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鳎依镉置挥辛私憬阏展耍倬痪镁捅蝗斯章袅恕K群蟊蛔袅耸复危诘吲媪骼胫屑枘训爻ご螅钡阶詈舐舻胶幽弦搜粢换Р浦骷遥潘惆捕ㄏ吕础?br />
这时的窦少君已经二十岁了,被主人派到深山中烧炭。白天卖苦力,晚上就和上百烧炭工一起睡在石崖泥壁之下。谁知道飞来横祸,一天夜里,山泥倾泻,整个临时窝棚都被碎石流泥掩埋,上百名烧炭工都死于非命,只有窦少君因为年小力弱,在争抢卧位时被工头排挤到了窝棚边缘的缘故,侥幸得以生还。
一下子死了这么多奴仆雇工,所有死者的家人都哭闹不休,财主一家在河南宜阳呆不下去,只得远远地躲到长安城里来避风头。窦少君自然也就跟着主人迁居长安。
大概是对自己大难不死的庆幸,窦少君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占了一卦,看前途吉凶如何。谁知却得了一道丕极泰来的卦辞,说他不但再无性命之忧,而且几日之内就要成为皇亲国戚得以封侯。
窦少君对这个占卜结果半信半疑,但是当他听说新皇后是观津窦氏,却大有如梦初醒的感觉,于是壮着胆子上书自陈,说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
接到上书的官员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皇家。
文帝于是和窦皇后一起召见了这个奴仆。
然而岁月茬苒,窦皇后十几年来,在宫室中养尊处优,面貌与昔日没有太大差别,而窦少君当年与姐姐分手时还是幼儿,此时却已成年,他认识姐姐,姐姐却已经认不出他来了。虽然他还记得曾与姐姐一起去采桑而不慎摔下树的事情,窦皇后也不敢冒然认亲。于是又问他:“还有没有别的验证之事呢?”
窦少君毫不犹豫,就把当年姐姐临入宫前,与自己在驿站生离死别、沐发乞饭的情景回忆了一遍。(当时他不过四五岁年纪,记忆力竟已有这么好,实在聪明。由此可见,窦皇后也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窦皇后听完,控制不住情绪,不顾身份地一把将弟弟紧紧地搂住,姐弟俩涕泪交加。左右侍女宦官,于是也纷纷伏地,哭泣出声,以衬托皇后的哀伤。(不知道这是个什么规矩?现在回想这一帮假嚎的家伙,只觉得原本的悲伤,反倒教他们给搅和完了。)
文帝对妻子能够与兄弟团聚,也颇为感慨,于是赏赐了窦氏兄弟田地宅院,还有大笔金钱,让他们就近住在长安。
薄太后也对儿媳的身世十分怜惜,紧跟着也下了一道诏书,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在窦氏的家乡清河为他们设立墓园,封邑二百户,由地方长官按薄氏宗祠的规模四时祭拜。
三、黑暗中的皇后生涯
原本孤苦无依的窦皇后忽然平地里冒出了两个正当壮年的兄弟,颇令吃够了吕氏外戚苦头的文臣武将们起鸡皮疙瘩,唯恐大汉朝冒出一家暴发户外戚,比吕家更不知起倒。
于是他们先下手为强,由绛侯、灌将军等出面向文帝进谏,说窦氏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也没有学问,所以不宜封授官职,只好做富贵闲人,而且还要选择一些有操行道德和学问的长者与他们比邻而居,每天监督教导他们才行。
文帝采纳了这项意见。于是窦长君、窦少君就此教育成了谦谦君子,时间长了,他们非但不曾参与政事,就连国舅爷的尊贵身份都自觉地忽略不计。
于是,满朝文武,都忍不住在无人处弹冠相庆。
在文帝元年,窦猗房成为皇后、长子刘启成为皇太子、长女刘嫖成为公主,并且窦家也生荣死哀之后的第二年,窦猗房的小儿子刘武也被封为代王。
代王,是文帝刘恒继位为帝之前的封号,现在刘恒把自己起家的名份给了刘武,不用说,在文帝和窦后夫妻眼里,刘武是最可爱的孩子,甚至比皇太子刘启还要招人待见。
但是皇帝皇后娇纵小儿子的行为,大臣们看不过眼,认为这种宠法会累及国家大事,于是不久刘武便由代王改封为梁王。不过封号可以改,在爹妈心目中,刘武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甚至由于这一次改封,文帝窦后对刘武,还油然而生内疚之意。应该说,大臣们毫无人情味的进谏还是有远见的,若干年后,这位梁孝王刘武,果然给大汉王朝惹了不少麻烦。
正当窦猗房准备好好享受身为国母的尊荣之时,病魔缠上了她。她害了眼病,并且因此而双目失明。
本已徐娘半老的窦皇后,此时又失去了动人的眼睛,文帝对她的夫妻情份,立刻速冻。虽然看在往日情份和儿女份上,文帝仍然让她当皇后,但是男女方面的情意,却迅速转向后宫中如云的美女群里。
在这些千娇百媚的美女群中,文帝最宠爱的是邯郸慎夫人、尹姬二人。这两位美女都没能生下儿女,但是文帝对她们的宠爱,却远远超过了太子的母亲窦皇后。在后宫之中,慎夫人的物质待遇、侍丛车驾,都与窦皇后一模一样;而在私下的夫妻恩爱上,更是比窦皇后多得多。老夫少妻,文帝面对慎夫人,几乎已经爱得晕了头。假如不是慎夫人未能生出儿子,恐怕换个皇后都不成问题。
有一次,文帝带着窦皇后和慎夫人等后宫宠妃,一起前往上林苑游玩。游嬉尽兴之后,大家都要坐下休息。当文帝和窦皇后依次坐下后,慎夫人就如同往常在内宫时一样,准备坐到窦皇后身边去。
结果,跟随文帝而来的郎中袁盎却不让慎夫人就座,将她引到旁席,与侍者同坐。慎夫人顿时觉得受辱,满脸怒色,怎么说也不肯坐下。文帝也觉得袁盎扫了自己宠妃的面子,自己也不肯再安坐席上,起身就走。窦皇后不敢出声,也只得紧跟在皇帝身后,低着头跟着走了。
但是袁盎从小就从做强盗出身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心雄胆壮的基因,压根就不怕皇帝发怒,反而追着上去对文帝讲大道理:“俗话说尊卑有序,皇上虽然宠爱慎夫人,但是名份有高低,后宫之主是窦皇后,慎夫人不过是妃妾,怎么能与嫡妻皇后平起平坐呢?如果皇上因为偏心就没有规矩地对她滥加恩宠,乱了国家规矩,虽说是爱实际上害了她。前车之鉴并不远,皇上你难道忘了戚夫人变成‘人彘’的惨状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文帝这才恍然大悟,顿时全身冰凉,不但怒气全消、转怒为喜,而且立刻赶进后殿,将袁盎所说的话转述给慎夫人听。
慎夫人听后,也不禁觉得后怕,对袁盎保全自己的好意十分感激,立刻拿出五十斤黄金,赠给袁盎,以表感激之忱。
其实,慎夫人的专宠,只是小儿科。文帝不但喜爱美女,还喜欢美男,热衷于同性恋。他的男宠见于史籍的至少有三人,其中有他的近侍宦官赵谈、北宫伯子,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邓通。
文帝勤俭节约,就算是宠冠后宫的慎夫人,都不能穿着奢华的绣服,可是为了宠爱邓通,他甚至将蜀郡的铜山都赐了给他,任凭邓通自铸钱币。他对邓通的宠爱,甚至超过对自己继承人刘启的宠爱,更使得窦氏母子生活得战战兢兢。
丈夫女色男宠成堆,再加上他是个旷古少有的大孝子,后宫之中真正的主宰不用说也是越活越精神的婆婆薄太后,而且自己又身有残疾,人到中年的窦猗房,虽然身为汉朝皇后,日子过得其实一点也不轻松。
四、一个预言、一个女人的选择、一个王朝的命运
就在窦皇后在黑暗中打起精神寻找生活乐趣的时候,长安郊外正有一名美女,在做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美梦。她的名字叫王娡。
王娡能有这样做美梦的机会,还要归功于薄太后和一位相士。
大约就在窦猗房失明之后不久,大汉王朝的太子刘启也到了该婚娶的年纪。他的祖母薄太后,为了能够一直保持薄氏家族的兴旺,做主为孙子选聘了自己的侄孙女小薄氏为太子妃。
小薄氏虽然出身高贵,与刘启又有远房表兄妹之亲,但是她也没有资格要求未来的皇帝丈夫从一而终、守身如玉。
刘启虽然从一开始就对皇祖母为自己选择的妻子不满意,但是完婚就象征着成年,而且完婚之后,他就可以理所应当地广征美女,填充太子宫;更何况与祖母家族的关系亲上加亲有助于巩固太子地位。因此刘启对小薄氏的来到虽不热心,却也在面子上表现得中规中矩。
完婚不久,刘启便征得了祖母及父母的同意,正式开始了太子宫的选美活动。
当选美官来到王娡的家乡槐里(陕西扶风槐里镇)的时候,王娡的母亲臧兒请来的的相士姚翁也正好来到了王家。
姚翁是当时非常出名的星象家、相士,而臧兒更不是普通的小民,她是汉初大将、燕王臧荼的孙女,由于祖父叛变被杀而沦落至此的。臧兒先嫁王仲,生一子王信,二女则为王娡与王息姁。王仲死后她改嫁长安郊外长陵地方的田家,又为后夫生下两个儿子田汀⑻锸ぁ?br />
带着拖油瓶儿女,生活起来毕竟多有不便,而且家庭负担也太重,善于算计的臧兒自然不会为几个小儿女拖累自己在田家的地位,因此她早早地就把长女王娡给嫁了出去。王娡所嫁的丈夫名叫金王孙,王娡婚后很快就为金家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金俗。
话说回来,臧兒虽然祖上高贵,但是如今毕竟已经落魄,为什么会舍出老本,请索价不菲的姚翁来到家中呢?
那当然是为了太子刘启选美的原故。臧兒的小女儿王息姁芳龄未婚,正符合选美的基本要求,臧兒对这个天赐良机(嗯,也只有这种人会把选美当成良机)十分看重,希望能够再多些把握,因此不惜本钱请姚翁来家中为小女儿相面。
事关家族和妹妹的前途,王娡也因此专程回娘家来恭听姚翁的高见。
岂料姚翁一见王娡,却立即瞠目结舌,惊得连说话都变了调儿:“真正的大贵人,就是夫人你的大女儿呀,她日后能诞育天子、贵为皇后!至于你的小女儿,虽然也前程似锦,却是怎么也比不过姐姐的。”
臧兒母女都被姚翁这番话说得魂不守舍起来。
能为天子母、皇太后,这样金碧辉煌的前景,怎么说也比做个平民之妻要好得多。而甩掉父母之命的穷丈夫、每日哭哭啼啼的毛丫头,摆脱布衣粗食的穷日子,对于王娡来说更是一向以来的梦想,因此更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何况她自小就听母亲追忆昔日,对富贵荣华无比向往。不过她也很清楚,自己乃是有夫之妇,一个活人妻,怎么好去参选呢?
这样的小事,当然难不倒见多识广的臧兒女士,她立刻自告奋勇,为女儿出面,去跟女婿金王孙当面讲价,要求他立刻写出离婚书,父女俩就此与王娡断绝一切关系——咱要去应选东宫,你小子靠边站着凉快去!
金王孙听了丈母娘的一席高论,怒气勃发,无论臧兒怎么说、怎么许银子,他都不肯在离婚书上签字画押,而且将没有廉耻的丈母和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臧兒母女对这个不上道的穷棒子万分恼恨,干脆连手续都懒得跟他结清(主要是不想再去讨骂),自顾自地去选美。
汉朝时候,对选入宫庭待选后妃的女子,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王娡参选的只是太子侍姬,但是过程也不会省略多少。
这种时候,就是臧兒施展的大好机会了。她筹来银两,将主持选美的内官打点得妥妥当当,果然马到成功,王娡顺利过关,成为最终被选定的美女之一。一家子心花怒放地将她送上了进京的大路。
五、姐妹共嫁,贵子连连
从四面八方征选来的美女进入太子宫时,刘启眼看面前千娇百媚的一群,简直心花怒放。
而小薄氏太子妃,虽然心中百般不是滋味,但还是表面很平静地接受了新来的姬妾们叩见嫡妻的礼仪。
此时端坐在太子妃宝座里面无表情的小薄氏,万万不会想到,这些看上去温驯妩媚、正向向自己行礼的美女中,有一位杀手,还有一位将会取代自己宝座的未来皇后。
那位未来的皇后,不用说就是抛夫弃女而来的王娡;而杀手则是远自山东而来的栗姬。
小薄氏是中国皇后群中不幸的一个。她的夫妻情缘,就象她的祖姑母老薄太后一样备受冷落,她的性情也象老薄氏一样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可是她的命运却与老薄氏天差地别——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生儿育女方面,她没有老薄氏那么好的运气:老薄氏能够一举得男,可是小薄氏却怎么都生不出一男半女。也许真是她没有“做天子母”的命水吧。老薄氏恐怕万万没有想到,孙儿的姬妾群里,却有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