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都被废为庶人;上蔡侯邓骘降封为罗侯,举家遣归封国;尚书邓访举家流放……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邓广宗与邓忠不堪地方官员的逼迫,自杀身亡。消息传来,邓骘与邓凤绝食自尽。邓绥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也全部自杀。而这个时候,还仅仅是五月初一,离邓绥太后去世还不到五十天。
邓氏家族倒也不是完全覆灭,安帝阎皇后的姨表邓广德兄弟就没有被牵连,当年曾经劝邓绥归政而被开除邓氏宗籍的乐安侯邓康更是重获启用,一跃成为太仆。
平原王刘翼先是被贬为都乡侯,又被贬为蠡吾县侯,但是总算他明哲保身,得以善终——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相似,二十五年之后,东汉王朝的皇统再次断档,刘翼的儿子刘志被选中,成为汉桓帝。老子被诬蔑图谋皇位郁郁而终,谁知儿子却当真把皇位收入了囊中。
邓氏家族的灭顶之灾,实在是来得太快太离谱,这里面自然也少不了那位穿了十八年小鞋的陈忠的功劳,若不是他主动充当了找岔弹劾的职务,安帝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找出那么许多下手的理由。
这一切终于激起了朝中一位忠厚人大司农朱宠的愤怒,他痛心于邓骘无罪遭祸,上书为邓家鸣冤:邓太后忧心国事,于汉家有功,皇帝的位置都是来自于邓太后的给予,邓氏家族虽然富贵至极,却并没有长占高位、把持朝政。怎么可以只凭宫人的片面之词,就将一个太后家族毁于倾刻!
有了领头的,群情自然激昂起来,许多人都先后挺身而出,为邓氏鸣冤。安帝总算醒过神来,当然另一方面是削除邓氏残余势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摆出圣明天子的模样丢卒保车,将逼死邓氏兄弟的狗腿地方官处理了一通,召邓家其余的成员尽数返京,含冤自尽的邓骘等人予以相当规格的安葬。
邓太后一生聪明、大权独揽,然而就象所有被卷进权力漩涡的人一样,她终于无法保障自己身后的变化。除了因渴望权力而错误地选择储君之外,做为一个政治家的邓绥是高尚的,在她治理国家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东汉王朝顺利地度过了天灾人祸不断的十年。在这十年里,邓绥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却只吃一餐。她年仅四十岁就去世,与这十年的辛苦有极大的关系。当她去世之后,安帝果然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放荡失德、宠信宦官,东汉王朝好不容易振奋起的局面没能继续,而是迅速地走了下坡路。
假如邓绥当初没有一意孤行地坚持立刘祜,而是听从朝臣的劝谏册立刘胜为帝;假如她不是那样过度地消耗地生命,能够多活十年(安帝刘祜只比养母多活了四年)……东汉王朝也许能够再现兴盛,那么历史将会是怎样?
关于邓绥,还有一位对她影响很深的人值得一提。那就是她的老师班昭。
班昭是西汉年间成帝班婕妤的侄孙女,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女儿。《汉书》的署名作者班固、“投笔从戎”的名将班超,都是她的兄弟。在和帝年间,班固因为牵扯到窦氏家族而死于狱中,当时《汉书》还没有完全编成。由于班昭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哥哥编书的工作,本身又以博学闻名,和帝便将完成《汉书》的任务交给了她。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汉书》,不但经过了班昭的润色加工,其中的《百官公卿表》与《天文志》更是完全出自她的手笔。
班昭才华冠绝当世,就连著名的学者马融都甘愿跪听她的教导。邓绥成为和帝皇后之后,为了能够精进才学,特地将班昭召入宫中,拜为老师。由于班昭去世的丈夫叫曹世叔,因此宫中都称她为“曹大家”。
在班昭的影响下,邓绥格外重视教育,她首先是在宫中开办讲习,让宫人都增加学识,后来又开办了一所贵族学校,召和帝的侄儿侄女以及自己邓氏家族的子女共约八十人读书学习,甚至亲自考核成绩。——邓绥所开办的这所学校,有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男女合办的学校。
除了在教育方面影响邓太后,平素治理朝政、处分官员,班昭也往往参与其中。而她的儿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恐怕也与此大有关系。
这就更使一件事情显得分外奇怪了。邓太后的掌权霸道、班昭的才华超群,都达到了世间男子难以企及的高度,她们操纵了二十年人世间所有男女的前途命运。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对师徒,总结了从前许多男人们的发言,炮制出了严重男尊女卑的《女诫》,宣称女人是天生下贱的、是无法与男人相提并论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父兄的、是绝对不可以再嫁的、是不应该读书识字有太多学识的、是必须逆来顺受的……总之,是要“三从四德”的。
然而,只要是人都能看得出,除了不再嫁这一条之外,其它的规矩邓绥和班昭自己一条都没有守。何况不能再嫁,恐怕于两位当事人而言,也不过是形势比人强的选择吧。
两个掌控朝政、才华横溢的女人,为什么会编写并推广这样一部言不由衷的《女诫》?也许是邓太后自欺欺人地想让世人和朝臣相信,她其实并不是一个擅权专行的女人吧!谁又知道呢!她倒是成功地度过了睥睨尘世的一生,却苦了后世的女人,在漫漫的千百年间,这部书被大男人主义者如获至宝地紧抓在手里,成为夺取无数弱质女子人生幸福的工具。
不幸的是,邓绥仅仅是一个始作俑者,往后的中国又冒出了许多这样自己过得十分熨贴,却又一心要标榜谦恭的后妃,正是有了她们的前赴后继、不断发扬,中国女人才终于完全沦落成了不允许有人格和人身自由的男性附属物。
乱世中的幸运儿——太祖武帝曹操妻卞氏(附曹丕妻甄洛、郭女王)
一、曹操其人,一直都是史上诸说纷纭、褒贬不一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也有人说他是治世能人,还有人说他心狠手辣、诡计多端。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根据。
想当初,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争权,以至酿成东汉倾覆的灾祸。早在袁绍向何进出馊主意,决定调上将军董卓率其手下二十万凉州大军入洛阳“勤王”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认为:不过是打击几个宦官,处理首恶也就足够了,何必大开杀戒一个不放,更何必轻易调动多年拥兵自重的大将率大军进驻,一但让他看明白朝廷混乱的真相,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远比几个手无寸铁的宦官可怕得多。——“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偏偏何进之蠢与袁绍如出一辙,坚决不肯采纳曹操的主张,而且坚持要把所有的宦官都杀尽、坚持要把凉州兵团弄进洛阳。
议事会结束后,曹操叹曰:“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结果事情果然如曹操所料,宦官们探知了何进的打算,知道死路难逃,反倒团结一致,抢在凉州大军进洛阳之前,就先把何进给宰了。
何进乃是主管天下的权臣大将军,即使他蠢如朽木,好歹也是一块牌位。牌位既倒,诸事没了头目,便一团糟啦。于是宫中大火,自小皇帝刘辩和小皇弟刘协以下,各公卿大臣都如没头苍蝇一样连夜出逃。皇宫成了屠宰场,为何进报仇的部将亲兵们,关门打狗,把宫中的大小宦官、以及不是宦官却没有胡子的男人都杀了个清光。
紧接着,肥硕如猪的董卓隆重登场。他一进洛阳,果然就如野猪一般横冲直撞,凡事但凭一己好恶。由于他对小皇帝刘辩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一个月之内,他就把十四岁的小皇帝刘辩给废了,另立十岁的庶出皇子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好啦,不过是走了一个幕府,又换了一个新幕府。
可惜董卓不但肥如圈猪、蛮如野猪,蠢更如猪。他紧接着毒死了刘辩的生母何太后,第二年又逼死了十五岁的小废帝,同时火烧洛阳城,逼着献帝迁都长安。洛阳城变成一片灰烬,数百万人死于非命。
这种干法,必然要惹起天下大乱。于是各地大军纷起,都以勤王扶乱的名义,想要自打山头。不久,陷于众叛亲离中的董卓便为他的行径付出了代价:被自己的亲信吕布一矛两洞,然后成了长安街头的人油蜡烛,足足烧了一昼夜。
然而何进董卓人虽死,他们惹下的塌天大祸却才刚开张。
二十万凉州大军群魔无首,又畏惧政府追究,干脆就乱干就底,攻打长安并活捉了献帝刘协。刘协不久逃出魔爪,好不容易才在一九六年七月逃回了一片狼籍的故都洛阳。
经过这几年折腾,东汉政府已是虚有其名了,各州各郡长官为求自保,也为趁乱而起,都拥兵自重。
而这时的曹操,已成为这类地方武装首领中的一员:兖州牧。
由于兖州不但兵力雄厚,而且与洛阳距离也近,所以献帝刘协的舅父兼岳父之一的董承,便请求曹操来洛阳城中为虚有其名的中央政府增添声势实力。
于是乎,曹家军理直气壮地进驻了洛阳,并且立即更理直气壮地把以小皇帝为首的整个东汉政府再次迁往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正式开始。
而且从此曹操的好运就算是正式开了张,步步向上,直到身后,还被儿子追立为魏太祖皇帝。
二、一个出身低贱却有胆有识的乡宦之妾
而在这整个天翻地覆的世事大变迁中,未来的魏文帝曹丕之母卞氏,都一直伴随着曹操,与他荣辱与共。
卞氏,祖藉琅邪开阳(山东临沂),于汉延熹(161)三年十二月己巳日出生在齐郡白亭。卞家世操卑贱职业,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据说卞氏出生的时候,产房中整天都充满黄光,初为人父的卞敬侯非常奇怪,便去向卜者王旦问卜。王旦回答:“这是大吉之兆,这个小女孩前途不可限量。”
话是这么说,但是长大后的小卞氏仍然不免再操家族的卑贱职业,成了一名歌舞伎。
这个以卖艺为生的家庭四处飘零,若干年后,来到了谯地(安徽亳县)。
此时的东汉权臣当朝,曹操时为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在故乡城外建起别墅,读书放猎,自娱自乐。
就在这里,年已二十岁的卞氏以才色过人,而被时年二十五岁的曹操看中,成了乡宦曹操之妾。
若不是乱世枭雄,就不敢于趁乱而起;若不是治世能臣,就不可能治理好自己的地盘;而如果不是心狠手辣诡计多端,就不可能在乱世里活得下来——更不可能活得滋润、活得神气活现。
当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运气。老天眷顾,有时才真是不可莫测的意外收获。
曹操很有眼光,政治下注不但手快心狠,而且还眼光精准。在人生赌局中,总是屡有斩获。
乡居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密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他们前来联络曹操,想要拉他一起干。曹操很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果然,王芬等人的计谋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但是王芬等人的谋叛,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各地造反作乱的层出不穷。
由于局势动荡,闲居乡里的曹操也被征召,并获任命为典军校尉,成为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再次来到了祖辈父辈成就功名的东都洛阳。
新婚燕尔的卞氏,随着丈夫,也来到了东汉的都城洛阳。
到洛阳后,卞氏遵循着自己的小妾身份,过着平静的生活。并在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天生下了未来的魏文帝曹丕。
奇怪的是,曹丕不是出生在洛阳,而是生在曹操的家乡谯地的。为什么怀上了身孕反而独自返乡待产?很有可能与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有关系。丁夫人心高气傲,对于倡家出身的小妾卞氏很看不上眼,再加上丁夫人不育,卞氏避居乡里待产也就不奇怪了。
据说,曹丕出生的时候,有青色的云笼罩其上整日,形状如同一副车驾的上盖。在古时,乘坐带伞盖的车驾是非同寻常的规格,而这个小婴儿身上的云盖就更不同凡响。据说有“望气”的术士前来看吉凶,一见此云盖,顿时满面肃然,认为这小婴儿非比寻常。曹家人听了很是欢喜,问术士这孩子前途如何?可否赶上他的祖上,也做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