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刘氏被闭锁在清冷的庭院里,穿着旧衣,吃着粗陋的食物,连从前侍候陪伴的奴婢也不再有了,只剩恐惧与寂寞与她为伴。这一切,令本就狂燥不安的她几乎发了疯。她曾经深爱朱邦苧,现在这种爱日复一日地变成了恨,日复一日地咬噬着她的心,却也支持着她一直活下去。她期待儿子继位的那一天,她恨的女人在她面前死去了,她也盼望看见自己恨的男人死在自己前头。
滕妃辞世35年后,朱邦苧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最后一刻,他仿佛看见自己的滕王妃从寝宫门外飘然而入,依然是当年清丽温婉的模样。苦苦等待了漫长的岁月,他终于可以再次牵起她的手了。
在殿内的人,只看见朱邦苧带着笑容离开了人世。
按照礼制,王府为朱邦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和他的滕王妃合葬在同一座陵墓里。
刘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能够熬到这一天。然而,当朱邦苧真的撒手尘寰的时候,她却感到了锥心的疼痛。自从十八岁踏进王府的那一天起,刘氏的一生都是因为朱邦苧而起伏。为此她谋害了滕妃,结果是更彻底地失去了他。现在朱邦苧死了,却还依然要去地下和滕氏长相厮守。
刘氏无比的空虚失落,她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但是争强好胜的她很快振作起来:她生于世家,从小就因为与众不同的美貌而被家人宠爱,更嫁给了当地最有地位的男人。虽然不幸位于妾室,但是自己却先生出了儿子。早在诞下儿子的那一天起,她就发誓自己要当十一世靖江王的生母、要当本地最有地位的女人! 为了这个人生目标,她不惜谋害了可能会生下嫡子的王妃,更为此忍受了35年的凄凉岁月。现在,这个辉煌的时刻终于要到了!
万历四年,刘氏终于母因子贵,当上了“恭惠王次妃”。这时,她的丈夫“恭惠王”朱邦苧已经去世四年了。
册封仪式结束了。深夜,当白天的喜悦与喧闹都远去,当衰老倦怠的刘氏一个人面对幽静的殿宇,她忽然又想起了从前。
就在这座院落里,年青美貌的自己曾经和所爱的人有过短暂而甜蜜的岁月。然而,为了自己和家族今天的荣光,这一切都被自己轻轻的葬送了。今天,她终于达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她却发现这实在不值得她以终生的幸福去换取。
刘氏又想起了早逝的滕王妃:这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女人,总是象对待妹妹那样温和的对待自己,甚至主动劝丈夫来和自己亲近。她就那样在睡梦中死去了,如果她还活着,也许这35年间,有她的帮助,自己还能被丈夫原谅和疼爱。更也许、滕妃也并不一定就会生出嫡子来。儿子朱任昌的嫡妻支氏,不就是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吗?
在这一刻,滕妃最后说的那番话,象电光一样从刘氏的脑中闪过。35年过去了,一切早已物似人非,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刘氏这才对滕妃话中的深意恍然大悟。
恍惚中,刘氏仿佛看见开满菊花的小院里,有丈夫和滕妃的身影,他们就象当年一样在花中抚琴吟诗。
刘氏病倒了。
一年后,在寒风呼啸的冬天,缠绵病榻的刘氏死去了。
刘氏的一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虽然她暗害了滕王妃,一手制造了这场婚姻惨淡悲哀的结局,但是对照这场婚姻中的另外三人,她的一生其实更为凄凉 :对于她那利益熏心的父母家人来说,她不过是其家族政治投资的一枚棋子而已。否则的话,一个富足的官宦之家,为什么非要变着法儿、主动将美貌伶俐的女儿送进王府,鼓励她去做一个没有名份的姬妾呢? 要知道,假使她万一生不下儿子,只怕连年老时于事无补的“次妃”封号都不可能得到。因此,事实上是她的家人将她逐步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杀手,既害了别人,也葬送了她自己终生的幸福。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被家族利用作为政治赌注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罄竹难书。刘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这群世上最美丽的生物,往往被自己最信任亲近的骨肉家人投入虎狼群中,不是被杀,就是去杀人,以换取家族的荣耀。即使是在明朝施行残酷的殉葬制度时,都有不少的官宦人家,愿意将自己美丽聪明的女儿毫不犹豫地送进宫室,做一种政治赌注,牺牲自由与幸福不要紧,牺牲性命去殉葬更是求之不得(有女殉葬的家族,往往能得到世袭的富贵)。最惨的是一个叫郭爱的少女,她不但是美女,也是才女,出身书香世家,因此被选送入宫,册为宫廷女官,她入宫时皇帝已经有病在身,选妃为的就是冲喜。
(由于说明了是选“妃嫔女官”, 而不是普通宫女,因此,当时很多人家是主动送女参选的。至于“冲喜”的后果可能会是什么,恐怕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
结果郭爱入宫仅二十多天,皇帝就死去了,她虽然连丈夫的面都没见过几回,也被迫殉葬,自尽的前夜,郭爱含泪写下了一篇自悼词,托人带出了深宫,让世人得以窥见中国宫廷这最惨烈的一段历史真相。而她的家族……对不起,我们找不到一点点他们为之伤感的记录。因此,我们应该相信,野心家就等于狠心家。
被家族利用、被丈夫抛弃、被儿女疏远,仅有的六年家庭生活又陷在狂妒与怨恨中不能自拨。 我们更不能想象,自幼长在富贵娇纵中的刘氏,在35年的幽禁生活中,是怎么面对漫长的时光,又是怎样在空荡荡的宫室中,日复一日地 地畏惧丈夫痛下杀手、夜复一夜地畏惧滕妃的冤魂的。这个可怜的女人,她没有得到过任何人(即使是生身父母)的真心关爱,恐怕只有在做一个天真懵懂的小女孩时,她才尝过快乐的滋味。
刘氏为儿子的前途立了大功,却有罪于丈夫。她的儿子朱任昌,从史书上留下的记载来看,他颇得父亲的欢心。由此可见,刘氏被禁冷宫时,他还在幼年,对生母没有什么眷恋,等到他成年以后,或为了迎合父亲,或因为确实对生母毫无感情,在父亲的面前,他对生母也是闭口不谈、极其冷淡的。否则的话,朱邦苧不会对他亲近。但是,如果不是刘氏谋害了嫡妻,朱任昌也许就没有了继承王位的希望。因此,朱任昌念及生母的平生时,感受应该会是复杂的。他为生母另建了一处陵墓,远离父亲和嫡母的合葬处。
刘氏墓在尧山西南麓今地区林技校北墙外。
在刘氏去世四年之后,她的儿子朱任昌也辞世了,继任的是他的独生子朱履焘。但是朱履焘命运不佳,十九岁就病死了。他没有儿女,身后只留下了一群青春年少的可怜寡妇。
接替朱履焘当上靖江王的是朱任晟,他是朱任昌的异母弟弟。他的生母就是侍女出身的郑夫人。朱任晟虽然出生在滕妃去世以后,但是在名份上,滕王妃仍旧是他的母亲,滕氏家族仍旧得到尊崇。
此后的靖江王传承,就从朱任晟开始延续。
刘氏四十年孤寂凄冷的岁月,只换得了儿孙与母家不足二十年的荣华富贵,自己也只不过享得了一年的虚名。倘若果真死后有知,她该做何感想呢?
再过了五十年,大明王朝就覆灭了。靖江王府也变成了大清国定南亲王孔有德的府邸。清顺治九年,随着孔有德自焚的熊熊大火,显赫一时的靖江王府也随之烟消云散。
王侯将相、美女妖姬尽归尘土,曾有过有功名利禄与纷争也已随风飘散。如今,只剩清冷的尧山荒陵,在为那段悲伤的爱情默默寂守;只剩下史籍中的片言只字、青苔斑驳的几堵残垣,供后人凭吊与揣想。
(全书完)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