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
唐,他们在江淮、江南一带集聚粮草、兵马,广拢人心,图谋再起,臣以为,朝廷不应该放弃追讨这些不愿听服的江淮军残部,更不应该招抚这些有二心的江淮军旧将,以免留下祸患!”李孝恭这话时候语气非常坚定,掷地有声的样子,话完后,还瞄看了一眼低着头站在殿首一旁的王易。
王易没有一点惧色,在李孝恭完后,马上长身而起,大声地抗辩:“陛下,赵郡王之言有失偏颇,极为荒谬!当年参加反叛的江淮军旧部已经全部被剿灭,如今流散在各地的,都是那些当年不愿意参加叛乱的将士,他们是忠于大唐之士,因为不愿意以参加叛乱,才被迫流离失所,散布在各地的!对这些人,不应该兵戈相向,而应该宽大招抚才是!”
王易在刚刚一会间已经想明白了很多事,他从前些日子李世民待他的态度,及和他的话上明白了很多,在对殿上站着的李世民施一礼,再对朝堂上的诸臣也行了礼后,继续大声道:“当年家父在江淮军中领兵时候,就力劝杜公举部归唐,杜公听从了家父、阚大将军及其他江淮军主将的建议,离职到长安面圣,从而避免了江淮、江南一带再遭战火的涂炭,并得太上皇与陛下嘉勉,家父如此之举,实是大义之举,避免了再起兵乱,赵郡王如此,实是颠倒黑白!”
王易挺直身子,稍稍瞄看了一眼依然面无表情的李世民,在朝堂上诸臣的惊异目光中,继续道:“以后几年,家父奉朝廷命,主领江淮军数十万将士,为朝廷镇守江淮、江南一带,江淮、江南一带兵事渐趋平息,这一带的百姓终于能安心从事生产,家父也因此得到了太上皇与陛下的嘉奖。家父忠心事唐中,决无二心,在辅公祏伪造杜公信件,威胁其起兵谋反之时,严词拒绝,终因此被辅公祏缢杀,留下千古奇冤。陛下,在辅公祏杀害家父,起兵作乱之时,那些不愿意与辅公祏同流合污,忠心事唐之将,不愿意与平叛的大唐军队为敌,自率部离去,或者向朝廷平叛大军请降,在那场兵乱中,不少的江淮军将士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流散到各地,并不是不愿意向朝廷归降,图谋起事的,他们只是担心被蒙冤,才不敢站出来的!因此臣完全不认同赵郡王此言!”
听王易如此,李孝恭转身面向王易,脸上腾起淡淡地杀气,措辞严厉地喝问道:“大胆狂徒,年纪竟然敢在朝堂上如此狡辩,我问,作为王雄诞的后人,手下又有一般军士,为何在我大唐立国十几年,各地兵乱平息后这么多年,们这些散落到各地的江淮军旧部不愿意站出来向朝廷请降,而是隐伏在江南一带,还暗暗收罗江淮军的溃部,这不是积聚力量,图谋起事,还是什么?”
面对李孝恭当面的责问,王易依然没有一丝惧意,大声回答:“赵郡王此言错矣,”王易转回身,面对着李世民所站方向,施礼大声道:“陛下!这些江淮军溃部中的一部在事后向朝廷请降,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怕遭到污陷与报复,如江淮军的几员主将一样的下场,而不敢露面,他们化军为民,发誓不再参与军政事务,只求能平安地过以后的日子,就如臣等一样,这些年过着农耕田桑、粗茶淡饭的普通百姓生活,不敢渴望更多,只求能平安地度过余生,同时也收留一些流落到近处,衣食无着的原江淮军将士,只是在听闻朝廷已经下旨为江淮军那些冤死的主将平反,并嘉勉了江淮军旧将后,才敢出来与官府接触,根本不是赵郡王所的,集聚力量,图谋后事…”
王易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他也故意不提李孝恭冤杀阚棱及其他一些江淮军将士,将诸多江淮军主将家产借故抄没的事,只是擦边球一样稍稍带上,这事若是通过他口里提出来,那反而不好,像是他在泄私愤一样,即使要提,也要其他人站出来提才是!
听王易此话后,李孝恭脸上的怒意反而消除了,一脸的平静,但眼中的威严更盛,加重声音喝问王易道:“子乱言,别以为以如此托辞,就能蒙混陛下及在场的诸位大唐朝臣,”李孝恭着也对李世民行了一礼,“陛下,臣在率军平定江淮、江南一带的江淮军叛乱后,严查了反叛的事件,也问询了不少的参与叛乱者,特别是匪首辅公祏,连辅公祏都招认,江淮军的主将王雄诞,及已经归降于我大唐的阚棱有二心,证明了包括王雄诞在内的诸多主将,都在做图谋起事的准备!”
李孝恭提起辅公祏的供词让王易一喜,马上出声辩驳:“想必赵郡王也明白,那只是辅公祏为开脱自己的罪名,拉其他人一道下水,临死之前血口喷人而已,陛下已经派人查清此事,陛下,赵郡王今日还提此事,让臣甚是不明白为何…”
李孝恭却似完全不理会王易此,以手指着王易,杀气又腾了上来,只是面奏的话还保持着相同的语调,但让人感觉的味道却完全不一样了,“陛下,江淮军诸位主将虽然已经身死,但他们的后人却还不死心,依然图谋后事,据臣所知的情况,此子及手下的人在江南一带广收人才,并以为朝廷献策为手段,广造声势,为自己积累名望,就如此子所提,在杭州一带改良种植作物,并不是为百姓谋利,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在迷惑官府的同时,也更是为了能在百姓中博取声望,并想以此成就,获取陛下的称赞,得到朝廷的重用,以图大事的,如此居心叵测者,定要严责才是…”
李孝恭此言一出,越加的惊震朝堂,坐在御座上的李世民脸上的肌肉也不自觉地抽了抽,有怒意上来,但在诸臣没有觉察间,就恢复了平静脸色。
李世民依然没有出声,与其他朝臣一样,都用特别的眼神看着王易,想看他如此辩驳…
第六十五章惊震朝堂
第六十五章惊震朝堂(上
第六十六章 惊震朝堂(下)
第六十六章惊震朝堂
王易心中也是一惊,但马上反应过来,大声地抗辩:“陛下,赵郡王此言荒谬,臣只是因为好书,在杭州时候看了许多以往时候利用钱塘湖之水灌溉湖边田地的记载,觉得时称钱塘湖的西湖那般淤塞,无水可引,不能为西湖附近的田地提供灌溉,杭州一带的百姓背靠西湖而居,却无良水可供饮用,一直在饮带咸味的井水,实是不应该…而且在杭州居住期间,看到杭州一带的百姓食不果裹,城内外流民不断,怕有百姓冻饿而死,才建议李刺史疏浚西湖,利用西湖之水为沿湖一带的田地提供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为杭州一带的百姓提供饮用水源,完全是为了杭州百姓的生计和那一带的繁荣作考虑的,并无任何私心和赵郡王所的目的,还请陛下明查…”
李孝恭指认的事,王易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的,事到如今,王易已经一点都不担心别人在这件事上对他的指责,除了前一年一系列的安排已经生效外,王作、王近他们为防手下有人叛变,制定了应对的手段,更何况,知道最核心机密的人才那么几个,连王昂许多事都不清楚,王易并不担心李孝恭在这件事上的指责!
“唔!此事朕有数,李爱卿所确实不太妥当!”李世民终于发句话了。
李世民的这话让王易大大地松了口气,趁势继续禀奏道:“陛下,江淮军那些忠心事唐的将领,正是因为一心向着大唐,不愿意看到江淮、江南一带起兵乱,才不愿意参与辅公祏的叛乱。当初杜公举部归唐,全是家父与阚大将军力劝之故,在江淮军兵力最盛,上下齐心时候,两位江淮军中手握兵权的大将军都力劝杜公,为了天下百姓不再遭受战火的涂炭,应该顺应民心,停息兵事,最终杜公听从了两位大将军的力劝,离职入朝,举部归唐,试想江淮军兵事正盛时候,两位大将军都力劝杜公为天下百姓着想,顺应民心,举部归唐,如何会在几年后,大唐天下渐安,百姓思定时候,却要图谋自立?若要谋反,为何辅公祏伪作杜公信件时候,家父会严词拒绝起兵叛唐,并挂职而去?于情于理都解释不了,今日赵郡王所指责之事,完全是无中生有!”
王易的很是凛然、自信,没有一点惧色,最后一句“赵郡王所指责之事,完全是无中生有”的非常大声,中气很足,殿内好似都有嗡嗡的回响。
李孝恭和王易在辩驳的时候,朝堂上除了他们两的声音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声响发出来,参加朝会的那些大臣,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殿首这两位身份与地位相差悬殊的人在辩驳,但暂时没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哪一方。
但不少的人已经为王易深深折服,这位不及弱冠之年的少年人,在面对权倾朝堂的赵郡王李孝恭当面问责时,竟然没有一点慌乱,如此从容,且非常有理有节地回答,实不是这般少年的人能做到的,也难怪在上次秋猎时候,在皇帝面前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王易的话完后,李世民依然没有表态,还是用刚才那般淡然的眼神看着殿首的两人,没有言语,等着两人再继续辩论。
王易的话刚完,李孝恭马上回应,“此一时,彼一时,在杜伏威主事江淮军时,王雄诞只是个主管军事的将领,但在杜伏威入朝后,王雄诞却成了主持江淮军务的第一人,手握重兵,狼子野心暴露出来,想凭借手中的二十余万江淮军,与朝廷对抗,图谋天下,终因为与辅公祏争权而被杀,江淮军也马上起兵作乱,但终不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迅速被剿灭!”
听到李孝恭如此污陷自己的父亲,王易心里有怒意起来,对李孝恭的印象也大打了一个折扣,也马上准备辩驳,但就在王易准备反击时候,从朝臣班列中站出一人,大声呼道:“陛下,臣有奏!”
王易回头一看,却是那位跟随大哥王昂入朝的父亲王雄诞的得力手下,已经被李世民委任为右领军卫中郎将的陈当。心里大喜,刚刚想着希望陈当能站出来,一道与他辩驳李孝恭,这位原先父亲手下的大将果然站了出来。
只见陈当大步上到殿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恭敬地磕头施礼后,大声道:“陛下,赵郡王这是在污陷忠心事唐的江淮军主将,如今朝廷已经查明,辅公祏临刑前将王大将军、阚大将军牵扯进来,只是在想将更多的江淮军主将牵连进来,以减轻他的罪名,赵郡王以辅公祏之言,来证明江淮军主将的罪名,实是谬论,试想,作为杜公义子的两位大将军,在江淮军兵力最强时候,力劝杜公归唐,杜公在朝,于情于义他们都不敢起兵作乱,那样不是将置杜公于死地,更何况当时阚大将军都随赵郡王及李尚书参加平叛的战争,正是因为有阚大将军领军平叛,才以其在江淮军中的威信,迫降了许多江淮军的将士,使得江淮一带的叛乱能很快平息…”
陈当依然跪着,用悲愤的语言道:“陛下,在辅公祏起兵反叛,叛乱被平息后,许多归降的江淮军旧将,却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被当时平叛的主将构污,以致丢官去爵,甚至身死!”
陈当指着站在一边,冷眼看着他的李孝恭道:“赵郡王在攻陷丹阳后,籍没所有江淮军主将的家产,连同杜公、王大将军、阚大将军及其他诸多已经归降的江淮军将领的家产都被抄没,以供自己修建豪华的住处,引起归降的江淮军将领不满,也引起了江淮一带百姓的共愤,赵郡王为隐瞒这些,竟然冒天下之大不讳,泡制一些伪证,污陷王大将军、阚大将军谋反,并以此罪将立下大功的阚大将军冤杀,今日在朝堂上,依然如此,想将罪嫁祸于江淮军将士的同时,为自己洗去罪名,还请陛下严查此事,责赵郡王之罪…”
陈当的话再次惊震朝堂,这事是公开的秘密了,朝中许多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缘由,只是因为皇帝没有问责李孝恭,也没在朝堂上讨论此事,一些人曾经在朝会上提出问责李孝恭的请求,但都被李世民无视了。今日情况肯定完全不一样了,一些人在感慨,李孝恭站出来阻止对江淮军旧部的招抚,实是太不明智之举。
“们竟然敢当着陛下和众臣的面污陷朝中大臣!”李孝恭一声暴喝,打断了陈当的话,眼中再次闪出怒意,但很快就隐没了,还是保持着刚才那般从容的,对李世民作礼道:“陛下,臣当时并不知道所抄家产中有杜伏威与王雄诞、阚棱的,在丹阳修建的也只是军事要塞,并不是臣私人之住处,但阚棱却依仗其在平叛中立下的战功,以下犯上,触怒了众犯,再加上当时得到辅公祏的供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王易抢在了准备再次责问李孝恭的陈当面前,向李世民面陈,“陛下,江淮军的几位主将被冤杀,他们的家产被没,此举让诸多原本想向朝廷请降的江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