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这个“八子”的封号位次比较低。一说大家就能明白——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后来汉朝也沿用了这套制度,并把八子等同于男性官员中的“中更”一级,比五大夫还高两级,等于侯爵——可见做皇帝的小老婆待遇其实很高,足以让找不着晋升之阶的男人后悔投胎有误。
这位“芈八子”在老公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地位并不高,也谈不上多么得宠,至于说她生下了三个儿子,那也很有可能是误打误撞的成果。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她确实还是比较得老公喜欢的(以她的性格,这种可能更大),所以招得惠文王嫡妻秦惠文后醋劲大发,想尽办法要收拾芈八子。以至于老公一死,秦惠文后就和继位的儿子秦武王合谋,将芈八子的心肝宝贝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
眼看芈八子母子俩的人生将要黯淡收场,事情却来了个大转弯,使得他们其后的人生充满阳光。
关键问题出在继位的秦武王身上。这个年青人性子莽撞,不但自己不具备为王的素质,母亲也不善于调教他。
你说一个堂堂的国王,干点啥不好,偏偏喜欢跟人比力气大。当然秦人尚武,但是这位秦武王未免太过于发扬光大,不但每天亲近力士莽夫,把他们一个个地封成大官,而且还要他们较劲儿。
得到大官职位的力士有任鄙、乌获、孟说等人,最后闯下大祸要了秦武王老命的也就是这位孟说。
这年八月,秦武王可能多喝了两杯米酒,决定来一点餐后消食运动,在孟说的倡仪下,决定两人比赛举鼎。
后来西楚霸王“力拔山兮”的下场凄惨,秦武王“力举鼎兮”的下场更是惨得立杆见影——青铜大鼎是那么好举的么?但是醉人说痴话,在大王眼里,就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
一举之下,大鼎压下,秦武王的胫骨立即被砸断,几天之后一命归西。
愤怒无处发泄的秦惠文后为儿子报仇,把酒后闯下滔天大祸的孟说灭族。——为酗酒,孟说付出的代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拣回秦武王的性命,好啦,秦武王就这么报销了。他年纪很轻,还没能和后宫妻妾生出儿女来,因此只能是他的弟弟们之一继位了。
秦武王因为举鼎送命的这年,正是公元前三零七年。
这时,在燕国为质的赢稷被燕赵两国严密保护送回了秦国——可别以为燕赵两国安的什么好心,他们只想惹得秦国内乱而已。
当然,暂时来讲,燕赵两国的目的确实达到了。
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燕赵两国一起,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为王。
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惠文后和短命鬼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婆媳俩则共谋,要拥立公子壮为王。
秦国登时内乱起来。
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由于秦宣太后在助子夺位的过程中,明智地创立了将军一职并由魏冉担任,她对亲党的合理利用得到了回报,嬴稷托母亲和舅舅的洪福,成为新一任秦王。
而倒霉的公子壮、惠文后,以及其它的惠文王王子们,都被魏冉杀得干干净净,武王后也被赶回了娘家魏国,真是倒霉。——本来按照嫡长之分,怎么说也轮不着芈八子这个小小姬妾坐大呀,可是权力向来青睐胆大敢干的人,所以她终于翻了身,并且成为了堂堂的秦国宣太后,她的儿子嬴稷也成为了秦昭王。
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必将自尝苦果。
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一跃成为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
秦国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说是四十一年的)。
现在,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当上了秦国太后,称“宣太后”。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王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
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
不用说,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
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从这项推荐来看,芈八子的母亲应该是姓向的)。
同时为相并控制兵权的,还有力保外甥为王居功至伟的魏冉,他被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这是宣太后的异父弟弟。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
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当然更是要封。公子市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陕西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河南郾城)。
从这“四贵”的封地增加可以看得出来,宣太后专权时期,为秦国扩张了多少地盘。
穰、宛、邓三地,是公元前三○一年和前二九一年分别从韩国攻战得来的,而新城则是公元前三○○年从楚国掠来的。山东定陶更不用说,本来是齐国的。
当然从秦昭王本人的角度来说,母亲和舅舅们把持朝政,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是从秦国一国的角度来看,宣太后魏冉姐弟,却是立下了大功的。
——武安侯白起,就是魏冉发掘出的“人材”。这位降世的杀星,几乎为秦国屠尽了赵国的男人。当长平一战结束之后,赵国君臣肯定为自己当年护送赢稷归国并帮助魏冉宣太后夺权的举动,而悔青了肠子。
三、宣太后对中国语言宝库的贡献,——促成中国历史上最机智、最有趣的成语典故——鸡鸣狗盗的诞生
话说这一年,齐国国相孟尝君不知何故,教秦昭王给仰慕上了,于是派泾阳君到齐国去,以此君换彼君,要齐国把孟尝君送给秦国为相。
借齐王十个胆子,也不敢收下这位在秦国横着走路的泾阳君。于是将泾阳君好生招待了一番,让孟尝君跟着泾阳君一起到秦国去。
一路之上,一向以好士闻名的孟尝君有心结纳,和泾阳君成了要好朋友。
来到秦国,昭王一见孟尝君,顿时觉名符其实,要命他为首相。这样一来,原来的首相就红了眼啦,派人去糊弄昭王,说孟尝君身为齐国人而为秦相,定要不利于秦国,而且象他这样的人材如果放回齐国,也会助齐国与秦做对。
昭王觉得很有道理,不但闭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
前面已经说过,泾阳君与孟尝君私交甚好,他知道了昭王的意图,便把真实情形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魂飞魄散,连忙托泾阳君去昭王宠妾燕姬处为自己说情。
燕姬看在泾阳君的面子上,答应为孟尝君说情,但是要求孟尝君以白狐裘为报答。
这千年白狐裘,世上只有一件,孟尝君一到秦国,就已经送给昭王做见面礼了,这时如何拿得出第二件?
正在愁苦之际,孟尝君三千宾客中的下席之一挺身而出,前往秦宫内库盗裘。
这位下客学着狗叫,迷惑了守库人,果然将白狐裘盗回。
孟尝君大喜过望,连忙请泾阳君拿着去贿赂燕姬。
果然枕头风强过龙卷风,燕姬趁着陪昭王喝酒的机会,四两拨千斤,哄得老公同意放孟尝君归国了。
第二天,孟尝君拿到了通行证,立即马不停蹄地上了路,一路上可谓分秒必争,因唯恐事情有变,他还让座下宾客把文书上自己的姓名给改了(见于史籍的造假证第一人)。
赶到函谷关出秦境的时候,已是半夜,照规矩是要清早鸡鸣之时才能开关放行的。孟尝君恨不得身上长翅飞将出去,急得在关下团团乱转。
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又一位下客忽然引颈高吭,学起了鸡打鸣的声音。
一鸣之下,顿时关里关外的公鸡都跟着鸣个不停。睡得晕头转向的卫兵分不清东西南北,以为天快亮了,立即开门放行。
孟尝君立刻脚底抹油,带着人马逃出了秦国。
果然,孟尝君一行刚走,反悔的秦王就已经派了追兵而来。
追兵和守兵一齐在关下等到天色大亮,也没见孟尝君的车队出现。互相一问形貌,才知道半夜里出关的正是用了假证件的孟尝君。
到了冬天,下客盗裘之事也被昭王发现了。
被气得直瞪眼的秦昭王这时不得不认输,叹道:“孟尝君手下能人辈出,就连鸡鸣狗盗之辈都齐全,难怪他能有那样神出鬼没的本领。”
这就是“鸡鸣狗盗”一词的来由。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孟尝君手下竟有三千个帮,那该是什么样的水准?
四、温柔乡中突然发难,“挥泪”斩掉老情人
宣太后既然壮年守寡,现在又把持朝政,肯定就不会独守空闱。虽然做为太后她不可能正式下嫁于人,于是她就有了许多的情人。
其实说起来,宣太后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情人来头不小,而且宣太后与之情好,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
此人就是秦国外境戎狄——匈奴之义渠王。当初惠文王在世时,义渠是归附服从了秦国的,但是秦昭王继位,年幼无知,前来朝贺的义渠王年轻力壮,性情桀骜不驯,对新秦王心生蔑视,分分钟都有可能重新反叛。
在这样的情形下,宣太后以一国太后身份向义渠王暗通款曲,使他成了自己的情夫,自然戾气大减,叛乱的心思也就少了。
戎狄所处位置,在秦国的长城外,乃是秦国举足轻重的大后方。正因为宣太后牺牲色相,笼络住了义渠王长达三十年之久,使得秦国能够毫无后顾之忧,腾出手来增强国势,并且在诸侯国间征战不休,屡有斩获。
三十年后,秦国已隐然成为诸侯国间的老大,国势大强,已经不用畏惧戎狄的威胁了。于是宣太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情夫诱到甘泉宫去“度假”,然后就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将义渠王杀掉,并立刻派兵灭掉了戎狄,将甘肃宁夏一带原属义渠王的领地全部收入囊中。——从此,秦国不再有西部边陲的后顾之忧,进而为宣太后的玄孙赢政能够放手一搏,成为始皇帝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太史公司马迁说,宣太后在与义渠王来往的三十年中,还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后来如何却不见下文。若是被以宣太后为首的秦国杀死了的话,一定会见于史籍,以此进一步证明“秦乃虎狼之国”。而竟不见记载,可能这两个孩子早在父母来往的三十年间就已经夭折了,鉴于当时的医疗生活条件,这个可能性更大——而儿子死了,当然也是进一步促使宣太后对情夫痛下杀手的因素之一。
为什么说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儿子(假如真有过的话)早死,是促使宣太后最终向义渠王下手的?
我只是觉得,假如宣太后不想生孩子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孕满生产,而她居然生了,她的本意,猜想就要利用秦太后与义渠王之子,继承戎狄的王位,从而免除秦国的隐患,兵不血刃就将戎狄收归秦有的。
而两个儿子居然都没能养成,自己也不可能再生育,以血缘怀柔的政策失败,她才终于向义渠王下了杀手。
(只是猜想,请勿抬杠。)
总之,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她身为女性的一切优势,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千军万马也达不到的目的。义渠王不幸,把这个娇滴滴的女人等同弱者,就只能有如此下场。
五、宣太后最让世人瞠目的,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的事情,而是她论政风格之自由奔放的程度……
话说某一年,楚韩两国交战,韩派使者去向秦国求救。使者名叫尚靳,大概小伙帅呆了,宣太后觉得直统统地拒绝有些过意不去,便把他召来当面解释。
尚靳以为事情或者能有转机,于是又把韩秦两国“唇亡齿寒”的大道理说了一遍。
谁知宣太后的道理更是大条,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这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