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作恶多了,总是要遭报应,而且往往是作茧自缚的报应。
早在铜匦告密风盛行之后不久,就曾有人向其中投信举发,说是有人曾为徐敬业的叛军制造新款军械,而这个心灵手巧的设计师,正是铜匦的设计者鱼保家,即酷吏之一鱼承晔的宝贝儿子。结果可想而知,鱼氏父子作法自毙。
逼死李贤、又在镇压博州叛乱时杀死成千上万无辜的百姓、并毁杀千余官吏人家的丘神勣这时也死到临头了。天授二年初,他被人密告谋反。面对各种刑具,丘大将军魂飞魄散,只得招供,于天授二年十月被诛。
与丘神勣同时被告发的还有另一名酷吏周兴。武则天将他交给来俊臣审讯。
诏书送到来俊臣手里时,来俊臣正和周兴一起喝酒。看完密诏,来俊臣不动声色地返回席间与周兴谈天。言谈中问他:“犯人不肯招供该如何办?”周兴得意地说:“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来俊臣立刻在厅堂中照做了这么一个现场,然后才起身道:“有诏书要我查你的案子,请老兄入瓮!”周兴立刻瘫倒,也不问查的是什么案子,就马上没口子地全部应了下来。周兴随后被流放岭南,在半路上被仇家杀死。
而索元礼则比周兴还死得早,和其它酷吏结局一样,他也是被武后所杀。
对于酷吏的所作所为,武则天是不是真的从来都被蒙在鼓里?当然不完全如此。有时候她也怀疑或确认酷吏们是在残害无辜,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她选择对他们纵容的态度。这就使得她时常在下狠心和不忍心之间来回考虑,然而多数情况下来中狠辣占了上风。
在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真从流放地逃归,打算投奔突厥,结果和曾经资助他奔突厥的洛阳令张嗣明一起被捕。他们满心以为只要多攀出重臣,就有可能逃得生路,尤其是徐敬真,全不顾自己确实是反臣家属且有投奔敌国的事实,遂将世上他们所知道的名人朝士都指认为徐敬业的同党。结果是被诬蔑的人无法幸免,他们自己也无法苟活,第一批被处斩。
彭州长史刘易从也被徐敬真所扳扯。酷吏不待他申诉,就径直前往彭州杀死了他。刘易从为人仁孝忠厚,听到他将被杀的消息,彭州吏民不分远近都奔往刑场为他送行,并竞相脱下身上的衣物,请官员为他超度祈福。后经有关人员折价,现场衣物共值十余万钱。这幕场景令写惯血腥的史家也无法释然,浓浓地记上了一笔。当然也无法令我释然,尽管我知道徐敬真张嗣明也不过就是贪生的凡人。(刘易从死时其子刘升年仅十岁,被流配岭南。后来“六道使”在岭南杀戮所谓的“罪臣家属”,前后数千人,刘升得到地方长老保护,幸免于难)
在程务挺死后,东突厥势力日渐增强,时常骚扰边境。由于国内政局动荡,武则天只能消极防御,只有一代名将黑齿常之取得了为数不多的几次胜利,成为防御边境的支柱。然而就在不久后,他也被周兴污蔑与右鹰扬将军赵怀节谋反,在入狱后自尽,成为军队的一次巨大损失,也是武则天为称帝又一次的自毁长城。结果是当她于次年称帝之后,北方边境再无良将,东突厥日益猖狂,成为武周王朝的心腹大患之一,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殃。直到唐中宗李显复辟,才出现又一位名将张仁愿克敌制胜。
杀戮得多了,何况武则天其实也时常感觉到酷吏所治多冤狱,因此也有“不忍心”在她的利益天平上取胜的时候。
秋官尚书太原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洛阳令魏元忠等人也都被徐敬直所诬,被酷吏屈打成招,判处斩刑。就在他们临刑前,武则天派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传声”,也就是一路驱策快马,一路大呼赦免令。终于赶在最后时刻将他们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只是饶了性命并不等于能饶活罪,何况武则天也不希望使真正引起自己疑心的“异己”感觉自己怯懦止杀,遂将他们改判流放岭南。
为了有朝一日登上帝位,武则天杀人无数。当初唐太宗曾经定下规制,必须经过州县三次覆奏、京师五次覆奏,反复查勘,才能够判处一个人的死刑。然而武则天却将这条规矩视若无睹,开唐朝酷吏之始。
事实上酷吏对于她来说,也不过是可加利用的恶狗,借他们铲除异己,并树立自己的威严使人畏惧。一但利用够了,也就可以除掉了,何况她已经建立了新朝代,需要在大规模的“破旧”后收拾朝野乱局,这些人也可以退出了。再说还能落一个“惩奸除恶”的名声,为自己收得额外的人望。
除丘神勣、索元礼、周兴之外,傅游艺、史务滋等酷吏也在天授二年相继被武则天除掉。
然而傅游艺人虽死,留下的馊主意却仍然为祸世间。这就是杀戮流人的“六道使”。关于六道使,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有个叫李秦的补阙向武则天上书,说他听说有条谶语“代武者刘。”刘就是流,指的就是被流放的人。同时还说:“陛下自登极,诛斥李氏及诸大臣,其家人亲族,流放在外者,以臣所料,且数万人。如一旦同心招集为逆,出陛下不意,臣恐社稷必危。”傅游艺便出主意,派特使到各道去,名为抚慰流人,实际上对一众流人斩草除根。
傅游艺死后,武承嗣仍然不断向武则天吹风,长寿二年又有人奏报说岭南流人确有谋逆。武则天便派万国俊前往岭南调查。万国俊深得来俊臣的真传,一到岭南就矫诏杀戮了三百多流人,然后捏造所谓罪证回报女皇,还说:“诸流人咸有怨望,若不推究,为变不遥。”武则天认为言之有理,便提拔万国俊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又派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尚辇直长王大贞、右武威卫兵曹参军屈贞筠等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剑南、黔中、安南等六道审讯流人。这帮家伙见万国俊杀人升官,个个学样,唯恐杀少了被人比下去,手段比万国俊还要狠毒。刘光业杀的最多,达九百人。被杀的流人中有些甚至与武则天毫无瓜葛,是太宗、高宗时期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武则天也觉得必有冤滥,遂下诏平冤,将六道使判罪,并带到他们杀害流人的各道处斩。万国俊也在不久后便因鬼物作崇惊恐而死。
逃过劫难的流人也不在少数,如刘易从之子刘升。裴炎的侄子裴伷先也逃过了这一劫。裴炎被杀时,裴伷先才十七岁,也被流放。他在岭南娶了一个也是被流放的卢氏女为妻,生子裴愿。卢氏死后,父子俩偷偷跑回家乡,几年后被人发现,又挨了一百杖流放北庭都护府。裴伷先来到北方后也不想再跑了,干脆就在北方做生意,五年后就赚得了几千万家产,还娶了一个北方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这个部落光是住人的帐蓬就超过一万顶,非常有势力。在老丈人的大力扶持下裴伷先收养了几千食客,在去往洛阳的每条道路上都安排探听消息的耳目,因此他提前知道了六道使商议滥杀的事情,带着宾客和妻儿逃往塞外,经过一番波折后才得以免死,直到李旦即位,追赠裴炎为益州大都督,裴伷先才出头露面,一直做到秦州都督,又统管桂广两地,又做了一任幽州帅、四任执金吾、一次兼御史大夫,还有太原京兆尹太府卿。共任三品官近四十年,死于工部尚书东京留守任上,享年八十六岁。
但是在所有的酷吏中,却有一个人逃过了武则天的诛杀,他就是来俊臣。武则天对他始终宠信不疑。这大约是因为来俊臣“心怀大志”,暗地里以晋朝石勒自许,当然在武则天面前格外“懂事”,也就不会轻易失却武则天的欢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俊臣也越来越嚣张,寻常百姓国家官员四夷酋长都不看在他的眼里。他曾经看中了西突厥可汗斛瑟罗的歌舞伎,想要据为己有,就派人诬告斛瑟罗谋反。诸部落可汗酋长为了搭救斛瑟罗,都赶往皇宫割耳损面向女皇诉冤,多达数十人。斛瑟罗因此没有被立即处死,熬到了来俊臣被诛的那一天。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正月,斛瑟罗被册为“竭忠事主可汗”,封平西大总管,奉命镇守碎叶。其子右武卫将军阿史那怀道也于704年被册封为西突厥十姓可汗。
来俊臣被女皇诛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一直打算篡夺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将诸武诸李一齐铲除。来俊臣精心策划了一场大阴谋,准备让手下党羽先诬告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及张易之,再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联同禁军谋反。第一步棋还没能下得了,就被一个打退堂鼓的手下将消息报到了太平公主那里。诸武和太平公主对来俊臣的厉害早已领教,恐惧之下立刻提前动手,收集了来俊臣的罪证向女皇控告。神功元年(697)六月,武则天颁布《暴来俊臣罪状制》,终于使杀人无数的来俊臣也被处以极刑。来俊臣被处刑后,尸体眨眼间就被仇家手撕口咬,丝毫不剩。则天时代酷吏历史宣告结束。
除了“酷吏”,武则天所用的“循吏”其实更多,而且众多酷吏几乎只充当打手,很少有谁能掌握行政大权,武周王朝的宰相群人数众多,却只有两个酷吏:傅游艺与吉顼。
傅游艺只当一年多宰相就被下狱死;
吉顼虽是酷吏,但敢与诸武当面争吵,主张杀来俊臣,劝立李显为太子,为人更象汉时陈汤一类。最著名的三大酷吏为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官止游击将军(从五品上);周兴官止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来俊臣官止司仆少卿(从四品上),都只能掌握刑狱,无法染指国政方针。这也是武则天时代虽然酷吏众多、又经历了改朝换代,国家却仍然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只是世人知酷吏者多,知循吏者少,也算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看着姑母登基称帝,武承嗣眼前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费尽心机等的就是这天,现在他要开始下一步:让姑母废皇嗣李旦,立自己为继承人。这当然也是诸武共同的愿望。
天授二年(公元691),武承嗣党徒凤阁舍人张嘉福派王庆之等数百人联名上表,请武则天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表章递上,立即引来了宰相们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抨击,也没能得到武则天的同意。诸武当然怒火中烧,便勾结来俊臣编织冤狱,将右相岑长倩、同平章事格辅元及其它相关数十人都杀害了。
这一场冤狱,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武则天心中的左右摇摆。人的天性使她更偏向亲生的儿女,何况李旦一直以来都表现得温驯听话。但帝王的天性却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儿女毕竟都是李唐王朝的后人,不可能将她劳心费力开创的武周王朝继续下去。假如李唐王朝重振,自己的身后名声很可能狼籍,假如武周王朝继续,这种情形则不太可能出现。
犹豫不决的武则天随后召见了王庆之,一见面就问他:“皇嗣李旦是我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王庆之回答:“‘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如今已是武家天下,怎么能让姓李的继承皇位!”武则天犹豫良久不能抉择,遂命王庆之退下。王庆之好容易才当面见到了武周女皇,又奉了诸武之命,一心想当个“保国功臣”,哪肯就这样走掉,趴在地上又哭又喊誓死不休。武则天便将一张盖上御印的纸递给他,说:“往后你要见我也不难,凭这个就能通过侍卫了。”
得到这张纸的王庆之及诸武如获至宝,越发认为武则天如今的心思还有可乘之机。此后王庆之便频频求见,喋喋不休地向武则天请求废李旦立武承嗣。终于惹恼了武则天,当王庆之再一次大摇大摆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下令身边的凤阁侍郎李昭德将王庆之拖出去痛打。
李昭德将王庆之拉出光政门,对聚在那里的朝臣大声宣布:“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不用说,顿时引起群情激愤,王庆之的这顿板子也就格外实在,最后被打得耳目出血、活活打死。
趁着武则天被王庆惹恼、更偏向李旦的机会,李昭德向武则天进谏:“天皇(即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亲生儿子。您既然得了天下,当然应该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怎么可以放弃亲生儿子立侄儿!自古以来,都没有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为姑姑立庙的事情,当然更谈不上姑父。如果您将天下给了武承嗣,天皇在天之灵只怕再也得不到血食了。”
武昭德的话终于从根本上打动了武则天。也使武承嗣正位东宫的计划遭到重大的挫败。
武周王朝的政事逐步走上正轨。
长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