 她明知曹氏冤枉,仍旧趁皇帝昏迷不醒的机会,将端妃也打进了“轼君”的名单中,并迅速处以凌迟极刑。这样惨烈的刑罚,居然由两个女子同谋,施行在另一个娇柔的无辜女子身上,令人不寒而栗。
凛烈的寒风中,曹端妃作为主谋,被施以千刀万剐的酷刑。眼看情敌惨死,王宁嫔直到临刑时,都掩饰不住满脸的笑容。
这一年,方皇后、曹端妃以及王宁嫔都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这位方皇后,饱读书史,更清楚她的前任张皇后当年是怎么由一个宫女起家,挤走了嘉靖的第一任陈皇后的。陈皇后因此失宠、小产丧命。你想,她怎么会不时刻警惕,以防陈皇后的悲剧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方皇后最初入宫时,受到的封号是“德妃”,可见她曾经是怎样的温良婉德,现在居然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戳情敌兼政敌的曹端妃; 而曾经与皇帝恩恩爱爱、为他生育过儿子(此子早已夭折,这也造成了其母失宠的原因之一)的王宁嫔,失宠以后,更是连自己的丈夫都要杀。人事的变迁真是匪夷所思。
好不容易醒过来的嘉靖皇帝听说宠妃冤死、惨遭凌迟,几乎立马又昏死过去。他不敢想象端妃冤死时的万般凄苦,端妃受刑时凄厉的呼号更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但是方皇后救驾有功,又是正宫皇后,“宗法”的大帽子可以压死任何人,因此嘉靖即使身为皇帝,也不能把她怎么样。也真难为这个一向为所欲为的家伙,暗地里咬牙切齿,表面上还得重赏皇后、并宠幸于她(这可是正宗的同床异梦)。
嘉靖皇帝为心爱的女人报仇的机会,直到五年后才在同样的冬天来到。皇后住的坤宁宫突然起火,忍耐早已到了极限的嘉靖皇帝坚决不肯下令救火。方皇后就此被活活烧死。(也有说法是嘉靖忍无可忍,令人暗地里放火的。)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感叹一声:一夫多妻制下,受到伤害的又何止是女人呢?
(但是朱邦苧不是嘉靖皇帝,老天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为爱妻报仇的机会。刘氏一直好好地活到了63岁。)
在妻子死后的日子里,朱邦苧一直抑郁伤感。妻子活着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发现她在自己心里有如此份量,现在青梅竹马的王妃猝然离去,朱邦苧生平头一次感觉到心碎,并且终其一生不能解脱。虽然作为封建社会的王爷,拥有独占秀色的特权,朱邦苧仍旧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爱妻,经常向滕妃的魂魄倾诉衷情。
我们现在可以看见,仅仅两年的时间,光是被镌刻在石碑上的祭文就有四篇。由此我们已足以窥见他的痛苦之深。两年后陵墓峻工,在这年(嘉靖十八年己亥)的十二月,滕妃就要下葬了。从此,朱邦苧的余生将连王妃的棺木都不能看到。
倍感凄凉的朱邦苧这年十月为滕妃写下了生平事迹,特别是详细写下了她逝世的缘故、以及自己无力为她报仇的原因。“……内政窒理,致妃如此,且悍妾之罪,又幸有覆庇而获脱谴罚,岂非天耶? 岂非数耶? 予荼毒之余,叩地号天,妃不可复作矣。兹当灵荩У奔蓠贡擞氖遥聪氲乱羰缛荩牢尴嗉冢纬Υ萘选鄙送茨呀从治蘅赡魏危荒芮肭罄咸齑蚶祝懒跏衔ǔ稹K诹砣牢闹谢剐吹溃骸傍|靡糍猓椒锴辈兀惶依罹貉拶猓脊鹞薹迹幌P谀得志兮,谨厚摈弃;鸿鹄远逝兮,燕雀翱翔。”描述自己的哀伤时说:“念苹蘩其无托兮,孰以洁宗社之粢盛;痛弱女其何恃兮,益起夫宫院之悲伤。慕音容其杳杳兮,茫乎无际;惨忧恩其绵绵兮,曷为其志。……写情悃以致诔兮,庶暴白其衷肠。呜呼!兰宫寂寞,椒阁荒凉。瑶琴绝响,玉案虚张。宝奁尘暗,绣户无光。魂弛梦逐,地久天长。……”署名是:靖江十代王、哀夫味玄道人。(明朝道教兴盛,皇室多信奉此。味玄道人,应是朱邦苧的道号)。署名的意思是:第十代靖江王、悲哀的丈夫。(虽然朱邦苧是活着当上靖江郡王的第七人,但是首任靖江王朱守谦的父亲、祖父与曾祖父都在死后得到了朱元璋的追封。照此算来,朱邦苧已是第十代靖江王了)。
朱邦苧被迫向朝廷隐瞒了滕妃被害的真相,只称她是“中气”而薨。“中气”,大约是古代中医对于某些节气对人有损害的一种说法吧。虽然滕氏只是一个郡王妃,但是年青猝死,而她生前出众的品德操行又广为人知,因此太后与皇后都对她深表哀悼,特地给她上谥号曰“贤”。
滕贤妃下葬在尧山南麓文山岭。朱邦苧从此只能遥望山峦思念自己的爱妻。
愤怒而不解的朱邦苧不知道:为什么老天会宽宥刘氏。他只能安慰自己:滕氏生而有异祥,死而有异兆,也许她是从天上来到人间历劫的仙女吧。
朱邦苧的生母刘太次妃,一直认为那道从王府侧门冲天而出的白光以及坠落的赤星,是应在后妃丧生上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滕妃的早逝消去了她对自己寿命的担忧。大松了一口气的她也因此对滕妃的女儿和家族格外优待。
朱邦苧当然觉察不出自己母亲心中那不可告人的念头,他只看见女儿在祖母的百般疼惜中那如花般的笑靥。
滕妃留给朱邦苧的女儿一天天长大,朱邦苧的泪眼透过女儿,又依稀看见了妻子的身影。他对女儿极其疼爱,以此弥补女儿失去的母爱和自己心中的缺憾。万幸的是,刘氏的儿子朱任昌,这个命中注定要继任靖江王的人,也许是为了补偿,也许是为了避免父亲的反感与家人的议论,对这个妹妹也颇为怜惜。这个小女孩长大后,朱邦苧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个如意郎君,按宗法制度,出嫁后的郡王嫡女被封为文原乡君,享受大约等于朝廷六品官员的待遇。
朱邦苧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中年以后性格更是急燥,常常引起风波是非。但是对于滕妃的深情,他从来没有含糊过。虽然由于礼制的原因,看在儿子的面上,几年后朱邦苧升了刘氏父亲的官,但是对于刘氏本人,他却是恨之入骨。
他不能杀她,却能用一个丈夫的方式报复她。
刘氏与滕妃同年,滕妃去世的时候,刘氏也只有二十五岁,正是一个少妇风情万种的年龄。然而,朱邦苧再也没有正眼看过她一次,更不用说恩爱。二十五岁前,刘氏就已经生育了一儿一女,而且这一对儿女还是在她二十到二十三岁这三年间连续生育的。但是二十五岁以后,王室的玉牒上就再也没有了刘氏生育的记载。
虽然滕妃去世时,生育了儿子的只有刘氏,可是在失去女主人的王府里,主理后宫的却是侍女出身的郑夫人,朱邦苧活着的时候,再也没有娶过 “继妃”,他的两位“次妃”都是在他死后,由明朝廷依宗法册封的。
郑夫人诚心诚意地敬仰滕王妃,疼爱王妃的女儿。这一切多多少少抚慰了朱邦苧的心,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愿意让郑夫人陪伴在他的身边,因此,郑夫人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
然而,郑夫人毕竟代替不了滕王妃,政治失意爱情破碎的双重打击下,朱邦苧最后选择了放纵声色,从此一蹶不振。
“冷宫”,是古代中国独创的事物,它代表了帝王对后宫女人们身心双重的虐待。在中国,古代宫庭残酷的夺床斗争中,曾有无数的女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受到了“冷宫”的摧残。对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都寄予深切的哀怜。但是对于其中的一小部份,她们虽然一样被打入冷宫,却实在激不起善良人的同情心。刘氏就是其中的一个。
貌美如花的刘氏,从此就沉寂在靖江王府的宫院里。在一个女人最需要爱与温情的岁月里,她只能与孤寂为伴,不断地听说丈夫又有了新欢的消息。这个男人原来真的没有爱过自己啊,她痛恨自己 ,怎么会为一个这样的男人犯下如此大错 ?
刘氏活着,丈夫近在咫尺,但是她只觉得自己比死去的滕妃还要寂寞;躺在几十里外陵墓里的滕妃,却比她还要亲近丈夫。
刘氏被闭锁在清冷的庭院里,穿着旧衣,吃着粗陋的食物,连从前侍候陪伴的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