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
面对儿子和朝臣,女皇立即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她问李显道:“怎么会是你?那两个小子杀了就杀了吧,你可以回东宫了。”李显不敢出声,恒彦范怕这位太子当真掉头走人,立即上前道:“请陛下传位太子!”面对这样的局面,女皇知道大势已去,不再多说什么了。
太平公主也适时来见女皇,请母亲做出姿态,不要影响儿子的名声。于是,一纸虽无实际意义,却不可缺少的传位敕书通过太平公主之手送到了李显面前。
正月二十三日,太子李显监国。
正月二十四日,传位敕书宣布。冷冰冰的政变被母子亲情遮掩,蒙在鼓里的百姓欢天喜地。
正月二十五日,49岁的李显再次登基为帝。相王李旦封太尉,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免除税赋一年,放宫女3000人。李氏皇族中所有被流放被籍没者,子孙复籍封爵封官。所有被周兴等酷吏残害的家族一并昭雪,子孙为奴婢者恢复平民身份取回家产。同时大赦天下——除张易之家族以外——四年前儿女并丧的惨境,李显终身都无法忘却。
正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对于这座宫殿,现在的人多数因为宫怨诗,认为它一定凄冷荒芜。事实上,唐玄宗天宝以前的上阳宫异常奢华。这座宫殿兴建于唐高宗上元年间,位于天津桥北,宫殿跨越洛水,恢宏富丽,女皇时期这座宫殿修葺得更加金碧辉煌。唐玄宗对上阳宫也极有好感,先后五次来洛阳,每次都住一年半载。自天宝以后,唐玄宗长住长安,不再来往洛阳。这才使得上阳宫女再难冀望帝宠,成了宫怨词的主要场景。只是女皇入住的上阳宫虽然奢华,虽然有极佳的物质享受,住在里面的女皇心里会怎么想呢?
二月初一,李显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并率百官齐赴上阳宫问候起居,此后每十日如此一往。
二月初四,李显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也一并恢复至高宗时代的模样。改神都(洛阳)为东都,北都恢复旧称并州。太上老君也恢复了“玄元皇帝”的尊号。
五月初四,李显将武周王朝七代追封皇帝的牌位迁于长安崇尊庙,同时下诏:“武氏三代名讳,奏事者皆不得犯。”
五月初七,李显立李唐王朝太庙于东都洛阳,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武三思武攸暨由亲王降为郡王,其余诸武氏王降封为为公。赐免十死铁券予十六功臣,武攸暨武三思名列其中。——事实上,张柬之等五人被明尊暗降,虽然封了王爵,却从此罢知政事,远离了宰相将领的实权位置。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曌(武则天,武媚,武华姑)逝去上阳宫仙居殿,年八十二岁。临终时她留下遗诏,身后不再称帝,以“则天大圣皇后”的名义下葬。与此同时,她赦免了人生最初也是最终的一批冤家,根据她的遗诏,高宗的王皇后萧淑妃家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姡У热说募易寤指戳嗣蜕矸荨?br />
女皇死后,朝中有人反对将她与高宗合葬。此人是给事中严善思,奏曰:“乾陵玄宫以石为门,铁锢其缝,今启其门,必须镌凿。神明之道,体尚幽玄,动众加功,恐多惊黩。况合葬非古,汉时诸陵,皇后多不合陵,魏、晋已降,始有合者。望于乾陵之傍更择吉地为陵,若神道有知,幽涂自当通会;若其无知,合之何益!”
这项主张李显李旦及太平公主都拒绝买帐。
神龙二年(公元706)五月十八日,武则天入葬乾陵。遵照遗嘱,谥“则天大圣皇后”。这个谥号在后来多次变化,直到天宝八年(公元749),唐玄宗仍然追尊祖母为“则天顺圣皇后”。
殊途同归——唐中宗李显皇后韦庶人与昭容上官婉儿
中国历史上过得窝囊的皇帝很多,但是这些皇帝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情愿这样生活,或多或少都曾经做过一些改变的努力,即使反抗不成功,也算是表明了皇帝应有的态度。因此,“窝囊”得发自内心,并且贯彻始终的皇帝倒还的确是稀罕人物。而唐中宗李显,应该算是这类窝囊皇帝中的代表性人物。
纵观李显的一生,他的命运一直都没有真正被自己掌握过,他也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在他的生命中发挥作用甚至肆意涂改的是几个女人,李显的整个生命和遭际操纵在她们的手中。——这几个女人中的三个与他有血缘关系:母亲武则天、妹妹太平公主、女儿安乐公主;另两个则是他的妻妾:皇后韦氏、昭容上官婉儿。
韦氏,是李显的第二任妻子。对比韦氏,世人对上官婉儿的名字更耳熟能详。但是按年龄推算,韦氏应该先于上官婉儿出生,只是上官婉儿的宫廷生涯开始得比韦氏要早得多。李显生于公元656年,尽管李显纳韦氏是在他24岁为太子以后,但上官婉儿却是在公元664年才呱呱坠地,比李显足足小了八岁。
韦氏的祖父曾任曹王府参军,父亲曾任普州参军。相比之下,上官婉儿的家世要清贵得多,她的祖父乃是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官至三品西台侍郎,她的父亲上官庭芝任周王府属,母亲郑氏则为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然而家世高贵并不一定能给子孙带来平安的人生。在这方面,韦氏的前任赵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和韦氏一样,赵氏也是唐中宗李显的妻子。她的出身比韦氏和上官婉儿要高出一大截,乃是右领军将军赵绰的孙女、定州刺史赵壤与唐高祖常乐公主的女儿。早在李显做英王的时候,赵氏便成了他的元配王妃。论起辈份来,她的丈夫李显还是她的表侄。然而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与李显的母亲武则天素有仇隙,这段看起来门当户对光宗耀祖的婚姻,实际上是把赵氏白白地送给武则天做发泄怨恨的牺牲品。当常乐公主夫妇被贬出京之后,武则天干脆将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赵氏关进了内侍省,将她活活饿死。
自己的王妃死于非命,时为英王的李显却并不敢表示一丝一毫的不满。武则天对儿子如此驯服,看来是非常满意的。当她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八月二十二日废掉自己的次子李贤太子位之后,立即便将李显封为太子,并将他的继弦韦氏册为太子妃。
韦氏说起来是赵氏的继任人,但她似乎并没有从赵氏的遭遇中得到足够清醒的认识,对武则天的手段还太缺乏了解。这也许是因为在韦氏的性格中,大胆莽撞占了大部分的位置;也许她认为武则天就象历史上的其它后妃那样,必须依靠丈夫或儿子才能施展影响——假若韦氏真有此想的话,那么她恐怕也会认为,现在的皇帝是自己的丈夫了,自己对他的影响力笃定比婆婆更强。这方面李显似乎也颇有同感,虽然两个哥哥先后被废,姨母表姐也陆续死于非命,但并没有使他认识到母亲在其中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李显与韦氏在太子宫呆的时间还太短,没有充分与母亲“过招”的机会。事实上,李显只在太子位上呆了两年多点,他的父亲唐高宗李治就于永隆三年(公元683)腊月去世,他就当上了皇帝。按照高宗的遗诏,裴炎等任宰辅,军国大事由武太后决策。
嗣圣元年(公元684)在高宗死后不到一个月来到。本年正月,韦氏直升皇后尊位。这是她在史料中第一次登场,却也是历代皇后初次亮相得最惊人的一次。由于李显韦氏夫妻异乎寻常的表现,这注定是乱七八糟乌云密布的一年。
刚当上皇帝皇后的李显和韦氏着实春风得意,这对政治资质平庸的夫妻认为只要有了帝后的名份,就等于掌握了全盘局势,根本就没有想过虚名与实权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尤其是韦氏,她立即迫不及待地要丈夫提拔自己的娘家,而李显也乐于听命于太座,立马将岳父韦玄贞升到了豫州刺史。韦氏仍然觉得不满意,想要让父亲当侍中(宰相),李显也满口答应,顺便还将乳母的儿子平地升至五品。
这样的人事安排发到中书令裴炎手里,他立即加以劝阻。谁知李显的脑子已经被烧坏了,放出话来:“我是皇帝,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韦玄贞是我的老丈人,我就是把天下让给他都行,一个小小的侍中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做太子妃的当年就怀孕生下长子,老公做了皇帝仍然被收拾得这么服贴,应该说,韦氏的驯夫术还是很到家的。可惜她的权力欲望太急切,嫁的又是一个如此口无遮拦的没脑丈夫,事情很快就砸了锅。
李显的一席话,充分地向老婆一家表了忠心,却也十足地把裴炎吓了个魂飞魄散。为了避免皇帝“说到做到”,更为了自己得罪皇帝性命堪虞,裴炎将这场见面会实况转播给了武太后。武则天听后大怒,发觉这个表面窝囊的儿子原来不但刚愎自用,而且还娶了媳妇忘了娘,全不如想象中那样听话,立即下定了废李显的决心。
二月六日这天,在武则天的安排下,裴炎与中书侍郎刘袆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人率重兵入宫,当着百官的面宣布了太后懿旨,废李显为庐陵王,幽于别所。李显猝不及防,只会大喊:“我有何罪?”武则天看着这个没出息的儿子不紧不慢地回答:“你想要将天下送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
李显哑口无言,只能低头认输。
废帝第二天,李显的同胞弟弟李旦被按在了皇帝的座位上,改元文明。
第三天,李显和韦氏年仅两岁的长子李重照被废为庶人,正在做宰相梦的韦玄贞被流放钦州。
三月五日,李显的二哥、废太子李贤在流放地巴州自杀,时年30岁。
全部料理完了之后,武则天终于有时间去处置三儿子李显了。四月二十二日,闯下塌天大祸的“庐陵王”李显和妻子韦氏领着一堆年幼的儿女、一群哭哭啼啼的姬妾,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曾经呼风唤雨的长安城,在重兵的“护送”下,前往流放地房州(今湖北房县)。二十六日,武则天又改变主意,下令将李显一行转押均州(今湖北十堰市)。
一切摆平之后,武则天心情大佳,却不料大不吉利的彗星竟于此时出现,而且足足在西北天际挂了三十三天。为了趋吉避凶,她于当年九月六日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光宅”。——就这样,公元684年成了三个不同年号的“元年”,而且都只元了这么一年:第二年,由于徐敬业被平,武则天再次改年号为“垂拱”。
垂拱元年三月十一日,武则天又忽然想起了李显一家,下令将他们重新安置,又从均州迁回房州。——根据史书记载,韦氏的最后一个孩子、李显最小的女儿就是降生在去往房州的路途上的。不过究竟是嗣圣元年的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这一次,还是垂拱元年三月十一日后的这一趟,就没有确切的说法了。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这个小女婴都是在父母最惊惶的时候降临人世的。而且此时的李显夫妇已经陷于穷途末路的窘迫,当刚降生的婴儿急切需要一点保暖的被褥或衣物的时候,他们都无处找寻。慌乱中,李显只能将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脱下来包裹孩子。这个女婴因此有了她的第一个名字:裹儿。她就是未来的安乐公主。
(常言道,生易养难,父母尊长对儿孙的感情也必须在亲历抚养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得起来。由于皇族父母基本是只管生不管养,儿孙往往只是他们寻欢作乐的副产品、前途的保障或利用的工具,难得有真正的人伦感情,于是往往对儿孙还不如对左右奴婢,动辄就喊打喊杀毫不怜惜。李显的母亲武则天就是最现成的例子。然而李裹儿的情形却与大多数的皇家子女不同,她的孕育过程,是韦氏三次生育经历中最凄凉的一次,恐怕也是拥有四子八女的中宗李显唯一亲眼全程目睹自己的孩子如何降生的一次。由于他们此时的处境与当初已经是云泥之别,比寻常百姓尚且不如,李裹儿的养育也就只能由他们夫妻勉力亲为。夫妻俩因此都对这个小女儿百般宠爱。)
看着老娘亲翻云覆雨,新皇帝李旦遍体冰凉,压根不敢过问政事,当武则天于垂拱二年正月摆出归政姿态的时候,李旦赶紧坚决地辞让了母亲的“好意”。武则天前后收拾了三个儿子,终于把老四给“锤炼”得合乎心意,感觉一定很不错。总之,她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儿子的请求,继续临朝称制掌控天下。
随着权力的巩固,武则天很快就不满足通过傀儡皇帝的名义执掌朝政,她要名正言顺地坐天下。于是,各色祥瑞层出不穷,朝廷内大规模的洗牌也借铜匦告密之风相继发生。最后,公元690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